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的腰肌勞損表現(xiàn)在局部,如腰背部、腰骶部,脹痛、酸痛,反復發(fā)作。有很多年輕患者反映睡覺翻身伴隨疼痛,或者是彎腰洗頭之后感覺腰部酸困,這些都是腰肌勞損的表現(xiàn)。腰肌勞損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腰肌勞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是長期過度負重,人體軀干在負重時,腰是身體承上啟下的部位,受到的壓力較大;第二是脊柱結構失穩(wěn),脊柱決定了人體(軀干)的穩(wěn)定性,當脊柱結構不穩(wěn)定時,腰背部肌肉就會去輔助,長期下去會讓腰背部肌肉超負荷運轉;第三,長期彎腰,彎腰時間太長,腰部肌肉持續(xù)緊張,長期局部刺激會形成無菌性炎癥。 中醫(yī)在防治腰肌勞損方面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傳統(tǒng)的推拿、松筋,還有針灸、艾灸,局部敷藥等等。艾灸相關穴位可舒筋活血,溫經通絡,解痙止痛,對慢性腰肌勞損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選取艾灸穴位: 1.腎俞穴:足太陽膀胱經。2命門穴:督脈。3.京門穴:足少陽膽經。4.委中穴:足太陽膀胱經。5.陰谷穴:足少陰腎經。6.復溜穴:足少陰腎經。 |
|
來自: 谷山居士 > 《醫(yī)藥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