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漸江 《黃山圖冊》 歡迎大家來到《每日一畫》欄目,上次大家閱讀了本人分享的錢選青綠山石法。感覺非常有收獲。紛紛評論表示感謝,本人在此表示感謝大家對《每日一畫》的關心和支持。今天我將帶領大家繼續(xù)最后一個案例的學習——弘仁青綠法 弘仁又名漸江,是清初四僧之一,新安畫派的領袖。新安畫派又名黃山畫派,活躍于安徽一帶,漸江的創(chuàng)作總的來說以黃山題材為主。畫面孤寂冷峻,別有一番滋味。又由于漸江出家作僧,又名僧漸江。畫出的畫具有佛門的一種看空一切的境界。 在弘仁所作的青綠山水中,本人覺得最精美的便是《黃山圖冊》了。如下圖: 清 弘仁 黃山圖冊 弘仁的《黃山圖冊》里共六十幅,分為六冊。其中有的設色淺洚,有的是純水墨。但有幾幅青綠設色,整個冊頁為之熠熠生輝,富有生氣。可見青綠山水畫在總的山水科目中之作用還是很大的。那么接下來我將帶大家學習《黃山圖冊》——天都峰的臨摹。 材料準備: 1、仿古的竹紙或熟宣紙 2、毛筆準備幾支(大小白云、狼毫筆) 3、國畫顏色(便宜的馬利國畫錫管顏料) 4、一得閣墨汁或墨塊 5、吸水紙、筆洗(碗) 清 漸江 天都峰 首先我們需要讀畫,此幅畫與我們之前臨摹的作品都不一樣。第一,這幅畫首先比較簡潔,就是一座山樹木長在山上,但是比較小,是一叢叢的屬于遠樹。整幅畫可以看出畫的是一幅遠景。第二,就是山的周圍飄有一些云彩。之前我們學習的山水畫中的云處理基本上都是留白的,但是在這幅畫中,云是用精細的線勾勒而成的。第三,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在于山后面的空間染有淡淡的幾道云霧,這對顏色和水的把握要求比較高。但是難不怕,就怕態(tài)度不認真。那么接下來我們開始臨摹這幅畫。 步驟示范: 步驟一 1、首先勾勒山體的外形輪廓,用狼毫筆去勾勒蘸墨控制水分,勾勒出來的線條要讓它方圓兼具。但是這幅畫中勾勒線條要稍微偏直一些,勾勒山體時要注意分出山石里面的脈絡走向。第二,給云留出空隙,因為云是在山體定出形體的時候加上去的。然后勾出云朵,云朵的畫法屬于線描勾勒法,這種線描類似于人物畫中的衣紋。這種線條的勾勒比較考驗人的握筆和書寫的能力,課余可買一本人物線描圖譜拓稿進行練習。爭取能勾勒出精美的線條。 步驟二 2、第二步,開始對山石進行皴擦,此處的皴擦多用披麻皴、釘頭皴。皴的時候筆中的水分要少,墨要淡不能濃。皴擦的位置多沿著石頭的結構處皴擦,但是皴的時候要注意石頭的結構,這里的山石皴法基本上在石頭的根部或者石頭與石頭的交接線開始的。皴擦完可以用一些淡濕墨復加一下,將皴染統(tǒng)一起來。 步驟三 3、接下面開始染色,用白云筆調和清水和赭石色,調出一個淡赭石色把山石整個上一遍色。注意要控制水分,不能讓顏色溢出邊緣線,云朵的位置要留白出來不能染赭石色。待顏色干了以后,如果皴線變淡了,可以再繼續(xù)用淡干墨復皴就可以了。 步驟四 4、把筆洗凈,用筆將花青色和騰黃色調和,調出汁綠色在需要的地方施一遍淡淡的汁綠色。要注意的是部分山石還是保持赭石色,忠于原畫的意思。待顏色干后,在山后面的空間上先將直面用水打濕留出幾道白色的部分。再調花青和淡墨(顏色要很淡)趁著紙濕的時候去在濕的部分染上調好的顏色,這樣顏色既能自己漸變,又可以將白紙的部分烘托出來形成較虛的云霧。 步驟五 5、在上一邊顏色干后用筆調和清水和三綠色,給山石的汁綠色覆蓋的部分染上淡石綠色。注意上三綠色的時候顏色要薄一些,不要太厚,從山石的頂部朝下方染。然的時候注意把云的位置留出來。顏色干了以后,在云朵的外圍調和花青墨從云朵的邊緣線往外面分染以強化云的位置。 步驟六 6、顏色干了以后,在山石的關鍵位置畫上遠樹,具體可以參照《芥子園畫譜》的遠樹畫法,這里畫的是松樹的遠景表現法。等墨色干了以后可以在石頭的根部用重一些的三綠色分染一下,用來強化山石的陰陽關系。這樣一幅美麗的漸江法青綠山石就完成了。 完成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