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汽車工業(yè)六大傳奇人物 Ⅱ

 徐無盡 2019-08-09

?而在福特,公司的規(guī)定總在變--人也一樣。邦基?克努森(Bunkie Knudsen)可能今天還擔任管理職務,但明天就被撤掉了,亨利今天如果心情好的話,可能會跟你講笑話,看到你的優(yōu)點,但是你很有可能明天就人頭不保了。


     每個人的好運似乎都會逐漸用完,在20世紀80年代菲利普?考德威爾(Phillip Caldwell)接替亨利二世任福特公司董事長之前,亨利二世的每一名副職都以某種引人注目的方式縮短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1978年,亨利二世與艾科卡之間的沖突達到了白熱化,這在福特公司董事會上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常事,但是對整個汽車業(yè),這次沖突卻是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它令全球汽車業(yè)務發(fā)生了巨變。艾科卡在這次沖突之后離開福特,轉投克萊斯勒門下,從此,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隨著亨利二世年齡的不斷增長,公司里產生了兩代人之間的派系分別。艾科卡一代的一些人--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開始對一心關注財務的精明小子(他們全部出生于20世紀前10年)產生了質疑。無論在銷售還是設計部門,甚至在財務部門,年輕一代都更注重市場,而不像上一代那樣重視財務數(shù)字,公司中似乎產生了一種兩黨派局面。

     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輕一代開始敦促老板開發(fā)一款小型前輪驅動轎車與不斷增長的外國競爭勢力相抗衡。到20世紀70年代末,本田在CVCC發(fā)動機上取得突破之后,從日本進口的小型前輪驅動轎車開始大規(guī)模地侵吞福特的市場份額和收益。一群年輕的管理人員開始對亨利二世甘愿將這一市場拱手讓給對手的做法提出質疑。這些批評者當中,有一個產品負責人名叫唐?弗雷(Don Frey),他與艾科卡同時代,曾非常深入地參加過野馬的具體開發(fā)工作,進入福特公司之前,他在密歇根大學任工程設計教授。弗雷非常愛看書,而且喜歡跟別人討論他看過的書。"他可能是個天才,"亨利二世曾經說,"也可能不是。但是,他顯然是個討厭鬼。"

     隨著年齡的增長,亨利二世對他手下管理人員的要求似乎就是,只要他們不令他感到討厭就可以了。20世紀60、70年代,在亨利二世那里失寵的人,幾乎每一個都是因為他們或多或少令魔鬼老大感到不安。在福特公司,這是最大的罪,如果老板覺得你討厭,那么即使你取得過某些成績,遲早也會被抹煞,至于你還沒來得及使出來的那些勁,就更不用說了。

     最令老板討厭的,當然是艾科卡。

     不管一個人多有才華、多聰明、多有創(chuàng)造性、有多么高的生產效率或者取得過多么大的成功,只要他令老板不舒服,那么他在福特的日子就不多了。

     亨利二世進入福特汽車公司以后,呼吸到的第一大口空氣不是開發(fā)出多么有突破性的車型,也不是解決了什么生產問題,而是除掉了哈里?貝內特和他的黨羽。接管公司的時候,亨利二世只有27歲,由于缺乏自信心,他被搞得心力交瘁,盡管他的行為從未表露出自己的不自信。但是,到20世紀50年代末他年過40的時候,他開始不再像一個缺乏自信的王子,而更像一個君主,而且,他對任何干擾他的人都變得越來越不能容忍。他的自信心越來越足,開始逐漸疏遠他的顧問,他的最后一位導師是厄尼?布里奇,這位通用汽車公司資深管理者是他在1946年聘來指導公司日常經營的,當時他還很年輕,跟這位導師學到很多經驗。

     在布里奇的指導下,公司形成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架構,亨利二世讓精明小子們充斥了整個財務部門,并最終掌握了公司的財政大權。財務部是年輕的亨利二世處于對混亂和失敗的擔憂而精心組織的,這個部門讓他在老福特留下的爛攤子上顯示出自己的能力。到20世紀60年代,擔任財務部負責人的是小愛德華?倫迪,這個害羞的單身男人非常誠實,是當年精明小子團隊的一員,后來成為福特員工崇拜的偶像。他一貫低調,但是卻能夠行使富有傳奇色彩的權力。

     20世紀50年代末,倫迪和他的精明小子同伴羅伯特?麥克納馬拉被提升至重要崗位,亨利二世開始非常倚重他在財務部門的這些愛將。當時的環(huán)境極端注重成本原則,福特公司一位前管理人員將其稱為"老大哥"式環(huán)境,艾科卡在這種條件下練就了一種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出其不意效果的本領,20世紀50年代他制定了巧妙的銷售計劃,1964年他又將表現(xiàn)平平的福特獵鷹(Falcon)重新包裝,改頭換面之后成為名噪一時的野馬。在20世紀50年代,數(shù)十名有才氣的年輕工程師和管理者在福特公司的精英領導下成長起來,艾科卡則是他們的領袖。在艾科卡的影響下,他們中有很多人后來將克萊斯勒從危機中拯救出來。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2)

     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中逐級攀升,他籠絡了一批新的年輕管理人員,包括弗雷、諾曼?克蘭德爾(Norman Krandall)、伯特?安德雷恩(Bert Andren)、漢斯?馬賽厄斯(Hans Matthias)以及哈爾?斯珀里奇等。他們大都是汽車愛好者,他們逐漸認識到,公司在重要的新型車概念開發(fā)方面不進行投資,這將是非常危險的。他們漸漸與倫迪所掌管的財務部門站到了對立面上。

