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蒽環(huán)類和紫杉類為代表的化療方案在乳腺癌的化療史上樹立了一座雄偉的豐碑。隨著乳腺癌診療的發(fā)展,腫瘤藥用靶點的不斷發(fā)現,新靶向藥物層出不窮;同時,免疫治療也異軍突起;化療在乳腺癌治療中的地位也漸漸弱化。今年ASCO會議上有關乳腺癌化療的研究依然熱度不減,如:預測三陰性乳腺癌化療敏感性的生物標志物、復發(fā)風險基因評估模型、化療藥物的優(yōu)選等等。在2019年7月19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乳腺癌高峰論壇上,福建省腫瘤醫(yī)院乳腺腫瘤內科劉健教授從獨特角度追蹤了2019年ASCO化療熱點?!赌[瘤瞭望》特別專訪了劉健教授,深挖化療這個“冷”區(qū)相關的熱點問題。下面與大家一起條分縷析、一探究竟: 從乳腺癌的治療歷史來看,自上世紀40年代開始,化療藥物研發(fā)一路高歌猛進,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蒽環(huán)類和紫杉類藥物為代表的化療方案進入乳腺癌化療的鼎盛時期。2000年人類基因草圖的成功繪制標志著精準醫(yī)療時代的開啟,我們對疾病的認識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開始從基因角度更精確地揭示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越來越多的靶點被發(fā)現,隨之而來的靶向藥物也像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呈現出爆發(fā)性的增長。就在這個時代背景下,2017年St Gallen乳腺癌專家共識會議提出:乳腺癌治療的“加減法”(escalation and de-escalation),乳腺癌的化療開始做“減法”,而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免疫治療做“加法”。業(yè)界專家們也在思考:乳腺癌的化療還能走多久?將來化療是否有可能從乳腺癌的基本治療中退出?雖然這幾年化療在做減法,但是今年的ASCO會議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很多的乳腺癌臨床研究仍然無法離開化療藥物,化療藥物仍占據基石地位。 BRCA基因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關系密切,從我們參與的全國BRCA人群的檢測數據中發(fā)現,不僅僅存在BRCA1/2突變,也發(fā)現BRCA1/2野生型患者存在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突變,而這些突變都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隨著同源重組缺陷(HRD)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在探討HRD對化療藥物療效的預測。已有研究根據BRCA基因的狀態(tài)來篩選可以從鉑類中獲益的患者,如:TNT研究證實BRCA陽性患者使用鉑類較紫杉類可以取得更好效果,BRCA成為鉑類藥物選擇的生物標志物。 既然DNA的修復有問題的患者可以從鉑類中獲益,那么那些與DNA修復相關的基因變異是否也能指導我們使用鉑類藥物呢?今年ASCO上有兩個研究分別探討了鉑類和紫杉類使用HRD評分判斷患者是否可以獲益。一個是TBCRC 30研究,并沒有取得陽性結果,該研究樣本例數太少,但從使用順鉑和紫杉醇的兩組數據來看,HRD陽性的患者使用順鉑和紫杉醇的pCR率類似;HRD陰性患者使用紫杉醇的pCR優(yōu)于鉑類,且還優(yōu)于HRD陽性患者。所以從現有有限資料來看,HRD陽性患者使用鉑類或紫杉類均可,而HRD陰性的患者則可考慮使用紫杉類,這結果與TNT研究類似。 另一個是GeparOLA研究,該研究對比紫杉醇聯合奧拉帕利與紫杉醇聯合卡鉑,分別序貫EC在乳腺癌新輔助治療中的效果。結果顯示HRD陽性的患者能從奧拉帕利聯合紫杉類的藥物中取得更高的pCR。但亞組分析發(fā)現:在HRD陽性但BRCA野生型的患者,奧拉帕利聯合紫杉醇獲益比鉑類聯合紫杉醇獲益更大。雖然批準奧拉帕利的適應癥是BRCA突變的患者,但從該研究的發(fā)現推測,奧拉帕利的適應癥可能會從BRCA突變患者向HRD陽性患者擴展。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臨床證據來支持這樣的猜想。 紫杉類藥物是乳腺癌化療的熱門藥物,眾所周知,紫杉類藥物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三種,孰優(yōu)孰劣的爭議由來已久,但仍未分出勝負,現在形成三“紫”鼎立的局面。 在新輔助治療階段,GBG 69-GeparSepto研究認為白蛋白紫杉醇比傳統(tǒng)紫杉醇更有優(yōu)勢,能帶來更大的生存獲益。