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壁畫—孔子問禮 至圣先師孔子受道祖老子思想影響甚深。 孔子不僅問禮于老子,而且《論語》中所記載的巢父,許由、務光等都是敝屣天下,自由快樂的人,默傳道家之遺風。孔子稱道家之徒長沮、桀溺、接輿、荷莜、石門等,大抵為賢人,逍遙自在避世于山野之中。 ↗老子與孔子兩位圣人 儒家的核心范疇“中和”、“中道”、“中庸”等,與《道德經(jīng)》有不可忽略的關系。可以說,孔子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與老子的守中尚中思想,強調心境的中和平衡有頗多相似之處。 ↗老子與孔子兩位圣人 具體地說,老子強調“守中”、“守柔”,“反者道之動”,使事物延緩向相反方面轉化。而孔子不僅注意到事情的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度就將轉向反面,而且強調,如果事情轉到不好的方面時,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 從而使“中庸”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準則中的最高境界——“至德”,即“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中的老子身影,是無可避諱的?!墩撜Z》中有起碼六處,可以看出孔子受到老子的影響。 如《論語.八佾章》“君子無所爭”,《論語.衛(wèi)靈公章》“君子矜而不爭”的說法,不難在《道德經(jīng)》“夫唯不爭,故無尤”(八章)和“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二十二章)中,找到相通相似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