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漢字的幽妙神秘,讓人常會生出無法言說的敬畏來,譬如“王羲之”,譬如“李世民”,都是平平常常的三個字,卻神鬼莫測的組合在了一起,這便大不平常了,因為他們兩個人的生命,在他們生著的時候,就已超拔絕群,死后就更神圣異常了。 2000年春月的一天,我搜古踏青,去了關(guān)中禮泉的九宗山,我知道整整一座山峰就是李世民的陵寢,這是他的聰明,在他之前,沒有哪一位君王有這樣的智慧,大都費勁巴力地調(diào)動民夫,以堆土的方式給自己建造陵寢,在他之后,也只有穎慧的武則天效法這種方式,給她的丈夫李治和她自己選擇了一座山頭做陵寢,這很好,節(jié)省了民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他們自己和自然和諧地化作了一體。 這是我當時站在九宗山上發(fā)出的感慨。我還感慨,一代明君李世民卻是個非常貪墨的人,為了獲取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竟然不惜玩弄小人的把戲,使用了遭人唾棄的騙術(shù),把《蘭亭序》據(jù)為已有。死了呢,還不知丟手,還念念不忘,把真跡殉葬在他的身側(cè)。 他這一“丑”行,使千年以后的我,站在他的陵寢前,為他而敬畏著,同時又為他而羞愧著。有風從山脊上吹來,帶著一股料峭的寒氣,我凝目敗草萋萋的山陵,不僅祈求神話英雄小沉香,把他的斧頭借我一用,他能用那把巨斧劈開華山,救出他的老母,我就借這把巨斧的神力劈開九宗山,救出王羲之的《蘭亭序》。不知這是一個偶然,還是一個必然,圣明的李世民,和神圣的王羲之,不能分割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 我在想,擅于舞文弄墨的王羲之如果有知,他是應該感激李世民的,別的不說,他能遇到這樣的一個知音,怎么說都是一大幸事。咱們看看太宗評價鐘繇、蔡邕等人的書法,就很不屑,只說“論其盡善,或有所疑”,唯獨對王羲之的書法大為崇賞,說他確乎做到了“盡善盡美”,且讓自己時?!靶哪∈肿贰?。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09年2月刊《驚破流云神龍出——王羲之書法故事》原文作者:吳克敬 |
|
來自: 思樂人生 > 《書法&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