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京滬線中,一直流傳著一個笑話:如果飛機天花板脫落,一下能砸中幾十個白金卡。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如今誰手上沒有張航司的白金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空中飛人”。 然而對普通旅行者而言,想達到一年近百次的飛行換取一張白金卡絕非易事。本期我們采訪了 5 位不同職業(yè)、年齡的東航白金卡旅客,看看究竟他們有哪些不一樣的飛行心得。 我今年25歲,在21歲那年我獲得了首張白金卡。讀小學(xué)時,我就注冊了東航小飛人,然后注冊了白板會員,一直跟著家里人飛,從銀卡到金卡,最后到白金。后來江蘇東航有一個活動聯(lián)系了我,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我是這個區(qū)域最小的白金卡。 積攢航空里程對我之后的職業(yè)選擇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畢業(yè)那年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但肯定不是所學(xué)的金融。 或許也是因為無數(shù)次升艙,去了不少地方,加上 SPG 的積分,讓我開始慢慢接觸航空公司、常旅客和酒店,包括怎么積分最劃算,有什么策略和技巧,我都去??驼搲辖涣鳌⒀芯?。最后我用這段經(jīng)歷去求職,成了一名旅行編輯。 這幾年其實沒有那么”專一“了,來了北京,東航在包郵區(qū)的優(yōu)勢全無,國內(nèi)航線拼不過載旗航、菜航,許多國際航班都要從其他東航基地中轉(zhuǎn),相同的價格和一樣的折騰,逐漸就開始投奔新航的懷抱了。 可能是心理作用吧,“空中健身房”家的飛機總是在起飛降落中讓我覺得有種卡頓感,旅程舒適度而言感覺還是空客更好。各個航司神仙打架的 A350,我?guī)缀醵甲^了,無論是商務(wù)艙還是經(jīng)濟艙,東航的配置的確還是甩了國航一條街的。 此外我還喜歡 E190,雖然站在客艙內(nèi)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但是經(jīng)濟艙一排 4 座的布局,無論是寬度還是間距都非常舒適。 2016年我拿到了人生第一張航司白金卡,是東航的。 那個夏天,我恰好離職,下一份工作還沒著落。作為職場新人,我的tittle不高,差旅標準只有經(jīng)濟艙,但又要經(jīng)常出差,非常需要一張常旅客卡傍身。 當年東航剛推出白金卡,有雙倍航段的累計的offer,我就用那個“暑假”里的24天時間,從 0 個航段重新飛到了 90 個航段。 當時有很多人也像我這樣刷航段,只是我比較極端,我每天都飛,就飛南京到鹽城這段。 每天一大早起床像做任務(wù)那樣,花 3、4 個小時坐一趟飛機來回。單程票價在90-140 元左右,最后以差不多 6000 元左右的總成本,飛出了白金,收獲四張國際升艙券、 三晚五星酒店住宿和無限制的升艙,是一筆性價比不錯的買賣。 而且就算前艙座位售完沒法升,白金卡旅客仍可乘坐兩艙專用擺渡車,和150%的消費里程累計。加上以前東航和萬豪的里程和積分互換計劃,兩張卡的收入都非??捎^。 當然這張曾經(jīng)被譽為“國內(nèi)最厚道、含金量最高的白金卡”,現(xiàn)在已經(jīng)淪為笑話。 這個笑話是從東航白金卡大規(guī)模殺熟開始的。在飛機上,空乘和會員之間幾乎形同陌路,什么問候都沒有。雖然我是社恐,尤其受不了空姐幾乎下跪式的問候,但當你被東航冷淡對待太久,乘坐廈航時的服務(wù)就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親切。 我也和一些資深飛友交流過,在沒有白金卡的年代,除了滬港、滬深、京滬線,其他航班上都不會有太多的金卡旅客,也并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給每名金卡旅客準備毛毯、枕頭、拖鞋、小瓶水、報紙,“五件套”。大家反而更珍惜。 其實東航白金卡貶值無非就是通貨膨脹。航司沒想到大家如此快就把白金刷出來了,會籍發(fā)多之后,自然就不值錢了唄。 