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 ● 語 注:此音樂由東寶推薦 常用成語大全及解釋 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熟能詳:聽得次數(shù)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于同輩之間和貶義. 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復無?;蛲媾侄?。 繁文縟節(jié):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項,也說繁文縟禮。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方枘圓鑿:形容格格不入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一團。 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工作。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 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 否極泰來:壞的到了盡頭,好的就來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失了。 高談闊論:大發(fā)議論,多含貶義。 隔靴搔癢:比喻說話作文等不中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為對的去做。 耿耿于懷:對某些事總記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對某些事不滿) 功敗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多含惋惜意) 狗尾續(xù)貂:泛指以壞續(xù)好,前后不相稱,多指文藝作品。 孤注一擲:把所有的錢一下子投做賭注,企圖最后得勝。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 瓜田李下: 經(jīng)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掛一漏萬:形容列舉不全,遺漏很多。 管窺蠡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為。(形容人工技藝的精巧) 含英咀華:比喻琢磨和領(lǐng)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充棟,堆滿了屋子 皓首窮經(jīng):皓首,白頭,鉆研經(jīng)典到老 厚積薄發(fā):長期積累,突然暴發(fā)。 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荒誕不經(jīng):不經(jīng),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xiàn)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禍起蕭墻: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集腋成裘:狐貍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計日程功:可以數(shù)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shù)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濟濟一堂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間不容發(fā):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fā),比喻與災(zāi)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yōu)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矯枉過正: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于拒絕別人的要求 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 開卷有益:讀書就有收獲。開卷,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恪遵功令:嚴謹?shù)刈袷貤l令制度。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鉆研或經(jīng)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豬東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撞。(貶) 良莠不齊:一群人中有好有壞,側(cè)重于品質(zhì)。不用于水平、成績等 臨淵羨魚: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實干,就無濟于事 令人發(fā)指:發(fā)指,頭發(fā)豎起來,形容非常憤怒。 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于一般。 門可羅雀:大門前面可以張網(wǎng)捕雀,形容賓客稀少,十分冷落。 門庭若市: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并不像 暮鼓晨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南轅北轍: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南轅北轍:心里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于對方或第三方 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于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前事不忘,后世之師 指記住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 無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險發(fā)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多用以感嘆世風淺薄。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來。 如湯沃雪:像熱水澆在雪上,比喻事情極容易解決 如坐春風: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 化。 茹毛飲血: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yōu)楹檬隆?/p> 三人成虎:傳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誤解為團結(jié)合作力量大 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的勢力對峙。 色厲內(nèi)荏:外表強硬而內(nèi)心怯懦。 閃爍其詞 :形容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 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踐。體,行。 尸位素餐:空占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師心自用: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 石破天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時乖運蹇:指時運不好 拾人牙慧:拾取別人的只言片語當作自已的話。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壞事的人。濫用于一切倡導 首鼠兩端:遲疑不決。常誤解為言行前后不一致 受寵若驚:受到過分的寵愛待遇而感到意外的驚喜。 數(shù)典忘祖: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水落石出: 形容真相大白。 碩大無朋: 形容無比的大。 碩果僅存: 比喻經(jīng)過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貴的人或物 司空見慣: 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夙興夜寐: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勤奮不懈。 素昧平生: 一向不相識。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美到極點 韜光養(yǎng)晦 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醍醐灌頂 比喻以人的智慧灌輸于人,使人清醒。 條分縷析 形容分析得細密而有條理 痛心疾首 形容傷心悔恨之極,也形容怨恨之深。 萬馬齊喑 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fā)表意見 妄自菲薄 過份地輕視自己,不知自重。 欣喜若狂 欣喜:快樂;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喜笑顏開 顏開:臉面舒開,指笑容。