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總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要求一、系統形式的選擇: 系統適用范圍: 1) 區(qū)域報警系統僅需要報警, 不需要聯動 2) 集中報警系統有聯動要求的保護對象。 3) 控制中心報警系統多個消防控制室, 或多個集中報警系統的保護對象 二、報警區(qū)域和探測區(qū)域的劃分: 1)探測區(qū)域:將報警區(qū)域按探測火災的部位劃分的單元。 探測區(qū)域應按獨立房( 套) 間劃分。 一個探測區(qū)域的面積不宜超過500㎡; 從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內部, 且面積不超過1000㎡的房間, 也可劃為一個探測區(qū)域; 紅外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和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qū)域的長度,不宜超過100m; 空氣管差溫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qū)域長度宜為20m~100m。 下列場所應單獨劃分探測區(qū)域: 敞開或封閉樓梯間、 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 消防電梯前室、 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 走道、 坡道;電氣管道井、 通信管道井、 電纜隧道;建筑物悶頂、 夾層 2)報警區(qū)域: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警戒范圍按防火分區(qū)或樓層等劃分的單元。 一個分區(qū)或樓層, 也可將火災時需要同時聯動消防設備的相鄰幾個分區(qū)和樓層劃分為一個。 電纜隧道的一個報警區(qū)域宜由一個封閉長度區(qū)間組成, 一個報警區(qū)域不應超過相連的3個封閉長度區(qū)間。 道路隧道的報警區(qū)域應根據排煙系統或滅火系統的聯動需要確定, 且不宜超過150m。 甲、 乙、 丙類液體儲罐區(qū)的報警區(qū)域應由一個儲罐區(qū)組成, 每個50000m3及以上的外浮頂儲罐應單獨劃分為一個報警區(qū)域 列車的報警區(qū)域應按車廂劃分, 每節(jié)車廂應劃分為一個報警區(qū)域。 三、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1) 火災探測器選擇的一般規(guī)定: 初期火災特征、房間高度、 環(huán)境條件、 可能引起誤報的原因 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 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場所, 應選擇感煙火災探測器。 對火災發(fā)展迅速, 可產生大量熱、 煙和火焰輻射的場所, 可選擇感溫火災探測器、 感煙火災探測器、 火焰探測器或其組合。 對火災發(fā)展迅速, 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和少量的煙、 熱的場所, 應選擇火焰探測器。 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 且需要早期探測的場所, 宜增設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 對使用、 生產可燃氣體或可燃蒸汽的場所,應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 2) 點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注: 6.2.2建筑高度不超過14m的封閉探測空間,且火災初期會產生大量的煙時, 可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 不宜選擇點式離子感煙探測器: 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 氣流速度大于5m/s; 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 可能產生腐蝕性氣體; 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 醇類、 醚類、 酮類等有機物質。不宜選擇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 有大量粉塵、 水霧滯留; 可能產生蒸汽和油霧; 高海拔地區(qū); 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等。 宜選擇點式感溫探測器: 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 可能發(fā)生無煙火災; 有大量粉塵; 吸煙室等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或蒸汽滯留的場所; 廚房、 鍋爐房、 發(fā)電機房、 烘干車間等不宜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 需要聯動熄滅' 安全出口' 標志燈的安全出口內側; 其他無人滯留、且不適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 但發(fā)生火災時需要及時報警的場所。 可能產生陰燃或發(fā)生火災不及時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 不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溫度在0℃以下的場所, 不宜選擇定溫探測器; 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 不宜選擇具有差溫特性的探測器。 火災時有強烈的火焰輻射; 可能發(fā)生液體燃燒等無陰燃階段的火災; 需要對火焰做出快速反應, 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焰探測器。 在火焰出現前有濃煙擴散; 探測器的鏡頭易被污染;探測器的' 視線' 易被油霧、 煙霧、 水霧和冰雪遮擋;探測區(qū)域內的可燃物是金屬和無機物; 探測器易受陽光、 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 不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焰探測器。 探測區(qū)域內正常情況下有高溫物體的場所,不宜選擇單波段紅外火焰探測器。 正常情況下有陽光、 明火作業(yè), 探測器易受X射線、 弧光和閃電等影響場所, 不宜選擇紫外火焰探測器。 使用可燃氣體的場所; 燃氣站和燃氣表房以及存儲液化石油氣罐的場所; 其他散發(fā)可燃氣體和可燃蒸汽的場所, 宜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不容易對流或頂棚下方有熱屏障的場所;在棚頂上無法安裝其他點型火災探測器的場所;需要多信號復合報警的場所可選擇點型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 污物較多且必須安裝感煙探測器的場所, 應選擇間斷吸氣的點型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或具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 3) 線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無遮擋的大空間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間, 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 有大量粉塵、 水霧滯留; 可能產生蒸汽和油霧; 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 固定探測器的建筑結構由于振動等原因會產生較大位移的場所,不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 電纜隧道、 電纜豎井、 電纜夾層、 電纜橋架;不易安裝點型探測器的夾層、 悶頂; 各種皮帶輸送裝置; 其他環(huán)境惡劣不適合點型探測器安裝的場所, 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下列場所或部位, 宜選擇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 除液化石油氣外的石油儲罐; 需要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易燃易爆場所; 需要監(jiān)測環(huán)境溫度的地下空間等場所宜設置具有實時溫度監(jiān)測功能的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公路隧道、 敷設動力電纜的鐵路隧道和城市地鐵隧道等。 4) 吸氣式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下列場所宜選擇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 具有高速氣流的場所; 點型感煙、 感溫火災探測器不適宜的大空間、 舞臺上方、 建筑高度超過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場所; 低溫場所; 需要進行隱蔽探測的場所; 需要進行火災早期探測的重要場所; 人員不宜進入的場所。 灰塵比較大的場所, 不應選擇沒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 四、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 一)容量設計: 1)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設計容量1.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設計容量: 火災報警控制器所連接設備總數和地址總數不超過3200點,其中每一總線回路連結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200點, 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 2.