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婚嫁習(xí)俗 文/南山喬松 婺源屬古徽州六縣之一,是大儒朱熹的故鄉(xiāng),為徽州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素有茶鄉(xiāng)書鄉(xiāng)美譽。這里崇尚禮法,文化底蘊深厚。其中的婚喪嫁娶,既得歷史傳承,又有新時代創(chuàng)新,已經(jīng)形成一整套風(fēng)俗習(xí)慣。各鄉(xiāng)鎮(zhèn)略有差異,但總體相同。 01 做媒 古代婚姻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全是父母包辦,與其說是子女婚姻,不如說是父母再婚。 男方父母看中女方,備好禮,然后找媒人去說合,女方父母同意即可。從來不關(guān)注子女意見。 雙方父母均同意外,走過場似的跟子女吱一聲。可憐好多女方根本沒有見過南方一面,就被定了終身。 戀愛,對青年男女來說,在古代是個奢侈品。 對于父母安排的婚姻,子女同意尚好,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比如《孔雀東南飛》中,子女想反抗父母意志,結(jié)局只有是死。 古代婚姻,女方父母和子女對男方印象,全憑媒婆一張巧嘴,海吹胡說一番。上當(dāng)受騙者,常見得很。 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反抗徒勞,只有逆來順受。 古代婚姻還講究門當(dāng)戶對。當(dāng)然,那對有錢有勢的人家有用,窮人家不但子女,父母也沒有什么選擇余地。 而且,在我們隸屬徽州的婺源,童養(yǎng)媳狀況多如牛毛。童養(yǎng)媳的命運多悲苦。 新時代,都流行自由戀愛,至少是相親??偹慊橐鲂腋5母怕试黾?。 02 看八字 如果第一步完成,接下來便是“換庚貼,合八字”,即互換生辰八字,看看八字合不合,是否相沖?,F(xiàn)在說的“八字沒有一撇”就是這么來的。 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看性格、星座這些舶來品…有些純粹好玩而已,有些沉迷。而另外一些素質(zhì)較高的年輕人則關(guān)心三觀是否相同。 03 脫家第 脫家第,也叫察人家。如果雙方八字相合,接下來就是女方去察看男方的家第。 家第,古代指家風(fēng),或稱門風(fēng),即對方的家庭淵源。一個家庭的家風(fēng)傳承確實是很重要的。 現(xiàn)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經(jīng)濟決定一切,女方關(guān)注點已經(jīng)從家風(fēng)轉(zhuǎn)向家底,即男方經(jīng)濟狀況,比如房屋,工作,收入等。家底殷實的則喜上眉梢,家底薄弱的則不滿意。 女方去男方脫家第,通常女方一大幫親戚去,男方除了給女方一個大大的紅包外,還要給女方親戚每人一個紅包。當(dāng)然,如果以后婚姻不成,這次的紅包是可退的。 04 下定 下定就是訂婚。八字合了,家底也察了,紅包也拿了,則拿人的手軟,女方應(yīng)該同意婚姻了,于是就正式把婚姻大事定下來。 男女雙方把兄弟姐妹、姨姨姑姑主要親戚喊到一起,擺幾桌酒席,宣布一下他們的關(guān)系。 這道手續(xù)在古徽州很重要,徽州人“十二三歲,往外一丟”去經(jīng)商,以后南方長期在外面經(jīng)商,下定可以讓那些虎視眈眈的男人對女方死心,少去打主意! 05 送日子單 下定以后,雙方家長就正式商談結(jié)婚大事了。 細(xì)節(jié)很多,比如禮金,嫁妝,婚期等,討價還價。