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喜怒無常 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形容態(tài)度多變。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于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心花怒放 怒放:盛開。心里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喜不自勝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談笑風生 有說有笑,興致高。形容談話談得高興而有風趣。 手舞足蹈 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tài)。 受寵若驚 寵:寵愛。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殺風景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使人掃興的事物。 人莫予毒 莫:沒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沒有人怨恨我、傷害我了。形容勁敵被消滅后高興的心情。 親痛仇快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指某種舉坳只利于敵人,不利于自己。 樂極生悲 高興到極點時,發(fā)生使人悲傷的事。 眉開眼笑 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興愉快的樣子。 哭喪著臉 心里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酒酣耳熱 形容飲酒到高興的時候。 驚喜欲狂 既驚又喜,高興得都要發(fā)瘋了。形容喜出望外,過于興奮的情壯。 近悅遠來 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quán)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luò)人心。 皆大歡喜 人人都高興滿意。 歡欣鼓舞 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處,舊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黃泉”。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歡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興。 歡呼雀躍 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 撫掌大笑 撫: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興。 怫然不悅 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得意忘形 形:形態(tài)。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tài)。 大喜過望 過:超過;望:希望。結(jié)果比原來希望的還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囅然而笑 囅然:笑的樣子。高興地笑起來。 眉歡眼笑 形容非常興奮、高興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興、興奮的樣子 眉飛眼笑 形容非常高興 驚喜交集 交集:交錯在一起。又吃驚,又高興 形容生氣的成語 形槁心灰 槁:枯干。形容身體消瘦不堪,心境極為冷漠,毫無生氣。 息怒停瞋 瞋:發(fā)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fā)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吹胡子瞪眼 形容很生氣的樣子。 宜嗔宜喜 意思是不論生氣,還是高興,總是很美的。 旭日初升 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鮮蹦活跳 謂魚、禽等亂蹦亂跳而有生氣。 死樣活氣 形容沒有生氣。 濃眉大眼 形容眉目端莊,富有生氣。多指男子。 艴然不悅 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xiàn)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 負氣含靈 指有生氣和靈性的人。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轉(zhuǎn)嗔為喜 由生氣轉(zhuǎn)為喜歡。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tài)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喜怒無常 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形容態(tài)度多變。 生龍活虎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回嗔作喜 嗔:生氣。由生氣轉(zhuǎn)為喜歡。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肝膽欲碎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憤憤不平 憤憤:很生氣的樣子。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勃然變色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別開生面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jīng)曹將軍重畫之后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活蹦亂跳 歡蹦亂跳,活潑、歡樂,生氣勃勃的樣子 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沒有生氣 百花爭妍 形容繁華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揆情度理 發(fā)音 kuí qíng duó lǐ 釋義 揆:估量揣測;度:猜想。按照情理和估量。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語出宋玉《風賦》)。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xiàn)在多用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jù)。 梵語'偈佗'的又稱。即佛經(jīng)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一偈。亦多指釋家雋永的詩作。 纏綿繾綣 chán mián qiǎn quǎn纏綿:心緒郁結(jié);繾綣:難舍難分。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櫛風沐雨 zhì fēng mù yǔ櫛:梳頭。沐:洗頭。借風梳頭,就雨洗發(fā)。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 鬼蜮伎倆 發(fā) 音 guǐ yù jì liǎng 釋 義 鬼蜮:陰險害人之物;伎倆:花招,手段。比喻用心險惡,暗中傷人的卑劣手段。 寬宥 kuānyòu 寬容;饒恕 是原諒、饒恕的意思。 各行其是 拼音gèxíngqíshì 釋義行:做,辦;是:對的。是,正確的?!捌涫恰?自以為正確的。 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鐘靈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 釋 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虛與委蛇 xū yǔ wēi yí虛:假;與:跟;委蛇:隨便應(yīng)順,敷衍。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yīng)酬。 勉為其難miǎn wéi qí nán勉:勉強;為:做。勉強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別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F(xiàn)形容貧窮。 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shān bù zhuàn shuǐ zhuàn比喻世界渺小,這里不遇那里遇。也比喻適時變通,這里不得志(不順),其他地方會得志(順利)。 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從長計議:解釋:放長時間慢慢商量。指不急于做出決定,慢慢商量解決。 不名一文 bù míng yī wén 解 釋 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文不加點:釋義: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改動、修改的意思。