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 消防聯動控制器地址總數或火災報警控制器( 聯動型) 所控制的各類模塊總數不應超過1600點, 每一聯動總線回路連結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100點, 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 注: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中, 除消防控制室內設置的控制器外, 每臺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災探測器、 手動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不應跨越避難層。 2) 總線短路隔離器的設計參數 系統總線上應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每只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火災探測器、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總數不應超過32點; 總線穿越防火分區(qū)時, 應在穿越處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 二)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置: 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 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或有人員值班的房間和場所。安裝在墻上時, 主顯示屏高度為1.5-1.8m,其靠近門軸的側面距墻不小于0.5m, 正面操作距離不小于1.2m。 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中的區(qū)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特定條件, 可設置在無人員值班的場所: 本區(qū)域無需要手動控制的消防聯動設備 本區(qū)域報警控制器所有信息在集中報警控制器上均有顯示, 且能接收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動控制信號, 并自動啟動相應的消防設備 設置的場所只有值班人員可以進入 三)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1) 點型感煙、 感溫探測器的設置: 1.點型感煙、 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 2.安裝間距要求: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點型探測器時, 宜居中布置。 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 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 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 不應大于探測器安裝間距的1/2。 至墻壁、 梁邊的水平距離, 不應小于0.5m。點型探測器周圍0.5m內, 不應有遮擋物。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 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 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 3.點型感煙、 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N= S/( K·A) k為修正系數, 一萬人以上取0.7~0.8, 兩千至一萬人取0.8~0.9, 五百至兩千人取0.9~1.0, 其余場所取1 4.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應注意: 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00mm時, 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 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qū)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 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應注意:當梁間凈距小于1m時, 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鋸齒形屋頂和坡度大于15度的人字形屋頂, 應在每個屋脊處設置一排點型探測器。房間被分隔, 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 每個被隔開的部分應至少安裝一只。 2)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應考慮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及最大探測距離,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應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測器的探測窗口;單波段的火焰探測器不應設置在平時有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的場所. 3)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m~1.0m, 距地高度不宜超過20m; 相鄰兩組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4m, 探測器至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大于7m, 且不應小于0.5m, 探測器的發(fā)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100m; 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 4)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探測器在保護電纜、 堆垛等類似保護對象時,應采用接觸式布置; 在各種皮帶輸送裝置上設置時, 宜設置在裝置的過熱點附近; 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1m。 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要求; 探測器至墻壁的距離宜為1m~1.5m; 5)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非高靈敏型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不應超過16m; 一個探測單元的采樣管總長不宜超過200m, 單管長度不宜超過100m, 同一根采樣管不應穿越防火分區(qū)。采樣孔總數不宜超過100個, 單管上的采樣孔數量不宜超過25個。 當采樣管道采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 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 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取最小者)應設置一個采樣孔, 采樣孔不應背對氣流方向。 其他說明: 1) 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不大于15%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下方;2) 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于30%時, 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上方;3) 地鐵站臺等有活塞風影響的場所, 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30%~70%時, 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 4)15%-30%,應根據實際試驗結果確定 四)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 每個防火分區(qū)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從一個防火分區(qū)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處。 列車上設置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應設置在每節(jié)車廂的出入口和中間部位。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當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 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m~1.5m,且應有明顯的標志。 五)區(qū)域顯示器( 火災顯示盤) 的設置: 每個報警區(qū)域宜設置一臺區(qū)域顯示器( 火災顯示盤) ; 賓館、 飯店等場所應在每個報警區(qū)域設置一臺區(qū)域顯示器。 