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干玎竹 編 / 吳施楠 【搜狐健康】堯堯今年3歲了,家里策劃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幼兒園離堯堯家不遠,入園前家人常常帶著小堯堯在幼兒園外邊散步,堯堯總會被欄桿里面漂亮的建筑和快樂的孩子們所吸引。每當問到“想不想上幼兒園”,他也會興奮地回答“堯堯要上幼兒園”。 但獨立上學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堯堯第一天進幼兒園,家里人可激動了,爸爸媽媽特地請了假,小堯堯由奶奶、爸爸、媽媽帶著開開心心地來到幼兒園。邁進幼兒園大門,孩子顯得特別興奮。 可是,他一回頭看見大人站在門外揮手告別,表情馬上變了。 老師示意家長趕緊離開。 家長看著孩子大眼睛變得晶瑩,可憐兮兮的樣子哪里舍得。奶奶更是一步三回頭地看著拽著鐵欄桿,大聲哭泣的堯堯。 第二天,奶奶送孩子去,一到幼兒園門口,堯堯就哭起來不肯進去,奶奶怕孩子哭壞了,只好哄著說“好吧,好吧,今天不去了?!苯Y果,一停就三天沒去幼兒園。媽媽送孩子上幼兒園情況和奶奶的差不多,堯堯在大門口抓著媽媽的手不放,鬧騰了半個小時,媽媽看得心疼,于是又將孩子帶回了家。 這樣送一天不送一天的,大半個月過去,其他孩子都已經(jīng)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而堯堯拒絕上幼兒園的情況卻越演越烈。每天一想起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一家人就特別頭疼,一方面認為老人說的“明年再送”太縱容孩子,但面對堯堯的哭鬧又一點轍兒沒有。 又快到了一年的幼兒園入學季,很多家長都開始擔心:孩子能不能順利入園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又該怎么辦呢? 國家兒童醫(yī)學中心、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心理科崔永華主任今天就化身為幼兒園園長,告訴廣大“堯堯們”的爸爸媽媽,孩子哭鬧不去幼兒園時該如何應對。 崔永華園長首先邀請堯堯父母來幼兒園開家長會。 來到辦公室后,堯堯父母發(fā)現(xiàn)參加會議的家長特別少,經(jīng)園長介紹后才知道,他們的孩子都像堯堯一樣害怕上幼兒園。 會議開始,園長沒有多說什么,而是讓家長看了幾十分鐘的視頻,內(nèi)容是開學后發(fā)生在幼兒園門口和新生教室里的畫面。 堯堯父母發(fā)現(xiàn)開學前幾天,幾乎每個小孩都有著和堯堯一樣可憐兮兮,眼淚汪汪的表情。但是,大多家長天天堅持將孩子送進幼兒園,而堯堯的家長卻常常因孩子哭鬧而妥協(xié)。 同時,他們還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送孩子的態(tài)度特別堅決,有的孩子比堯堯的反應還強烈,但是他們的家長還是一到幼兒園,就將孩子交給老師而馬上離開,結果沒幾天這些孩子就不哭了。 而且,在場的家長都發(fā)現(xiàn),不論自己孩子哭得多么強烈,在家長離開后,他們的哭泣就會減少甚至消失,而且能夠正常地參與吃飯和游戲。 看到這些,家長們終于明白為什么每天老師都勸他們趕緊走,孩子一會兒就沒事,平日他們都不相信。 通過比較,堯堯家長也發(fā)現(xiàn),許多上幼兒園困難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會比較差,比如,有的孩子不會用勺子吃飯,有的孩子一想尿尿就大哭等等。 視頻播放后,園長告訴家長們,上幼兒園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孩子離開安全、以他為中心的家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兒童小社會”,這件事情對大多數(shù)3歲的孩子來說都是需要時間適應的事件。在開始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幾天里,他們要學會克服許多以前沒有出現(xiàn)過的體驗,像“媽媽真的會來接我嗎?”,“這里會不會有壞蛋把我抓走?”等。 這些因為分離而帶來的恐懼引發(fā)孩子的焦慮,根據(jù)孩子不同的氣質(zhì)特點,又會有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有大哭大鬧的,也有沉默不開心的,還有纏著老師不放的……不過,如果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以及恰當?shù)年P懷,大部分孩子可以用不到一周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 那么,為什么開學快一個月了,仍然有這些孩子難以安撫呢?園長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家長,家長們開始七嘴八舌地反省起自身的問題。 最后,園長將這些問題作了個總結: 第一、孩子在家里被“過多的保護”。這種結果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上幼兒園要自己吃飯、上廁所等,會承受一些小挫折。 第二、家長送孩子時態(tài)度不堅決??吹胶⒆涌蓿约涸谂赃呅奶鄣玫粞蹨I,還有的看孩子哭鬧得太嚴重,就將孩子帶回家。其實,家長這些態(tài)度反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于是變得一天比一天困難。 第三、有的家長送孩子時又太過強硬。孩子剛一憋嘴就厲聲喝斥,壓抑孩子的恐懼,在幼兒園過得誠惶誠恐的,很難開心起來。 第四、家長們許多不經(jīng)意的言行加重了孩子的焦慮。有的家長安撫孩子時帶著恐嚇地說“你再哭,我就不來接你啦!”,有的家長在節(jié)假日時會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幼兒園去”等等,這無形中把上幼兒園當成了不聽話的懲罰手段,孩子怎么會愿意上幼兒園呢。 所以,園長建議家長們: 第一,改變自己對待孩子入園問題的態(tài)度。最好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固定家長接送,堅持按時入園,讓孩子形成習慣。晚上回家時,鼓勵孩子說出幼兒園里發(fā)生的開心的事情,做個好的“傾聽者”。 第二,還要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做到家園教育統(tǒng)一。如果孩子有特別喜歡的娃娃或小物件,可以作為一種“過渡性客體”,讓孩子把它帶到幼兒園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讓他來陪伴寶寶。 第三,當然,還有少數(shù)孩子經(jīng)過上述處理仍然恐懼上幼兒園,這時需要帶孩子看兒童心理醫(yī)生,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原因,進行相應的心理行為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