     41歲那年,亨利二世愛上了出生于意大利的克里斯蒂娜?奧斯?。–ristina Vettore Austin),兩人是在1960年為摩納哥公主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相識的。1963年,他跟妻子安妮(Anne)離婚,并在1965年與克里斯蒂娜結婚。就是在那幾年,迪爾伯恩的福特高管人員開始注意到,亨利二世對比自己年輕的那些產品策劃人員和工程師們變得不耐煩起來,他不再像最初時那樣跟他們一起開很多會。他不再關心各種觀點的產生過程,并從這些觀點形成的初期就開始持贊成的態(tài)度,相反,他只去了解那些已經成形的想法,一旦這些想法讓他感到吃驚,那么他立即會迫切地急于否定它們。亨利二世變了一個人。1960年,麥克納馬拉的離去可能與這個有關,"我在福特的時候,亨利二世太忙了,他根本沒空遇到什么麻煩,"麥克納馬拉說,"他在逐漸摸到竅門,并做得非常好。"

     福特新的精明小子們都在仿效艾科卡,這一點也開始激怒亨利二世。

     在20世紀60年代末,諾曼?克蘭德爾成為策劃Mini/Max項目的領頭人。這一車型內部很寬敞,沒有貨廂,是一款小型家用面包車,駕乘感覺與轎車相近,可以放入家用車庫,它最后可能會發(fā)展為一款普及率非常高的微型面包車。20世紀60年代末,克蘭德爾收集了有關數(shù)據(jù)來表明,該車型的市場空間將達到80萬輛。福特財務部門的人不相信這一點,他們不愿意冒險投入數(shù)十億美元去打造一個平臺,生產這款新的前輪驅動車。由于Mini/Max項目進展緩慢,克蘭德爾非常失望,后來他跟倫迪攤了牌并在1978年離開了福特。

     同時,亨利二世自己也被周圍所發(fā)生的一切搞得頭暈目眩,越慌亂他就越容易發(fā)怒。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福特參加的無數(shù)次會議上,年輕的工程師和產品策劃人員(他們大多都是艾科卡的人)都希望公司能夠制造小型前輪驅動乘用轎車。在別的會議上,他還會聽到一些提議,這些提議跟他一直以來所堅信的一個觀點相矛盾,他認為,小型車的利潤空間也很小。福特希望繼續(xù)生產后輪驅動大型轎車,因為這種車有很高的利潤率。他的財務人員否決了生產小型車的提議,但是,斯珀里奇和克蘭德爾這些反叛者繼續(xù)進行新的調查,他們找到新的數(shù)據(jù)來證明,不制造小型前輪驅動轎車,福特汽車公司勢必將走上歧路。

     這簡直快讓亨利二世發(fā)瘋了。1982年在接受福特歷史研究人員的一系列采訪時他說,"過去,甚至如今仍有很多人可能要說,看,這是用調查數(shù)據(jù)在說話,然后他們就會放心地做出決策。我認為那是廢話。如果不知道公眾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他們就不應當處在那樣的職位上。"20世紀70年代,艾科卡接任福特公司總裁,在政治手段上,他比斯珀里奇和克蘭德爾更高明,但是到70年代中期,他也加入了小型車的爭論。他跟斯珀里奇一起,力薦公司開發(fā)前輪驅動車。亨利二世拒絕了--他不贊成為美國市場、但是贊成為歐洲市場開發(fā)這一車型。這就是后來在1976年7月問世的嘉年華,公司第一款小型前輪驅動揭背車。

     艾科卡后來說,時任福特歐洲公司董事長的考德威爾(也是他后來接替艾科卡的職務)不同意嘉年華項目,但是,艾科卡卻不得不去跟亨利二世針鋒相對地爭吵,盡管后來嘉年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件事仍然為艾科卡最終在福特的毀滅埋下了禍根。

     艾科卡與亨利二世之間的戰(zhàn)爭充滿了謀略和兩面性。但是,這并不是一場公司內你死我活的爭斗,因為有太多東西與這次戰(zhàn)爭密切相關--實際上是整個汽車業(yè)的未來。如果艾科卡留在福特,那么福特公司的產品種類將在20世紀80年代有極大的改觀--無論業(yè)績好壞,福特將同本田公司密切合作。

如果福特能采納克蘭德爾和斯珀里奇的建議,在1980年推出第一輛微型面包車--那將比艾科卡在克萊斯勒開發(fā)微型面包車早4年--那么多米諾骨牌將倒向他自己一邊。通用汽車將推出一款它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籌備的類似的概念車,但是,艾科卡的前輪驅動面包車計劃在福特未能獲得批準。斯珀里奇多年來一直建議公司開發(fā)小型轎車和小型面包車,亨利二世因此對他的怒氣越積越多,最后,在1976年,董事長命令艾科卡除掉斯珀里奇。在擔任福特歐洲分部負責人期間,斯珀里奇充分地實現(xiàn)了自己所堅信的那些想法,福特歐洲部負責人的職位是艾科卡在1971年為他安排的,當時艾科卡那樣做是為了幫他避開亨利二世的掃射范圍。離開福特之后,斯珀里奇成為克萊斯勒公司產品策劃負責人,他在那里等待艾科卡,后者在1978年也來到克萊斯勒,在這里,他們實施了被福特公司擱淺的微型面包車項目。

     "亨利?福特的舉止很粗魯,但是他非常有禮貌,"一位當時在福特任職的高管人員說,"斯珀里奇讓他討厭的地方在于,他很容易激動,激動起來的時候他就忘了要有禮貌。對亨利二世,你可以很生硬,不過你必須要有禮貌,但是斯珀里奇做不到。"這個人還說,如果不是因為斯珀里奇無禮的態(tài)度,如果建議推出微型面包車概念的是別人而不是斯珀里奇,說不定亨利二世會同意,他只是不愿意容忍斯珀里奇。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3)