當一個報警區(qū)域包括多個樓層時, 宜在每個樓層設置一臺僅顯示本樓層的區(qū)域顯示器 區(qū)域顯示器應設置在出入口等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當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 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m~1.5m 六)火災警報器的設置: 火災光警報器應設置在每個樓層的樓梯口、消防電梯前室、 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 且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 每個報警區(qū)域內應均勻設置火災警報器, 其聲壓級不應小于60dB; 在環(huán)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其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 當火災警報器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 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 七)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 消防應急廣播揚聲器的設置,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民用建筑內揚聲器額定功率不應小于3W, 從一個防火分區(qū)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的直線距離不大于25m, 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揚聲器距離不應大于12.5m2 在環(huán)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設置的揚聲器, 在其播放范圍內最遠點的播放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3 客房設置專用揚聲器時, 其功率不宜小于1W6.6.2 壁掛揚聲器的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 八)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 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的設置,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消防水泵房、 發(fā)電機房、 配變電室等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2 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 宜設置電話插孔, 并宜選擇帶有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3 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4 電話插孔在墻上安裝時, 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m~1.5m 九)模塊的設置: 1. 每個報警區(qū)域內的模塊宜相對集中設置在本報警區(qū)域內的金屬模塊箱中。2.模塊嚴禁設置在配電( 控制) 柜( 箱) 內。3.本報警區(qū)域內的模塊不應控制其他報警區(qū)域的設備。4. 未集中設置的模塊附近應有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的標識。 十)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 1 .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 并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設置要求。2 .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 電氣火災監(jiān)控器、 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等消防設備之間, 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 十一)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 1. 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 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 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 應設置在火災報警控制器附近的明顯部位2. 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 消防聯動控制器等設備之間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 十二)防火門監(jiān)控器的設置: 1. 防火門監(jiān)控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 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 應設置在有人值班的場所。2. 電動開門器的手動控制按鈕應設置在防火門內側墻面上, 距門不宜超過0.5m, 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0.9m~1.3m3. 防火門監(jiān)控器的設置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設置要求。 五、 布線設計要求 1) 一般規(guī)定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和50V以下供電的控制線路, 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300V/500V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 采用交流220V/380V的供電和控制線路, 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450V/750V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 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線路的線芯截面選擇,除應滿足自動報警裝置技術條件的要求外, 還應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 銅芯絕緣導線和銅芯電纜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 不應小于表 11.1.2 的規(guī)定。 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和傳輸線路設置在室外時, 應埋地敷設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和傳輸線路設置在地( 水) 下隧道或濕度大于90%的場所時, 線路及接線處應做防水處理5. 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的系統設計,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無線通信模塊的設置間距不應大于額定通信距離75%2 無線通信模塊應設置在明顯部位, 且應有明顯標識 室內布線設計: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應采用金屬管、 可撓( 金屬) 電氣導管、 B1 級以上的鋼性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保護。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 消防聯動控制線路應采用耐火銅芯電線電纜, 報警總線、 消防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用電話等傳輸線路應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電線電纜。 3. 線路暗敷設時, 應采用金屬管、 可撓( 金屬) 電氣導管或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保護, 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 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線路明敷設時, 應采用金屬管、 可撓( 金屬) 電氣導管或金屬封閉線槽保護。 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可直接明敷。 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豎井, 宜與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豎井分別設置。 受條件限制必須合用時, 應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和電力、 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分別布置在豎井的兩側。5.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不應穿入同一根保護管內, 當合用同一線槽時, 線槽內應有隔板分隔。 6. 采用穿管水平敷設時, 除報警總線外, 不同防火分區(qū)的線路不應穿入同一根管內。7.從接線盒、 線槽等處引到探測器底座盒、 控制設備盒、 揚聲器箱的線路, 均應加金屬保護管保護。8. 火災探測器的傳輸線路, 宜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或電纜。 正極線應為紅色, 負極線應為藍色或黑色。 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導線的顏色應一致,接線端子應有標號。 |
|
來自: 昵稱6274557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