但今年ASCO公布ETNA研究的設計與GBG 69-GeparSepto相似,卻是一個陰性的結果,從該研究結果可以看到EFS曲線的后半部分完全分開,按這樣的趨勢,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可能會得到統(tǒng)計學的差異,所以目前的陰性結果可能與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有關。該研究只能說明了普通紫杉醇并不優(yōu)于白蛋白紫杉醇,但不能否定既往白蛋白紫杉醇優(yōu)于普通紫杉醇的研究結果。 在TNBC中,ECOG1199研究的結論是:紫杉醇每周方案較多西紫杉醇三周方案在OS方面更有優(yōu)勢。今年ASCO的一項新輔助卡鉑聯合多西他賽或卡鉑聯合紫杉醇序貫AC治療I-III期三陰性乳腺癌的隨機II期試驗中,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的pCR率及RCB0+1率無顯著差別,但同樣無法否認在TNBC中紫杉醇優(yōu)于多西紫杉醇的結論。所以,新輔助治療中白蛋白紫杉醇優(yōu)于普通紫杉醇,對于三陰性乳腺癌紫杉醇優(yōu)于多西紫杉醇。 ![]() 21基因檢測技術已進入國內外指南,對于淋巴結陰性、腫瘤大于一公分患者,在臨床評估有困難的時候,要借助基因檢測結果來輔助治療決策。 今年ASCO有關TAILORx研究的二次分析也是熱門話題,21基因檢測RS評分既往按18分和31分來區(qū)分中高風險,但在TAILORx研究中設定11-25分為中復發(fā)風險。研究將中復發(fā)風險患者隨機分兩組,一組是做內分泌治療,一組化療后序貫內分泌治療,結果顯示兩組間無浸潤性疾病生存期和無遠處復發(fā)生存期無顯著差異,故認為11-25分的患者是可以豁免化療。然而亞組分析顯示RS評分11-25分人群中,小于50歲的患者可以從化療中獲益;亞組分析還發(fā)現RS評分16-25分的遠處復發(fā)的風險明顯增高,RS評分21-25分的患者能夠從化療中得到更多獲益。 這次TAILORx研究的二次分析,目的在于對RS評分11-25分的患者,用臨床復發(fā)風險來校正:選取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兩個作為臨床復發(fā)風險因素,將兩者相加,≤4分為低風險,>4分為高風險。但臨床復發(fā)風險評估系統(tǒng)中包含的因素很多,且這兩個因素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TAILORx研究的二次分析,研究者得出一個相對折中的意見:50歲以下的患者,RS評分15分以下才可以免除化療;50歲及以上的患者,RS評分25分以下則可以免除化療。兩者之間相差10分,不甚合理。 相形之下,MINDACT研究對于70基因檢測與臨床風險評估不一致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選擇化療或不化療的結果一樣,但對腫塊小于一公分的826例患者進行亞組分析,結果發(fā)現:若臨床評估是低風險,而基因檢測是高風險,化療是獲益的,即亞厘米腫塊患者的臨床評估是低估的,而基因檢測則比較準確;反過來,臨床評估是高風險,而基因檢測是低風險,絕大多數的醫(yī)生仍然會選擇給患者化療,這現象在真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即臨床醫(yī)生更依賴傳統(tǒng)的臨床風險評估來決策是否化療。因此,基因檢測結果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過度迷戀,高質量的Ki67仍是信得過的指標。 專家簡介 ![]() 福建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乳腺腫瘤內科 主任、碩導、省保健委專家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乳腺疾病專家培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乳腺腫瘤組 委員兼秘書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乳腺學組委員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乳腺學組委員 福建省醫(yī)師協(xié)會腫瘤內科醫(yī)師分會主任委員 福建省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抗癌協(xié)會內科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紅十字會大病救助基金監(jiān)委會副主任 《醫(yī)學參考(乳腺頻道)》常務編委 《JCO中文版乳腺腫瘤??肪幬?/p> 《歐洲腫瘤年鑒中文版(乳腺癌)》編委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編委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編委 《臨床腫瘤學雜志》編委 《腫瘤學雜志》編委 《中國腫瘤》編委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
|
來自: 生物_醫(yī)藥_科研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