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同時也是承載了華夏的5000年的文明,千百年來,它一直奔流不息,從未有人見其干涸過,更沒有知道河底究竟藏著什么寶貝?也許您不知道,近年來黃河真的干涸過一次,并且還有人從河底尋到了寶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6年10月15日,位于黃河上游的龍羊峽水電站大壩下閘蓄水,致使龍羊峽至劉家峽段的500里河道全部斷水。這是黃河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斷水,人們都不敢相信,奔涌不息夾雜大量泥沙的黃河,會袒露他寬敞的胸懷,毫無保留地向世人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據專家稱,此次黃河主流斷水的長度,約等于黃河總長度的4%,黃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250-300萬年左右,而此次斷水奇觀發(fā)生的幾率幾乎是百年一遇的。 
黃河的河底究竟藏有什么東西呢?相信不少人都會異口同聲回答道:“泥沙”,沒錯,黃河下的泥沙淤積非常厚,可是除了泥沙之外,黃河下還有很多寶貝。 在主流斷水后,河底出現(xiàn)了很多巨石,巨石最小的也堪比辦公桌的尺寸,而偏大些的石頭,其個頭相當于路上飛馳的大卡車。仔細看去,巨石無棱無角,且表面非常光滑圓潤,是河水千百萬年沖刷的結果,而更神奇的是,所有石頭的下方都有一條石根。專家解釋說,河底的巨石一直生長在此處,無根的石頭早已經被沖走,剩下的都是有根的石頭。 
當地百姓一生都生活在黃河邊,吃穿用度都未曾離開過黃河,聽聞黃河斷流后,他們紛紛趕來觀看。不僅如此,百姓們來到黃河邊還有一個目的——尋寶。有讀者不禁會問,前面不是已經說過黃河之下只有泥沙與石頭,為何還會有寶貝呢?其實您可能不太了解黃河與人類文明的關系,黃河之下的寶貝數量,簡直可以用數不清來形容。 黃河從源頭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區(qū),而其中的陜西、河南等地,正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建都所在。人類的繁衍生息與文明更迭,都被黃河一一見證,古人在祭祀中,都會向黃河投下金銀等祭品,而在戰(zhàn)亂中,很多的古兵器,都會掉落水中,而在沉船中,瓷器,玉器,金屬等等文物等也會留存河底。 
黃河主河道干涸后,很多百姓紛紛加入了尋寶的大軍,而一位農民就是尋寶大軍的幸運兒,因為他從河底的石洞中摸出了一大把金沙,還賣了5000元錢。 河底滿是沙石,為何會出現(xiàn)讓人不解的石洞呢?原來河底的巨石由于長年受河水沖刷,侵泡和腐蝕,便出現(xiàn)了大小不一的孔洞。 
巨石下的孔洞有一個非常神奇的作用,它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天然“篩子”,將泥沙中的黃金全部沉積在洞底,黃金在洞中越聚越多,直至主流干涸后被人們發(fā)現(xiàn)。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幸運,要知道,能夠“沙里淘金”的石洞數量極少,甚至稱得上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的石洞里多半都是泥沙,并且它們還成為了魚類棲息的理想場所。 
尋寶的百姓們,曾在石洞中掏出了不少魚類,比如細鱗鋸齒鳊魚,細鱗斜頜鲴魚,還有金色魚鱗的灰冰鴿子魚,被當地人稱之為“冰鴿子”?!氨澴印笔屈S河流域獨有的魚類品種,也是金色鯉魚科屬中較為名貴的一種,其肉質鮮嫩無比,曾經是古代專門用來進貢宮廷的“貢魚”,價格也十分昂貴。尋寶大軍們雖然未能撈到金子,但是滿載而歸的“冰鴿子”也能賣個好價錢。 神秘的黃河,承載了太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在幾千年的文明歲月中,它用自己的偉大與寬容,將歷史定格在河底,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定能解開更多的關于黃河的未知秘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