     對亨利二世來說,解雇斯珀里奇相對來說還算容易。但是,除掉艾科卡,他用了3年的時間--這也反映了艾科卡在公司中強大的勢力。1975年,艾科卡認為,不應該再忽略日本人所帶來的威脅了,因此,他設計了一套方案,使福特公司快速、低成本地進入小型轎車領域。1975年底,他乘飛機前往東京,同本田宗一郎會面,并力圖與他達成某項合作。盡管艾科卡非常排斥日本,但他發(fā)現(xiàn),自己很喜歡本田宗一郎,并深受他風格和思想的影響。

     本田宗一郎曾說過:"高興的時候,我從不吝惜花錢。"這個人的名字寫在一座大樓的外表面上,他有主見,性情暴躁,但是卻沒有亨利二世那種傲慢。讓艾科卡驚訝的,不是本田宗一郎的不狂妄,艾科卡自己也可能像任何一個行業(yè)中的統(tǒng)帥一樣自負。令他震動的是本田如今努力為自己爭取到的一切--他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大公司。

     "本田是個天才,"多年后艾科卡回憶道,"他很像老福特。每天他都去實驗室,穿上一件白色的外套,開始研究發(fā)動機。"當時,本田擁有前輪驅動技術,那正是福特所需要的,而本田宗一郎也非常歡迎艾科卡到東京來,像歡迎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一樣。這位來自美國的汽車業(yè)管理者跟他以往見過的每一個都不同,他嘴叼雪茄,言談直率,正是本田宗一郎信賴的那種,他還很喜歡艾科卡放松的肢體語言。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前來拜訪,這讓本田深感榮幸,因為福特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亨利?福特是他的偶像,這位偶像的精神已經植根于他的內心深處。本田曾努力地模仿老福特,而這次艾科卡的造訪,是對他為此而付出過的所有努力的一個肯定。

     本田對于同福特發(fā)展業(yè)務關系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10年前曾有一位投資銀行家建議福特購買本田公司的股份,他當時也同樣非常積極。本田邀請艾科卡到自己位于東京繁華的Ikkebukuro地區(qū)的家中做客。艾科卡住在密歇根布盧姆菲爾德山,那是一個云集了美國汽車業(yè)大腕的高檔豪華社區(qū)--遠比本田宗一郎所處的這個社區(qū)更高級。這一次,本田宗一郎還是為他的客人準備了非常豐盛的宴會,當?shù)卣畽C構還允許他封鎖他所在地區(qū)的交通,舉行了盛大的焰火表演。兩個人邊開懷暢飲清酒邊開玩笑,艾科卡非常興奮,翻譯們忙得團團轉。艾科卡送給本田的禮物是一輛野馬,而本田則送給艾科卡一個景泰藍花瓶。兩人在東京結下了密切的關系。

     這次日本之行成為艾科卡生活和事業(yè)當中的一個轉折點。本田是那種他以前從未見到過的汽車管理者,對于本田控制自己的公司和他自己的命運、而不需要向任何人報告的那種絕妙的感覺,艾科卡只能想想而已。

     雙方開展合作的氛圍非常好,第二天,艾科卡就向本田介紹了自己詳細的計劃,他想采購30萬套CVCC發(fā)動機和變速箱,安裝到為美國市場開發(fā)的一款車身較寬的歐洲福特嘉年華車型上。每臺發(fā)動機福特愿意出價711美元,這款達到最新技術水平的發(fā)動機超過美國當時的排放標準,有了它,福特將能夠立即成為小型車領域的一支生力軍,與通用汽車公司進行競爭。

     在艾科卡從所下榻的東京帝國飯店(Imperial Hotel)乘上自己的豪華轎車趕赴羽田機場(Haneda Airport)之前,雙方簽署的協(xié)議已經蓋章。根據(jù)協(xié)議規(guī)定,在18個月內,裝配本田發(fā)動機的福特嘉年華將從公司位于密歇根韋恩市的裝配工廠下線。對于不斷攀升的油價,李?艾科卡采取了迅速而果斷的措施,他找到一種方法,利用變化的世界環(huán)境對通用汽車公司進行打擊。

     這是純粹的艾科卡--像野馬汽車一樣的榮耀。艾科卡相信,這是他值得終生為之感到驕傲的一次行動,這還將幫助福特公司對日本小型轎車的競爭做出有力的回擊--對通用汽車公司來說也是某種幫助。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先發(fā)制人,打擊通用汽車,他知道,如果采用本田的發(fā)動機,那么他將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是,他錯在沒有事先跟亨利二世商量與本田成立合資公司的事,董事長堅決反對這一提議,他對"日本發(fā)動機"大發(fā)雷霆那次事件引起了轟動。艾科卡被搞得心煩意亂,"究竟該怎么辦呢?"他問他的朋友哈爾?斯珀里奇。

     "我們很愚蠢,我們不該跟他作對,"幾年后斯珀里奇說。

     不過,艾科卡認為,這也將是一個證據(jù),將來跟魔鬼老大攤牌的時候他或許能用得上??纯春嗬朗侨绾螢E用職權、損害股東們的利益的吧,艾科卡認為,這些都是不可原諒的。現(xiàn)在,他不得不去跟他的新朋友本田宗一郎說,發(fā)動機合作項目泡湯了。

     亨利二世對艾科卡與本田秘密簽訂協(xié)議的事憎惡之極,這次艾科卡真的成了他心腹大患。當年,艾科卡得到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的職位已經歷盡了艱難,如今,要保持這一職位將更難。艾科卡開始思考一些本不應該想的問題,他開始考慮平衡自己在福特內部的個人權力基礎,為自己將來在不可避免地與亨利二世對峙時鋪平道路。1975年那次本田之行可能讓他陷入了困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開闊了他的世界觀,激勵了他的個人報負。那種不容置疑的、絕對的、令人興奮的權威性!本田宗一郎那么容易就得到了這一切,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艾科卡真的非常想知道。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4)

