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霹靂舞的Olafur Eliasson ?? 當Olafur Eliasson 的作品《氣象計劃》(The Weather Project,2003)時隔16年重回倫敦的Tate Modern美術館,BBC為這位冰島藝術家制作了紀錄片《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裝置奇跡》(Olafur Eliasson: Miracles of Rare Device)。影片中,BBC探訪了此刻的Tate Modern與Eliasson位于柏林的工作室,也帶我們回溯了 Eliasson的青少年生活,為我們揭示當藝術家取材于生活,他們都在關注什么。 ?? 幾何圖形 “我非常癡迷于幾何,對一切圓形或是球形的事物都十分感興趣。它們有一種近乎宇宙維度的力量。” 對圓形物體的好奇或許可以被追溯至 Eliasson的幼年時期。自小即開始受到藝術熏陶的 Eliasson 對繪畫、攝影、裝置藝術已生成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從父親收藏的明信片中,Eliasson見到了美國藝術家 Robert Rauschenberg 的作品《字母組合》(Monogram,1955—1959)——在這件作品中,一只羊被困于圓形輪胎之中,這一對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物件的結合使得 Eliasson 感到驚奇與沖擊。 Robert Rauschenberg ,《字母組合》(Monogram,1955—1959) 而往后,在 Eliasson 的光影游戲中,“圓”這一意象得到了貫徹,圓是弧與環(huán),圓是光暈。 Eliasson與幾何圓形相關的作品不勝枚舉,圓橋 Cirkelbroen 即是其中特別的一例。這座40米長的人行天橋由五個相互連接的圓形平臺組成。每個大小不等的圓形中心都有一個高桅桿,用來引導駛過哥本哈根水道的船只。超過110根張緊的電線穿過橋的底部和五個桅桿的尖端之間。 圓橋(Cirkelbroen,2015) 2018 年,Eliasson 將作品《道隱無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2018)展出于北京紅磚美術館,他將一面圓形鏡子懸掛與展廳之內,鏡子變換黃色的燈光定義了空間的色彩。當觀覽者向上眺望即能看見鏡子中的自己;向下看,與現(xiàn)實世界的溝通就此展開。 ![]() 《道隱無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2018) 海峽屋(Fjordenhus)是 Eliasson 參與設計的第一座建筑,由四個相交的圓柱體和磚外墻組成。橢圓形的負空間被拆除,形成復雜的彎曲形狀和拱形窗戶。 不同樓層的功能區(qū)劃圍繞圓形和橢圓形展開,在燈光的配合下錯落有致,它們通過螺旋形樓梯和圓形前庭相連。到了晚上,海峽屋從內部被照亮,如同一座燈塔。 ![]() ![]() ![]() ![]() ![]() ![]() 海峽屋(Fjordenhus, 2009-2018) ![]() 色彩光譜 “顏色,就它的抽象概念來說,有著巨大的心理和聯(lián)想可能性……“ Eliasson的色彩分析穿行于抽象與實體之間,他嘗試捕捉畫作的顏色、彩虹的顏色、甚至記憶中隱約的顏色。 早在2014年,Eliasson 便對人們關于顏色的感知發(fā)起來探討。在《你的色彩記憶》(Your Colour Memory,2004)中,Eliasson通過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觀看方式,利用觀覽者的視覺余像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這件作品也推動了埃利亞松對感知、主觀性和自然與文化之間流暢邊界的不斷發(fā)展的探索。 ![]() ![]() ![]() ![]() ![]() ![]() ![]() ![]() ![]() 《你的色彩記憶》(Your Colour Memory,2004) 在 Eliasson 分析了 J·M·W·Turner 的七幅畫作之后,他創(chuàng)作了《特納的色彩實驗》(Turner Colour Experiments,2014),這些實驗解構并記錄了特納對光線和色彩的使用。這場研究始于2009年,當時 Eliasson 開始分析顏料,涂料生產(chǎn)和顏色應用,以便捕捉每個納米可見光譜的顏色。 ![]() ![]() ![]() ![]() ![]() ![]() ![]() ![]() 《特納的色彩實驗》(Turner Colour Experiments,2014) 在主觀感知與客觀表現(xiàn)兩重語義上循序漸進,Eliasson對顏色與光線的捕捉、解構與呈現(xiàn)細膩而柔和,使得你我以蜿蜒的方式接收他的藝術世界。 ![]() 自然氣象 “藝術可將氣候變化等緊迫的問題轉化為促進人們采取行動的有形、可感知的體驗,幫助消除這種麻木、無能為力的感覺?!?br/> 沒有外部世界這個說法,當我們注視著這個世界,我們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的一部分。