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閉式提問如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是劣勢多多,其實人家有點冤枉。
成功學老師喜歡采取封閉式提問,是不是、對不對、同意不同意,從另一個角度也看出,封閉式提問也有其價值。
換作引導的場景,引導者有時候也很糾結(jié),到底問還是不問呢(呵呵),到底要不要改正自己喜歡問封閉式問題的習慣呢。換個角度,假如用封閉式提問,又如何讓其更有力量呢?我發(fā)現(xiàn),選擇參考體系很重要,于是總結(jié)了三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1.選取標桿形象比照。例如,你對目前的引導水平滿意嗎?轉(zhuǎn)換成,你覺得你跟林士然相比有差距嗎。選取比照對象時,記得選擇對方比較熟悉的對象。比如,可口可樂的員工,可以問,你們覺得百事可樂有沒有想到這個想法。
2.選擇一個假設比照。例如,你這樣做,是不是因為你認為引導者在所有場景下都必須堅持中立原則?你覺得這個想法背后的假設靠譜嗎?你是不是擔心那樣做會影響大家對你的專業(yè)的評價。選擇比照的假設,可以參照nlp邏輯層次模型。
3.選擇另一個角度比照。例如,你現(xiàn)在是你想成為的引導師的樣子嗎?你的家人喜歡你現(xiàn)在的職業(yè)狀態(tài)嗎?將來的你會滿意你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嗎?你覺得你完全具備了CPF的六項核心技能嗎?選擇另一個角度跟選擇標桿形象比照有所差異,前者要求跳出固有的思維局限,幫助對方站在更系統(tǒng)的位置看待自己。
當然,更多時候封閉式提問不是孤單的,跟開放式提問相結(jié)合會更有力量、更有價值。
采取“封閉式提問-開放式提問-封閉式問題”。如,在引導后半程,大家可以開始行動了嗎?大家需要哪些支持?滿足了這些支持,是不是就可以行動了。
或者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大家需要哪些支持?這些支持真的都是必須的嗎-哪些是必須有的呢。
歡迎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