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在中國的文化中,“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知識分子所具有的家國情懷。 尤其是“家”,現(xiàn)如今已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單位,“齊家”自然是重中之重。那么根據(jù)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我們?nèi)绾巍褒R家”呢? 一、家的定義首先一提起家,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家就是避風港”“家是溫馨的小窩”之類的詞句。 記得上大學期間,過完暑假我要準備回學校了,和媽媽閑聊說:“媽,過幾天我就要回家了。” “你這說的什么話,你現(xiàn)在不就在家里嗎?” “哦,我是說回大學宿舍,那個家?!?/p> 我們所居住的處所,那就是家。 而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小伙伴們,自然是家人了。室友、同事、乃至上司,其實都可以算是我們的“家人”。 家,就是家人聚集之處。 二、何謂家業(yè)有家,則自然就有“家業(yè)”。 家業(yè)又分“有形家業(yè)”和“無形家業(yè)”,是一個家的資產(chǎn)與名望。 有形的家業(yè)自不必說,而無形的家業(yè)則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長幼有序、君臣有義等。 有形的家業(yè)需要去奮斗,去拼搏,還要一點點運氣。而無形的家業(yè)只需要“愛”,就足夠了。 足夠的有形家業(yè)能讓我們衣食無憂,而足夠的無形家業(yè)能使我們內(nèi)心富足。 如最近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與殷夫人組成的這個“家”,其家業(yè)對魔丸轉(zhuǎn)世的哪吒,影響不可謂不深。 若沒有他們平時積累下來的聲名,恐怕哪吒不用等三年天劫,就有一群父老鄉(xiāng)親整天想著怎么“為民除害”,并加以實施了。 若沒有他們以“愛”為核心的教育,哪吒大概也早就任由自己的魔性發(fā)作,闖下大禍,而被高人收走了。 一個家業(yè),有著生育、經(jīng)濟、教育、及保護與照顧的功能。 三、齊家明白了家與家業(yè),我們再來說說如何齊家。 《大學》里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齊有兩層涵義:其一修正,其二同心。 所謂同心,便是有相同的目標,而相同的目標,則衍生出“家規(guī)”。 唐代有個很出名的家族,家族九輩同居。合家九百多號人,團聚在一起,和睦相處。唐高宗聽聞后,很是羨慕,特意找到他們的族長張公藝請教。 張公藝告訴他,我的秘訣就是一個字。然后拿起紙來,寫了一百個的“忍”字。 這就是“百忍成家”的故事。 “忍”不是一味的退讓,不是只求息事寧人,而是先忍下來,不當面發(fā)作,事后再尋找合適的處理方式。 多少夫妻的吵架乃至動手,都是一時沖動,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若是被孩子看到,那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都是極不利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他跟我說,他的爸媽從不吵架。 我在羨慕之余,好奇去問了他媽媽。阿姨笑著說,哪里是沒吵架,夫妻之間磕磕絆絆總是難免的,只是吵的時候都是確認她兒子不在的時候,才放心地吵。 修正,則是要整治家政,并當家中最標準的那個人。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家亦如一個小型社會團體,自然就會衍生出“家政”。據(jù)聞,在一些高校還有開設(shè)了家政學專業(yè),把家政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而其在國際的發(fā)展也已有百余年。 追溯起來,我國其實在周朝時就有了家政教育的思想。 整治家政,及時處理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家中成員親愛和睦,這是每個家主都應(yīng)該做的事。 假若出現(xiàn)了問題,而沒處理,彼此之間總會有像卡著一根刺的感覺,生活會時有摩擦。而不察明原因,就會以為對方是在無理取鬧。
了悟了夫妻之間的道理,有這同理心,再去處理其他的人際關(guān)系,就沒什么困難的了。 若是小孩犯錯了,則更需要家政的力量了。小孩犯錯是難免的,但一上來就打,這樣只是讓身體記住疼痛,卻不知道錯在哪里,反而會關(guān)閉了對外界的探尋。 聽聞一個外國友人的故事,他家孩子犯錯,他的教育方式是,先讓對方知道錯了,主動伸出手來才打。若是孩子始終不知道自己錯了,那就不會打,先禁足。 犯了錯當然要懲罰,但必須讓對方心服口服,才能吸取教訓。 而要整治家政,自己首先就要當家中最標準的那個人。才會有足夠的公信力,才能作為一家之主,成為大家的公道主。優(yōu)良家風才得以傳承,典范才得以建立。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和萬事興。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