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一些人的品行學識貢獻都十分出眾時,又恰好處在同一個時代的時候,難免會被人拿來相提并論,或者是將他們一起并稱為一個組合。舉一個例子,武俠小說里常出現的“東邪西毒”又或者是“南慕容北喬峰”。 能被這樣并在一起的人,大多是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喜愛。而小編今天要講的是明初時的三個人,三個有學識的內閣成員,又恰好他們都行楊,于是被并稱為“內閣三楊”。 楊士奇: 1365年生于江西泰和,年幼時的他家境貧寒,生活過得十分艱苦,更加不幸的是父親的離世,讓這個家庭過得更加困苦。直到母親改嫁,繼父見楊士奇十分聰慧,便讓他學習讀書。雖然他十分感謝他的繼父,但是他還是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少年時的經歷使得楊士奇養(yǎng)成了十分勤勉又通事故的性格。在入朝后,因天資過人,被朱棣看中,于是被選中成為內閣成員,參與商策國政。之后又被選去輔助太子讀書,與太子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太子登基后將他提為大學是,并在之后又輔佐了一任太子。 楊榮: 1371年楊榮生于福建,1400年他考中了進士,成為了翰林院的編修,也就是編寫書籍。這時的他還沒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其實不在文字上。朱棣上位后,由于邊疆不穩(wěn),于是當時著重處理邊境的問題,楊榮無疑是這個問題上的個中好手,在他被派往甘肅寧夏等地后,他將邊境問題處理的妥善之極,讓朱棣十分滿意。 1422年,朱棣在行軍途中病逝,楊榮為防止軍心不穩(wěn),于是決定先不將消息傳出去,待稟報太子處理事務后,才告知天下。這一舉動國政沒有混亂,于是楊榮大功被升為太子太傅。 楊溥: 1372年楊溥生于湖北,他生來謙虛謹慎,十分穩(wěn)重。在步入仕途后,因太子之位的爭奪戰(zhàn)而入獄。在獄中的他見到了無數人的生與死,每天還要被獄卒折磨,基本上進來的人就沒有能夠活著出去的。 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振作起來,每日讀書,日復一日的讀,這一讀就是十年。終于,皇帝將他想起,得知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堅持讀了十年的書,皇帝認為他是一名可造之材,于是他又重新步入了朝堂。 自此三楊都進入了朝中,行成了一個奇異而穩(wěn)定的局面,可以說有他們三個在,才有了永樂年間的如此盛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