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年,經(jīng)過兒時好友湯和的引薦,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精明能干,又身先士卒,郭子興也將他視為心腹,更是將義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而后的朱元璋卻因為木秀于林,被排斥,只得回到家鄉(xiāng),招募鄉(xiāng)勇。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也相繼加入,在攻打下滁州之后,自己的侄兒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都前來投靠。隊伍逐漸擴大,經(jīng)過十幾載的征伐,朱元璋又有了徐達、常遇春、李善長、劉基等人輔佐,最終戰(zhàn)勝了陳友諒、張士誠,終于在1368年在應天建立明朝。而后又順利通過北伐,奪取元大都(北京),1370年,朱元璋開始大封功勛。 而外甥李文忠則因功被封為曹國公,位列開國六公爵第三位。十二歲時,李文忠的母親——也便是朱元璋的二姐便早早離世,李文忠只得與父親李貞歷經(jīng)磨難,勉力生活,而朱元璋年幼之時又頗受李貞照拂,因此感情尤甚。 但李文忠能夠獲封公爵,則是實打?qū)嵉能姽Α?9歲便獨立帶兵,攻克4縣。《明史》更是稱贊他"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歷風發(fā),遇大敵益壯",頗有古之大將風采, 后又與鄧愈攻克浙西建德,更是連挫張士誠、張士信,最終平定江南。1370年與徐達北伐時還俘獲了元順帝孫及后妃公主,所獲無數(shù)。 而也就在“狡兔死”之后,建立了新朝了之后的朱元璋自然深知各朝各代的慣例,“走狗烹”也便是必然之事,更隨著他年齡的漸長而迫在眉睫。除了嚴肅吏治,加強監(jiān)控之外,洪武九年空印案率先爆發(fā),因此案被殺官吏數(shù)以萬計。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以“擅權枉法”“謀不軌”被朱元璋下令誅滅九族,所牽連者更是數(shù)以萬計。 官吏百姓人人自危,莫不噤若寒蟬。而主管大都督府的李文忠,自然更是深感不安。先后上書勸諫,都被朱元璋束之高閣,置之不理。但是對于脾性耿直的李文忠而言,眼見官民離心,國喪元氣,他決定第三次進諫。 與舅父朱元璋,一同征戰(zhàn)幾十載,他自然知道他的脾氣,此次進諫定然是九死一生。囑咐好夫人,看一眼孩子,遞上奏章,等待天子之怒,等待流血千里。一句句錚言“濫殺無辜,人不自安,傷國元氣”,宛如一記耳光,打在朱元璋臉上,朱元璋自然勃然大怒,怒罵他一派胡言,說罷將奏章投擲,即便如此,李文忠還進言到,陛下殺盡了功臣武將,到時候又有誰來為國家效力? “小子忤逆,不殺不足震懾諸臣!”朱元璋喝令武士將其收監(jiān),等候處決。 而此事也很快便被馬皇后知曉。馬皇后自朱元璋跟隨郭子興起義,嫁給朱元璋,已然30載有余,他自然知曉丈夫的脾性,生殺予奪,他見過了太多,他殺過侄子朱文正,誅殺過敵人張士誠。再如外甥那般勸說,怕只會適得其反。 遂老淚縱橫,朱元璋自然發(fā)問,皇后為何不塊?馬皇后回答道:陛下一家人十余口,如今卻都早已亡故,活著的也便只有外甥李文忠了。而這一席話便已經(jīng)擊中朱元璋的軟肋,姐夫李貞年少時時常接濟自己,卻在兩年前便已去世了,父母兄長15歲便早已亡故,二姐也更是仙逝多年,環(huán)顧四周,又豈會不心痛。罷了,罷了,不免也老淚縱橫。隨后便赦免了外甥文忠的死罪,但朝堂之上的無禮,他不只是舅舅,更是皇帝。也只得將他削去官職,幽禁在家。 參考資料:《明史·李文忠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