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白 編輯丨栗子 來源丨布谷學習 布谷老師: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因為“情節(jié)過于真實”而頻頻登上熱搜。 其中方一凡一家,更是承包了這部劇的笑點。 方一凡外號叫“方猴兒”,臉皮厚,愛搗蛋,每天都能把海清飾演的媽媽逼瘋:
不少男孩父母在線哭訴:“太現實了!男孩真是比女孩難管多了!” 確實,男孩的教育太復雜。 既想對他們呵護有加,又擔心管得太多讓孩子失去獨立性;既想和他們好好說話,卻又總能被他們氣到情緒失控…… “男孩”這本難念的經,熬哭了多少中國家庭。 (一) 前幾日,我住在閨蜜家,目睹了她和兒子小虎的“飯桌之戰(zhàn)”。 那天的暴風雨讓天氣急驟轉涼,閨蜜特地煮了熱乎乎的玉米粥。 但小虎并不喜歡,他皺著眉頭,滿臉都寫著拒絕:“我不要吃這個!” 閨蜜解釋:“今天天氣變涼了,你吃了這個才不會感冒?!?/p> 小虎把頭扭到一邊。 “小虎,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還經常要餓肚子,你現在要珍惜……” 小虎無動于衷。 閨蜜嚴厲了起來:“妞妞媽說他們家妞妞吃飯都不用愁,你就不能向人家學學?”妞妞是小虎班上的女孩子。 小虎把小腦袋一橫:“那你把這個送給妞妞吃吧!” 一口氣沒緩上來,閨蜜瞬間暴躁:“你吃不吃?你要是不吃,這一個星期你都別想看電視了!” 小虎頭一縮,嘴一癟,眼看就要開始放聲大哭。 閨蜜的手揚了起來:“哭哭哭!你委屈什么呀?你一男孩子怎么比人女孩子還要愛哭?” 事后,閨蜜向我吐槽:“你看吧,每次我都不想發(fā)火想好好說的,都是被他逼得!” 小虎最終喝下了玉米粥,但是下一次,這一幕估計仍會上演。 “懲戒式”的教育方法不是長久之計,卻能解一時之憂。 很多父母不敢放松,是怕一旦溫和起來,男孩們會變本加厲,更加難纏。 但事實上,每個男孩都有他們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女孩的發(fā)育方式更是大不相同。 只有全面了解男孩,尊重男孩,才能找到介于“嚴厲”和“嬌縱”之間的中和之法,彌補男孩女孩之間的發(fā)育之差。 (二) 美國教育學家詹姆士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strong> 只有正視自己的教育誤區(qū),才能和孩子愉快相處。 著名育兒書《養(yǎng)育男孩》中就提到過,教育男孩的誤區(qū)大致有以下幾種。 1和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 《小歡喜》中,媽媽和方一凡談論高考的重要性,說著說著就忍不住吐槽:“媽媽高三那年,除了那個英語一般般吧,其他都特別好……你怎么一點兒都不隨媽媽呢?” 方一凡一副左耳朵聽右耳朵出的樣子癱在座位上,顯然早已不耐煩。 劇中這一幕,彈幕上清一色地評論:“海清本媽了!” “我小時候怎么怎么樣……”已是部分家長的標準嘮叨句型。 事實上,這樣的比較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兒時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和現在有了很大的不同。 現在的媽媽不會像以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孩子也就更追求平等和尊重,不再那么“聽話”。 現在的我們也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孩子就沒有做出貢獻來獲得價值感的機會,也就沒有責任感。 這樣的話說多了,不僅不能讓孩子“共情”,還會讓他們心生反感。 2用女孩的標準要求男孩 根據研究,男孩和女孩無論是從個體發(fā)展,還是生理構造上,都有顯著不同。 首先,女孩發(fā)育早于男孩,且男女智力發(fā)育速度不同。 男女寶寶剛出生時,女寶寶的智力就已經比男寶寶成熟幾周了。 智力發(fā)育速度的不同也使得男孩們在學習上不占優(yōu)勢。 愛冒險愛跑動的天性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也得不到發(fā)揮,故而一部分男孩會出現學習跟不上的現象。 其次,男孩體內的睪丸激素會大大影響他們。 由于多巴胺分泌較多,導致他們非常好動。 大腦左右半球聯(lián)系不密切,也使他們只能同時做一件事。 而今天的應試教育,多是以久坐的方式學習,這就導致了男孩聽課往往跟不上老師,注意力也不如擅長靜坐的女孩集中,學習能力故而總體不如女孩。 男孩比女孩發(fā)育“落后”,但這只是暫時性的。 可現實中我們往往不僅忽視了“發(fā)育落后”這種差別,還會強行對男孩施壓。 長此以往,部分男孩可能就會喪失信心,破罐子破摔了。 3壓抑男孩的情緒 實際上,童年時期,男孩比女孩更加脆弱,也更需要父母的關愛。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對男孩很嚴厲,并且不允許他們哭泣、撒嬌、用“女孩似的”方式表達情緒,更不會在長大后擁抱、親吻他們。