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咱們都不止一次的抽過血,可你注意過血液的顏色嗎?不少人一看到抽出的血是暗紅色,立刻就擔心起來:是不是“毒素”太多?或者血液太粘稠?出血特別少,是不是貧血?  這些問題如果不說清楚,恐怕會給大家?guī)聿恍〉男睦韷毫?,可可覺得有必要詳細解答一下!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其中血漿是透明的淡黃色,它的大部分物質(zhì)是水,含少量的無機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代謝物質(zhì)等。 血細胞則包含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紅細胞的體積占全部血液量的45%,它們懸浮在血漿中,決定了血液的顏色。

紅細胞90%的成分是血紅蛋白,它由球蛋白和含鐵血紅素組成,其中含鐵血紅素既能和氧分子結合,也能和二氧化碳結合。所以紅細胞承擔著向全身各器官組織輸送氧氣,同時回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當血紅素攜帶氧氣時,就呈現(xiàn)出鮮紅色,一般為動脈血;當血紅素攜帶二氧化碳時,呈現(xiàn)出暗紅色,一般為靜脈血。
一般抽血檢查或獻血時,抽取的都是靜脈血,所以顏色偏深很正常,如果顏色偏淡反而需要進一步檢查。 動脈血是由心臟提供泵壓輸送到全身,壓力高所以流動快,而靜脈血依靠靜脈腔內(nèi)瓣膜的力量才能回到心臟,相對流速比較緩慢。 但不可忽視的是,某些可致病因素確實容易造成血液粘稠,使血流異常緩慢,比如肥胖、脫水、高血脂、高血糖、高粘稠血癥等,需要專門排查。由于血小板具有強大的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出血口很快會凝結,如果堵塞針頭,就會抽不出血來。排除人為因素和血稠之外,仍然抽血困難的,可能是受到嚴重貧血、營養(yǎng)不良或血小板增多癥等影響,應進一步確診。
 血液就像是人體內(nèi)的物流公司,不僅負責給細胞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也負責運輸代謝廢物。 然而飲食不當可能會讓“物流癱瘓”,大量營養(yǎng)和廢棄物質(zhì)同時堆積,造成了血管堵塞、機體功能紊亂,可能引發(fā)致病,甚至是致命后果。 食物中的脂肪進入人體后會經(jīng)過小腸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細小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假如長期攝入過量的脂肪,使乳糜微粒密度超標,血清會呈現(xiàn)出黏稠、渾濁的乳白色,稱為乳糜血。 乳糜血往往是高脂血癥、急性胰腺炎、重度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伴隨癥狀,說明病情已經(jīng)十分危急,甚至可能致命。【建議】每日使用食用油25~30g,烹飪食物多用蒸、煮等方式,少油炸、少燒烤,少吃紅肉,多補充新鮮蔬果。 血液中游離的糖分子能通過胰島素轉化為脂肪,或作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內(nèi),游離糖分越多的血液普遍粘稠度更高。 如果長期攝糖過量,容易引發(fā)胰島素抵抗,最終發(fā)展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穩(wěn)定控糖,一旦攝糖超標,容易引發(fā)急性酮癥酸中毒,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建議】健康人群每日攝糖量盡量低于25g,糖尿病人則應定期服用降糖藥物,并根據(jù)血糖水平變化來調(diào)整飲食。很多食物吃起來不甜,卻可能含有大量添加糖,一定要仔細分辨,控制攝入量。 亞硝酸鹽是一種強氧化劑,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氣的功能,過量的亞硝酸鹽可以讓血液變成棕黑色。 亞硝酸鹽多存在于腌制或變質(zhì)的蔬菜、肉類等食物中,以及長時間放置的剩菜、火鍋湯底等,攝入0.2~0.5克就可能中毒,攝入3克則有可能致死。【建議】長時間久沸后的火鍋湯底要盡量少喝,剩菜、剩湯放置不應超過24小時,再吃時需完全加熱。腌制食品盡量不吃或少吃,至少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血液屬于結締組織,占我們總體重的8%,人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也會反映在血液成分的變化上。所以血常規(guī)檢查必不可少,有時還需要24小時內(nèi)反復多次檢查。 因為檢測儀器的不同,血常規(guī)指標可能有12~18項之多,其中有3項數(shù)值尤為重要。紅細胞數(shù)(RBC):男性為(4.0~5.5)×1012/L,女性為(3.5~5.0)×1012/L;血紅蛋白數(shù)(HB):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檢測作用大致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二者異常增多可能與腹瀉、嘔吐、脫水、劇烈運動、燒傷、慢性肺心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有關;異常減少可能與貧血、出血、白血病等有關。
 成人為(4~10)×109/L;兒童為(5~12)×109/L。 白細胞非常敏感,異常增多可能與神經(jīng)興奮、細菌感染、尿毒癥、白血病、急性中毒等有關;異常減少可能與流行性感冒、炎癥、過敏、風濕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有關。 另外,白細胞還有分類計數(shù),其中淋巴細胞數(shù)減少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發(fā)作期;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能與皮膚病、寄生蟲病以及過敏性疾病有關。 血小板異常減少可能說明骨髓造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容易有貧血、出血、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也可能與血管瘤、紅斑狼瘡、血友病等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服用抗凝血藥物,比如肝素、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會影響到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凝血功能,一定要遵照醫(yī)囑合理用藥。 血液暢通才能保證全身的營養(yǎng)代謝循環(huán),否則就容易使免疫力降低,而患病幾率升高。中醫(yī)認為,血液虧少而不能濡養(yǎng)臟腑、經(jīng)絡,稱為血虛證,是導致人們體弱多病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虛情況,需要對癥來滋補,才能有所獲益。氣既可以理解為外界之氣,比如吸入的氧氣;也可以理解為內(nèi)在氣機,比如血壓。它們都是推動血液循環(huán)的重要動力,一旦血管淤堵、呼吸不暢或血壓不穩(wěn)等,血液就可在某處發(fā)生堵塞,久瘀成疾。 【主要癥狀】色斑增多、舌下靜脈曲張、唇舌暗紅、胸悶憋氣、失眠焦慮、皮膚干燥脫皮、水腫等。 取黨參、麥冬、五味子各15g,丹參30g,一起煎煮15分鐘即可飲用。黨參補氣和緩;麥冬養(yǎng)氣陰、潤肺;五味子斂氣;丹參補氣活血。每天喝一杯有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不適合高血壓患者。飲用前需咨詢醫(yī)師。排除疾病因素的單純性貧血,也是血虛的一種,多與久不運動、營養(yǎng)失衡、消化不良等有關,其中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胃酸可以促進鐵的吸收,所以脾胃虛弱者更容易貧血。 【主要癥狀】面無血色、舌苔淡白、手腳冰涼、畏寒、乏力、懶言少動、精神差、食欲不振、頭暈、健忘、視力下降等。【黃豆豬肝粥】 
01 材料 雞內(nèi)金6g、陳皮5g、砂仁5g、粳米40g、黃豆15g、豬肝30g、白糖少許。 02 做法 黃豆浸泡1小時,雞內(nèi)金、陳皮、砂仁研成細末;黃豆先煮至8分熟,然后加入其他食材同煮,煮熟時加入白糖即可。 03 功效 黃豆、豬肝可以補鐵;雞內(nèi)金、陳皮、砂仁有助于健脾和胃、消食理氣。這碗粥能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適合因脾胃虛弱而貧血的人,食用前可咨詢醫(y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