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貞觀十年(636)十一月作 行草 墨跡 18行 行12-15字不等 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為其撰寫墓志。此是草稿,蕭散虛和,遒媚不凡。每個人的執(zhí)筆、下筆方式都有一定的習慣性,這是在長期、反復的操練中適應而成的。因而同一人寫出的楷書與行書,盡管字體形態(tài)、間架結構有所不同,但在筆法、風格上總有一線貫通之處,在面貌上有著共同點。如歐書外露筋骨,虞書則內含剛柔,這不僅見于二人楷書,而且見于行書。故言“永興真行如秀嶺危峰,處處間起”,是貼切的比喻。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被譽為“初唐三家”。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tǒng),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短迫四√m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