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實蕨根莖扁平長條狀,長6-15cm,直徑0.5-1cm;表面有密生的棕褐色小鱗片,兩側及上面有突起的葉柄痕,下面有殘留的短須根 基本信息【拼音名】 Chánɡ Yè Shí Jué 【英文名】 Longleaf Bolbitis 【別 名】:尾葉實蕨(《臺灣植物志》)、鴨公尾(貴州)、三叉劍、單刀石韋(廣西梧州)、三角楓、三步跳(四川滬縣) 【來 源】: 藥材基源:為 實蕨科植物長葉實蕨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去須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00-1400m的林下或溪谷邊石上。 。 【性狀】質脆,斷面有多數(shù)筋脈小點。葉常皺縮,兩型;營養(yǎng)葉葉柄長10-35cm,表面淺棕黃色,葉片長30-40cm,表面褐色,形狀多樣,單葉、三出或羽狀,先端具長尾,有的可見不定根,葉脈網(wǎng)狀;孢子葉葉柄長25-38cm,葉片與營養(yǎng)葉同形但狹小。孢子囊群布滿葉背。氣微,味淡。 形態(tài)特征 根狀莖粗而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灰棕色,盾狀著生,近全緣。葉近生,相距約1厘米;葉柄長15厘米或更長,禾稈色,疏被鱗片,上面有溝;葉二型: 不育葉變化大,或為披針形的單葉,或為三出,或為一回羽狀;頂生羽片特別長大,披針形,先端常有一延長能生根的鞭狀長尾;側生羽片1-5對,近無柄,闊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邊緣近全緣或呈淺波狀而具少數(shù)疏剛毛狀齒。側脈明顯;小脈聯(lián)結成整齊的四角形或六角形網(wǎng)眼,網(wǎng)眼在側脈之間排列成3行,無內藏小脈,近葉緣的小脈分離。葉薄草質,干后黑色。能育葉葉柄較長,葉片與不育葉同形而較小,孢子囊群初沿網(wǎng)脈分布,后滿布能育葉下面。染色體2n=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