這是一場拉鋸戰(zhàn)!往往要經(jīng)過數(shù)次協(xié)商和談判。甚至雙方談毛了都有。 一切商定好之后,男方會把婚期安排正式送上女方家,這就是送日子單。 在這場拉鋸戰(zhàn)中,從古至今,不知夭折了多少婚姻。元兇就是彩禮。多了少了,爭論不休,嚴(yán)重的拳腳相向、反目成仇都有。 06 辦嫁妝 婚期一確定,馬上進入實施階段,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置辦嫁妝。 以前流行老三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接著是流行送三金:金戒指,金耳環(huán),金項鏈。再后來就是三金加全套家電。現(xiàn)在流行三子:房子,車子,票子。 古徽州婺源婚俗中,子孫桶,澡盆,被子。這三樣是女方必備嫁妝。 置辦嫁妝的過程是一場爭吵拉鋸戰(zhàn)。首先是雙方家長就彩禮吵吵,其次是男女方就嫁妝的質(zhì)量與款式吵吵…總之,清官難斷家務(wù)事,總有扯不清的雞毛蒜皮。 07 恭喜/送嫁 古徽州婺源,男方娶親,親戚朋友送禮叫“恭喜”。女方出嫁,親朋好友送禮叫“送嫁”。 恭喜,一般送被面床單,紅臘燭一對,上面放天竺葉兩枝,金雙喜字一個。舅舅外加一條“祝”,就是一塊紅布,上面寫恭喜祝賀。 東家收下禮物要一一登記清楚,并在被面里放一張紅紙條,寫上名字區(qū)分。 送嫁,一般送的是日常家居生活用品,實用型的,比如熱水瓶,皮箱,火桶,臉盆毛巾,蚊帳等,各式各樣。 08 婚禮布置 結(jié)婚前幾天要布置婚禮現(xiàn)場。首先要掛“?!?,這個位置不能錯,舅舅布祝最大,要掛上門頭。 客人來喝喜酒時,都會仔細(xì)看自己的布祝掛在什么位置,一旦出現(xiàn)差錯會生氣。 一切布置妥當(dāng)后紅彤彤,滿堂紅,氣氛頓時濃烈起來,煞是好看。結(jié)婚就是圖個喜慶、熱鬧。 大門和后門上貼的大紅雙喜字告訴所有的人:我家要辦喜事了! 09 擔(dān)桶 古徽州婺源的擔(dān)桶,就是把女方置辦的嫁妝抬到男方。 擔(dān)桶用的是一根根的紅木桿,故叫“桿”,桿數(shù)越多,一,女方家顯擺,氣派,有面子!二,女方父母表示對女兒的愛護,潛臺詞是要求未來女婿要呵護自己女兒。三,告訴男方整個家庭,我家有實力,以后不許欺負(fù)我女兒! 擔(dān)桶時,女方全村人出來觀看,指指點點,竊竊私語。一路上,嗩吶聲聲,鞭炮齊鳴。到了男方村口,男方派人來接杠,交接一個發(fā)一個紅包,又是一番熱鬧。 10 新娘酒 婚禮布置好了,婚房準(zhǔn)備好了,嫁妝已經(jīng)到位,馬上進入結(jié)婚正式程序了——接酒,辦喜酒。 女方家先一天大宴賓客,正式向大家宣布女兒出嫁。 這天晚上,男方家會來接親,女方所有親戚須全部到場,新娘要挨個哭著辭行。 結(jié)婚喜酒要敬酒。酒過三巡,當(dāng)廚房端出魚時,就說明敬酒開始了。 這是一條整魚,一般是我們婺源的特產(chǎn)——荷包紅鯉魚,生的,碗裝,上面放一枝天竺葉,往上門頭的香溢桌上一放,敬酒開始。 以前辦喜酒時會請“鼓吹”(即嗩吶)來熱鬧熱鬧,每一樣菜出來,或敬酒開始,鼓吹都使勁吹?,F(xiàn)在鼓吹已經(jīng)很少甚至沒有了。 敬酒由父母開始,然后按輩分依次。先敬上門頭一桌,然后敬其他桌。 上門頭必須是八仙桌,這一桌最重要。敬酒的人手抱酒壺,站在下門頭,朝上門頭深鞠一躬。這時一桌人全體起立。先敬上門頭,然后按一順敬下去。敬酒完畢,一桌人才能坐下繼續(xù)吃喝。 正宗的敬酒比這要復(fù)雜得多。八仙桌,八個人,必須一個個敬。八個人的大小必須分清楚,順序不能錯。敬每一個人時,先要鞠躬請起,然后敬酒,完了再鞠躬請坐。 