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偶然間看到一道簡單的初中物理題,發(fā)現(xiàn)居然有無數(shù)人說此題有很大爭議,頓時感到極為驚訝:這種沙雕至極的小兒科題,怎么會有那么多人亂彈琴? 一、題目呈現(xiàn)這是該沙雕題目: 注意看清題目:半杯水,稱量平衡了再把手指伸入水中,手指不碰杯子。 其實這題實在是極其簡單,看一眼題目秒選A,毫無疑義。居然還有那么多人選C,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那么多人對物理中力學最初步的簡單基礎(chǔ)知識“受力分析”沒掌握好。 二、問題解析腦海中對此題稍作受力分析,即得答案A,根本沒有任何可爭議的地方,當然腦海里稍作分析,是完全不需要像下面寫這么多東西的。 思路一: 只要物體有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液體對物體就有浮力:F浮=ρ液V排g。 液體對物體有浮力,物體對液體就有反作用力F=F浮,反作用力F=物體的重力與其它作用于液面下物體的力的合力F合。此反作用力作用于水與水杯整體。 受力分析注意選取明確的研究對象。 ?思路二: 手指伸進水中后水杯中水面上升,水對杯底壓強增大△P=ρ水g△h,于是水對杯底壓力增大△F=△PS,水與水杯整體對天平托盤的壓力也就增大。 以上兩種思路的分析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三、網(wǎng)絡(luò)上那些“亂彈琴”說此沙雕題爭議很大的“有趣”之言大家可以看看這些人都錯在了什么地方。
額,同學,你的思維怎么這么局限呢?類比咋牽強附會亂類比呢?風馬牛不相及的U形管的壓強問題,能和本題的壓強問題一樣?
木頭浸入水中有浮力,手指和鐵浸入水中難道就沒浮力了?這位同學想的應該是:如果是木塊浸入水中,因為密度較小,需要一個向下的力來摁住它;如果是鐵塊懸浮在水中,因為密度較大,需要一個向上的力來提住它。但是他忽略了無論木塊還是鐵塊,它們的重力與施加的外力,其合力方向必然向下,大小=浮力。
這就是在沒有去認真“受力分析”而純粹地想當然了,同上胳膊施加的外力與手指的重力的合力方向必然向下,大小=浮力。
這位同學說得很對,此題除非天平生銹了,才能讓那些選C的同學“如意”,哈哈哈。
哈哈哈,水由于受到壓力而發(fā)生了形變,所以防止壓力作用于杯底,你睡在軟軟的床墊上,床墊由于受到壓力而發(fā)生了形變,所以就可以防止壓力作用于木床了?
你受力分析的研究對象選取的啥玩意兒?混亂不堪。
這想法,真“奇葩”,加入外部物體,能跟整體內(nèi)部部分質(zhì)量位置轉(zhuǎn)移等同?
這位同學說得好,其實很多錯誤的同學,自己簡單的“受力分析”沒過關(guān),卻偏偏要拿著錯誤的解答強詞奪理爭輸贏,認真學習一下吧。
哈哈哈,只是使水的深度變大?深度變大了,底面積不變,難道不產(chǎn)生效果?
他們只是幽默地調(diào)侃。
“想象力”真豐富啊,哈哈。
呵呵。
這位同學,你把水和手作為整體,對問題有任何意義嗎?
那么手指就不受浮力了?
加熱是“熱漲冷縮”水面是會上升,但是密度減小了,能和密度不變的水面上升一樣?
半杯水,有沒有溢出都選A。
呵呵,內(nèi)力。
手和水產(chǎn)生的作用力跟杯子沒關(guān)系?哈哈哈。
水杯底內(nèi)壓力增大不關(guān)水杯底外壓力的事?
又一個想當然的。
毛細現(xiàn)象相比浮力太微小,此處相比浮力忽略不計,這純粹是“舍本逐末”。
這位同學只學過質(zhì)量,沒學過力學。
還真是敢于想象啊。
難道不需要加外力摁入液面下,來平衡浮力?
想象力是真的“豐富”啊。
這是誰教的啊,不知道他的老師會不會被他氣到。
這基礎(chǔ)知識沒掌握好,網(wǎng)絡(luò)懟人的功夫倒是牛。
手指對水僅僅是V排?V排的效果是啥?怎么V排又突然讓“玻璃杯變形”背鍋了?
哈哈哈,水附著。
同樣的V排,浮力是不一樣的?
哈哈哈,用沙雕小兒科題裝學霸?掰手腕,風馬牛不相及,還真是會想象啊。 四、基礎(chǔ)知識一定要掌握牢固別在一些沙雕的小兒科題上還犯根本性的錯誤,還不知錯,還無謂地亂擺“歪理邪說”爭輸贏。 物理力學連簡單的“受力分析”這一關(guān)都沒過,跑網(wǎng)絡(luò)瞎晃悠啥?還出言不遜妄論別人,認真學習去吧。 初中大家課業(yè)非常松,不要一天瘋?玩得連最基礎(chǔ)的知識都沒掌握,卻還妄想著“一步登天”??萬丈高樓平地起,學霸和學神的基礎(chǔ)知識首先是“固若金湯”、無懈可擊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