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古琴市場天價拍品賞析

 千冰室 2019-08-17

古琴位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琴棋書畫”之首,獨具特色,且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一直被視為文人雅士的必修之課。2003年11月,古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不僅促進了古琴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也使古琴拍賣市場火爆起來。

中國嘉德2003年春拍中,唐代“九霄環(huán)佩”琴拍出346萬元,為當時古琴拍賣最高價。隨后的五年多時間里,古琴藏家不愿輕易脫手,古琴收藏陷入盤整狀態(tài)。2009年一批珍稀古琴亮相,如中國嘉德秋拍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成交,再創(chuàng)拍賣最高紀錄。2010年出現(xiàn)了“古琴熱”,古琴拍賣天價迭出,出現(xiàn)單件成交過億元拍品。2012年之后“古琴熱”褪去,但古琴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且存世量小于書畫,因此其收藏仍具有升值空間。本文挑選拍賣市場中七件高價古琴拍品,以饗讀者。

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

北宋,通長126厘米,隱間115厘米,肩寬21厘米,尾寬13厘米,厚4.7厘米,成交價1.3664億元人民幣,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

此琴為宣和式,項與腰皆作凹入半月形,相交處復作凸出半月形。琴體闊大厚重,鹿角灰胎,栗殼色漆,金徽,面蛇腹紋間冰裂斷,底細密流水牛毛斷。長方形龍池鳳沼,琴腹池內右刻“宣和二年御制”,左刻“康熙庚午王漢章重修”,先陰刻后書以朱筆。龍池之下以綠松石填刻隸書琴名“松石間意”。池上刻行書三行,云“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安得伯牙移情手,為余一寫山水心”;又小字一行,云“乾隆壬戌御賞并題”,皆填以泥金。下落朱色白文圓章“見天心”一方。琴弦涅白若冰弦,應為當時杭州織造所進。青玉軫足、琴穗應為清雍正時期所換。此琴琴體仍是宋時原貌,琴匣及琴上配件為清宮舊物,經(jīng)數(shù)代內府典藏,著錄詳盡,遞藏脈絡清晰,被確認為北宋官琴現(xiàn)存于世的唯一典型。

“松石間意”遞藏經(jīng)過

● 北宋宣和二年(1120)東京(今開封)“官琴局”制

● 北宋晚期內府宣和殿“萬琴堂”藏

● 清乾隆六年(1741)裝匣,內府珍藏

● 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賞玩御銘

● 清晚期至1953 年北平“蕉葉山房”張蓮舫秘藏

● 1953 年后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先生重金購得

“大圣遺音”伏羲式琴

唐,長121厘米,成交價1.15億元人民幣,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

琴為伏羲式,桐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栗殼,金徽玉軫,圓形龍池,扁圓形鳳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體蛇腹斷紋,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上刻草書“大圣遺音”,池內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池兩側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池下有“困學”“玉振”兩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髹金。青玉軫足,細鏤絳結及旋瓣花紋,為明朝琢。因傳世既久,琴之足孔四周漆多剝落,木質亦接近朽蝕,足端雖纏裹織物并嵌塞木片,但仍難固定。此琴為王世襄儷松居舊藏。王世襄的舊藏文物深得買家追捧,在拍場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仲尼式“虎嘯”琴

宋至元,通長124厘米,隱間114厘米,肩寬20厘米,尾寬15厘米,厚5.5厘米,成交價6555萬元人民幣,北京華辰2011年秋拍

此琴杉木制,琴體闊大厚重。栗谷色漆,漆灰甚厚,以八寶灰作為漆胎,即以黃金、白銀、玉石、珍珠、瑪瑙、珊瑚等多種珍寶研為粉末,與生漆合和而成,甚為珍罕。以此漆灰所制琴,漆色如滿天繁星,在褐色中透出點點青翠,斑斕多姿。音質古樸渾厚、韻味悠長。龍池上方刻有隸書“虎嘯”二字,龍池納音旁刻有隸書題款“赤城朱致遠制”。朱致遠,明高濂《遵生八箋》、張應文《清秘藏》均言其系“我明”或“我朝”人,而文震亨《長物志》則言其系元代人,可知他生活在元、明兩朝間。