這個復(fù)雜的敬酒程序一般只有講究人家的父母才做,其他人覺得繁文縟節(jié)不愿意。 上桌敬酒規(guī)矩多,下桌敬酒則隨意得多。 另外,請新娘酒時,全部女方敬酒。同樣,請新郎酒時,全部男方敬酒。 新娘酒結(jié)束后,新娘要梳妝打扮。從里到外,從上到下,一身紅,紅衣紅褲,喜氣! 以前梳妝打扮都是父母來幫女兒的?,F(xiàn)在新娘則穿婚紗比較多婚紗店了,而且梳妝打扮交給婚紗店一條龍服務(wù)。 打扮好了,就等待晚上男方來接親,出嫁。 11 新郎酒 新娘家辦喜酒的同時,男方家也大宴賓客,向大家宣布兒子結(jié)婚娶媳婦了。 并且晚上要接新娘子進門,男方所有親戚均要全部到場,未來的兒媳婦要挨個跪拜認(rèn)親。 12 撲親 古徽州婺源的撲親,就是男方家派人去接親。接親是婺源婚俗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意思的一環(huán)。 接親的人叫“撲親客”。撲親客人數(shù)不定,一般3-5人。領(lǐng)頭的這個人必須能說會道,辦事穩(wěn)重,最好酒量也是杠杠的。 撲親客接親要挑桶,漆成紅色的谷鑼桶,這種谷鑼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有蓋子。 桶里裝有面條,雞蛋,小紅鯉魚2條,還有一份請舅柬。請舅柬是毛筆在紅紙上書寫的請柬。所有的東西用紅紙條纏繞,雞蛋染紅,還要馬燈2盞。 雞籠里要放一只雄壯的公雞。接新娘的時候,新郎是不去女方家的,就用公雞代替。后面,女方父母會在雞籠里再放一只母雞和兩個雞蛋,寓意夫妻雙方一同回來,還預(yù)祝夫妻生對雙胞胎。 男方接親隊伍一路打爆竹,告訴一路上的人家:我家結(jié)婚了,與眾樂樂。 13 開門 撲親客一到女方村口,就放3個雙響炮。意在通知女方,接親隊伍來了,請做好準(zhǔn)備。 這時必須嚴(yán)格撲親客次序,拿馬燈的在前,然后是提雞籠的,再就是挑桶的,其他人在后隨行。這時開始,一路鞭炮不能斷。 撲親客來了,女方家門緊閉,意思是說:我家閨女哪能那么隨意就跟你們走了。于是撲親客就在門外不停地放鞭炮,表示出誠意,女方才會考慮開門。 有刁難的人家,鞭炮放完了還不開門。于是撲親客無奈,馬上去買爆竹,接著放。也有女方家長好講話的,或恨嫁的,或新娘子很中意對方的,會適可而止早早開門。 開門之前,撲親客要往門縫里塞個開門包。如果對方把開門包從門縫里退出來,撲親客則要立即加大紅包,再塞進去。一般會2-3個來回。 女方指定好了小孩去接開門包,一般是新娘的外甥女。 14 吃撲親酒 好不容易女方家開了門,撲親客心里暫時舒了口氣,落座,先喝茶。 婺源是茶鄉(xiāng),客人來第一件事必定是泡茶。然后是吃子,“子”就是雞子,即雞蛋。每人三個水煮蛋,加白糖。 趁間隙,撲親客要給女方家里所有的人發(fā)一通煙,還要拿出幾個紅包,發(fā)給幫女方家做事的人,比如做女紅的,端菜的,廚師等。一般女方會有人帶著撲親客去發(fā)。 歇得差不多了,然后就是吃撲親酒。這個酒不容易吃。 女方家會請來幾個酒量好,在地方上有名望,又能說會道的人來陪撲親客喝酒。說是來陪酒,實則是準(zhǔn)備在酒桌上較量一番。撲親客代表男方家,人生地不熟,要是酒量不好,就糟糕了。 雙方能說會道、酒量杠杠的人碰一塊,針尖對麥芒!總之,就是女方想把撲親客弄醉,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故事特別多。 有時,撲親客喝醉了出洋相,回去落個埋怨的。有時,女方那邊的陪客喝醉了,撲親客回去有資本一頓吹牛的。還有在酒桌上雙方言語不合,誤了接親大事的。 反正,撲親客很難做。適合做撲親客的全才越來越難找,而合適的人則越來越不愿意做這吃力不討好的撲親事。 15 辭堂 辭堂的堂不僅是父母,還包括家族祠堂。