獲得茅盾文學獎后,路遙沒有路費去北京領獎,也沒有錢買自己寫的書 苦難是路遙永恒的伴侶,獲茅盾文學獎后,沒錢去領獎,沒錢買自己的書 獲茅盾文學獎后,只能借錢去領獎買書,于說了句: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扎根人民的苦難作家,獲茅盾文學獎后,連領獎的路費都掏不起 苦難是路遙永恒的伴侶。多數(shù)人都讀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從中午開始》等作品,但對于真正的路遙,你又了解多少呢?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出來了,也有陜西作家陳彥上了榜。關注陜西文學的我,不知道在哪看到過一篇,描寫當時路遙榮獲茅盾文學獎時的文章。 讀完后一陣心酸。 路遙的胞弟王天樂回憶說:“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去領錢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p> 胞弟王天樂最后還是找一位延安的領導借了5000塊,解決了這一難題。 明明獲了獎,明明是去領錢的,但竟然還欠下了債。王天樂對路遙說:”今后還是不要再獲什么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找不來外匯。“ 路遙看到了這筆錢后,只說了一句讓所有讀書人、寫書人深思的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p> “日他媽的文學”這句話代表著路遙對自己苦難的人生和對真正扎根人民的作家的吶喊。 路遙的人生有多苦難?兒時的路遙兒時的路遙,被父親拋棄,過繼給了伯父。 因為家庭人口眾多,拮據(jù)的經濟讓父親不得不把孩子過繼給別人,否則誰也活不長遠。 就這樣,父親帶著七歲的路遙從清澗老家一路討飯,走到了伯父家。 七歲的孩子還是明事理的,懂事的路遙沒有說穿父親的行為,只是默默送走了父親,送了很遠很遠。 后來在王剛所著的《路遙年譜》一書中,王剛回憶道:路遙對我說過,他當時就一直看著父親佝僂的身影,消失在山路的彎腰處,被連綿的山頭擋住了,才號啕大哭起來,抹著淚往回走。 兒時那個懂事的路遙,還不明白“苦難”二字是什么意思,怎么寫,就已經嘗到了苦難的滋味了。 學生時代的路遙還記得《平凡的世界》開頭的場景嗎? 孫少平在下雪天在操場上吃黑饃饃,用開水泡著咽下去。其實,路遙有比這更苦的經歷。 上小學時候,路遙和孫少平一樣吃不起白饃饃,學校里有一個能吃得起白饃饃的干部子弟,品行很不好。有一次看到路遙在邊上眼饞看著他,那個干部子弟居然對路遙說:“同學你想吃嗎?你趴在地上學一聲狗叫,我給你喂一塊!” 沒想到饑餓的路遙真的趴在地上,照做學了狗叫,甚至用嘴接住了饃。 這就是一個被現(xiàn)實的饑餓所壓制的苦難少年??! 路遙那天晚上,沒有上晚自習,而是餓著肚子,佝僂著望向夜空。 因為政治老師說今晚將會有一個叫加加林的蘇聯(lián)少校要坐飛船去月球,會從陜北高原上飛過。路遙在后來的小說《人生》中就把作品的主人公起名叫:高加林。 扎根人民寫作的路遙路遙的胞弟王天樂,見證過路遙創(chuàng)作《平凡的世界》的全過程后說: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shù)摹D欠N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qū)。 創(chuàng)作《平凡的世界》的過程,可謂是路遙寫作生涯中最難的了。 在寫作時候,為了了解和加深作品的真實性,路遙看了反映小說里那十年的幾乎所有的報紙。手指頭都不知被紙張和筆磨出過多少次血。 為了描寫孫少平下煤礦工作的場景,他也親自去過煤礦實際地工作過。 忙于創(chuàng)作幾乎沒時間曬太陽的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時候,終于累到吐血,醫(yī)生甚至禁止路遙停止所有工作,這樣才能繼續(xù)活下去。 路遙自然是不聽勸,不然也不會有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當代文學之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拖著病體繼續(xù)寫作,甚至因為過度的勞累又導致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到最后只能斜著身子趴在桌子上,用力用筆進行寫作。 當我們看到完完整整的三部《平凡的世界》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時,就知道,路遙已經因為寫作這件事,完全耗掉了自己的健康。 獲茅盾文學獎后的路遙1988年的夏天,《平凡的世界》終于完稿。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就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后的路遙,生活并沒有什么改變,依然貧苦,依然拮據(jù)。 物質上的貧乏其實也就算了,畢竟路遙從小就經歷過這些困苦。 但是在1992年初,路遙的妻子林達向路遙提出了協(xié)議離婚。 其實是可以理解的,路遙那樣癡迷寫作,自然對家庭的照料就非常少,做一個作家的妻子是十分辛苦的,所以離婚這件事誰也沒錯。 但十分可惜的是,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就是離婚的同年,也就是獲茅盾文學獎后一年多,路遙因肝硬化腹水,在西安逝世,僅僅42歲。 所以當我每每看到,說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太現(xiàn)實主義,沒有一點新意這樣的說辭后,我就會思考,扎根人民的文學有錯嗎?一個苦難的作家在小說里塑造了一個他內心的陜北世界有錯嗎?在路遙的心中,人物的命運自有他自然的人生走向這有錯嗎? 在網上找到了路遙當時領茅盾文學獎時的發(fā)言:“獲獎并不意味著作品的完全成功。對于作家來說,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僅要接受當代眼光的評估,還要經受歷史眼光的審視?!?/p> “以偉大先驅茅盾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這個文學獎,他給作家?guī)淼牟粌H是榮譽更重要的是責任。我們的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shù)人寫作,而應該是全心全意滿足廣大人民大眾的需要?!?/p>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 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無數(shù)胼手砥足創(chuàng)造偉大歷史偉大現(xiàn)實偉大未來的勞動人民身上領悟大境界、藝術的大境界應該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因此,對我們來說,今天的這個地方不應該是終點,而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p> 或許了解了路遙苦難的一生后,對路遙這段領獎發(fā)言更有感悟吧。 “日他媽的文學”背后,是不被社會看好后,依舊對文學的不拋棄。是看透了平凡世界的規(guī)則后,依舊用文字書寫出能夠鼓勵人心的作品。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地高遠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了,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在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的,漫長的冬天逝去,或許是屬于路遙平凡世界的命運。 不過,平凡,也是常態(tài)吧。 平凡的世界里,是苦難的路遙。 《平凡的世界》后,再無路遙。 路遙永遠生存在,平凡的世界中。 關注西安古西樓~ 在這里,你不必成為別人,我們只帶你遇見靈魂深處的你自己! |
|
來自: 西安古西樓 > 《現(xiàn)當代文學文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