     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艾科卡有幾次都試圖獲得這樣的權威性,20世紀80年代,他在克萊斯勒也的確獲得過一種接近最高點的權力。但是,他真正希望做到的,是打破將職業(yè)經理人與公司所有人區(qū)別開來的那層界限。艾科卡在這方面的最后一次嘗試是在從克萊斯勒退休之后,他曾與億萬富翁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聯(lián)手,試圖收購克萊斯勒公司,不過最后他們以失敗而收場。

     不過,艾科卡在1978年的確差一點就推翻了亨利二世的統(tǒng)治,對他個人來說,這是一次不平常的業(yè)績。那次行動他似乎經過了多年的策劃。

     從1970年12月,艾科卡可能就已經猜到,自己在福特的時日已經不多了。那一年,46歲的艾科卡受到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圣誕節(jié)禮物--被亨利二世任命為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他非常清楚在福特公司內已經數(shù)次重演的這出印度神仙索 的把戲--一旦達到最高點,那么你將很快消失。在亨利二世統(tǒng)治時期,遭此厄運的人包括厄尼?布里奇、約翰?戴克斯特拉(John Dykstra)、阿杰伊?米勒和邦基?克努森等。麥克納馬拉如果不是在上任福特總裁僅一個月就被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任命為美國國防部長,他將也難逃這一厄運。

     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直很努力地往上爬,他一定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這里做滿15年,直到退休--除非他能建立起自己的權力基礎,與這個控制這公司45%投票權的家族帶頭人相抗衡。不管是出于有心的設計還是出于本能,艾科卡在福特內部建立了巨大的關系網,他要實現(xiàn)克努森和米勒未曾設想過的目標--能效忠于自己的關系基礎。到1969年,艾科卡的這一基礎已經有非常強大的實力,正是這一基礎幫他擠走了克努森。

     "在福特公司內部,很清楚地存在著一個艾科卡陣營和一個亨利二世陣營,"一位當時的高管人員說。

     艾科卡沒弄明白的是,作為哈里?貝內特以來福特公司的一名雇員,艾科卡對建立自己私人陣營的第一次嘗試,亨利二世對此是怎么看的。跟貝內特一樣,在艾科卡的眼中,福特的員工非此即彼,他們要么支持自己,要么就是反對自己。

20世紀70年代中期,艾科卡開始組建自己的黨派,他開始要求自己的手下每天列隊點名,后來,有人已經不聽他的指揮了。

     盡管如此,經銷商還是站在艾科卡一邊,看上去,全部6 600名經銷商都屬于艾科卡陣營。另外,他同大多數(shù)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也比亨利二世好,董事會中的幾名成員似乎也是艾科卡的人。但是,在組建自己的隊伍時,艾科卡過于注重區(qū)分那些效忠自己和不效忠自己的人,這引起了亨利二世的警覺。

     亨利二世非常重視這種威脅,但是,他畢竟位重權高,而且很擔心,所以他決定在有足夠大的打擊力量之前,不要打草驚蛇,就像30年前對付貝內特那樣。

     如果可以找到證據(jù)證明,艾科卡像貝內特一樣有欺騙行為,那無疑將很有幫助。1975年,魔鬼老大斥資150萬美元,對一項針對艾科卡的指控進行調查,這項指控指出,艾科卡將福特公司所有的旅行業(yè)務非法交給紐約一個名叫比爾?富家奇(Bill Fugazy)的朋友做。不過,這次詳細的調查并沒有找到任何證據(jù)。

     同時,福特公司的財務部門在困難的經濟條件下也始終保持著很好的業(yè)績。于是,亨利二世策劃了另一個方案,他必須要趕走艾科卡。他聘用全世界最著名的麥肯錫公司(McKinsey and Co.)審查福特公司的高級管理層。該公司派出的顧問們完成了交給他們的任務--找到一種方法,切斷艾科卡的權力。亨利二世采納了麥肯錫公司的建議,在1977年4月14日宣布,成立首席執(zhí)行官辦公室,成員包括亨利二世、李?艾科卡和副董事長考德威爾。幾個月后,他又采取了進一步的措施,公司宣布,以后艾科卡將向考德威爾報告,而不再向亨利二世報告。

     艾科卡元氣大傷,哪怕要用一下他很喜歡的公司飛機,他也必須要先得到考德威爾的許可。

     考德威爾在很多方面跟嗜酒的亨利二世也合不來。有一次,公司聚會,這位非常嚴格的禁酒主義者拒絕了魔鬼老大的勸酒。

     "我不喝酒,"考德威爾說。然后福特又遞給他一支雪茄。

     "不,謝謝,"考德威爾又說,"我不抽煙。"

     "那你到底干什么???"亨利二世問他。

     亨利二世其實很喜歡艾科卡--至少在很長時間里是這樣,盡管他曾在氣頭上說過討厭艾科卡的話。他只是不信任他。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艾科卡和福特一起去歐洲,參觀彼此的公司。他們一起抽雪茄、喝意大利酒,他們還有相似的幽默感。"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一位當時的福特管理人員說。

     在與亨利二世之間的戰(zhàn)爭過去多年之后,艾科卡曾經說:"我努力記起1960年剛開始時那幾年,當時我們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去打獵,一起去參加聚會,還一起在歐洲狂歡。所以,我努力記住那16年美好的時光,而不是1977年和1978年那段黑暗的記憶。"