以前家族都建有祠堂,還供有牌位。 新娘先到祠堂里辭別祖宗,祭祀先人,痛哭流涕。現(xiàn)在的辭堂就是辭自己家的上門頭。 然后,新娘再回房間,換上紅鞋子,再出來挨個向親戚苦著辭行。 16 哭嫁 這是古徽州婺源婚禮中一個小高潮!女兒馬上要出嫁了,辭行時,大家依依不舍。 新娘由人領(lǐng)著先向父母下跪辭行。女兒是娘的心頭肉,出嫁了不舍,于是母親就哭。這個哭又像唱,故稱哭嫁。 囡呢,囡??!一樹楊梅個個紅,一樹桂花枝枝香啊。囡呢,囡??!一根金竺打到杪啊,糠籮跳到米籮里啊,撥開烏云見青天啊… 這種民間小調(diào)相當(dāng)感染人,娘哭唱得淚流滿面,新娘子也梨花帶雨??蕹曇粼酱螅瑫r間越長,說明母女情深。 現(xiàn)在婺源很難看到這種正宗的哭嫁了。 然后是挨個下跪辭行。長輩依次要送個紅包給新娘,并說些吉利或祝福的話。也有姐妹情深的,也會抱頭痛哭。 哭嫁,有真哭的,把女兒拉扯大不容易,就這么出嫁了,做母親的心里空落落的,悲從中來,動了真情。也有假哭做樣子的。 17 出門 哭嫁后,新娘由父親或兄長背上太師椅,然后頭上蓋上紅布,等待吉時一到發(fā)親,即新娘出門。 吉時一到,爆竹聲聲。這時撲親客背起新娘,伴娘手里高高舉著一把大紅傘。出門順序是:馬燈,新娘,子孫桶,被子,皮箱,挑桶人,其他隨意。 發(fā)親吉時是根據(jù)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而推算選擇的時間,有晚上發(fā)親的,有半夜發(fā)親的,還有凌晨發(fā)親的。不一定。 18 背新娘 新娘從出門到男方家,全程新娘雙腳不能沾地。古代新娘用轎抬。后來,轎沒有了,就是背,故叫背新娘。 遇上男方和女方家離得遠(yuǎn)的,撲親客就換著背。還要備個方凳,背新娘的人背累了,就讓新娘站在上面,休息一下或換個人來背。 其實規(guī)矩也沒有那么講究,有新娘不喜歡撲親客背而自己走的,也有撲親客勸新娘自己走的?,F(xiàn)在一般都安排汽車接送。 19 進門 新娘進門也要講吉時,先到就要在外面等。 吉時一到,新郎自己背新娘進門,特殊情況才派別人背新娘進來。 新娘進門時,男方家人已經(jīng)全部躲起來,以防沖了熱面而日后發(fā)生口角,這時由“孵雞嫫”端水給新娘洗臉。 洗完臉后,大家才出來見面。 20 識親 新娘到了新郎家,要認(rèn)識新郎家人,這就是識親。 這時,把太師椅搬到下門頭,太師椅面前放個紅蒲團,開始識親。儀式感很強。 新郎所有的長輩,以家為單位,由長到幼依次在太師椅上坐定,然后新郎新娘跪拜認(rèn)親。每認(rèn)一家,男性長輩給新郎一個紅包,女性長輩給新娘一個紅包。 現(xiàn)在識親時,簡化不少,長輩們也不坐太師椅了,就笑瞇瞇地站著。新郎新娘也不跪拜了,就站著拜。 識親結(jié)束,隨即端上來一碗紅棗雞蛋桂圓蓮子羹,由新郎喂新娘吃,一人一口輪著吃,意為早生貴子,連生貴子,富貴圓滿。 吃完就讓新娘在婚房里休息。雞籠里一公一母兩只雞要放在床底。此時,小朋友會跑到新房里看新娘。新娘就把紅袋里的粿子分給他們,還會發(fā)喜糖和喜煙。 以前有子孫桶,則會找一個男孩子在子孫桶里拉一泡童子尿,發(fā)個紅紙包和五個紅雞蛋。 20 請新娘 請新娘酒可是相當(dāng)隆重,男方家會安排一桌子美女作陪。請的客人都是清一色的女眷。 每桌都要擺個桌合碟(即果盤)。桌合碟必須有一個尖角正對著上門頭。桌合碟里瓜子糖果等粿子品種繁多。 鞭炮齊鳴,酒席開場。先吃桌合碟里的粿子,然后上幾樣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果子和水果吃得差不多了,開始上菜。 第一道菜,糊豆腐,象征著全家團圓,一團和氣。 然后是四樣點心:子糕、粿粽、滑汁粿或清明粿、雞子(即白水蛋)。 