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幾位玉友聊天,聊來聊去,聊到了天價玉。在盤點天價玉的過程中,有一件玉讓大家感慨連連。 就是下面這件玉器。 這件作品叫《大千佛國圖》,上世紀(jì)80年代,這塊作品的原料(山流水)當(dāng)時只值四萬元,但如今的價值據(jù)說在2億元左右,甚至?xí)?,并且有錢也買不到,它已經(jīng)被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shù)館。 當(dāng)然,今天我們要說的,并非這件價值2億的藝術(shù)品,而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一種市場現(xiàn)象——消逝的山子雕(籽料)。 就像一位玉友這樣表達自己對山子雕的喜愛:相看兩不厭,唯有山子雕。 但是可惜的是,如今市場上的山子雕是越來越少了。 玉雕種類很多,手鐲、玉牌、把件、掛件、器皿,珠串,等等。 但你到市場上走一圈,你就會發(fā)現(xiàn),市場上已經(jīng)很難看到山子雕了。目之所及,基本上全是手鐲、玉牌、小把件、掛件、瑞獸之類。 目前的和田玉市場是小件眾多,大件稀少。山子雕的身影就更少了。 就算能看到幾件山子雕,也是品相很一般,沒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首先是材料少了。 目前籽料開采越來越難,且已經(jīng)很難開采出大塊度的好料子了。而山子雕用材很講究,都是公斤級以上的大料,目前市場上這樣的優(yōu)質(zhì)大料很少看到,自然也就無法創(chuàng)作山子雕了。 其次是價格太高。 原料價格這幾年一直在漲,一年比一年貴。好的大塊度籽料更是天價,很多玉雕師都買不起。 就算買到手了,也不敢雕,一怕雕壞了,畢竟工藝難度很大;二怕雕出來賣不出去,或者是怕成品沒有原石貴。 再次是市場需求不旺。 如今的和田玉市場,小件作品比較暢銷。所以玉雕師在拿到大塊度的原料時,首先是考慮切鐲子和牌子,畢竟工藝簡單,市場需求還大,容易出手,可以迅速回款。 最后是玉雕師不愿意雕。 山子雕的創(chuàng)作難度大,工藝講究多,設(shè)計要求高,創(chuàng)作起來耗時耗力,風(fēng)險也大,并且完工后的作品價格很高,一般的普通消費者很難消費得起,這也造成了很多玉雕師不愿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事情。 此外,目前有些玉雕師,并不具備雕刻精品山子雕的技藝。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精品山子雕在市場上越來越少見。 有玉友曾擔(dān)憂地說:隨著老一輩玉雕大師的老去,將來愿意做山子雕的玉雕新人會越來越少,能做精的就更少了。有一天,山子雕會不會再度失傳呢? 其實,山子雕作為擺件類作品的代表,它目前所面對的困境,是所有擺件類作品同樣正在面對的。 目前市場上好的擺件,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級別的價格,千萬級甚至過億的也有。雖然說很有收藏價值,但能買的起的人并不多。 如何處理好價格與工藝,資源與市場之間的關(guān)系,正是目前我們需要考慮的。在這一方面,和田玉市場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但無論如何,如果你已經(jīng)收藏了一件不錯的大擺件,那已經(jīng)是非常幸運的玩家了。 |
|
來自: 睫毛上的風(fēng)塵 > 《新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