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對于此成語,容易出現(xiàn)望文生義的情況,容易理解成'文章沒有標點',這就大錯特錯了!成語的意義是指作文章水平極高,寫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詞性:褒義詞。 名噪一時 發(fā)音 míng zào yī shí 解釋 噪:群鳴。一時名聲很大。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指名氣在一個時期內(nèi)引起轟動 “師出無名”也稱“兵出無名”。意思是指出兵沒有正當?shù)睦碛?也泛指行事沒有正當?shù)睦碛伞?/p> 投鼠忌器 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F(xiàn)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 洞若觀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洞:透徹。清楚的就像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明白透徹。 無所不為 wú suǒ bù wéi 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 出 處 《三國志·吳書·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禍起蕭墻 huò qǐ xiāo qiáng 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良莠不齊 liáng yǒu bù qí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使用對象:人。 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靜。 從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解 釋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像流水一樣,比喻迅速。形容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guī)勸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 敲邊鼓:比喻從旁幫別人說話;幫講話的人向聽者傳達思想。(暗帶些許貶義) 她不失時機地為他敲邊鼓。 行云流水xíng yún liú shuǐ①比喻自然不拘執(zhí)、自然流暢,不受拘束(多指文章、歌唱、詩文、書法等),就像飄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口惠而實不至 發(fā)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只在口頭上答應(yīng)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別人卻得不到。 人憑一張嘴,貨賣一張皮” 商品必須講究包裝,做生意必須重視宣傳。也就是說為人處世要能說會道才能好辦事; 貨物的外表如果好看了就可以賣個好價錢,強調(diào)第一印象的重要。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什么意思? 在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一般把忠臣(好人)扮成紅臉,而把奸臣或者壞人扮成白臉。 后來人們就用紅臉代表好人,用白臉代表壞人。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表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說好話、有的說壞話, 緊箍咒_:發(fā)音jǐn gū zhòu 釋義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縮,頭痛欲裂。后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深孚眾望 shēn fú zhòng wàng 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眾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軒然大波 xuān rán dà bō軒然:高高涌起的樣子。高高涌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指不好的影響。 別開生面 拼音: bié kāi shēng miàn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jīng)曹將軍重畫之后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司空見慣sī kōng jiàn guàn司空:古代官名。指對某些事情表現(xiàn)出很常見,不覺得很奇怪。其中慣字原指習慣了 現(xiàn)在意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管中窺豹 讀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時可以和略見一斑連用,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釋義 成:完全的。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計劃。 身臨其境: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設(shè)身處地shè shēn chǔ dì設(shè):假設(shè);處:處地。設(shè)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華而不實 讀音 huā ér bù shí 解 釋 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jié)果?;ㄩ_得好看,但不結(jié)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nèi)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 煥然一新huàn rán yī xīn 解 釋煥然:形容有光彩。形容出現(xiàn)嶄新的面貌,顯得很光彩。 奄奄一息 拼音yǎn yǎn yī xī 解 釋奄奄:形容氣息微弱;息:氣息。形容氣息微弱的樣子,即快斷氣了。 處心積慮 讀法chǔ xīn jī lǜ 英文deliberately plan 解釋處心:存心。積慮:蓄謀很久;指存心已久,費盡心機,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貶義)。 亦步亦趨 yì bù yì qū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含貶義。 傾巢而出qīng cháo ér chū 傾:倒出;巢:巢穴。比喻出動全部人力進行侵擾。(貶義) 妄自菲薄 發(fā) 音 wàng zì fěi bó 釋 義 妄:胡亂的;菲?。盒】矗p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情不自禁 詞 目 情不自禁 發(fā) 音 qíng bù zì jīn 釋 義 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強調(diào)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狐死首丘 發(fā)音hú sǐ shǒu qiū 釋義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示例我告訴過你“~”的故事,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xiāng)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助紂為虐 發(fā)音zhù zhòu wéi nüè 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p> 煮粥焚須 發(fā)音zhǔ zhōu fén xū 比喻兄弟友愛。 出處《新唐書·李 傳》:“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p> 中原逐鹿 發(fā)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p>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發(fā)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yè)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赘衅湟?,還卒業(yè)”。 示例~,經(jīng)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再作馮婦 發(fā)音zài zuò féng fù 釋義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干舊行業(yè)。 出處《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示例曾經(jīng)有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的。