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位于歷史保護街區(qū)范圍,緊靠世界文化遺產(chǎn)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博物館包括2006年起開放的新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古建筑(舊館)兩部分,整個博物館就像一座小園林。在新館內,可以看到從遠古到近代的陶器、玉器、書畫等文物;在忠王府內,還能看到秀麗典雅的“蘇式彩繪”。 蘇博是貝聿銘先生在大陸設計的僅有的3個建筑之一。有人說:蘇博最出名的并不在展品,而是它本身的建筑!作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85歲高齡的貝聿銘先生集畢生的智慧和感情為家鄉(xiāng)蘇州設計博物館。使蘇州博物館建筑本身成為了藝術,獲得極高的名人效應、造就了經(jīng)典。蘇州博物館新館作為貝聿銘大師的“封刀之作”,被他視為“最親愛的小女兒”。 

展區(qū)更加利用自然光,通過百葉窗的形式將天光融入場館,節(jié)約了資源。
 整個建筑有著傳統(tǒng)的蘇州園林風格,高低錯落,深灰色屋面與白墻相配,清新雅致。
 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進行改良,采光自然,加上大片的玻璃蒙上類似蘇繡的布料,朦朧中體現(xiàn)出東方含蓄的美,傳統(tǒng)的美啊,百看不厭。
 陽光肆無忌憚地透過玻璃傾瀉下來,并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地變換著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時刻,參差錯落的墻面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有趣且豐富。
 陽光透過金屬百葉照射入室內,在墻面上形成了會隨時間發(fā)生變化的光影圖案。
 屋頂上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讓博物館內充滿自然光線,在大門、天窗廊道、涼廳及各展廳都可以看到這個特點。


 蘇博中一個重要的庭院:紫藤園。這里緊臨茶室,是一個待客之所,貝先生在工程初竣之際,也曾在此待客。按照貝先生的要求,還特意從忠王府嫁接了16世紀時文征明手植的紫藤。



 館中還有庭院、水池、石橋,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漫步在新館庭院中,藍天、白墻、綠竹、清水,十分愜意。
整體建筑給人以傳統(tǒng)不失現(xiàn)代,經(jīng)典不失創(chuàng)意,靜雅不失活躍。尤其是中庭,山石水渠,白墻灰瓦,綠葉紅魚,將蘇州園林的特質也融進蘇博建筑之中,是很有特色和新意的。

 整個蘇博就像一幅水墨畫,人在畫中游,很到位。無論怎么拍照、駐足欣賞,都是一種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傳承和改變,簡約而不簡單。
 走在石橋上還能看到白墻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畫。此幅假山石畫,為全館景觀之眼。

 忠王府大門是出口,在忠王府里可以參觀一下太平天國時的古建筑,感受一下當時的場景。

 在忠王府庭院也有許多花草樹木,賞心悅目。這是一株16世紀時文征明手植的紫藤。博物館紫藤園的紫藤就由此嫁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