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看似普普通通,其實,也確實普普通通,但其中的某些人,就是在某一刻突然的綻放了光芒,讓世界所認識,所記住。 ![]() 宋朝詩人志南,若是對詩詞了解不多的人,只怕沒有人聽說過這個人,而就是志南這個名字,也只是他的法號而已,生平不詳,生活狀態(tài)不可靠。就和蕓蕓眾生沒有任何的區(qū)別,但是他的名字可以流傳下來,被世人所記住,完全就靠他隨心寫了一首短詩《絕句》。 ![]()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我陶醉其中,一點也不感覺寒冷。 ![]() 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一首寫景的游記小詩,甚至還有一點記流水賬的樣式,但就這一首詩,讓世界認識了他。很多宋朝詩詞的集子里面,都會收錄他的這一首《絕句》。 ![]() 這首詩的前面兩句交代了背景,交代了地點和人物。什么位置,河流邊的大樹下,人物,作者自己。作者在初春時外出踏青,乘船觀風景,而后將船??吭诹税哆?,郁郁蔥蔥的樹下,作者停好船,拄著拐杖四處游玩,走過橋的東面。把當時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幾個字就描繪了出來。 ![]() 而后面一句,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句詩,寫的春天的景以及這場景給人的感受。春天的細雨,還帶著杏花的芳香,落在衣服上,就好只是細小的水滴沾染在衣服上,想要打濕衣服,卻又還差點火候,就是無法浸透衣服,只能是將衣服的表面打濕。 ![]() 雨水如此,春天的風也一樣,這里的風,在作者眼中,還不是暖風,但也不是冬日里的那種冷風了,即便是吹拂在面龐上,也都不會讓人覺得冷,這樣的山間清風,對于踏青旅游的人而言,是多么的舒服啊。 ![]() 作者筆下的風和雨,寫出了初春時節(jié)風雨的特色,而且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若是閉上眼睛去感受,重新發(fā)芽的綠色樹木,蒙蒙細雨,清風拂面,山林里的花香,甚至還有流水,還有鳥叫這些作者沒有寫明的東西,但在我閉上眼睛的感受和想象里面,都是有的,不冷不熱,不干不濕,一切都是恰恰好,這樣的春天,最是舒服,這樣的踏春場景,也最讓人心情暢快,感覺自由自在。 ![]() 我讀這首《絕句》,除了很喜歡后面兩句對偶詩句外,更讓我喜歡的,是作者踏春的心境和心態(tài),在初春的清風細雨中,遠離喧囂,去感受自然,這份心態(tài),我以為正是我個人所欠缺的,也是如今大多都市人所缺乏的。沾衣的杏花雨,吹面的楊柳風,宋朝的志南師傅,把我心中所向往的春天,用筆寫了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