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隨意頂撞父母
每日一語:不要覺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種浪費,小事做的得心應(yīng)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現(xiàn)在很多父母的口頭禪是:「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我們的房子還有爺爺奶奶的房子以后都是你的!」「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 他們以為這樣為了孩子好,可以鼓勵孩子聽話好好學習,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不會有為自己以后的人生負責的心理,也一點不會體諒父母的難處。越長大越叛逆! 知道嗎?養(yǎng)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guān)系,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成材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做人的根本---孝順和感恩! 孩子長歪不是一天形成的,是日積月累的壞習慣沒有及時更正造就的。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下面這四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引導了! 一、隨意頂撞父母 現(xiàn)在的家長把小孩寵溺的無法無天,完全是家中的小皇帝,把父母當作傭人,隨意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這都是不孝順的表現(xiàn)。 因為現(xiàn)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的緣故,所以家長們就會對他們百依百順。偶爾地一次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頂撞父母,所心所欲地胡鬧。 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言語上,他們沒有對父母起碼的尊重和客氣,甚至完全故意和父母反著來,父母說東,他們就非說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父母生氣。而父母呢?也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扭頭還與他人“炫耀”自家孩子淘氣。 當然,這并不是說孝順就是要對父母百依百順。 只是做家長的應(yīng)該引起重視,當孩子開始頂撞自己卻理直氣壯時,父母們就應(yīng)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好?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式有沒有問題?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多問問他們?yōu)槭裁床婚_心,為什么唱反調(diào),耐心的指導他們,教給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念。 二、不懂得感恩 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畫面: 孩子飯后推開飯碗就去看電視或去玩了,父母則忙碌著收拾碗筷;甚至還會埋怨自己的父母做的東西不好,挑三揀四。 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想著留給孩子品嘗,慢慢地孩子也會覺得理所當然,很少會請父母先吃; 孩子生病,父母細致入微地關(guān)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視而不見;更有甚者還會抱怨自己的父母事真多,都沒人給自己洗衣做飯了。 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習慣了接受家人給予的關(guān)懷與愛護,會認為家人對自己的愛是天經(jīng)地義的,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家人、孝順身邊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yīng)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也不要干預(yù)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wù); 不要讓孩子吃「獨食」;長大了會自私自利; 不要「有求必應(yīng)」,更不要「無求先應(yīng)」,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會不懂得珍惜; 可以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讓孩子明白一切來之不易;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三、霸占東西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好吃的,好玩的當然應(yīng)該全部歸自己才對。 所以凡是家里出現(xiàn)的,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其實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xiàn)。 父母是出于他們對我們無私的愛,才心甘情愿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我們。 反過來,如果我們像父母愛我們的那樣愛他們的話,是不是也應(yīng)該像他們一樣做呢? 事實上,孩子驕縱慣了,非但不會把家里最好的東西讓給父母,反而毫不謙讓的霸占那些東西。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現(xiàn)了自己愛吃的菜,就不許任何人動一下筷子;大人也只是笑笑而已,不會真的去糾正。 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動遙控器,不懂得考慮他人感受,一味自我為中心; 眼里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這哪里算得上是一個孝順的人呢?長大了又怎么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四、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一點都說不得!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當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強詞奪理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就躺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沒有辦法。大人呢,也就因此不了了之。 這類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以后沒做錯事都會用同樣的方法,而這一切都是父母的溺愛慣出來的。如果不及時改正,長大后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垢改负芏鄷r候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yōu)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
|
來自: 好書風 > 《正反面教育.愛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