     1978年,艾科卡與一些董事結成同盟,包括時報-鏡報公司(Times-Mirror Corp.)董事長富蘭克林?墨菲(Franklin Murphy)、波士頓金融家喬治?貝內特(George Bennett)、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CEO約瑟夫?卡爾曼(Joseph Cullman)以及亨利二世的弟弟小威廉?克萊?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等。那一年,亨利二世開始策劃除掉艾科卡,艾科卡也逐漸開始控制局面。當年6月,他乘公司的噴氣式飛機飛往波士頓,與喬治?貝內特和卡爾曼商討計策。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5)

     在自傳中,艾科卡辯解說,他的波士頓之行是清白的。他聲稱是公司安排他去會見董事會成員,以解決那次關乎他未來的危機。有人認為,艾科卡的這次行動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他試圖在董事會中為自己跟亨利二世的對決尋求支持。無論怎樣,董事會都要做出選擇,要么是艾科卡,要么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孫子--正是這個人,運用他的智謀在1945年將公司從一群流氓手中拯救出來。在雙方討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股強大的勢力支持艾科卡--這讓亨利二世大怒。大多數(shù)董事都喜歡艾科卡,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凡的汽車人物和英明的領導者。而且,在他的領導下,公司的經濟效益一直很好。他們不明白,為什么亨利二世一定要如此侮辱艾科卡。實際上,已經有人開始對履行掌門人職責長達33年之久的亨利二世的能力表示懷疑了。他是不是犯了"瘋狂的亨利"這個魔癥?他祖父晚年時的暴行是否將在他身上重演?但是,艾科卡對董事會的期望太高了,他們并沒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推翻亨利二世,況且,董事會也沒有興致那樣做。李?艾科卡的確非常出色,但是,亨利二世代表的是整個福特家族。并不存在一場足以顛覆這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企業(yè)的危機。"有他沒我,有我沒他,"董事長下了最后的通牒。

     7月13日,艾科卡走進魔鬼老大的辦公室,要求亨利二世給他一個解釋。為什么要解雇他?魔鬼老大只能說:"只是因為我不喜歡你。"

     艾科卡已經無路可退。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是當時也坐在那個辦公室里的人--比爾?福特。但是,盡管比爾的臉色已經蒼白,他還是不可能阻止自己的兄弟。艾科卡已經無法繼續(xù)待在福特公司里。亨利二世溫順的弟弟小威廉?克萊?福特如果想幫艾科卡,他可以通過股權的形式幫他留下來。

     威廉?福特是當時艾科卡聽到決定自己命運的判決時,房間里的第三個人。那天的會議結束時,比爾?福特哭了。比爾和李一起走出亨利二世的辦公室,"我無能為力,"比爾說。

     艾科卡后來寫道:"我在想,跟他擁有同樣多股份的兄弟比爾有一天可能會說,'看,那是我兄弟的棄將。我們很早就想除掉他了。'我知道,比爾的腦海中肯定閃過這樣的念頭。"

     亨利二世認為,他是在幫助公司除掉另一個哈里?貝內特。1980年,為公司編撰歷史的人曾經請福特回憶一下自己1945年以來的這個強硬的對手,"哈利?貝內特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骯臟、最卑鄙的畜牲,除一個人之外,"福特說。這個"例外"就是艾科卡。"艾科卡真的以為他可以掌控大局,"一位福特高管人員說,那次戰(zhàn)爭發(fā)生時,這個人還是財務部的一名年輕員工,他親眼目睹了這場肥皂劇,直至它收場。"但是他真的沒有選擇,那是一場殊死搏斗,無論怎樣,他都要失敗,所以,他不如索性一搏,也說不定會取得公司的控制權。"這是一次沒有任何希望的爭斗,這位高管人員說。即使董事會選出新的董事長,罷黜亨利二世,福特家族仍將擁有決策控制權。"福特家族將更換董事會,新的董事會將恢復亨利二世的董事長職務。"

     當時的另一位福特高管人員說,亨利二世除掉艾科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倫迪即將退休,于是他所產生的那種平衡力即將消失。"他不希望艾科卡在這種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下接手公司。福特需要的是像考德威爾那樣更加實際、更加注重財務問題的人,因為考慮到倫迪和亨利二世本人都很快即將退休。"

     盡管艾科卡聲稱,亨利二世已經疏于業(yè)務,魔鬼老大的支持者們卻不這么看。亨利二世一向非常準時,每次會議他都進行充分的準備--這一習慣他一直保持到職業(yè)生涯的晚期。他總是閱讀各種材料,閱覽上次會議就某一議題所做的討論,哪怕上次會議是在兩年前舉行的。他從不關心財務方面的細節(jié),他數(shù)學也不是很好。倫迪總會確保每次都以絕對相同的格式為他準備財務報表--相同的數(shù)字欄,這樣他就會很習慣地閱覽,并能迅速地找到想要的數(shù)字。

     在兩次能源危機的過程中,他們認為,艾科卡患了妄想癥--他一直在試圖再取得一次像野馬一樣的巨大成功。為紀念福特公司成立100周年,福特家族曾授權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編寫了一本名為《世界的車輪》(Wheels of the World)的發(fā)展史,書中寫道:"他(艾科卡)越是急于求成,福特就越保守,他不愿意將自己的信任和公司的錢投入到一個虛無縹緲的傳奇車型上。對他來說,前輪驅動就像是賭博,推出一款全新的前輪驅動面包車也是一樣。公司在等待的時候,他和艾科卡彼此都互不相讓。實際上,他們正在漸行漸遠。"

     布林克利記錄道,長期在福特任高管職務的羅伯特?亞歷山大(Robert Alexander)認為,艾科卡去找亨利二世的時候過于魯莽,"李實際上是在挑起戰(zhàn)爭,"亞歷山大說,"李好象非常傲慢。他的確沒費太多周折就戰(zhàn)勝了邦基?克努森?;蛟S他根本沒把福特先生放在眼里,也或許是那個他認為他能制服任何人的環(huán)境蒙蔽了他。"

