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有2個大補陽氣的秘法,至簡至真,千萬不要因為至簡而忽視。什么叫絕招,簡單到極致就是絕招。這2個秘法分別是:
一、握固鎖陽還精補腦術: 握固鎖陽還精術是道家養(yǎng)生修煉中常用的一種手印。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無名指(第四指)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為什么是無名指根部呢?古人認為,此處正是肝魂關竅之所在,中醫(yī)學理論也提出“肝主握”。我們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經氣特別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會本能地緊握拳頭以“固魂”。當人的生命結束的那一瞬間,卻是“肝魂盡失,撒手而去”。大拇指觸不到無名指指根的,可以放在中指指根處。
(一)握固還精術:經常修煉此功法不但能還精補腦,改善腦供氧不足癥狀,如精神委靡、嗜睡等,而且對調整人體內分泌也有很好的作用。其練習方法如下。 1、盤坐,持握固手印置于膝上,舌抵上腭,微微提肛,面含微笑,養(yǎng)氣3分鐘。 2、用鼻把氣吸滿,直至胸腔肺葉打開,憋氣。用意念把氣從“會陰穴”上移至“神闕”(肚臍),意想氣至肚臍內3寸。整個過程是憋氣的狀態(tài),堅持9 秒或者18秒。如果還能繼續(xù)憋氣,就想象氣繞著神闕順時針轉1~3圈。 3、能憋到18秒者,可繼續(xù)做第二階段“加先天罡氣”,在剛才憋氣的基礎上,用“咝字訣”(用嘴微微、短促地吸氣,發(fā)出“咝”字音,同時腹部呈放松狀態(tài),發(fā)音時腹部鼓起。)再沖擊一下。此時,用力收小腹提肛。做不到不要勉強,練習過程中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要循序漸進。 (一)握固補腦式:使吸入清新之氣在頭部周流,有效達到還精補腦、使大腦立刻舒適清醒的目的。 1、握固,把氣吸滿,使肺部充盈,頭部緩慢地后仰。后仰過程中,不斷地吸氣,后仰到極限。 2、然后想象吸人的氣體從鼻部上行到頭頂,經百會穴流向后腦(玉枕穴),再轉回—廠頜(承漿穴),回流到鼻腔,旋轉3 圈,最后到頭頂(百會穴)不動。 3、守住百會穴時,心里默念3遍:“還精補腦,還精補腦,還精補腦”,然后再將頭部緩緩放平。 注意這個過程中吸氣是不斷的,即使不能再吸了,也要意想著在吸氣,而不是在呼氣或者憋氣。每次練習最多不超過6遍,就能達到清醒頭腦的效果。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攝精氣。握固所作用的人體系統(tǒng)是肝經系統(tǒng)和腎經系統(tǒng)。大補元氣。每天只做握固也可很好的補元氣。 二、提肛固精聚陽術: 什么叫提肛法?其實就是配合呼吸收緊肛門處的肌肉的一種鍛煉方法。具體如何做呢?非常方便,什么姿勢都可以,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會陰肛門處。收縮腹部、臀部和盆腔底部肌肉,隨著呼吸將肛門一緊一松,一提一放。吸氣時肛門收縮上提,呼氣時放松。如果還是不明白,其實就是忍大便的方法。在你想大便而找不到廁所時,是不是要提緊肛門,就是這個方法了。
我們知道,人身氣機不過是一升一降,一呼一吸,即是左升右降。如果能配合提肛,則升降的幅度會更大,氣血更容易通暢周身。因此,提肛法的第一大好處在于能促進氣血的升降運動。人生病了,或者是左邊的肝血升不上去了,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癥,或者是右邊的肺金降不下來了,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癥。再如便秘即是右降不利,下肢靜脈曲張即是左升不利,這些都需要調整人體的左升右降平衡。提肛即是一個方便法門,不可不知。幾乎各種慢性病,莫不與氣血升降失常有關,知道了這個道理,也就明白這個方法的妙處了。
