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各種各樣金融衍生品的出現(xiàn)讓人眼花繚亂。 期貨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在國內(nèi)給很多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很多人片面地認為期貨就是賭博,能讓人一夜暴富,也能讓人一夜間傾家蕩產(chǎn)。 但其實,期貨作為一個普通的杠桿工具,其本身是沒有錯的,相反在期貨誕生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規(guī)避了很大的風險。用比較官方專業(yè)的話來說,是以某種大眾產(chǎn)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chǎn)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是一種可以反復轉(zhuǎn)讓、反復買賣的標準化合同。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nóng)產(chǎn)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官方解釋可能有些難以理解。用簡單的話來說,打個比方,比如說有一種商品,現(xiàn)在的價格大家都知道,但是未來的價格沒人說的清楚,有人覺得能漲,有人覺得會跌。有人覺得會漲,就想早點買。賣方覺得將來價格會跌,也想早點賣。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兩人定好價格,簽好合約,過一段時間再交易。兩人簽的合約單就叫合約期貨,簡稱期貨。期貨最初起源于美國芝加哥的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所。1848年,83位谷物商發(fā)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并且引進了遠期合約。遠期合約,是一種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確定時間,以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shù)量的某種金融資產(chǎn)的合約。其實遠期合約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你打算半年后從北京飛往新加坡旅游,在預定航班時,鎖定當天的價格為5000元。這個時候,你就相當于和航空公司簽訂了一份遠期合約。但我們都知道,航空公司的飛機價格具有波動性。如果半年后航班飛行的價格高于5000元,那你當然高興了,因為你把價格上漲的風險抵消了。 在這一過程中,標的物為半年后的機票,遠期價格就是5000元,而你因為同意購買航班的機票,就處于多頭地位。航空公司同意售出機票,處于空頭地位,交易雙方都存在風險。在現(xiàn)實中,遠期合約的標的資產(chǎn)為大宗商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比如大豆,小麥,石油等等。但是遠期合約是一種非標準化的合約,一般是在金融機構(gòu)間或者金融機構(gòu)與客戶之間談判后簽署的,而且合約本身無法進行買賣,只能采用實物交割。比如一個鐵礦商人,他在交易的時候,就需要帶上他幾噸重的鐵礦石,導致流動性非常差。而且如果對方一旦毀約,損失就會非常大,所以后來才有了標準化合約,即使在正規(guī)的交易所內(nèi)進行的,無論買方還是賣方,都必須在交易所里進行操作。國外比較大的期貨交易所就有: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主要交易品種為農(nóng)產(chǎn)品,大豆、玉米。 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種:原油,天然氣,燃油,金,銀,銅,鋁等。
 期貨相對于股票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雙向交易,另一個是杠桿交易。這都是股票交易所不具備的,也是期貨的優(yōu)點所在,當然也是風險度所在。雙向交易就是期貨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說白了就是可以往上做也可以往下做,做對了方向就掙錢,做反了方向就賠錢。所以,在如今的股市這樣疲軟的市場中,用股票來交易是無法盈利的,入場的被套牢,沒入場的持幣觀望等待入場時間。對于期貨市場就不一樣,疲軟的市場可以直接做空,就是往下做,開倉空單,跌了就掙錢了。當然,股市現(xiàn)在的融資融券也有做空的意思,但是和期貨的做空機制比還是有很多的不足和限制。雙向交易就帶來了雙向的盈利機會,當然也帶來了雙向的風險。在股市上你只是需要判斷它什么時候漲就可以,期貨無疑你要更多的關(guān)心兩個方向的變動。期貨還有一個和股票重要不同之處就是T+0交易,而股票是T+1交易。也就是期貨可以進場后馬上平倉出場,而股票今天買入的股票需要明天才能平倉。之所以沒單獨把這一點算作期貨的第三個風險點,是因為T+0制度和雙向交易向結(jié)合才構(gòu)成了期貨交易的重要風險。當然,風險也是事實擺在那里的。在股票市場上,10萬全款買入的股票,下跌10%沒事,下跌20%沒事,下跌50%雖然損失慘重,但依然可以持有。 期貨市場如果10萬資金全倉買入的話,就是擁有了100萬的標的物在進行價格波動,一旦方向做反了虧損10%,也就是100萬的10%,你的10萬本金就都沒了。期貨公司會提醒你已經(jīng)穿倉,如果你不及時補上資金的話,就會被強行平倉。所以說期貨交易特別注意的是資金管理,50%資金入場都已經(jīng)算重倉了。這真的是太可怕了,對此我的建議是,對于我們不了解不懂的東西,還是不碰為妙,安心基金定投為上上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