     亨利二世的人認為,1975年福特汽車公司的發(fā)展狀況不盡人意,是因為沒有了艾科卡的領導,在他們看來,艾科卡是一個守舊的強行推銷者,作為一個經理人,他野心勃勃,工于心計。他的信條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而且他也會犯錯誤。斑馬(Pinto) 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那是一場災難。他花掉了公司大量的補貼--在一個由創(chuàng)始人家族成員所領導的公司里,這犯了大忌。這不僅僅是指艾科卡頻繁的使用福特的飛機所產生的費用--這是他最大的一筆開支--而是他這樣做所暗含的意味,這是在無形中挑戰(zhàn)福特家族的權威。但是,艾科卡堅持這么做。他還喜歡在開會的時候炫耀自己,言談中總是使用很多工程師的專業(yè)術語,他覺得亨利二世肯定聽不懂。這不僅僅是炫耀或者威脅,而是一種策略,他要證明,他才更具有領導這個公司的能力。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6)

     艾科卡也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實業(yè)家--比他在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公司的對手都更有名。野馬的成功讓他更加提升了一個層次,在戴克斯特拉、米勒和克努森都分別當上總裁的時候,他已經無法克制自己了,他后來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把福特當成了艾科卡汽車公司。

     艾科卡認為自己的身份與董事長可以相提并論--而在管理能力方面,自己還要勝董事長一籌。他不僅一直在挑戰(zhàn)汽車行業(yè)中的等級障礙,他還在挑戰(zhàn)整個美國社會貴族政治中的等級障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艾科卡甚至還有點喜歡那些長期性的爭斗。通過反抗,在公司內部得到大家同情的支持,這讓他在同魔鬼老大之間的戰(zhàn)爭中,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勝利。

     亨利二世在公開場合很少談論艾科卡。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退休之后,曾經在戴維?劉易斯(David Lewis)的一次采訪--不過那次采訪的內容一直被封存,在他去世10年后才公之于眾--中談到過他的這位勁敵。

     "在石油禁運和政府管制變得異常艱難之前,艾科卡一直是一名很好的管理人員。但是他……換種說法……艾科卡在產品方面很有天賦,他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銷售人員,無論銷售什么產品對他來說都一樣。他非常具有想象力,非常聰明,反應非常敏捷。但是,到了19741975年,他突然間一下子迷失了方向,徹底地迷失了,他對產品感到極度恐懼。我從未參加過產品開發(fā),我認為那不是我的工作范疇。我只是批準產品,但我不參加開發(fā)。我可以不同意,也可以同意,還可以提出建議,但是我不進行具體的開發(fā)。但當時,我們的開發(fā)工作非常糟糕,開發(fā)始終在變,我們在任何期間都未曾拿出過好的產品計劃……他認為他做得很對。但是,在最后那幾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做些什么,每隔兩到三個月他就會提出一項新的計劃,公司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

     離開福特之后,艾科卡就非常渴望能建立一個與福特公司規(guī)模相當?shù)募瘓F,而他是這樣一個集團的所有者,以此戰(zhàn)勝自己以前的老板。被解職后幾星期之內,他就開始考慮成立一個企業(yè)集團,由克萊斯勒、美國汽車以及大眾等公司組成。"我骨子里的實業(yè)家激情從未減退過,"艾科卡寫道。

     當年秋天進入克萊斯勒之后,艾科卡已經可以著手實現(xiàn)他夢想的這樣一個企業(yè)集團了,但是,克萊斯勒的財務狀況實在太糟糕,美國汽車和大眾對它根本不感興趣。

     后來,在1981年,艾科卡又提出一項計劃,將克萊斯勒與福特公司合并。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一次權力之爭。艾科卡說,為了避免與亨利二世發(fā)生沖突,他會在12個月之后回避。但是福特公司沒有人相信他真的會回避。他們說,艾科卡相信,他在福特公司仍然還有很大的聲望,他可以通過口頭表決被推任為CEO。最后,福特董事會只是就這一提議聽取了一下大家的意見,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被解雇之后,艾科卡得到了公眾的同情,并由此很容易地在與亨利二世之間的公共關系之戰(zhàn)中獲得了勝利。在公眾的眼中,他是一名充滿活力的職業(yè)經理人,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打拼。而亨利二世卻已經墮落為一個嗜酒如命、脾氣暴躁、昏庸無能的家族繼承人,用艾科卡的話說,他"從不需要努力去爭取任何東西。"這是一種極大的諷刺,從很多方面來說,亨利二世都是比艾克卡更偉大的創(chuàng)新者,他才是真正的主角,或者也可以說,他很有經營天分。在二戰(zhàn)之后,是他將新的思考方式不僅帶入到美國汽車業(yè),而且?guī)氲矫绹鱾€業(yè)務領域,也是他,創(chuàng)造了戰(zhàn)后公司管理技巧的原型,這一技巧注重財務控制及財務制度。

     如果艾科卡當時留在福特公司,那將可能意味著福特家族對這個公司的統(tǒng)治行將結束。而艾科卡被解雇了,公司可以安全地交給忠順的考德威爾,亨利二世也就能放心地退休了。最終,權力沒有旁落,仍掌握在福特家族手中,當時的福特后代包括亨利二世的兒子埃茲爾(Edsel)和他的侄子小威廉?克萊?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

