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就說爛尾?長安十二時辰的格局,你想象不到 文|閑云 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收官,徐賓成為幕后大BOSS引起網(wǎng)友爭議,對于徐賓這個幕后主使,很多網(wǎng)友是不認可的,第一徐賓哪來的錢干成這么大的事?第二劇中的薩珊金幣到底是出自哪里?第三徐賓為什么會被通傳陸三給“掐死”?第四,永王為什么殺了封大倫?還有網(wǎng)友認為程參在推理的過程中,并沒有明確說出誰才是真正撮合龍波和何孚的中間人。 第二劇中的薩珊金幣到底是出自哪里? 第三徐賓為什么會被通傳陸三給“掐死”? 第四,永王為什么殺了封大倫? 《長安十二時辰》里的細節(jié)和伏筆太多了,看得懂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沒看懂但理性地認為《長安十二時辰》有很多的“坑”,更有那看不懂的直言《長安十二時辰》就是一部爛尾劇??床欢驼f爛尾?長安十二時辰的格局了解一下! 首先《長安十二時辰》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懸疑探案劇,其本質(zhì)還是要展示大唐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唐的繁華、繁華背后的頹勢以及在歷史漩渦中普通人的命運,這才是長安十二時辰的格局。 所以你會看到除了主人公張小敬、李必、檀棋等人之外,該劇還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季姜一家、祝慈一家、蘇記車夫、小吏安柱國等小人物的命運,尤其令人動容的就是崔器的犧牲了,而且這些小配角在劇中還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再來看看網(wǎng)友的疑問,第一徐賓哪來的錢干成這么大的事? 徐賓成為“最終BOSS”并不是靠的金錢,而是智商。通過大案牘術(shù),把其他人置于自己的計劃當中,有條不紊的運行,才是徐賓真正的本事。上到圣人、太子,下到黎民百姓,全部被徐賓拿來所用,金錢對徐賓來說,只不過是手到擒來之物。 徐賓成為boss,劇中早有暗示,一個是李必不屑徐賓造紙的時候,徐賓的表情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另一個就是何孚在被龍波囚禁后,寫的兩句詩:遙見雙人影,知余在身旁。 薩珊金幣可以說是該劇埋下的又一個可以獨立成體系的“大坑”。 先來說一說背景,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絲綢之路上,有關(guān)聯(lián)的是中亞、西亞、阿拉伯、古印度、古伊朗等國家,而串起這些國家的唯一不變的紐帶,就是金幣。 不同國家的金幣是不能隨便流通的?!堕L安十二時辰》很好地表達了這層意思,相信網(wǎng)友都知道了。 目前來看,薩珊金幣來自哪里,該劇已經(jīng)給出了三個線索:1、葛老在何家村遺失的金幣。2、郭利仕家中庫房被偷走的金幣。3、粟特人使用的流通貨幣。 好巧不巧的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番外篇,已經(jīng)提上議事日程,據(jù)制片人梁超介紹,第二部不是《長安十二時辰》續(xù)集,而是以何家村、小乙、葛老的故事為基點的番外篇,張小敬主角也會回歸。 以《長安十二時辰》的編劇能力,基本故事框架肯定不會如此簡單,粟特人使用的金幣,姚汝能被粟特人所救時出示的金幣,都直指幕后金主:安祿山。這在《長安十二時辰》里也已經(jīng)隱約地提到了。 大家可以看看懷遠坊里住的什么人?是誰在雇傭守捉郎?圣人在被龍波抓走后,誰在打探圣人的消息?這些細節(jié),其實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很多網(wǎng)友根本看不到,也看不懂,這背后意味著什么! 用比較神的手法來說,徐賓已經(jīng)算準了陸三不會真的掐死他。當然,這樣的解釋比較牽強,這一段的拍攝手法,明顯是模仿了很多影視劇中“炸死”的橋段。坦白說,這就是拍給觀眾看得,通過假死,誤導觀眾,避免最后的BOSS過早的暴露,把懸念留到最后。 初看的時候,不少觀眾直覺認為,永王和徐賓是一體的,幕后元兇其實是永王,這是最常規(guī)的理解,但顯然這是不對的。永王被張小敬一頓胖揍,已經(jīng)決定了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說大話的王二代。 有點能力,但不足以跟太子、右相等人相提并論,在圣人失蹤后,永王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決定了他只是個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之人。 之所以殺死封大倫,是因為圣人找到了,永王的夢想破滅,到頭來全部變成了一場空,而對于手下封大倫等人的“廢物行為”,永王自始至終是厭惡的,所以才有了殺死封大倫的癲狂行為。 第五誰才是真正撮合龍波和何孚的中間人? 書生程參推測出的這人沒有明確指出,他既可以是徐賓,也可以是粟特人…… 1、沒有明確說徐賓,這是一種留白的拍攝手法,通過別人的口述,來完善豐富徐賓這個人物,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手法,在影視劇、小說中是比較常見的。如果你非要電視劇明明白白的告訴你,誰是反派,誰是正派,誰是最后的boss,建議還是看喜羊羊的比較好。 有網(wǎng)友揪著這點,一口咬定徐賓背后還有大boss,其實依據(jù)是不充分的。本身這一部設定的boss就是徐賓,前面也講了,不再贅述。 2、說是粟特人,是因為: 在一場暴風雨般的漩渦中,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徐賓可以利用其他人,他自己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其他人的棋子,畢竟徐賓的夢想是成為大唐宰相,造福大唐子民,有人利用他的弱點,加以資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這是后話。 《長安十二時辰》的結(jié)尾是極其開放的,李必(易烊千璽)歸隱,檀棋(熱依扎)成為嚴太真的身邊人,張小敬(雷佳音)說長安有事的時候,他會再次回來,而眾所周知的是,在十三年后,馬嵬坡之變發(fā)生。 ![]() 民間野史《安祿山事跡》的作者正是《長安十二時辰》里的姚汝能,姚汝能最后去了哪里,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劇中,姚汝能說要把張小敬寫到自己的小說里,而在野史中,的確有張小敬射殺楊國忠的描述……是真是假,尚未可知。 可以說,馬伯庸用了金庸式的傳奇寫作手法,將自己的虛構(gòu)和歷史進行了結(jié)合,造就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大格局。 而劇中某些網(wǎng)友所說的坑、爛尾,其實也是在為《長安十二時辰》第二部埋伏筆……《長安十二時辰》的格局,你想象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