一般情況下京滬線這種熱門航線是沒有可能升艙的,本來商務(wù)艙客源就不愁,一架飛機上會多達十幾個甚至更多的白金卡,空姐直接拿廣播問候全艙會員。當前艙有空坐時,是按在機場白金卡辦理登機手續(xù)的優(yōu)先次序排,很多情況你是不會為了一個不確定的升艙機會,就提前幾個小時來到機場。 許多東航冷門航線,或者上座率很低的航線,就基本上都有升艙機會,只要不是在節(jié)假日和春運期間,避開上午 8-10點和下午 4-8 點之間的航班,升艙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白金卡福利還有在航班延誤或者取消時,往往會安排航司合作的四星或五星酒店休息,不用和陌生人在快捷酒店共用一個房間,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我并不想享受到這個待遇。 再有就是在一些內(nèi)測的技術(shù)或者活動時,往往會邀請白金卡旅客優(yōu)先體驗,比如上個月底東航首批 4000 個永久性無源電子行李牌,我有幸第一波受邀,成為“趕時髦”的人,電子行李牌的確要比紙質(zhì)的便利很多,能追蹤到行李“丟”去了哪兒,前提是我沒有把這張電子行李牌搞丟了。 有一次從悉尼回國,因為機場商店區(qū)域并沒有登機廣播,加上航班提前了十幾分鐘開始登機,結(jié)果整架飛機等了我大概20分鐘。 當我慢悠悠走到登機口時,機長正在那兒迎我。一見面就被“傲嬌”的機長好好教訓(xùn)了一番:“出門沒帶耳朵是伐?一飛機人都在等,怎么搞得,要是普通旅客早就飛了”。雖然說的話不太好聽,但是還是很感謝機長的不“減員”之恩。 但也有些時刻是不想被優(yōu)待的,例如和老板一起出差時。雖然一般老板都在商務(wù)艙,但也的確發(fā)生過我們一起坐經(jīng)濟艙,我升了老板沒升的情況。所以后來我盡量不和老板挨著坐。如果是挨著一起坐的話,我選擇放棄升艙,而且一上飛機就告訴空乘全程不需要任何問候和特殊服務(wù)。 目前來說,我最喜歡的是新西蘭航空。他們家連經(jīng)濟艙都做得很好,腿部空間非常的寬,洲際航線還推出了空中沙發(fā),把一排經(jīng)濟艙鋪成床,睡起來跟商務(wù)艙也沒啥區(qū)別。 再者就是顏值,黑色的涂裝簡直不要太炫酷,還有酒鬼最愛的休息室和機上酒單,從酒的種類來說應(yīng)該沒有任何一家航司可以超越了吧。 東航剛推出白金卡時我就拿到了,屬于第一批用戶。 但我從來不強求航段數(shù),雖然我飛挺多的,平均一年也就60-70次。聽說有些奇葩的刷航段方式,例如刷上海到安慶的頭等艙,一天可以積四個航段。但靠次數(shù)來積攢出來的白金待遇,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無非就是讓你多些存在感,實在太累太不值了。 即使在國內(nèi)坐經(jīng)濟艙其實也沒什么,畢竟就是從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不會把過程看得太重。但也有遇到過特殊待遇,有次地面人員把我經(jīng)濟艙的左右位置都鎖了,確保我可以躺下來獨享一整排,這在320或737單通道飛機上,可是比商務(wù)艙舒服多了,但我不知道這合不合規(guī)。 對于升艙我也比較佛系,在規(guī)則內(nèi)能滿足我的權(quán)益就好。其實白金卡的升艙不會太麻煩,辦登機牌時,他們就會特別留意你的權(quán)益。如果你沒有升艙成功,還會跟你解釋情況,說聲抱歉,雖然我覺得不必,因為這也屬于游戲規(guī)則的一部分嘛。 我反而更在意飛行中,白金卡可以有很多機會和機組交流。因為我更喜歡通過和別人聊天的方式來排解寂寞、打發(fā)時間。 據(jù)我所知,每位白金卡會員的個人標簽、特點或介紹,都會收錄在乘務(wù)員的iPad中,她可以依據(jù)乘客性格來提供服務(wù)。例如有些被標注為愛投訴的白金卡旅客,她們就會比較擔心害怕,會不厭其煩來問候你。 我反而擔心別人會有刻板印象,把白金卡會員理解成一群愛投訴、挑剔的乘客,所以我特別不愿意給人添麻煩,盡量不找事兒,感覺維護白金卡群體的形象就從我做起了,基本上每次都是帶著這樣的包袱在搭乘飛機的。 策劃/悅游新媒體 監(jiān)制/Rocco 編輯/Phillip、浩睿、Aileen 版式設(shè)計/正男 圖片來源 中國東方航空Instagram賬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