(魯迅《而已集·反“漫談”》) 醉翁之意不在酒 發(fā)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釋義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里的風景。后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出處宋·歐陽修《醉甕亭記》:“醉甕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示例松坡果樂此不倦,我也可高枕無憂,但恐~,只借此過渡,瞞人耳目呢。(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二回) 紙醉金迷 發(fā)音zhǐ zuì jīn mí 釋義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huán)境。 出處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y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示例我來到日本不久,聽的不多,見的不廣,但在五光十色、~的紛亂生活中,有些事物給我的刺激特別深。(楊朔《櫻花雨》) 置諸高閣 發(fā)音zhì zhū gāo gé 釋義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諸子百家 發(fā)音zhū zǐ bǎi jiā 釋義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后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子虛烏有 發(fā)音zǐ xū wū yǒu 釋義子虛:并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shè)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示例文貴征實,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之習也。(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孜孜不倦 發(fā)音zī zī bù juàn 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qū)W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后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薄度龂尽な駮は蚶蕚鳌罚骸澳烁鼭撔牡浼?,孜孜不倦。” 示例他長年累月~地工作。 左右逢源 發(fā)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釋義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yīng)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應(yīng)手,非常順利。 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示例這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著“成竹在胸”、“~”的形勢。(鄒韜奮《經(jīng)歷·青年“老學究”》) 紙上談兵 發(fā)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釋義在紙面上談?wù)摯蛘?。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一回) 朝梁暮陳 發(fā)音zhāo liáng mù chén 釋義比喻隨時變節(jié),反復無常。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蕭子顯春別》:“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于此?” 朝三暮四 發(fā)音zhāo sān mù sì 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娋呀詯偂C麑嵨刺澏才瓰橛?,亦因是也?!?示例厘定規(guī)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guī)則是不象現(xiàn)在那樣~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中流砥柱 發(fā)音zhōng liú dǐ zhù 釋義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p> 眾口鑠金 發(fā)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釋義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示例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 捉襟見肘 發(fā)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釋義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yīng)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示例平時所過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 中流擊楫 發(fā)音zhōng liú jī jí 釋義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示例~,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臧否人物 發(fā)音zāng pǐ rén wù 釋義臧否:褒貶。評論人物好壞。 出處《晉書·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示例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使~也同樣出現(xiàn)了秉的局面。 敝帚自珍 發(fā)音bì zhǒu zì zhēn 釋義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彼巍り懹巍肚锼肌罚骸斑z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示例但寫出以后,卻不很愛惜羽毛,有所謂“~”的意思。(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三〉》) 炳燭夜游 發(fā)音bǐng zhú yè yóu 釋義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出處三國魏·曹丕《又與吳質(zhì)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 示例古人~,良有以也。(唐·李白《春夜宴從桃花園序》) 白云蒼狗 發(fā)音bái yún cāng gǒu 釋義蒼: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出處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 示例真是世事~,不禁感慨系之矣?。斞浮度A蓋集后記》) 白首窮經(jīng) 發(fā)音bái shǒu qióng jīng 釋義直至年紀老了還在鉆研經(jīng)籍,猶言活到老,學到老。 出處《元史·張?zhí)亓鳌罚骸叭勺託q,復降璽書諭特立曰:白首窮經(jīng),誨人不倦,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賜嘉名,今復諭意?!?示例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不求甚解 發(fā)音bù qiú shèn jiě 釋義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示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鉆研,深入領(lǐng)會,不能粗枝大葉,~。 班門弄斧 發(fā)音bān mén nòng fǔ 釋義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 出處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示例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同他亂談。(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篳路藍縷 發(fā)音bì lù lán lǚ 釋義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示例~,孫公既開其先;發(fā)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不郎不秀 發(fā)音bù láng bù xiù 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p> 高屋建瓴 發(fā)音gāo wū jiàn líng 釋義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氣魄,使他的史劇氣勢恢闊,振擺超騰,~,雄渾奔放。