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這一概念,最先出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 書中提倡,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物品的執(zhí)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其本質(zhì)是通過斷舍離這個過程,扔掉“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從而認識真正的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中,雜物很多,不僅僅單指生活中的,還有思想上的。 有的是必需品,有的留著卻是負累。 因此,斷舍離顯得尤為必要,懂得正確斷舍離的人,往往能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1 關(guān)于物品 斷舍離的概念一出,有人羨慕這種輕松的生活狀態(tài),于是拼命的扔扔扔;有人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太現(xiàn)實,把所有東西扔到最簡沒有必要。 在我看來,斷舍離并不只是意味著,跟所有暫時不需要的事物做徹底決斷,而是對現(xiàn)有生活做一個針對性的精簡。 斷舍離的意義也不在于扔,而在于精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前段時間,我被擁擠的房間搞得壓抑,于是特地抽了一個周末,對房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不掃不知道,一掃的確嚇一跳。 堆在我房間里的東西竟然只有三分之一是我經(jīng)常在用的,其他的基本都是一直被我“收藏”著,不少東西已經(jīng)落了灰甚至發(fā)了霉。 于是這一次的我,狠了狠心,把從來不穿的衣服,從來不用的東西或送人或丟掉。 房間干凈了,我的心情還真舒暢了許多。 我發(fā)現(xiàn),這些被堆積的雜物基本屬于以下幾種情況, 一、因為貪便宜,買了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 二、買的時候覺得可能用得上,結(jié)果再也沒用上; 三、同類型的東西很多,但是利用率極低。 總之,主要問題就是出在我把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請進了家門,既浪費了金錢又浪費了空間。 我想斷舍離的魅力或許就在此處,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雜物之所以堆積的原因,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 因此在親身實踐后,我建議,進行斷舍離時可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在買之前要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知,明確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一味跟風買一堆根本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買之時要挑剔著買,不要將就,更不要被其他的鶯鶯燕燕所迷惑,不要為了貪便宜買一堆用不上的東西; 買之后就要物盡其用,既然把東西請進了家門,就不要舍不得用它,畢竟東西用了才能體現(xiàn)其應(yīng)有的價值。 相比一味的扔,斷舍離更主要強調(diào)的是拒絕沒必要的進入。 如此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斷舍離之后,雜物變少了,浪費變少了,房間變得整潔了,心情自然舒暢了。 2 關(guān)于思想 其實物品所形成的雜物只是外在的斷舍離,比物品雜物更擾人的還有思想上的雜物。 大華屬于平時想的很多,特別敏感的那種人,他人的一句話他能琢磨很久,生活的不如意他能一直記著,別人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聯(lián)想到是不是在針對自己...... 因此,對他而言,常常沒有快樂的時刻,他總有數(shù)不清的事情要裝在腦子里。 因為這樣的性格,他不僅活的很不開心,前段時間,他還患上了頭痛、失眠的毛病,看了很多醫(yī)生,吃了很多藥,狀況均沒有得到改善。 他經(jīng)常說, 我真的覺得太累了,我整天都在琢磨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雖然明知道有些事已經(jīng)過去,有些事可能跟自己沒關(guān)系,但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去想。 越忘不掉,就越睡不著,心里壓的事就越來越多。 其實大華就是典型的思想上雜物堆積太多的案例。 大華的腦子相當于是一間房子,那些他每天琢磨的事就是里面堆積的雜物。 然而房子總歸是有其額定容量的,雜物堆得越多,有用的東西就越少,腦子的負累也就越重。 人很多的不快樂大多來自想的太多。 其實有些事可能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是自己給了自己負擔;有些事雖然糟,但已經(jīng)過去,多想也無益。 生活很緊,我們該學(xué)著給自己松松綁;世界上煩惱很多,我們要學(xué)著放下;世界上不是事事都能順心,爛事終將會過去。 有句話說的好,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們能做的是對思想雜物時常進行斷舍離,對那些改變不了的、過去了的人事,就讓它隨風去吧。 思慮少了,放不下的少了,心情自然變好了。 3 關(guān)于執(zhí)念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放不下的那件事,放不下的那個人,但如果深陷其中,那么,這份舍不得,也就只能變成執(zhí)念叨擾自己。 琳琳是個對感情很執(zhí)著的人,之前有過一位交往幾年的男朋友,但是迫于現(xiàn)實,兩人最終沒有修成正果。 兩年過去了,按理說,琳琳早該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 出人意料的是,她始終沒有放下,并且常常半夜哭泣。 她也嘗試過跟其他人交往,但她始終走不出前一段感情的陰影,總會拿新人跟前男友做比較。 最終結(jié)果就是自己始終不開心,還傷害了身邊的人。 有的時候大家也會勸她, 既然忘不了前任,為什么不復(fù)合呢? 此時的她又會很理智的說, 我們之間有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我明白我們不可能有結(jié)果的,只是我始終放不下曾經(jīng)的那段美好。 顯然道理琳琳都懂,只是她深陷在執(zhí)念里無法自拔。她放不下的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人,而只是曾經(jīng)的那份美好。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是常態(tài)。我們誰都無法把誰永遠的留在自己身邊,既然已經(jīng)錯過,不如就此放下,今后各自安好也很好。 別讓心里的那份放不下,轉(zhuǎn)化為深深的執(zhí)念;也別讓太多的執(zhí)念,轉(zhuǎn)化為不快樂的源泉。 愿你我都能學(xué)會對執(zhí)念進行正確的斷舍離。 來,不過多的驕傲,去,不過多的悲傷,立足眼前,知足,方能長樂。 4 正確斷舍離,以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所謂斷舍離,在我看來可以推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都要知道, 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請進自己生命里,適合自己的,能物盡其用的才是最好的; 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然無法改變,那么,多想無益。日后吸取教訓(xùn),往事隨風去就好; 已經(jīng)逝去的,就坦然接受。適當?shù)膱?zhí)念可以催人進步,過度的執(zhí)念只會讓人深陷痛苦。 舍棄,其實是為了把精力留著追求心中摯愛。 斷舍離,不過是叫我們在擁有和舍棄的一次次選擇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 懂得正確斷舍離的人,往往能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