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通高28、口徑7.3、腹寬11.1、足徑8.4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 卣體上圓頸,中方腹,下圈足。敞口加蓋,長頸稍束,兩側(cè)有鈕,連系半環(huán)形扁平提梁,兩端為龍首。 一條蟠蛇形套環(huán)一端栓于蓋中,一端勾于提梁之系,將蓋與提梁聯(lián)系固定。腹截面正方,立面橫置長方形,方形空槽穿通四面中央,水平交叉呈“十”形。 此卣裝飾華麗,以獸面紋為主體紋。體表滿布精密纖細(xì)線條,腹部槽口四周布獸面紋與獸目交連紋,頸部分上下兩層飾以變化的獸面紋。 圈足有鏤空的花紋。蓋表有兩組相背的獸面紋。扁平圓弧提梁兩下端各有一浮雕朝上的獸首,梁之表面布三排鱗片。 卣作盛酒器,形體截面一般為橢圓形,碩腹壁曲,向上收斂為口,頸側(cè)安置提梁,上或加蓋,下置圈足,流行于商代與西周前期。卣是專門用來盛裝高級秬鬯香酒。 這種由黑黍摻和香草釀制的高級酒,用于敬享祖先與仙神的重大祭祀場合。故此只青銅卣乃屬重要禮器,使用于重要的祭祀場合。 來源:江西省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