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聊天,是現(xiàn)在很多人的一個感受。沒法聊天不是觀點(diǎn)不同,我喜歡金庸,你不喜歡,這叫觀點(diǎn)不同。觀點(diǎn)不同仍然是可以聊的。所謂的沒法聊天是另外一種感覺,叫做回答無力。 你看著一個奇葩的觀點(diǎn),不知道從哪里回答起,就好像少林寺的澄觀大師看著小太妹阿珂阿琪的亂打亂咬,不知道從何破起,反而把自己看暈過去了。 是什么導(dǎo)致了沒法聊天呢?我覺得主要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雙方占有的信息不同,并且大大的不同。甲是讀金庸的,乙是讀金康的,乙有生以來從來讀的都是金康,他家里只有金康,他家附近只買得到金康,他住的鎮(zhèn)上的書店里只有金康,他的同學(xué)朋友也只知道金康。很自然,他就一直呆在“金康繭房”里了,以為金康是金庸。 不止如此,可能乙這位老兄還偏偏精力十分旺盛,熱愛文學(xué),自負(fù)把金康讀了千百遍,到處發(fā)表意見、找人辯論,探討武俠話題。那么乙就成了一個移動的水雷,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因?yàn)閯e人和他討論不來。你說的是金庸,他說的是金康。你說金庸刻畫人物很不錯,他說拉倒吧我覺得很一般,然后摸出金康的書來,不信你看,blablabla。 一般來說,生活中的人有三種。第一種是懂得金庸的。他們是真的懂武俠,了解金庸,可以給你把真相娓娓道來。這種人其實(shí)相對是少數(shù)的,也是最寶貴的。 第二種,是雖然不懂金庸,但卻明白金庸非金康。他們固然搞不大清楚武俠是什么樣子,也不關(guān)心武俠,但卻至少知道一點(diǎn)——金康不是武俠,是假武俠,是冒牌武俠,讀了會上當(dāng)。這種人其實(shí)也是非常難得的,是聰明的。 不過還有第三種,就是之前我說的,只曉得金康,卻又堅信自己讀的就是金庸的。什么都無法動搖他們的信心。看過山的人只了解山,看過水的人只了解水,可是在家里看萬花筒的人以為自己了解全世界。這種人你是搞不贏的。無法聊天的感覺就是這些人造成的。 聊天這種事,總是信息量小的人贏。信息量只要足夠的小,就自然成為一種不壞體神功。就好像《倚天屠龍》里寫的那個“金剛伏魔圈”,范圍每縮小一尺,抵抗力就強(qiáng)了一分。等縮到不能再縮的時候,就針插不透水潑不進(jìn),自說自話天下無敵了。 歷史故事里不就這樣嗎,你說陛下老百姓很餓,晉惠帝說那咋不食肉糜也,誰贏?他贏了,他信息量小,小到了金剛伏魔圈的境界,可以輕松把你打敗。一個讀金庸的人永遠(yuǎn)打不過一個讀金康的人,一個學(xué)唐詩劍法的人永遠(yuǎn)辯不過一個學(xué)躺尸劍法的人,因?yàn)樗畔⒘啃?。你說唐詩很美,他說呸當(dāng)我不知道呢,“落泥招大姐,馬命風(fēng)小小”,美個屁。 你下定決心,抓住一個讀“金康”的,打算要告訴他金庸到底是咋回事,才剛從1924年說到1925年呢,旁邊忽然湊過來一個讀“金庸新”的,冷笑說:“呵呵,要說好看,還是《大俠風(fēng)清揚(yáng)》《九陰九陽》好看,那才是正版金庸……”你就只有一秒真氣盡泄,回復(fù)無力,說,群是你們的,你們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