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殼蟲是一類奇特的昆蟲,分屬于半翅目蚧總科,種類多且形態(tài)各異,雖不善運動,但卻練就了一身“挨打”的本事。 不過,這里所說的“挨打”并不是武俠小說中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外家功夫,而是特指“挨打藥”的能力。 下面我們就從果樹上較幾類常見的介殼蟲(粉蚧、蠟蚧、盾蚧等)來進行說明。 粉蚧 粉蚧一般體型呈橢圓形,誰都看得出它擦了粉,而且還挺多挺厚。 粉蚧1齡若蟲(左上)被粉較少,還有個蟲樣兒,隨著齡期增大,粉擦得越來越多,在“美妝”的路上越走越遠。 蠟蚧 蠟蚧類玩得更絕,隨著齡期的增長它會逐步將自己藏身于臘質(zhì)分泌物內(nèi),任你千軍萬馬,我自巋然不動。不必擔心它會把自己憋死,這層臘質(zhì)盔甲早早便留好了氣孔溝。 盾蚧 盾蚧在造型上是花了心思的,摒棄了繁重的身軀,以輕薄舒適又不失堅韌的盾為背,嵌在果樹的葉片、果實之上。部分雌蟲嫌棄腳露出來礙事,索性給退化了。 總的來說,介殼蟲“挨打”能力得益于體表所分泌的那層蠟質(zhì)物,一旦神功大成,再想打掉它們就很難了。 當然,除了抗藥強外,介殼蟲還具有繁殖能力極強、種群增長速度極快等特點,我們在果樹上發(fā)現(xiàn)時往往是一片片、一堆堆,惡心得讓人頭皮發(fā)麻。 介殼蟲的危害 刺吸危害:受害果樹因此出現(xiàn)長勢衰弱,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等癥狀,更嚴重者會失水干枯,部分介殼蟲還是傳毒媒介。 分泌危害:介殼蟲可大量分泌蜜露,引來大量螞蟻等昆蟲,并引起植株發(fā)生煤污病,影響其光合作用,使被害果樹枝葉無法正常生長,提前落葉、落果,產(chǎn)量下降。 介殼蟲的防治 減少蟲源:加強冬季清園,刮除枝干上的老皮、翹皮,破壞藏身之所,結(jié)合藥劑如礦物油+毒死蜱或松堿合劑。 適期用藥:介殼蟲在初孵至2齡若蟲前,體表的蠟質(zhì)不多,抗藥性不強,這時打效果最佳,所以掌握其發(fā)生規(guī)律很關(guān)鍵,如柑橘上康氏粉蚧1代若蟲一般發(fā)生盛期在5月中旬,藥劑可選擇螺蟲乙酯、噻嗪酮、噻蟲嗪等。 其他措施:如保護利用寄生蜂、捕食性瓢蟲等天敵;提升樹勢、及時修剪,通風透光等。 |
|
來自: 棲霞資深果農(nóng) > 《蘋果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