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擒龍先擒首,捉賊先捉王。楊勇上將征戰(zhàn)一生,指揮打仗除了狠、準、快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攻敵要害,擒龍先擒首,先打掉敵人的指揮部。 先打掉敵人的指揮部,沒這么簡直,不是易事,但是,楊勇卻多次為之。 1947年的高山鋪戰(zhàn)斗,就是一例。 這一戰(zhàn)由楊勇指揮,他是一縱司令員,指揮的兵力卻超過三個縱隊。 這是楊勇第一次指揮如此多的兵力。 敵人是國民黨軍第40師。 在總攻戰(zhàn)發(fā)起前,楊勇突然接到電臺臺長的報告:“我們電臺偵測,在清水河邊發(fā)現敵指揮所?!?/p> “是嗎?是什么指揮部?” “可能是敵師部?!?/p> 楊勇于是下令:“先打掉敵師部?!?/p> 他一聲令下,立即抽調出5個團沿清水河直插敵40師師部。五個團是楊勇精選出的精銳,他們一路猛進,銳不可當,突然出現在敵師部前,敵人負責保衛(wèi)師部的一個團和師直屬隊猝不及防,竟然被全部打散,亂成一片。戰(zhàn)斗英雄張兆林帶領一個排沖過去,將敵師部包圍,隨即全殲。 蛇打在七寸上,敵一萬余人立即失去了指揮,全部放了羊。結果,楊勇指揮的高山鋪一戰(zhàn),自傷800,殲敵萬余。 從此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在大北山站穩(wěn)了腳,此戰(zhàn)被稱為奠基之戰(zhàn)。 楊勇的擒龍先擒首戰(zhàn)術厲害不厲害? 楊勇還把這個戰(zhàn)術運用到了國外。 這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楊勇當時擔任志愿軍第二是兵團司令員,指揮金城反擊戰(zhàn)。 恰好,在戰(zhàn)前一次戰(zhàn)斗中,志愿軍某部偵察員發(fā)現敵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在一個叫做二青洞的地方。楊勇在一次與參謀的閑談中獲知這個情況,說:“如此重要的事情,為什么不早報告?” 隨即,他就決定進行縱深穿插,端掉敵團部。于是,他派出了一個師長——第68軍203師師長楊棟梁——實施這個計劃。楊棟梁親自組建了一個加強營前去二青洞。 在穿插過程中,加強營又分為四隊,分別穿插。其中,尖刀連的先頭班,由排長楊育才帶領,共13人。 他們化裝成偽軍,沿著公路,大搖大擺向二青洞急進。 路上,他們騙到了敵人口令,巧妙突破了好幾道封鎖線,順利地抵達敵團部前。 這時,敵人正準備逃跑。 楊育才一聲令下,13個人分成3個小組,向敵人發(fā)起了進攻。敵團部正由副師長召集在開會,志愿軍戰(zhàn)士打進來,“噠噠噠”,一名團長中彈身亡,其他人倉皇逃竄。在混戰(zhàn)中,敵團部被搗毀。楊育才把敵團旗——白虎旗都繳獲了。 楊育才等人一次奇襲,竟然搗毀了敵首都師第1團團部,震驚了朝鮮戰(zhàn)場。楊勇的擒龍先擒首的戰(zhàn)術再一次大顯威力。 戰(zhàn)后,楊育才等人把繳獲的“白虎團”團旗送到了司令員楊勇手里,楊勇下令:“給楊育才記特等功。” 楊育才等人的事跡,后來拍成了電影《奇襲白虎團》。人們都知楊育才的壯舉,卻少有人知這是楊勇上將慣用的拿手戰(zhàn)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