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一、詩作朗讀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今日聽君歌一曲, 二,作者概況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于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貞元末,與王叔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后改革失敗,貶出朝廷,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等職。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xué)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zhì)性,分析“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三,重點注釋 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yīng)召,約22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懷舊:懷念故友。吟:吟唱。聞笛賦:指西晉時候的向秀寫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四,白話詩意 四川、湖南、湖北一帶是一片凄涼之地,我劉禹錫謫居在這里就過了慢慢的二十三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想到自己的許多老朋友,而今回來,也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來表示對老朋友的懷念,而此時此刻,對我來說,眼前的一切已經(jīng)是物是人非了,我就像爛柯人一樣。但是,像我這樣老如沉舟和病樹一樣的人,確實無所作為了,也沒有多大能力了,欣喜的是后繼有人,他們?nèi)缤Х偘l(fā),萬木逢春,朝氣蓬勃地努力地為國家效力。今日與老朋友相聚,聽老朋友高歌一曲,十分感激,我就暫時借這杯酒,把精神振作起來吧。 五,作品分析 1、詩歌背景 劉禹錫在公元805年參加翰林學(xué)士王叔文的政治變革,積極參與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的政治活動。不久,順宗被宦官推翻,改革失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后改為朗州刺史。十年后召回長安,又被貶到夔州、和州等。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由和州刺史調(diào)任回到洛陽,而白居易因病被罷蘇州刺史回洛陽,因而,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全詩如下: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發(fā)出了 “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的無限感慨。特別是尾聯(lián)“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兩句,真實地表明出劉禹錫所遭的不幸及其原因。劉禹錫雖然才名高,即使是詩稱國手,也只是如此。但是這漫長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物質(zhì)的、精神的,甚至對短暫人生來說,損失太大了。詩歌中,詩人表達了這二十三年,不僅僅是劉禹錫個人的“折損”,也是國家的一大損失。因此,詩人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而且也表達對劉禹錫的深深理解和真誠勸慰,以及對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由于詩人白居易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劉禹錫也就寫下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 2、詩歌分析 首聯(lián)“巴山楚水凄涼地, 接著,詩人在第二聯(lián)中轉(zhuǎn)入對貶謫他鄉(xiāng)的感慨?!皯雅f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币馑际钦f自己在外二十三年,想到自己的許多老朋友(比如,當(dāng)時的柳宗元與劉禹錫的關(guān)系很好,可是在元和十四年死了),而今回來,也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思念或者悼念。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在藝術(shù)上看,這一聯(lián)的思想情感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也很有情韻。這主要源于詩人用了對偶和典故的手法。就對偶來說,不僅擴大詩歌的時空感,而且更加提高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就用典來說,“聞笛賦”和“爛柯人”是兩個典故。前者指西晉文人向秀為悼念無罪被殺的嵇康而作《思舊賦》的事,以此表明自己不忘老朋友的感情。我們都知道,詩人的舊時朋友就是參加王叔文革新的人,有的被無辜“賜死”,有的受盡折磨而死了,而自己卻空有懷舊之情。其實,這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真實意義是自己堅持改革,雖然長期的貶謫并沒有改變改革的思想。后者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抒寫了物是人非,世事滄桑之感,不但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更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詩人用典,真是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無以言表的情懷。 詩人在第三聯(lián)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聯(lián)詩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沉舟”、“病樹”為喻,不但表現(xiàn)出自己固然感到惆悵——自傷落伍、自感衰頹,但也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達觀的情懷。我們先從“自傷落伍、自感衰頹”來說,詩人以樂景表哀情。是??!你看:有千帆競發(fā),萬木皆春,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自己卻也是“沉舟、病樹”。觸景生情,一種傷感油然而生。我們再從“達觀的情懷”來看,由于劉禹錫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政治上也有進步的見解。因此,詩人面對眼前有“千帆競發(fā),萬木皆春”的美景,看到的是事物的美好的一面,也透露出詩人美好的心境。在詩人看來中,客觀事物總是美好的,而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新生事物必將代替舊的事物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此時,詩人不因為自己“二十三年棄置身”而憂傷,也不為自己失去舊有朋友而寂寞,而是在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中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在我這“沉舟”身邊千帆競發(fā),在我這“病樹”之前春光美好。 詩人劉禹錫在這樣的激情之中,詩人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即《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其中,“暫憑杯酒”是極其關(guān)鍵的,是借酒消愁,抑或是忘記過去,也許這些意蘊都有,但更主要的,也是詩人明示的“長精神”。這樣,卒章顯志,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豁達、開朗的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為國家而入世的積極精神。 如果說,詩歌要給人以啟示,也要給人以感悟?!冻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啟示我們——一個人這一生不可能沒有挫折,生活、學(xué)習(xí)、事業(yè)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遇到坎坷、彎曲的之路。同時,面對個人的榮辱、得失不要斤斤計較,要用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 兩首詩歌比較,我們感覺到白居易多是站在劉禹錫個人“損失”的角度來說的,所以,整個詩歌基調(diào)顯得有些低沉,而劉禹錫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說的,所以,對個人也就沒有傷感,顯得豪放多了。 六,名句解讀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詩歌中的名句。詩人在此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把正在為國家出力的一批年輕人比作“帆”和“木”,并在前面加上“千”和在后加“春”。詩人用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形象地說明了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沉舟”之旁有無數(shù)的揚帆過去,“病樹”的前面就是萬木逢春的美好景象。詩人通過對自己所看到的美好景象的描繪,告訴白居易,社會總是新一代代替舊一代,而今沒有必要計較個人的得失,只要國家在發(fā)展,進步,人民生活安定,就是最美好的。于是,詩人在最后人表達了“暫憑杯酒長精神”的豁達豪邁的氣度。 七、延伸閱讀 劉禹錫詩歌選讀: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塞北梅花羌笛吹,
八、詩歌知識 格律詩,又稱今體詩,或者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而言的。近體詩指的就是在時間上距離唐人最為接近的格律詩。格,就是體格;律,就是規(guī)律。意思就是說,格律詩是有其本身的體格和規(guī)律的詩歌。 九,名家詩詞及名句選讀: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