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不強迫或期望某一種解讀。大學文化資源乃社會公器,故我們毅然決然予以公開?!薄┒即髮W人文科學研究所 74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的8年里,大片國土淪陷,數(shù)千萬同胞傷亡。 8年淪陷區(qū)的歷史,被當時日本陸軍總司令部設立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以35000多張宣傳報道用的照片所記錄下來。這批資料在日本戰(zhàn)后混亂時期由京都大學保管,今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這些照片幾乎沒有戰(zhàn)爭場景,主要是記錄華北地區(qū)交通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狀況、城市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信息,多角度展現(xiàn)了80年前中國華北地區(qū)的景觀概況。 “華北交通”照片集 在目前公開的照片中,關于“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總部所在地北平的照片占了一大半。 城市 時間不詳,崇文門。 1938年10月,城墻。 1938年12月,西直門外五塔寺。 1938年2月,燕京大學。 1939年1月,陶器店。 1945年2月,隆福寺書店(文奎堂)。 民俗文化 1938年3月,孔子祭。 1939年2月,正月里,財神廟中的人頭戴一簇花。 時間不詳,前門商鋪的節(jié)日花燈。 ![]() 拍攝時間不詳,葬禮。 市井生活 ![]() 1938年3月,算卦。 ![]() 1938年4月,天橋附近的孩子們。 ![]() 1938年5月,在北京生活的日本人。 ![]() 1938年6月,前門站女警。 1938年4月,做體操的小學生。 1938年10月,中國家庭。 1939年6月19日,夏日什剎海小食地攤。 1940年2月,采集天然冰塊的小販。 人物 1938年5月,賣鳥的少年。 1939年6月,米店掌柜。 1939年2月,正陽門車站播報女孩。 1938年10月,旦角化妝(于新劇場)。 1939年6月19日,隆福寺街錫雕工人。 1939年4月,“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成立,它在建設和管理華北的交通的同時,還成立了教育機構,并針對日本人發(fā)行畫報,進行報道宣傳工作。 所以該公司的職員除記錄北平畫面以外,也拍攝了華北鐵路沿線重要城鎮(zhèn)的畫面。 天津1940年7月,卸船作業(yè)。 濟南1939年5月12日,二馬路附近。 青島1938年8月,海濱所見。 太原拍攝時間不詳,施粥煤所。 大同1940年6月,大同炭田。 張家口1939年11月,大境門外,休息的駱駝。 徐州1940年2月,舊黃河河堤。 開封1939年5月,寺后街鼓樓。 清化1940年4月4日,航拍山區(qū)S字形的丹河。 山海關1940年3月,巴士經(jīng)過天下第一關。 唐山1938年6月,華新紡織工廠。 益都1936年9月,云門山頂?shù)烙^。 運城1940年12月,關帝廟前的石像。 海州1940年10月,手織繩紡錘。 (注:圖片資料中登記的時間為日本昭和天皇紀年。) -The End- 圖片來源: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編輯:李凱祥 日語校對:鄭永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