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你的微信好友做標簽了嗎? 你給你的微信好友做備注了嗎? 你能分清哪些是你的精準用戶嗎? 你能一次在微信通訊錄找到你要找的人嗎? 是不是有時候想找一個人但是又忘記TA叫啥? 或者你記得TA以前的昵稱,TA又突然換昵稱了? 或者你記得TA的頭像,TA又換了頭像,想找人的時候找不到! 有時內心會很焦急、很煩躁。 又或者、你是在一個社群里面,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有些人也是經(jīng)常換昵稱,找不到人應該怎么辦呢? 別著急,我們先來看一看這段話: 品牌營銷人員必須提升自己的“數(shù)字資產(chǎn)負債表”。消費者和營銷人員現(xiàn)在可以獲取一切的數(shù)據(jù)...曾經(jīng)的信條“信息就是力量”正在被“分享信息就是力量”所取代...營銷團隊可以實時錄入營銷數(shù)據(jù),在改善數(shù)據(jù)錄入質量的同事,還有時間完成其他任務。 你能想到什么呢? 我想到的就是微信號,先管理好自己的個人微信號,也就是數(shù)據(jù),也就是信息。 我們做個人微信號,都知道要做用戶分享、備注、標簽等等,而且有些伙伴會花費很多精力在這上面。做用戶精細化耕耘是沒問題的,只是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真的很難把這些微信號好友一個個去標記。 在以前的企業(yè)里,都會有一套客戶關系管理(CRM)軟件系統(tǒng)來管理客戶,有些企業(yè)還會記錄顧客姓名、練習方式、郵箱地址和偏愛的社交媒體的信息方式,以此更精準的耕耘客戶。但是我們做為個體,要想這樣精細化的耕耘用戶,真的會非常累。 我看很多伙伴,甚至會去標記什么時候加的好友、上一次聊天是什么時候,關鍵信息什么,如果這個人是你的用戶,無可厚非,但是每個人都這樣標記,認真講,我有點心疼你們。這得多累呀!?。?/p> 微信好友和市場消費者一樣,是沒有個頭的,你見過哪個企業(yè)會把只在店里逛逛的人錄進客戶管理系統(tǒng)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微信好友都要標記,而是有分層的去標記。 我做社群以來,對我的微信好友是怎樣分類的?真的很簡單:親朋好友前同事、大佬、所在項目(核心成員、會員、外部群成員)、少數(shù)人特殊備注、其他。很簡單,總共是7個類別,4個層級,沒有過多的細節(jié)備注。 有些伙伴可能會不認同,沒關系,我告訴你接下來的內容,你就認同了。我為什么這樣劃分?因為我主要的成交環(huán)節(jié)是在社群里,不是一對一溝通和朋友圈成交,那些自動化的成交,只是該發(fā)的內容發(fā),然后慢慢的轉化。 你應該看出來了,今天要說的重點就是一句話:用社群做為工具,對用戶進行分層是最簡單的。不同的群吸納不同分層的人,然后一對多的轉化,這是我現(xiàn)在特別喜歡的模式。所以我的用戶分層不會很細也不會很累。因為我和微信好友80%的溝通都在社群里,這樣是一對多的傳遞價值。好友感知到你的價值后,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 關于通過社群做用戶分層時,可以用wetool輔助做標簽,可以篩選群用戶,統(tǒng)一標簽,比較方面快捷。社群和wetool就是我管理好友分層的兩個“黑科技”,你的“黑科技”又是什么呢?一對一還是朋友圈?或者是其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