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北宋文學(xué)史上最為知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風(fēng)格以豪放詞聞名后世。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他和唐代的李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一方面兩個人的詩詞內(nèi)容非常豐富,而且天馬行空,想象力非常奇特。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因為兩個人都和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我們通過對蘇軾經(jīng)歷的了解,可以知道蘇軾少年時代因為身體的原因是不能夠飲酒的。畢竟在之前他曾經(jīng)寫出過“少年多病怯杯觴”這樣的詩句。不過后來在進入的官場之后,飲酒的場合參加的越來越多,他也逐漸學(xué)會了喝酒。但是很遺憾他的酒量遠不如李白。
不過,這并不妨礙蘇軾對飲酒的興趣。熙寧六年,蘇軾來到密州擔任太守,關(guān)于喝酒主題,他寫了一首《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中,有“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之句,非常精彩。因為喝酒,他醉在其中,甚至忘記了當時南是漫天大雪,忘記了當時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地。沒有坐具,全靠自己身體的熱情把雪水融化,這是何等的生活情趣。
而作于這一段時期之內(nèi)的《望江南·春未老》中,蘇軾的心中難免也有幾分凄涼。畢竟此時的他年近不惑,而且距離故鄉(xiāng)太遠。所以才會寫出“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p> 這最后五個字可以看得出蘇軾對于酒有深刻的認識,對于人生也有自己的看法。雖然年近不惑,但是他卻不服老。他不愿意停留在回憶當中,而是勇于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這里的“詩酒趁年華”就表達出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fēng)貌。
此時的蘇軾詩詞當中不是像李白那樣有一種頹廢的及時行樂,還是充滿了擁抱未來的熱情。雖然飲酒在文學(xué)史上大多數(shù)和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有關(guān),但蘇軾能夠從中發(fā)掘出積極因素,別具一格。 《古詩十九首》中有“人生苦晝短,何不秉燭游”之句,這種思想也給蘇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他對于酒,對于人生也有了自己全新的看法。在飲酒的思緒當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其中的詩句更富有幾份生活情趣?!段鹘隆ひ罢諒洀洔\浪》中有“漲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寫醉酒的蘇軾更有幾分真實,就像孩子一樣有純正的心,有任性的瀟灑。
蘇軾的性格確實是礦大無比的,所以對于生活的一些事情他能夠直觀的反映出來,而不是藏著掖著。這對于他詩詞真實情感的表達富有重要的價值。當然也正是因為此,他的人生才如此坎坷,如此波折。若是他言語非常謹慎,恐怕也不會招來烏臺詩案之災(zāi)。
這點李白和蘇軾還是很相像的。但是在具體對于酒量的表達上,李白傾向于沒有節(jié)制,而蘇軾因為酒量的限制,對于飲酒保持的還是對于理性的消遣。李白在沒有人陪時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難過時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動輒勸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由此也能夠看得出自信的品格。
但是蘇軾的飲酒是此向來不缺乏理性的思考。這一點和李白的毫無節(jié)制形成鮮明對比。對于李白來說,喝酒就當成了一種生活的常態(tài),甚至是生活的全部。但對于蘇軾來說,不過是偶爾的消遣。就像寫詩一樣,就像彈琴一般,不過是生活的一種消遣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