提肛法可以活動肛周的肌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清除瘀血,促進排便暢通。從中醫(yī)理論看,提肛可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并可調節(jié)氣血陰陽,因此對于預防和治療痔瘡等肛腸疾病大有好處。有痔瘡、慢性結腸炎以及大腸功能失調的病人跟著學吧!這個方法還有助于防治輕度脫肛、痔瘡脫垂、肛門括約肌松弛、肛裂等病。另外,肛裂、瘺管等疾病術后的病人也要做這個提肛法,可以促進傷口愈合。沒有痔瘡的,如果整天吃火鍋,還不趕緊地多做一做這個法門。
提肛的同時,也可以提一下管小便的肌肉,就是忍小便時要收緊的那種感覺。這樣可以加強升提中氣的效果,可以調理五臟,對于各種臟腑下垂性疾病大有好處。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等等都可取得不錯的效果。并且,這個動作可以按摩前列腺,促進會陰部的靜脈血液回流,使前列腺充血減輕、炎癥消退,對于預防與治療前列腺疾病很有幫助,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尿失禁、小便不暢、遺精等等。
肥胖的人也要學習這個方法。俗云:十個胖子九個虛,什么虛?中氣虛呀。所以治療肥胖就要補虛,而不是瀉大便。凡是用瀉法來治療肥胖的,一個也不會有效果,不但越瀉越胖,而且越瀉越虛,體質急劇下降。試看那些用排毒養(yǎng)顏膠囊來減肥的人,后悔都來不及。提肛的同時,配合腹部一開一合,還可以運動腹部肌肉,自然也是一個鍛煉減肥的方法。
提肛法不僅僅是補虛之法,而且,還可以按摩骨盆下面的兩個重要的穴位,即會陰穴和長強穴。這兩個穴位位于任脈和督脈從丹田向下開始上升的地方,如果提肛的同時配合舌抵上腭即可溝通任督,促進任脈與督脈的氣血循行,是真正的健身之道。中醫(yī)認為,元氣之所行,與任督二脈關系密切。元氣根之于腎而行于任督,故李時珍說:“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學過火功推拿的學員,可以先用火洗澡及火功沖擊把整個骨盆調理一遍,然后再提肛,事半功倍。另外提肛法不僅升提中氣,又能促進任督通暢,是很好的延年益壽之道。如果是一般的小病輕病,如感冒、發(fā)燒、咳嗽等,即可用提肛法,舌抵上腭并配合意念交通任督即可快速治愈。提肛法結合火洗澡還可以鍛煉骨盆底的肌肉軟組織,而且能調理長強穴與會陰穴,因此與這些組織和穴位相關的疾病都將有可能改善,比如便秘、尿頻、尿失禁、小便不暢、下腹脹痛等病,都將起到治療作用。特別是對于男性來說,這個方法可以增強恥骨尾骨肌,有助于改善對射精的控制,因此可增強性功能。但過度縱欲卻會瀉傷腎精,用此法者不可不慎。
看到提肛法有這許多的好處,大家會問,什么時候做合適呢?
我認為,此法不分時候,每日白天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一下。據史料記載,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喜歡在上朝時做此動作。早晨起床前以及晚上臨睡前最好能躺在床上做數十次提肛法,對于升提元氣有莫大的好處。另外,大小便以及性生活后要緊接著提肛十數次,以防止大小便及瀉精時元氣隨之而瀉出,可升提固脫。干重體力活時也要做一做提肛法,可以保護元氣勿瀉。
提肛法 十分簡單易行,一提一松,配合一個呼吸,即是人體氣血一個升降運動。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練習一下,有百益而無一裨。清代醫(yī)家汪昂在《勿藥元詮》里提出養(yǎng)生十六宜,特別強調“谷道宜常撮”,指的就是這個提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