(《郭沫若劇作全集編后記》) 高山流水 發(fā)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示例孔圣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發(fā)音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釋義涸:使水干枯;澤:聚水的洼地;焚:燒毀。把池水戽干來捕魚,將林地燒毀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出處《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p> 黃鐘大呂 發(fā)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釋義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出處《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编嵭ⅲ骸耙渣S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p> 沆瀣一氣 發(fā)音hàng xiè yī qì 釋義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示例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清·曾樸《孽?;ā返谑幕兀?/p>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發(fā)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釋義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p> 美芹之獻 發(fā)音měi qín zhī xiàn 釋義用以自謙所獻菲薄,不足當意。 出處《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莖、芹萍子者,對鄉(xiāng)豪稱之。鄉(xiāng)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示例所提數(shù)條意見,為~,僅供參考。 過猶不及 發(fā)音guò yóu bù jí 釋義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示例據(jù)老夫看來:這是“~”。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發(fā)音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釋義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出處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示例原來~,朱櫻日日伏侍小姐,繡床之暇,讀書識字,此竊頗通。(清·無名氏《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一傅眾咻 發(fā)音yī fù zhòng xiū 釋義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示例古人有言,~,終歸無效。(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八回) 完璧歸趙 發(fā)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強弩之末 發(fā)音qiáng nǔ zhī mò 釋義強弩所發(fā)的矢,飛行已達末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jīng)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處《史記·韓安國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薄稘h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沖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示例至于軍閥,那是~了。(歐陽山《三家巷》二四) 東施效顰 發(fā)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釋義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謂“~”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 草菅人命 發(fā)音cǎo jiān rén mìng 釋義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tǒng)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出處《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示例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七回) 眾口鑠金 發(fā)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釋義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示例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 窺豹一斑 發(fā)音kuī bào yī bān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示例有的人孤陋寡聞,~,卻喜歡夸夸其談,炫耀自己。 貽笑大方 發(fā)音yí xiào dà fāng 釋義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nèi)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示例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識短淺,誠恐~,所以不敢冒昧進謁。(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發(fā)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釋義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示例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明·趙弼《兩教辨》) 金榜題名 發(fā)音jīn bǎng tí míng 釋義指科舉得中。 出處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示例旬月之間,~,已登三甲進士。(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一葉知秋 發(fā)音yī yè zhī qiū 釋義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與結(jié)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彼巍ぬ聘段匿洝芬迫嗽姡骸吧缴唤鈹?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p> 爾虞我詐 發(fā)音ěr yú wǒ zhà 釋義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示例資本家之間也都明爭暗斗,~,相互傾軋。 舍本逐末 發(fā)音shě běn zhú mò 釋義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nèi)容,那是~。 干將莫邪 發(fā)音gān jiàng mò yé 釋義干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p> 禍起蕭墻 發(fā)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釋義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出處《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示例不照這么辦法,恐~,勢且波及全國,總統(tǒng)不如通權(quán)達變,暫歇風潮為是。(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目無全牛 發(fā)音mù wú quán niú 釋義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jié)構(gòu)。比喻技術(shù)熟練到了得心應(yīng)手的境地。 出處《莊子·養(yǎng)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p> 游刃有余 發(fā)音yóu rèn yǒu yú 釋義刀刃運轉(zhuǎn)于骨節(jié)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jīng)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示例從前他們又要辦廠,又要做公債,也居然穩(wěn)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現(xiàn)在他們?nèi)碜龉珎匀挥X得~。