     成功地從艾科卡的發(fā)難中挺過來之后,福特家族從此將能夠一勞永逸。唐納德?彼得森(Donald Petersen)在亨利二世去世前的兩年--即1985年--接替了考德威爾的職位,他努力地想將福特家族的兩個年輕的表兄弟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他們都努力進入了董事會,但是彼得森不給他們分配任何委員會工作,而且,在所有的董事會成員中,彼得森唯獨不允許他們兩個使用公司的飛機。1987年,彼得森派比爾?福特到福特瑞士公司出差,這是福特最偏遠的一個分公司之一,在公司中屬于極少有人問津的業(yè)務領域。當時比爾才20多歲,有人來向他報告的時候,他抖得厲害。這個年輕人似乎缺乏管理公司的勇氣,幾年后,他就從實際的管理事務中退了出來,在財務委員會掛了一個職位。

     9年間,比爾?福特在公司里很多經營性或事務性崗位上工作過,這些不同的崗位讓他頭暈目眩,他很擔心長此以往自己將難以把握公司的大局。有些行業(yè)觀察家認為,比爾打算放棄了。福特家族的所有人都在逐漸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務,讓職業(yè)經理人去負責。但是,在比爾從公司"退休",而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經營他父親的美國國家橄欖球球隊--底特律雄獅隊(Detroit Lions)時,他實際上開始加強對福特公司的控制權,而不是減少。在財務委員會,他開始學習更多他需要知道的東西,而不是像他的表兄埃茲爾那樣,去澳大利亞內陸的偏遠地區(qū)拜訪經銷商。

     第5章 對抗福特家族(7)

     亨利二世最后還有一個人要除掉,這就是彼得森,因為彼得森正在切斷他的信息來源。他最后也被解雇了,因為董事會成員們很擔心他會精神失常。有一次在董事會上,因為什么事沒弄明白,彼得森摔掉了自己的勞力士表,那塊表在整個桌子上劃過,然后他氣沖沖地走出會議室。董事會成員很擔心,他可能無法勝任管理福特公司這一職務了。彼得森必須離開,亨利二世早就預見到了這一點。

     艾科卡相信,汽車業(yè)勢必進行整合,少數(shù)的幾個大集團將控制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他非常堅信這一點,以至于這種觀點一時間在汽車業(yè)成為一條公理。他對大規(guī)模的合并非常感興趣,他曾經跟斯珀里奇一起進行過數(shù)小時的研究,制定出一個全球汽車公司的計劃,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汽車公司聯(lián)合起來。但是克萊斯勒無法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艾科卡加盟克萊斯勒的時候,這個公司正在縮減開支。如果他留在福特公司,那么他或許會擁有一個實現(xiàn)那個夢想的平臺。

     艾科卡離開福特、進入克萊斯勒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他帶走了自己的一隊人馬。進入克萊斯勒后不久,艾科卡就向他在福特公司的14名高管送去了胸前印有"對福特感到厭倦了嗎?"字樣的T恤衫。他不僅從福特帶走了負責產品的人--例如他在福特時的總工程師漢斯?馬賽厄斯等人,而且還聘來了前福特公司的銷售人員如勞克斯(Gar Laux)、采購主管如保羅?伯格莫澤(Paul Bergmoser)、運營人員如格里?格林沃爾德(Gerry Greenwald)以及財務專家如史蒂夫?米勒(Steve Miller)等。艾科卡從福特帶走了太多人,亨利二世遭到了重創(chuàng)。剩下來掌權的,大都是當年小心地避免受到上了年紀的董事長的打擊的人,他們很多是像考德威爾和波林一樣由倫迪一手安排的溫順而得寵的人。

     如果不是被剝奪了領導職務,福特公司的很多其他經理們可能就會拒絕那些日本進口公司向他們拋出的繡球,那些公司中到處都充滿了來自福特公司的優(yōu)秀的銷售和營銷管理人員,很多原來福特公司的高管都跳槽去了日本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進口辦事處。如果當年克萊斯勒沒有艾科卡的加盟而徹底垮掉,那么福特公司也將從中獲得比通用汽車公司更大的益處。

     福特公司因為李?艾科卡和他的助手們的離開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種局面后來開始有所好轉,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福特和通用汽車都開始恢復元氣,其中,福特公司在唐納德?彼得森的帶領下還出現(xiàn)了一個極盛發(fā)展時期,1985年款金牛座(Taurus)和黑貂(Sable)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業(yè)績,另外還有一款具有流線型外觀的新車型也非常成功,這款車型是由當時鮑勃?盧茨領導的歐洲公司所開發(fā)、并留給福特北美公司的。

盧茨當年也可能會留在福特,有一天也可能成為福特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但是,他的老板波林降了他的職,在歐洲的時候,他們之間曾經發(fā)生過沖突。

   最后,盧茨在1986年也加入了艾科卡所在的克萊斯勒--這比第一撥福特高管跳槽到克萊斯勒晚了很久。

   在這里,他與艾科卡之間也有矛盾,如果兩人都留在福特,這種矛盾可能依舊會存在。

   但是,如果盧茨在福特的職位高一些的話,那么受塞拉車型啟發(fā)而開發(fā)出來的第二代金牛座/黑貂將不會遭遇如此徹底的慘敗,在20世紀90年代,更加成功的金牛座/黑貂也將大大增強福特公司的實力。

   如果沒有發(fā)生這一切,那么遭遇失敗的應該是豐田佳美,金牛座在20世紀90年代的這個競爭對手后來成為美國最暢銷的乘用轎車。

   佳美是豐田公司推出的一款舉世震驚的車型,但是,它能取得如此好的名次,實際上是因為受到了福特所犯錯誤的幫助,如果僅憑自己的實力,豐田公司永遠都不可能達到全速。

   1946年的福特公司正處于全面轉型,當時福特的情況與二戰(zhàn)結束時的豐田公司類似。

   但是,在異常成功的招聘狂潮和年輕的首席執(zhí)行官所倡導的充滿干勁的昂揚斗志之下,一個新的福特公司誕生了,不僅如此,這個新的福特后來還對全世界成百家大公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但是,亨利二世不允許福特公司繼續(xù)走1946年他和精明小子所開創(chuàng)的那條老路,而且,后來的產品奇才艾科卡-斯珀里奇那一代高管所倡導的一切也需要改進。

