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最高明的智慧是心無成見。成就自我,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遠見明察。 真正高明的人,早已參透這個道理:“成見不可有,遠見不能無。” 成見像座大山,有時候,任你怎么努力,也無法移開,不僅困住他人,也會困住自己。 比如,你對茶葉的苦澀有成見,那么,你也可能會錯過它的清香。又或者,你對一個人有成見,就會因此而陷入固有思維的偏執(zhí)當中。 《沉思錄》中就曾說過:“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 不抱有成見,是最大的包容 有很多時候,一個曾經(jīng)做過惡的人即使改過自新,卻依然可能被所謂“正義”的成見所包圍和迫害。 抱有成見,就像我們自動過濾和遮蓋了一部分天空,產(chǎn)生上述這種“處境合理化”的心理效應,即使知道可能是以往的認知錯了,也不會愿意承認。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成績很好的學生,經(jīng)常被貼上“好學生”的標簽,通常大家會覺得他其它的品質(zhì)也一樣好。卻經(jīng)常會對紀律不好的學生,抱有誤解和成見,在其他方面也給予其差評,這就是“暈輪效應”帶來的認知偏差。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我們始終帶著善意和理解,懷著包容和接納的心,從來都不用成見去審視任何人,就會變得“力大無窮”。 打開手心,我們將擁有全部。 不抱有成見,是成年人最大的包容,也是一種高級的處世態(tài)度。 只有打破成見,才能抓住機遇 人類的進化史,也是人類不斷打破成見、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史。 達爾文打破以往的科學和宗教成見,提出了進化論的主張。萊特兄弟打破人類不能飛的成見,制造出能飛向藍天的飛機。鄧稼先為了增加火箭推進力時,并沒有按照常規(guī)思維而一味地增大燃料艙體積,而是從減少火箭自身重量著手,最后取得突破。 成見之下,則會產(chǎn)生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而后勢必會被其掣肘。不抱有成見則可以解除對年輕人的思想限制,增加其敏感性思維,使其更容易抓住新的機遇。 面對一直處于發(fā)展變化中的新情況,思想不能僵化或者一成不變,要保持開放與探索的心態(tài),讓認識也與時俱進。 這樣,便既不會對他人產(chǎn)生認識偏差,也能抓住發(fā)展的機遇和風口。 心無成見是與人相處的智慧,擁有遠見卻是成就自我的標配。 曾國藩曾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鴩闹腔叟c謀略,讓他建立了不世之功,并留名青史、深受世人推崇。同時,也讓我們深受其遠見與卓識的啟發(fā)。 籌劃謀局,厚積薄發(fā) 漢高祖劉幫,出身于布衣貧民,卻在秦末風云變幻之時,以手中三尺之劍,與天下英雄豪杰逐鹿中原。 他僅僅只用了七年,便一掃六合,澄清宇內(nèi),奠定了漢朝數(shù)百年的基業(yè)。 唐太宗也曾評價劉邦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劉邦既懂政治謀略,又熟悉社會遠生活。因了解平民的心理,所以更能夠務實。 孫子兵法有云: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 所以籌劃謀局,更注重是思深方益遠,三思而后行。不經(jīng)過思考的行動,大多會以失敗告終。 而遠見也必須要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之上,當有了實力的積累與沉淀之后,才能厚積薄發(fā),實現(xiàn)鴻鵠之志。否則,也就只能變成了好高騖遠的空想了。 判斷形勢,順勢而為 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英雄雖有本事,但創(chuàng)造時勢卻并不容易。可如果是順應時勢,就更容易成就英雄了。 我國古代的著名軍事家項羽,也曾是學習書法不成,學劍也不成,學兵法也是不求甚解人問題少年,卻在24歲時,被人民起義的疾風暴雨就此推上了歷史舞臺,從而成為一代英雄。 正所謂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雷軍曾說過:“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而馬云卻說:“風停了,豬也會摔下來”。足以表明,判斷形勢順勢而為的重要性。 逆水行舟,往往會功敗垂成。只有結合時勢,順勢而為,符合天規(guī)天道,這樣的努力才更容易事半功倍。所謂“直掛云帆濟滄海”,也便是如此了。 識人識己,通達人心 鬼谷子有言: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悉數(shù)起來,皆與自己、及與其交往和同行的人有關。那么,識人識已,就變得至關重要。 孔子觀人提倡“觀其言而察其行”,結合言行而去全面了解一個人的內(nèi)心,一般來講,都是無往而不利的。 正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窺見一斑而見全貌”,結合言行舉止,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事,威不足則多怒。懂得識人,識得人心,會增加我們成功的機率和成功的速度。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然而“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很多時候,人的真心并不容易真正辨識。只有當真實地發(fā)生一些事,經(jīng)歷一些艱難和曲折,我們才能撥開迷霧,真正看清別人,真正懂得自己。 有遠見的人,不僅要看清楚未來和他人,也要能看清楚自己。 與人相處,最高明的智慧是心無成見。 ![]() 不抱有任何成見去審視他人,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同理心和處事態(tài)度。也許我并不欣賞和認同,但我并不會詆毀,也不會阻攔你被別人欣賞。 成就自我,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遠見明察。 執(zhí)著于眼前的對錯得失,即使得到了,爭贏了,卻有可能輸了未來。只有布局于長遠的謀劃,方能大成。 遠見不僅要看清未來,也要看清楚自己。既能見事,也能見人。 真正高明的人,為人無成見,有遠見! |
|
來自: 天豐農(nóng)藝 > 《提升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