(茅盾《子夜》十七) 躊躇滿志 發(fā)音chóu chú mǎn zhì 釋義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愿。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示例這在胡景伊自然是~,而在尹昌衡則會義憤填膺了。(郭沫若《少年時代·黑貓》) 高屋建瓴 發(fā)音gāo wū jiàn líng 釋義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氣魄,使他的史劇氣勢恢闊,振擺超騰,~,雄渾奔放。(《郭沫若劇作全集編后記》) 犯而不校 發(fā)音fàn ér bù jiào 釋義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出處《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示例惠養(yǎng)民道:“~,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 請君入甕 發(fā)音qǐng jūn rù wèng 釋義甕: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d惶恐叩頭伏罪?!?示例掬西江之水,為爾洗腸,即燒東壁之床,~。(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 黨同伐異 發(fā)音dǎng tóng fá yì 釋義伐:討伐,攻擊。指結(jié)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出處《后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jīng)協(xié)術(shù),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示例讀者幸勿比例惴測,謂此事為某人寫照,此名為某人化身,致生種種~意見。(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緒言》) 天花亂墜 發(fā)音tiān huā luàn zhuì 釋義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jīng),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夸張而不符合實際)。 出處《心地觀經(jīng)·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yǎng),天華(花)亂墜遍虛空?!?示例傅二棒錘索性張大其詞,說得~。(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 首陽采薇: 伯夷、叔齊辭讓王位,叩馬諫阻武王伐紂,在周滅商后,恥于吃周家天下的糧食,采薇首陽山,最后餓死。后用伯夷、叔齊比喻氣節(jié)高尚的人,用采薇寫堅守氣節(jié)或?qū)戰(zhàn)囸I。 萇弘化碧 發(fā)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釋義萇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為人所殺,傳說血化為碧玉。 出處《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p> 望帝啼鵑 發(fā)音wàng dì tí juān 釋義相傳戰(zhàn)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后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出處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美輪美奐 發(fā)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釋義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p> 韋編三絕 發(fā)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釋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示例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chuàng)新人才的大量涌現(xiàn)。 黃鐘大呂 發(fā)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釋義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出處《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编嵭ⅲ骸耙渣S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p> 程門立雪 發(fā)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云。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p> 行云流水 發(fā)音xíng yún liú shuǐ 釋義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示例結(jié)構(gòu)如~,層次分明,先后呼應(yīng)。(茅盾《〈力原〉讀后感》) 胸有成竹 發(fā)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釋義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拿定主意。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員~,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陳伯鈞《毛主席率領(lǐng)我們上井崗山》) 指鹿為馬 發(fā)音zhǐ lù wéi mǎ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高山流水 發(fā)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示例孔圣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好高騖遠 發(fā)音hào gāo wù yuǎn 釋義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示例但是~,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nèi)フJ識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畫蛋·練功》) 趨之若鶩 發(fā)音qū zhī ruò wù 釋義趨:快走;鶩:野鴨。象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出處清·曾樸《孽?;ā返诙呋兀骸熬┩獾墓賳T,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墨守成規(guī) 發(fā)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釋義墨守:戰(zhàn)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成規(guī):現(xiàn)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guī)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示例~,不敢勇于創(chuàng)造也決然是和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辯證規(guī)律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運用》) 孜孜不倦 發(fā)音zī zī bù juàn 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qū)W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薄逗鬂h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薄度龂尽な駮は蚶蕚鳌罚骸澳烁鼭撔牡浼?,孜孜不倦?!?示例他長年累月~地工作。 拈輕怕重 發(fā)音niān qīng pà zhòng 釋義指接受任務(wù)時揀輕的擔子挑,怕挑重擔。 出處 示例不少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義憤填膺 發(fā)音yì fèn tián yīng 釋義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chǎn)生的憤怒;膺:胸。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玨齋不禁義憤填膺,自己辦了個長電奏,力請宣戰(zhàn)。” 示例畿輔士民,屢遭虜騎蹂躪,莫不~,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無稽之談 發(fā)音wú jī zhī tán 釋義無稽:無法考查。沒有根據(jù)的說法。 出處《尚書·大禹漠》:“無稽之言勿聽?!?示例既無其說,是為~。