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范孫 (1860年4月12日-1929年3月14日),名修,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今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出生于天津,漢族,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學者,與華世奎、趙元禮、孟廣慧并稱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 。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先驅(qū)。 嚴范孫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貴州學政、學部左侍郎等職。后來戊戌變法失敗后,辭職返鄉(xiāng),但仍堅持認為中國需要改革。后來與張伯苓一起創(chuàng)辦了南開系列學校,1919年又創(chuàng)辦了南開大學,被稱為"南開校父" 。 1929年3月15日嚴范孫病逝。逝世后,南開校友集資在南開中學內(nèi)興建了"范孫樓"。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