“御書堂”銘蕉葉琴

明,長128厘米,成交價6496萬元人民幣,蘇州吳門2010年秋拍

此琴杉木面,無底,黑漆透朱,大蛇腹斷及小蛇腹斷,中有梅花。蚌徽,琴內腹刻有雙赤龍,雙龍之間刻有隸書“御書堂”。御書堂是孔府內明代古建筑群,接待皇帝和朝廷欽差大臣的地方,可知琴原為孔府舊藏。此琴為蕉葉式,即琴身似芭蕉,琴首蕉葉的葉柄向下彎曲,支撐首部,兩側似蕉葉的葉緣,向下略微翹曲。此琴無底,即沒有底板,自然沒有龍池和鳳沼,但仍能夠演奏。現(xiàn)存無底古琴很少,據(jù)考,存世僅兩張,一張為故宮博物院所藏“古梅花”琴,此為另外一張。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

清,長101厘米,成交價4785.04萬元人民幣,香港蘇富比2016年秋拍

此琴通體仿刻梅花斷紋,琴面、琴邊發(fā)連體小蛇腹斷紋。琴面岳山至七徽處繪有祥云閑鶴。琴軫、雁足等刻有鶴舞祥云紋,填以金漆。琴面漆色如新,無琴弦摩擦之痕跡,未經(jīng)長期撫弄。琴底龍池、鳳沼等為如意橢圓形設計,更于龍池、雁足間開二寸許橢圓音孔,此為一般琴制所無。此琴為汪尤敦、張若靄奉旨所制,蘇州織造圖拉監(jiān)制,有乾隆的御筆題識及印章。乾隆御制之琴僅有文獻所記四張,歷經(jīng)200多年,重出人間者唯有“湘江秋碧”,彌足珍貴。

“湘江秋碧”流傳經(jīng)過

20世紀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從滿清親王貴族手上購得“湘江秋碧”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美國政府將其財產(chǎn)充公拍賣,在第三場拍賣會上,F(xiàn). Bailey Vanderhoef Jr. 相中此琴;2016年“湘江秋碧”琴出現(xiàn)在香港蘇富比秋拍“龍游帝苑”專場上。

乾隆御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

明初,琴長121厘米,弦長110.5厘米,頭寬19厘米,肩寬19厘米,尾寬13.5厘米,成交價3312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2014年秋拍

此琴為仲尼式,通體髹黑漆,鹿角灰胎薄而堅,琴身均勻布滿龜背斷紋、小流水斷紋、牛毛斷紋。金徽(缺一),玉雁足、軫。折肩在三徽,龍池、鳳沼均為長方形,腹內納音隆起,天地柱皆具。背板琴頸陰刻填石藍“月露知音”,為圓形印面布局,龍池上部陰刻填金乾隆御題琴銘,御題詩文后為“浴德”小印,龍池下陰刻填金“乾隆御賞”長方形大印。全琴姿態(tài)秀美停勻,制作精當,斷紋通體完整,漆面保存完好,600余年來藏于明清兩代宮禁,無重修痕跡。另附清乾隆御制琴盒一件,盒形與琴同。盒蓋刻隸書“明制月露知音大清乾隆辛酉年裝”,鈐印“永寶用之”方章,盒蓋內中部陰刻填金乾隆御題,琴盒外首尾兩端俱陰刻填金隸書“頭等十六號”。此琴曾現(xiàn)身于2009年中國嘉德秋拍,并拍出2184萬元高價。

“太古遺音”琴

晚唐至北宋,長111厘米,成交價2072萬元人民幣,北京匡時2009年秋拍

此琴為仲尼式,桐木胎,黑漆朱髹,通體斷紋,龍鱗,龜坼、流水、蛇蚹錯雜相間。琴名雙鉤篆書“太古遺音”,因年代久遠,偶為濕琴薦所浸而有所脫落,粘補后略有漫漶,然尚遺“音”字下半部之“日”字清晰可見。龍池兩側鐫有行草:“佩劍沖金聊暫據(jù),匣琴流水自須彈。”龍池下鐫有宋代理學大儒朱熹手書《紫陽琴銘》一則,落款為“淳熙丁未新安朱熹書”,為傳世古琴所僅見者。雁足上方有陰文“玉振”印一方,當為元代大收藏家鮮于樞之印。音質高古松透、清越而多靈韻,輕輕觸按即得正聲,被譽為琴音中之佳“老生”,極受珍重。

文∣王非若

圖∣本刊資料室

本文刊載于《典藏·古美術》2019年7月刊。原標題:《高曲遇知音 古琴市場高價拍品賞析》。

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屬于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