Eliasson 習慣將自己的想象嫁接于自然景觀之上。在這般演繹中,試圖幫助我們找到人與自然和諧之道的所在。于是,云霧、大氣、彩虹、瀑布、冰川皆找到了自己藝術化的實體形象。 ?? 《塵霧集》(Fog Assembly,2016) 《塵霧集》在陽光與風的介入下變幻莫測,周邊人與物的邊界與輪廓隨之模糊或清晰。 ![]() ![]() ![]() ![]() ![]() ![]() ?? 《你的彩色大氣》 (Your Atmospheric Colour Atlas,2009) 以“大氣”顏色劃定不同物理空間, 在每個顏色邊界處,兩種色調混合以形成青色,品紅色或黃色的過渡條紋,觀覽者如同墜入奇幻世界。 ![]() ![]() ![]() ![]() ![]() ![]() ![]() ![]() ![]() ![]() ?? 《美麗》(Beauty,1993) 水形成的薄霧從黑暗空間的天花板噴射到聚光燈的明亮光束。觀眾能在水幕中看到彩虹,當他們接近或離開時,彩虹則發(fā)生忽明忽暗的變化。 ![]() ![]() ![]() ![]() ?? 《冰鐘》(Ice Watch,2014) 格陵蘭島冰川塊在觀覽者面前自然融化,變成眼淚般澄凈的溪流匯入河流中,可視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F(xiàn)場觀看如此美麗脆弱的事物逐漸融化直至消亡,這種經(jīng)歷被描述為一場“直抵人心的體驗”。 ![]() ![]() ![]() ![]() ![]() ![]() 社會話題 “藝術創(chuàng)作對我來說,好比與世界進行對話。我希望能作為一個發(fā)言者與貢獻者,只有這樣才能讓我覺得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讓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strong> 氣候變暖,深深觸動著從小生長在北歐的 Eliasson。 他最知名的項目之一《氣象計劃》(The Weather Project,2003)重新定義了 Tate Modern 美術館的大廳 Turbine Hall。大廳的盡頭是一個巨大的半圓形,由數(shù)百個單頻燈組成。在鏡子頂部重復的弧形產(chǎn)生一個耀眼的光輝球體,將真實空間與反射聯(lián)系起來。 ![]() ![]() ![]() ![]() ![]() 《氣象計劃》(2003) 為了保護氣候,Eliasson 也積極倡導太陽能的使用。 “小太陽項目”(Little Sun,2014)的初衷,是將一款形似太陽花的太陽能燈作為公眾參與氣候保護的方式,將藝術的職能延伸到社會領域:“地球上有16億人生活的地區(qū)沒有鋪設電網(wǎng),他們只能依靠昂貴且有害的煤油燈來照明。因此,我們使用太陽能,希望將這種每天環(huán)繞在我們身邊的能源應用在每個人身上?!?/p> “小太陽”太陽能燈目前已經(jīng)賣出了超過60萬盞,主要流向非洲地區(qū),它們以較為低廉的價格,為當?shù)氐娜藗兲峁┝丝色@得的溫暖。跟蹤調查表明,這盞燈平均每天在黑夜中為孩子們帶來一小時學習時間。 ![]() ![]() ![]() ![]() ![]() 小太陽(Little Sun,2014) ![]() 暢游嬉戲 在Eliasson看來,早年的霹靂時光甚是難忘,而20世紀80年代中期自己的“霹靂舞”表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件藝術作品。那時的 Olafur Eliasson 與兩個同學一起組成了一個舞蹈團體,并自稱為“哈林槍組”(Harlem Gun Crew),在俱樂部和舞廳表演了四年的時間。最終贏得了一個名叫 “Scandinavian” 的冠軍。 霹靂舞與芭蕾不同,霹靂舞呈現(xiàn)出了一種困境與矛盾的動態(tài)表達式。Eliasson 亦在此“玩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哲學之道。 ![]() ![]() ![]() 舞蹈中的Eliasson 此外,更出乎我們意料的,Eliasson 在位于柏林的工作室(Studio Olafur Eliasson)中經(jīng)營著屬于自己的餐廳。餐廳中的菜譜由專人負責更新,根據(jù)當季豐收的食材為工作人員準備食物?!俺宋绮蜁r間,我們很少能有機會聚到一起,共同分享與交談?!盓liasson 如此表示。 ![]() ![]() SOE內部的食堂 而Eliasson的餐廳 SOE Kitchen 現(xiàn)正隨著 Eliasson的回顧展“In Real Life”來到 Tate Modern,你也能在 Tate Modern 的餐室 Terrace Bar 中品嘗到來自 Eliasson 的午餐。 ![]() ![]() ![]() ![]() Terrace Bar中的菜品 生活處處有靈感,最近有什么啟發(fā)了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