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麥克說過: “一味地堅持傳統(tǒng)的刻板理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的情感發(fā)展,是引導男孩遠離自我內心的一種錯誤情感教育行為?!?/p> (三) 黃磊曾提到,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將會影響他們一生,同時也會在兩代關系中形成一個循環(huán)。 好好培養(yǎng)眼前這個男孩,因為終有一天他也會成為一個丈夫,一個爸爸。 要想男孩成長得陽光開朗,更需要父母用對教育方法。 1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 成長階段的男孩就如同一棵向上生長的樹苗,哪里有阻擋,哪里有叛逆。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供了這樣一種方法: “我們一起來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guī)則,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當我必須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p> 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就是和孩子這樣做的。 在《傅雷家書》中,每一封家書,除了和兒子拉家常,指導兒子生活和學習。 傅雷還主動談自己對工作和人際交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兒子對禮儀、對制度、對規(guī)則進行討論。 字里行間,也處處透露著對孩子的尊重:“為何想要更換老師、練琴可還辛苦、晚上還是盡量早睡……” 這樣的家教,是教,是引,是導,是疼,也是愛。 如此培養(yǎng)出的孩子,人生也更有厚度。 2學會示弱 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演員胡可說:“我只有跟我兒子面前我才會撒嬌。 男孩子的媽媽一定要懂得弱化媽媽的角色,在兒子面前示弱,讓你的兒子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p> 所以在節(jié)目里,胡可經常會和兒子示弱:“大安吉,媽媽有些辛苦,你可以幫忙照顧一下弟弟嗎?” 正是胡可的這種示弱,才讓安吉變成了人人夸贊的“小暖男”,不僅懂得照顧弟弟還很體貼媽媽。 《養(yǎng)育男孩》中說道:“每個男孩心里都住著一個男子漢,媽媽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尊重,幫助他成為他心中的男子漢?!?/strong> 大樹之下無芳草,傷于多陰也。 在愛孩子這件事上,我們一定要張弛有度,才能激發(fā)出他們的男子氣概來。 3“贏得”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情緒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 而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被接納,就會更愿意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方法。 在電影《奇跡男孩》中,小男孩奧吉因為天生臉部畸形,在學校被很多同學嘲笑。 在家吃飯時,越想越生氣,最后直接離開了飯桌回到房里,媽媽跟進房中,并沒有第一時間責怪他,而是耐心地詢問。 在明白事情的始末后,她堅定地說:“你一點也不丑,寶貝,我真正了解你,我說了才算?!?/p> 媽媽的接納和鼓勵,給了他莫大的勇氣和力量。 他戰(zhàn)勝恐懼,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在學校獲得了榮譽獎章。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完全理解,而是你在傾聽和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流露出的莫大的愛與支持。 簡·尼爾森說過:“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會愛孩子?!?/strong> 男孩天性叛逆愛調皮,父母的打壓、責罵、不信任,也許會讓我們的男孩變得更加懦弱、自卑、失去自我。 只有用平等、尊重、鼓勵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才能讓他們贏得成長的力量。 布谷老師說: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點,更不是一種方法論,它是一種持續(xù)的陪伴,更是一種長久堅持下的好習慣。 想要培養(yǎng)一個陽光開朗、貼心體己的男孩,還需要你用智慧和愛“澆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