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即耳中鳴響如蟬鳴,或如鐘鳴。耳聾是指聽力減退,甚至失。兩癥可先后出現(xiàn),或同時(shí)存在,有虛實(shí)之分。病因多為臟腑虛損 氣血不足而致。與西醫(yī)神經(jīng)性耳鳴,耳聾相類似。 菖蒲根飲 【組成】石莒蒲根6-15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頓服,連服數(shù)旬。 【功效】神經(jīng)性耳聾。 【出處】《安徽單驗(yàn)方選集》 魚腦粳米湯 【組成】鯉魚腦髓60g,粳米30g,鹽、醬適量。 【制用法】上4味共煮粥食用。 【功效】突然耳聾。 【出處】《家用良方》 芍紅湯 【組成】赤芍、紅花、桃仁、沒藥、白芷各9g,川芎、水蛭各6g,三七、干姜各3g,大棗15g 【制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突發(fā)性耳聾。 【注意事項(xiàng)】有腦血管疾病或出血傾向者不宜服用本品。 【出處】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清耳增聽湯 【組成】金銀花6g,杭菊花10g,連翹10g,龍膽草6g,胡黃連6g,梔子6g,骨碎補(bǔ)10g,紫草6g,乳香2g,菖蒲6g,荷葉10g 【制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耳流膿,聽音不聰。 【出處】陜西中醫(yī) 解毒聞聲湯 【組成】甘草6g,黑豆15g,骨碎補(bǔ)10g,紫草6g,菊花10g,百合10g,菖蒲6g,路路通6g,磁石10g,荷葉10g,黃羊角屑5g 【制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鏈霉素中毒之耳聾,病程較短者。 【出處】映西中醫(yī) 活血返聰湯 【組成】骨碎補(bǔ)10g,紅花6g,路路通6g,磁石10g,菖蒲6g,黃精6g,干地黃10g,女貞子6g,百合10g,菊花10g,荷葉10g 【制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老年聽力欠聰。 【出處】陜西中醫(yī) 隔蒼術(shù)艾灸法 【組成】蒼術(shù)1塊,艾21壯 【出處】蒼術(shù)1塊,長2厘米,一頭削尖,一頭截平,將尖頭插入耳內(nèi),平頭上用艾炎之,至14壯或21壯,覺耳有熱氣則效。 【功效】暴聾。 【出處】《靈驗(yàn)良方匯編》 烏雞湯 【組成】白毛烏雞1只,甜酒120毫升 【制用法】同煎熟食,隨意食用 【功效】腎虛性耳鳴,耳聾。 【出處】《河南省秘驗(yàn)單方集錦》 百合散 【組成】千百合90g 【制用法】上藥研末,溫水服9g,每日2次。 【功效】耳鳴,聽力減退。 【出處】《百病單方大全》 豬腎湯 【組成】豬腎2個(gè)粳米適量蔥白2根薤白7枚人參1g,防風(fēng)0.5g 【制用法】上藥與豬腎同煎煮,至腎熟去藥渣,吃腎喝粥。 【功效】老人耳聾 【出處】《萬病單方大全》 耳聾通氣散 【組成】柴胡500g,香附250g,川芎250g 【制用法】共研細(xì)末,制成水丸,早晚各服5g,10天為1療程。 【功效】滲出性中耳炎,聽力減退。 【出處】新中醫(yī) 耳聾左慈丸 【組成】熟地230g,山萸肉、懷山藥、骨碎補(bǔ)各120g,澤瀉、丹皮、茯苓、煅磁石、五味子、石菖蒲各90g,神曲150g 【制用法】上藥共研細(xì)面,煉蜜為丸,每次服10丸,1日3次,連服1-2月。 【功效】腎精虧虛耳聾,伴腰膝酸軟 【出處】四川中醫(yī) 貓尿灌耳 【組成】貓尿適量 【取貓尿法】將大蒜(或鮮姜)搗爛,抹在貓的鼻孔上,貓即尿,用碗接取,貯瓶備用。用時(shí)用滴管滴入耳內(nèi)。 【功效】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出處】《家用偏百三》 八龍膽瀉肝湯加減 【組成】龍膽草15g,梔子12g,黃芩12g,木通12g,澤瀉g,郁金12g,菖蒲12g 【制用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肝膽火郁所致耳鳴、耳聾,口苦易怒。 【出處】《中醫(yī)診療常規(guī)》 二至湯 【組成】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制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功效】肝腎陰虛所致耳鳴、耳聾。 【出處】《萬病單方大全》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shí)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