(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 左右逢源 發(fā)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釋義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yīng)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應(yīng)手,非常順利。 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示例這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著“成竹在胸”、“~”的形勢。(鄒韜奮《經(jīng)歷·青年“老學究”》) 病入膏肓 發(fā)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示例吾觀劉琦過于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錯落有致 發(fā)音cuò luò yǒu zhì 釋義錯落:參差不齊。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處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數(shù)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錯落有致,異鳥飛翔,哢音木杪,真蓬萊仙境也。 無獨有偶 發(fā)音wú dú yǒu ǒu 釋義獨:一個;偶:一雙。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出處 示例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劉半農(nóng)《奉答王敬軒先生》) 敝帚自珍 發(fā)音bì zhǒu zì zhēn 釋義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彼巍り懹巍肚锼肌罚骸斑z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示例但寫出以后,卻不很愛惜羽毛,有所謂“~”的意思。(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三〉》) 包羅萬象 發(fā)音bāo luó wàn xiàng 釋義包羅:包括;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形容內(nèi)容豐富,應(yīng)有盡有。 出處《黃帝宅經(jīng)》卷上:“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示例你怎言~,遲早飛升。(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三回) 迫在眉睫 發(fā)音pò zài méi jié 釋義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 出處《莊子·庚桑楚》:“曰:向吾見若眉睫之間?!薄读凶印ぶ倌帷罚骸斑h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示例新的內(nèi)戰(zhàn)危機忽然又~了。(方紀《揮手之間》) 不毛之地 發(fā)音bù máo zhī dì 釋義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鄉(xiāng);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惟妙惟肖 發(fā)音wéi miào wéi xiào 釋義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處 示例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 妙手偶得 發(fā)音miào shǒu ǒu dé 釋義技術(shù)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yǎng)很深的人,出于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出處宋·陸游《文章》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示例若不是~,便確是經(jīng)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茅盾《白楊禮贊》) 堂而皇之 發(fā)音táng ér huáng zhī 釋義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多含貶義)。 魂牽夢縈 發(fā)音hún qiān mèng yíng 釋義形容萬分思念。 出處宋·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翠銷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p> 不絕如縷 發(fā)音bù jué rú lǚ 釋義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出處《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示例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 鋌而走險 發(fā)音tǐng ér zǒu xiǎn 釋義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示例碰了荒年,也少不了這班人,不然,鬧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五回) 囊空如洗 發(fā)音náng kōng rú xǐ 釋義口袋里空得象洗過一樣。形容口袋里一個錢也沒有。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示例這個月開銷太大,不到月底就~了。 天倫之樂 發(fā)音tiān lún zhī lè 釋義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guān)系。泛指家庭的樂趣。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示例這時父親如果能夠保持著相當豐裕的收入,家中當然充滿一片~。(聞一多《關(guān)于儒、道、土匪》) 頭頭是道 發(fā)音tóu tóu shì dào 釋義本為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后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出處《續(xù)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示例再看他后面講那汽機的做法用法,~,語語內(nèi)行。(清·姬文《市聲》第十三回) 不速之客 發(fā)音bù sù zhī kè 釋義速:邀請。指沒有邀請突然而來的客人。 出處《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示例這樣出乎意外的~,卻受著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懇切的歡迎。(郭沫若《海濤集·跨著東?!罚?/p> 膾炙人口 發(fā)音kuài zhì rén kǒu 釋義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海敘不遇》:“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示例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銳不可當 發(fā)音ruì bù kě dāng 釋義銳:銳氣;當:抵擋。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出處《后漢書·吳漢傳》:“其鋒不可當?!?示例那是~,無堅不摧的。(歐陽山《三家巷》八) 與日俱增 發(fā)音yǔ rì jù zēng 釋義與:跟,和。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形容不斷增長。 相形見絀 發(fā)音xiāng xíng jiàn chù 釋義形:對照;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十回:“他一個部曹,戴了個水晶頂子去當會辦,比著那紅藍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絀。” 姹紫嫣紅 發(fā)音chà zǐ yān hóng 釋義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示例公園里百花盛開,~,一片春天的景象。 姹紫嫣紅 發(fā)音chà zǐ yān hóng 釋義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示例公園里百花盛開,~,一片春天的景象。 車水馬龍 發(fā)音chē shuǐ mǎ lóng 釋義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xù)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示例花天酒地,鬧個不休,~,日無暇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 心曠神怡 發(fā)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釋義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