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學談話。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游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里,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后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后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xiàn)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后來發(fā)現(xiàn)那一天從未到來。'將來''總有一天'已經(jīng)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在生活中,我們總希望,把好的一切,都留給還未到來的明天。可你并不知道的是,每一個今天,都值得你全力以赴地去對待。你以為所有的美好,是可以積攢,儲存甚至延續(xù)的。其實一個將就過今天的人,也很難把明天過得有品質。同時,一個不注重當下感受的人,也很難在未來的某一天收獲快樂。喜歡的東西,就拿來用。中意的事情,即刻就去做。最重要的不是你把幸福加注于明天,而是把此時此刻都當作一種特別的存在去珍惜和善待。 去年,63歲的費玉清在巡演時,宣布退出藝壇。其實他封麥的原因,并不是體力不支,也不是不想唱歌了,而是跟他的父母有關。他曾在告別信中寫到:這么多年來,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卻也忽略了欣賞沿途的風景;當父母親都去世后,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我知道是我該停下來的時候了,停下來我才能學習從容的品味人生。費玉清的父母離異,從小他就跟母親住的時間多一點。而且他母親是他的頭號粉絲,每次他唱歌時,母親幾乎都在臺下給他鼓掌加油。但在2011年時,他母親病逝,當時他頓覺失去了人生最大的奮斗動力和最好的傾聽者。后來,他把重心放在父親身上,只要自己沒有工作,都會盡量抽時間,回家陪父親。可父親在2017年9月去世時,他當時還在外地演出,直到他回家時,爸爸已經(jīng)去世4天了。父母的雙雙離世,讓費玉清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因為他努力半生,彷佛得到了該有的功名利祿,可正在追逐它們的過程中,也失去了對父母更多的陪伴和照顧。有一句話說,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其實于大多數(shù)父母而言,他們真正期盼的,并不是你提供的錦衣華服,也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成就和聲望。相比于這些虛名浮利,他們更希望你能有多大時間,陪在他們身邊,哪怕粗茶淡飯,也會覺得心安和坦然。要知道,歲月不饒人。尤其是對于年老的父母。在這個世上,許多東西都可以等,但唯有對父母的陪伴,等不得,也等不起。 有一對夫妻,生完孩子以后,就將兒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然后兩人雙雙外出打工,他們幾乎只在過新年時,才回家待上五、六天,然后又趕到城里馬不停蹄地做生意。這些年,他們靠著吃苦耐勞的好習慣,在外面也掙到了不少錢,但他們總想著,自己正是身強力壯時,再多辛苦幾年,爭取給兒子多掙點錢。可他們在城里拼命地掙錢,卻忘了家里的兒子,因為沒父母看管,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養(yǎng)成了諸多惡習,不僅對人沒禮貌,學習成績不好,甚至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架斗毆的情況。眼看兒子的情況越來越惡劣,于是他的媽媽決定從城里趕回去,專門管教和輔導兒子的作業(yè)。可等到她回去以后,兒子根本不聽她的話,畢竟長期不在身邊,甚至孩子的整個童年時期,就沒有父母的影子。所以即便面對親生父母,也有難以彌補和縫合的疏離感。甚至好幾次,她兒子居然動手打了她,就因為她不讓她打游戲。夫妻兩人此時,才開始懊悔,當初只想著為兒子掙錢,沒想到,錢掙到了,但兒子卻毀了。我們曾以為,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殊不知,一旦你缺席了孩子的成長,陪伴和教育,用再多金錢,也無法彌補回來,甚至會釀成大禍。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過30個小時的兒童中,有17%的孩子出現(xiàn)了諸如好打架、欺負人等行為問題,而那些每星期由別人照看少于10個小時的孩子中,只有6%發(fā)生了類似情況。他們性格、習慣,乃至人生價值觀的樹立,很大程度上,跟父母有最直接的關系。一旦你錯過了扶正孩子的最佳時間,等到他長大后以后,再想去糾正的機率,幾乎是極小的。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世上,有很多東西,是經(jīng)得起等待的。但遺憾的是,我們總是要在犯了錯,有了過后,再去懊悔和遺憾。有時候,我們總是把想把好的東西,留在后面。但這種過度的克制,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很多當下和眼前的快樂。其實,人生的每一天,其實都值得你拿最好的一切去對待。而不是等到所謂最好的時光和特別的日子。畢竟只有過好了每一天,你才有底氣說,你擁有過好明天的能力和資本。有時候,我們把對父母的陪伴,一直往后延。我們總以為,還有時間,還有機會,還有彌補的可能。但就如有一句話說,你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個先來。所以與其失去了才想著去珍惜,還不如及時去表達你對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有時候,我們并不足夠重視孩子的教育,反而總是想著要為他們留下足夠多的財產(chǎn),為他們的未來提前鋪好路,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其實當一個孩子,在行為習慣上出現(xiàn)問題,卻沒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引導時,這影響的是,他一生的前途和命運。彼時,無論你用再多的時間去匡正,幾乎都無用了。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總是總把時間,花在一些可以等的事情上,卻讓不能等的人和事,失去了最好的陪伴,教育和愛。來源: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作者 李思圓,新浪微博:@飲水-思圓,專欄作者,寫安靜從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原創(chuàng)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