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根據(jù)場地使用要求分主功放和輔助功放。例如一座劇場或禮堂,臺口的音箱肯定是用主功放帶動,功率,頻響,性噪比等參數(shù)特性也需要是全場最好的。而輔助功放則用在后場的聲場補償、側(cè)置或超重低音系統(tǒng),在演出的情況下必要時還需要在臺口設置返聽音箱,也就是供演員聽賞的那種音箱。輔助功放的功率要求不必太大,但需要在一定情況下進行設置,如在禮堂長度超過17米時中間串接延時器或均衡器,以滿足聲像統(tǒng)一和后場聲場的頻率特性。在一些集中性場合(如酒吧、飯店或帶活動性較大的演繹場所),一般用卡包音箱甚至是吸頂定壓喇叭或音柱作為輔助系統(tǒng)。其輔助功放可以是定壓的,直接駁接在主調(diào)音臺或音頻處理器后面。必要時串接反饋抑制器,以防嘯叫。 通常情況下,主功放是推動主音箱,輔助功放則推動輔助音箱。 |
|
來自: 宜賓翠屏區(qū) > 《廣播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