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黃穗平 黃穗平說脾胃 7月17日 直播預告 大暑 健脾養(yǎng)胃正當時 直播課等你來加入! 直播熱點 夏天進補,冬天打虎 消暑法寶,以熱制熱 清香消暑,更能瘦身 直播時間:7月22日 20:00-21:00 大家現(xiàn)在就可以開始在直播間內(nèi)留言了!黃穗平教授將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消暑養(yǎng)脾胃的各種疑問。 我一直跟大家強調(diào),夏季濕氣重,祛濕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了祛濕的類型和推薦食材藥材,今天我再給大家繼續(xù)介紹祛濕的外治法,幫助大家更好的祛除身體的濕氣,擁有健康的體質(zhì)。 01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 我們先復習一下,《祛濕第一步:如何判斷身體有濕氣》濕氣的常見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 舌頭邊緣有鋸齒狀;口干,口苦,口臭; √ 睡覺流口水、打呼嚕; √ 感覺身體沉重不輕松,關(guān)節(jié)疼痛; √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 頭發(fā)油膩,脫發(fā); √ 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 √ 眼袋下垂; √ 胸口悶,頭暈沒精神,特別容易疲勞。 對照上面的表現(xiàn),如果你有3-4種以上都中招了,那你可能就是體內(nèi)有濕氣了。 02 哪些外治法能幫助祛濕? ■ 艾灸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散寒的作用,特別適合寒濕的人群。 艾灸祛濕的機理在于: ①溫補脾腎:陽氣足了,脾腎功能好了,水分的代謝能力也會正常,濕氣就能化解。 ②疏通經(jīng)絡:經(jīng)絡疏通的好處,除了流暢氣血外,還能夠給濕氣一個排除的通道,使它告別身體。 祛濕穴位: ①豐隆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側(cè)、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功效:通調(diào)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②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diào)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 ③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適用于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④曲池穴 位置:完全屈肘時,位于肘橫紋外側(cè)端處。 功效:可調(diào)和氣血,祛風除濕,中醫(yī)認為大腸經(jīng)的濕濁之氣聚集于曲池穴。因此可用于慢性腹瀉或大便溏爛者,亦可治療濕疹、網(wǎng)球肘、高血壓等病癥。 以上穴位可用艾條灸 10~15 分鐘,對于日常保健來說,1周灸1~2次即可,對于寒濕重的朋友可適當增加頻率,以灸后不上火為度。 另外,艾草是純陽之物,是補充人體陽氣的,可以調(diào)動人體的陽氣,壯陽。因此,艾灸的時間不宜太晚,盡量選擇白天艾灸。 怎么挑選艾灸條 市場上的艾灸條很多,質(zhì)量真真假假,參差不齊,以劣充好。下面我教大家7個辨別艾灸條真假的方法。 √ 看顏色 艾灸最好不要用新艾,年份不夠,不僅療效不夠,而且易灼傷肌膚經(jīng)絡。一般不足一年的稱為新艾,呈青綠色;三年的陳艾一般呈土黃色或金黃色。療效最好的就是三年陳艾。 劣質(zhì)的艾灸條煙呈黃色,灰色,甚至黑色;好的艾灸條燃燒的煙柔和,色白,輕柔飄逸。 √ 看出絨率 目前, 市場上的艾絨商品規(guī)格等級按照艾絨純度和原料艾葉的貯存年份來劃分, 艾絨純度即出絨率, 用多少公斤艾葉制成1kg的艾絨的比例來表示。常見的商品等級為5∶1、8∶1、10∶1、15∶1……35∶1等。實際上, 艾絨出絨比例達到10∶1以上者就已經(jīng)非常罕見, 一般號稱35∶1或者40∶1的出絨比例往往只能達到15∶1至10∶1。因此,選擇出絨率10∶1的艾絨就足夠了。 √ 聽聲音 現(xiàn)在不少商家為謀取利益, 將艾莖、玉米莖、過期茵陳、冬葵葉、劣質(zhì)棉花等偽品原料混入艾葉后加工成艾絨銷售。使用劣質(zhì)艾絨灸時火力暴躁, 有灼燒感,含雜質(zhì)較多的艾絨燃燒時常出現(xiàn)爆裂。而好的艾絨燃燒緩和、噪音較小、溫感舒適。 √ 聞味道 品質(zhì)好的艾絨氣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品質(zhì)差的艾絨有異味且刺鼻,更差的還有霉味。 √ 緊實度 低品質(zhì)的艾灸條,卷制松軟,一捏就變形,艾灸條燃燒快、時間短,容易掉灰、燙傷皮膚,明火時間長;好的艾灸條卷制比較緊,用手捏不動的是最好的,燃燒慢、持久,不易掉灰,暗火時間長。艾灸主要是使用暗火治療,暗火的效果最佳。 √ 艾灸條卷紙 市場上的艾灸條以白棉紙、牛皮紙為主,也有桑皮紙。這幾種紙以白棉紙最次,牛皮紙次之,桑皮紙最好。桑皮紙本身就是一種中藥,吸水性強,防潮,不易開裂,適合長期儲存。 √ 艾的產(chǎn)地 國內(nèi)的艾的產(chǎn)地有很多,有一句話說,“世上有兩種艾,一種是蘄艾,一種不是蘄艾”,這里所說的蘄艾是指湖北蘄春產(chǎn)出的艾。蘄春縣是名醫(yī)李時珍的故鄉(xiāng),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特別適合各種藥材和農(nóng)作物的生長。 ■泡腳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富人吃補藥,窮人就泡腳。如果感覺到自己濕氣特別的重,有些人又不愿意運動,那么可以適當?shù)呐菀幌履_,因為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qū),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qū),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理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增強人體器官機能。泡至汗微微而出,人體的水濕也可以借助于汗液,一起排出體內(nèi),起到祛濕的效果。 正確的泡腳方法 √ 選對木桶來泡腳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xiàn)出一個"泡"字。"泡"在這里體現(xiàn)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yǎng)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最好是用木桶來泡腳,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選擇木桶是木桶比較容易保溫。 √ 水溫由低到高 這要視每個人耐熱程度來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添加熱水,慢慢加溫,泡到全身發(fā)熱為止。泡腳的水溫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足浴時水深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身體寒氣重時,可加艾葉一起泡,但不能天天加,每周加1~2次,每次加一小把即可。 √ 泡到微微出汗有效果 怎樣算是起到祛濕的效果呢?中醫(yī)認為濕性纏綿,不可驟除。泡到你的后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說明你的經(jīng)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jīng)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 泡腳最佳時長 泡腳時間要多長?一般15至20分鐘,泡至汗微微出,人體的水濕就可以借助于汗液,一起排出體內(nèi),起到祛濕的效果。 √ 水里放姜助祛濕 在泡腳的熱水當中加上一些生姜,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濕效果的,因為生姜具有活血化瘀、驅(qū)寒祛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去除寒氣和濕氣。一般來說老姜的祛濕效果會更好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溫經(jīng)通絡,緩解身體疲勞。 活學活用 下列哪個食材可以中和胃酸,緩解潰瘍燒心癥狀 A.排骨 B.帶骨墨魚 C.帶骨雞肉 D.苦瓜 我們將在下期公布答案,歡迎大家在留言區(qū)留言。 上期答案:B(注:時小便清長不是不是濕熱的日常表現(xiàn)。) 大家日常有什么問題和心得,歡迎互相討論和交流,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
|
來自: 螢火蟲HTM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