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塞柏 往后余生,愿你我皆能從心出發(fā),肆意活著的時候,也別忘了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常常能從旁人嘴里或者自己嘴里聽到這樣的話: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等到事情塵埃落定的時候,回首曾經(jīng)總會忍不住懊悔,如果當初這樣那樣,如今會不會有什么不一樣。 但世間沒有后悔藥,只能哀嘆一聲:當初要是能早些明白該有多好。 是啊,如果早知道,可能就不會錯過,如果早看透,可能就不會惋惜…… 人生后半場,這幾件事,你越早看清遺憾越少。 沒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 前幾天跟姥姥打電話,她不小心說漏嘴,我才知道老媽住院了。 掛了電話后,給老媽撥了視頻。 老媽沒想到我已經(jīng)知道她生病的事兒,解釋說,也不是啥大病,醫(yī)生說就是上了年紀,得了一種慢性病。 她說:“我去看醫(yī)生就好了,告訴你,也只是讓你擔心?!?/span> 聽了老媽的話,我一方面有些生氣,氣她生病了這么大的事兒不告訴我,另一方面又懊悔。 因為之前好長一段時間,每次跟老媽打電話,她都催我找對象。 有時候被催煩了,除了在電話里故意頂撞她,也會下意識地減少跟老媽的通話次數(shù)。 現(xiàn)在想起來,心里止不住地后悔。 后來上網(wǎng)查了老媽的病,資料里說這種病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為1%~5%。 看到“老年人”幾個字的時候,腦海突然滑過如果老媽不在了的念頭,僅僅是個念頭,眼睛已經(jīng)開始泛酸。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生歸途。 好久之前讀到一篇文章,文中寫道了作者的父親的爸媽去世了。 平時山一樣的父親,那一刻卻哭得像個孩子,他說,從今以后,我就是孤兒了。 年少時心大天大,常常覺得離家越遠越好,所求的東西也是不勝其數(shù)。 后來慢慢長大,心變得越來越小,小到只能容得下一個家,所求的也不過家人健在而已。 我們常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其實何止是父母,做子女、做愛人、做家人也是有期限的。 往后的日子,工作再忙,也別忘了抽時間陪陪家人。 聽老媽的絮叨,聽老爸講他的人生經(jīng)驗,聽孩子抱怨功課繁重,聽愛人說工作上的歡喜與枯燥。 人活一輩子,最重要的不是車子、房子、票子,而是推開家門,發(fā)現(xiàn)一家人都在,他們笑著說: 就等你開飯了。 離別是人生常事,且行且珍惜 中學時讀過郭敬明的《夏至未至》,時隔多年,早已記不清故事的人物與情節(jié),卻唯獨記得這句話: 那個男孩,教會我成長 那個女孩,教會我愛 他們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里 然后又消失不見 那會兒還小,只覺得這句話好美,后來長大了,經(jīng)歷多次離別,才明白這話里的深意。 很多時候生命就像一列的綠皮火車,一路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 有些人擦肩而過的緣分,有些人能相伴數(shù)站,有些人羈絆較深。 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沒有誰能陪著誰一直走到最后。 可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
許多人說張幼儀最大的不幸是遇上了徐志摩。 但成也蕭何敗蕭何,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徐志摩的無情成全了張幼儀風華無雙的后半生。 畢竟這段婚姻給張幼儀的不止是苦不堪言的經(jīng)歷,還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 離開徐志摩后,張幼儀先是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回國后,她又去東吳大學教德語,之后還出任上海女子商業(yè)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她還開了一家名為云裳的服裝公司,一時威風八面。 試想當初倘若還跟徐志摩在一起,張幼儀的后半生大致還是要陷在婚姻的泥沼里。 我們這一生要遇見很多人,有些人出現(xiàn)在生命里,只是為了給我們上一課。 比如: 喜歡的人教會了我們愛,愛錯的人教會了我們放下,不喜歡的人讓我們懂得了成長。 或許會很痛,但每一段經(jīng)歷都是有意義的。 它像一餐一飯,填充著我們的生命,支撐著我們的成長,讓我們懂得更多,理解更多。 生活中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猶豫不決 總有人發(fā)問: 為什么我讀過那么多書、聽過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只想說,人生不是讀出來的,也不是看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讀書或者大把的道理只是方法論,最重要的還是要一步一步去走,去嘗試。 在實踐的道路上,通過犯錯,不斷修正自己的道路,最后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 現(xiàn)在說起收藏,沒有人不知道馬未都,但這位被譽為中國收藏界的專家,也并非一出手就是高手。 有次與成龍一起錄節(jié)目,馬未都就說起自己年輕時也曾有過買紅木條被掉包的事兒。 ▲綜藝《五星夜話》 但如今想起這件事馬未都卻淡然地說:
《暮光之城》里面有段畢業(yè)演講:
古人說:唯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生活中最怕的永遠不是犯錯,而是猶豫不決。 因為有時候一旦錯失可能就是一輩子。 喜歡一個人,就應該趕緊表白,沒有誰會站在原地等待; 想實現(xiàn)的夢想,立馬著手去做,歲月讓人成長,也令人蹉跎,沒了當初的勇氣; 想見的人,穿洋過海也要去見,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道的過程。 經(jīng)歷了,犯過錯了,明白了撞南墻的痛,才知道哪些路能走,哪些路不能走。 有些道理年輕的時候不懂,或者不屑懂。 等到長大了,經(jīng)歷的多了,逐漸明白過來,卻有些晚了。 后悔家人在的時候,沒能好好陪伴;遺憾當初在一起的時候,沒有用力去愛,沒有盡力去珍惜;可惜在最應該犯錯的年紀,躊躇不定、猶豫不決…… 生活只有一次,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能重來。 往后余生,愿你我皆能從心出發(fā),肆意活著的時候,也別忘了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至少不會有太多遺憾。 作者:塞柏,堅持每天睡前讀書一小時,最大的心愿是帶著貓貓狗狗流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