然后是四蒸:粉蒸肉、粉蒸魚、粉蒸雞、粉蒸豬腳或兔肉。 然后是四炒:胡蘿卜絲炒肉、辣椒炒肉、茭筍炒肉、芹菜炒肉或大頭菜炒肉。 每上一道菜,鼓吹就要吹吹打打奏樂一次,這叫吃一盤吹一盤。 十二道菜上完,接著上葷菜:塊肉、肉粿、燉雞、燉蹄?… 同樣,魚一上,就開始敬酒了。敬酒過程與規(guī)矩見上,在此不再重復(fù)。 邊敬酒,還邊上素菜和湯。湯有兩種,一種是甜湯,一種咸湯。 等到婺源特色開胃小菜——酸辣椒一上,意味著酒喝結(jié)束吃飯了。酒席也快結(jié)束了。 酒席結(jié)束,鞭炮震天,鼓樂奏響。每人早已發(fā)好一包喜糖。主客互致謝意,握手告別! 21 拜堂成親 新娘酒白天請了,晚上就是婺源婚俗的最高潮——拜堂成親! 新郎新娘由“孵雞公”和“孵雞嫫”領(lǐng)著,進祠堂祭拜祖宗?,F(xiàn)在祠堂由上門頭代替。 孵雞公和孵雞嫫是婺源婚俗特色。他們不同于伴郎伴娘,一般找一對家庭和諧、大方得體的已婚模范夫妻,由他們給新郎新娘傳授婚姻秘訣。 拜堂后馬上舉行結(jié)婚儀式。新郎新娘并排站在八仙桌下方,男左女右,孵雞公孵雞嫫分別站在新郎新娘邊上,八仙桌上紅綢披蓋,一對燭臺,兩根紅臘燭燒得又紅又旺。 主持宣布:結(jié)婚儀式開始,鳴爆,奏樂。大門口的鞭炮立馬響起。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拜完,主持宣布:禮成,鳴炮,奏樂,將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22 鬧洞房 婺源各個鄉(xiāng)鎮(zhèn)拜堂成親和鬧洞房環(huán)節(jié)不一樣。我們秋口的拜堂成親環(huán)節(jié)不知不覺消失來了,它和鬧洞房合并一起了。 當(dāng)晚,新郎新娘站住上門頭,香溢桌上燃燒著大紅蠟燭,兩邊各放一只馬燈。 桌子上擺滿了喜煙,喜糖,粿子。桌子四周圍著一圈圈的小朋友,準(zhǔn)備搶桌上的東西。堂前站滿了親戚朋友和村里人。 主持人宣布:結(jié)婚儀式開始,鳴爆,奏樂。大門口的鞭炮立馬響起。 然后是新郎新娘講戀愛經(jīng)過。很多大人是來獵奇這個的,年輕人是來學(xué)習(xí)戀愛經(jīng)驗的。 接下來是在堂前“鬧洞房”。大家提出一些游戲項目,讓新郎新娘完成。這些游戲,難度逐漸升高。大家看著,笑得前仰后翻。 有時,大家故意讓孵雞公孵雞嫫給新郎新娘示范。又是一片歡笑。 游戲結(jié)束,主持人宣布:禮成,鳴炮,奏樂,將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在一片鞭炮聲聲中,孵雞公孵雞嫫一人拿一個燭臺,領(lǐng)著新郎新娘,把他們送入洞房!琴瑟和鳴,幸福一生! 同時在一片爆竹聲中,小朋友們一哄而上把桌上的喜糖喜煙粿子搶個干凈。有搶得多的小朋友,喜笑顏開;有搶得少的小朋友,哭鼻子。 剛才的游戲就是鬧洞房,新郎新娘入了洞房后,后面自然就沒有鬧洞房項目了。 23 請舅 成親后。男方家會請老婆舅來吃酒,這就是請舅。 請舅酒規(guī)模很小,一般就一桌人,上門頭自然是老婆舅坐,男方家?guī)讉€主要親戚作陪。 24 女婿回門 成親后第3天,即“三朝”,女婿回門。舅去接姐夫/妹夫回娘家看看。 這個環(huán)節(jié)請酒規(guī)模也很小,一般就一桌人,女方家請人來陪酒,叫陪新客。酒席結(jié)束,舅還要送他們倆回去,叫有接有送。 25 婚禮結(jié)束 現(xiàn)在嫌來來去去接送麻煩,把23和24順序倒過來了:先是老婆舅去接女婿回門,老婆舅送姐夫/妹夫返回時,正好男方家接著請舅。 禮尚往來,至此,婚禮結(jié)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