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三伏天的結(jié)束,很多人都開始憧憬秋季的出游。 這個時候開得最美的花除了荷花就數(shù)木槿花了。 木槿花別名有很多,比如里梅花(《嶺外代答》),朝開暮落花(《本草綱目》),瘧子花(《群芳譜》),白玉花(《福建民間草藥》),藩籬花、豬油花(《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打碗花(《江西中藥》),燈盞花(《湖南藥物志》)。 朝開暮落的芳華,美味的草藥這里面最有趣的要數(shù)朝開暮落花和打碗花,也許你也聽過,比如早上它開得很旺盛,到了傍晚就漸漸收回自己的靚麗外形。木槿花花期是很短的,早上開晚上就凋謝了,不過因為木槿花的數(shù)量實在是太龐大了,很多人都注意不到。 還有些地方的孩子們從小就被大人教育:不要去摘木槿花,要么回家會洗碗、盛飯的時候把碗打碎,有沒有見過這回事呢? 木槿花開時,有人家常摘來做菜,最簡單的是清炒,汆湯。 油炸木槿花有的母親也做過。早晨采新鮮的木槿花,去掉花蒂、花芯,洗凈晾干。用面粉加雞蛋和水弄成面糊,放適量鹽。將木槿花均勻裹上面糊,放在油鍋里炸,兩面金黃就可撈出裝盤。酥脆清香,十分可口。 木槿花分布比較廣,主要產(chǎn)自于江蘇、湖北、四川、河南、河北、陜西等地。藥用的木槿花來源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蕾,大暑至處暑間,選晴天早晨,花半開時采摘,曬干。質(zhì)輕,微香,味甘。以朵大、色白者為佳。 很多人不知道木槿花是一種中藥,以至于如今成了很多社區(qū)、綠化帶及公園的觀賞植物。 木槿花實際上口感不好,性味甘苦,涼。因此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涼血。主要用于治療腸風(fēng)瀉血,痢疾,白帶。 木槿花歷史悠久,一千年前已被收錄為中藥《日華子本草》是約成書于五代時期的中藥著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原著中記載木槿花能:'治腸風(fēng)瀉血,赤白痢,并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fēng)。' 《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本草匯言》中記載木槿花'能除諸熱,滑利能導(dǎo)積滯,善治赤白積痢,干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木槿花兩種顏色功效有差別我們經(jīng)??吹降哪鹃然ù笾掠蟹奂t和白色兩種顏色的花卉,從中藥的功效來看,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本經(jīng)逢原》中記載木槿花'紅者治腸風(fēng)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江西中藥》里面記載:'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這里介紹兩種木槿花的方子,供大家參考: 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干為末,陳米湯調(diào)送三五口;不轉(zhuǎn),再將米飲調(diào)服。(《袖珍方》槿花散) 治療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