   亨利二世創(chuàng)造了完美的公司結構--強大的成本控制體系與高效的汽車開發(fā)部門相結合。

   這兩個領域之間會發(fā)生沖突,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制約與平衡體系。遺憾的是,福特汽車公司并沒有得到完全發(fā)揮其能力所需要的自由和支持。

   福特公司擁有足夠的規(guī)模、人才、財務原則、地理跨度和股東支持--以家族所有權的形式--它的發(fā)展原本可以比它在20世紀末時的狀況更好。

   在20世紀80、90年代,福特原本可以像另一個家族公司那樣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個公司就是豐田公司。

   2004年,全球汽車業(yè)的排名發(fā)生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化:1921年,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的銷售額超過福特公司,從那之后通用一直在節(jié)節(jié)勝利;但是,這一年,福特汽車公司再一次被趕超。

   豐田公司超過福特,在產量上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如果亨利?福特二世當年在福特公司能讓李?艾科卡--這個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和領導才能,那么這種局面將可能永遠不會出現(xiàn)。

   第三部分

   第6章費迪南德?皮耶希(1)

   1963年4月,在工程設計專業(yè)學習的費迪南德?皮耶希大學畢業(yè)后,開始在自己家族的跑車公司工作,那一年,他26歲,但這是個很不同尋常的年輕人。

   他是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外孫,他的家族擁有數(shù)十億計的財產。他還是一個世界有名的怪人。

   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擁有頂級汽車的高貴血統(tǒng),除位于斯圖加特的汽車制造廠以外,他們還擁有保時捷控股集團,這是歐洲最大的汽車銷售公司。

   如果沒有家族的關系,皮耶??赡軣o法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公司的最高領導人。

   在汽車業(yè)歷史上,沒有人(老亨利?福特--"瘋狂亨利"可能除外)比皮耶希德的性格更古怪,他非常怪異,甚至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

   他的很多其他公司的CEO同行們都認為,根本無法與他進行正常的交談。

   在全球汽車業(yè)的高層人士當中,沒有人像他一樣。他動輒就濫用手中的權力,20世紀90年代在管理大眾公司的時候,他儼然是一個暴君,身邊總是簇擁著一群唯唯諾諾的下屬。

   盡管總是深不可測、令人敬而遠之,但如果周圍有迷人的女性時,皮耶希也會變得很可愛。

   1996年,在布魯塞爾的一次豪華晚宴上,正式發(fā)言之前,活潑至極的皮耶希在首位的桌子前跟梅賽德斯-奔馳的一位年輕的管理人員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這位女士當時是去領取一個行業(yè)獎項的。

   有很多要員出席了那天晚上的活動,但是皮耶希沒有跟他們說一句話,其中還有兩位歐洲汽車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

   從講究時髦的20世紀60年代擔任保時捷公司賽車隊負責人時開始,他身邊就從沒缺少過女人。

   他的財富和權力對女人產生了無盡的誘惑力,而皮耶希將這一切發(fā)揮到了極致。

   他一生結過4次婚,跟至少3個女人生了13個孩子。有一次婚姻的對象是他表兄的妻子,她離開自己的丈夫,跟皮耶希在一起,并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后來皮耶希又離開她,娶了孩子的保姆。

     皮耶希的高深莫測產生了一種敬畏感,在他整個職業(yè)生涯中,他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敬畏感。在他注視他的下屬時,他們的眼睛會瞪得很大,仿佛是被獅子盯上了的羚羊。不過,盡管在20世紀下半葉皮耶希為全球汽車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他的行事方式粗魯,性格怪異,這一切都因此而大打折扣。

     從小皮耶希就非常崇拜自己的外祖父費迪南德?保時捷教授,保時捷也因此而非常寵愛皮耶希。人們像對待教皇一樣對待保時捷,皮耶希對自己的祖父所受到的仰慕十分驚嘆。他總跟教授在一起,聽祖父講故事,講他如何解決技術問題,或者如何在賽車中獲勝。跟外祖父的這種關系讓小費迪南德對成功充滿了渴望,他要以自己著名的外祖父為榜樣,而且,他還吸收了外祖父的觀點,也像外祖父一樣,愛動手擺弄各種東西,喜歡做各種實驗。

     在少年時代,皮耶希利用暑假的時間幫舅舅費里?保時捷(Ferry Posche)制造了第一輛保時捷365跑車。費里的兒子費迪南德?亞歷山大"巴茨"?保時捷(Ferdinand Alexander "Butzi" Posche)當時也在。但是,巴茨很頑皮、待人友善,于是整個家族開始注意到,皮耶希對汽車非常熱情,也很堅定。皮耶希的母親是費里的姐姐路易絲(Louise),父親則是律師安東?皮耶希(Anton Pi?ch)。而且,皮耶希似乎還非常有天分,年輕的皮耶希對汽車知識的掌握非??欤@讓公司在奧地利格蒙德(Gmund)和斯圖加特附近祖芬豪格(Zuffenhausen)的工廠的老工程師們驚嘆不已,他們中有很多人在戰(zhàn)爭之前就開始跟費迪南德?保時捷一起工作,皮耶希頻頻向他們發(fā)問,并對他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不斷提出質疑,使他們驚訝地連連搖頭。

     路易絲?皮耶希當時負責家族企業(yè)中的汽車銷售業(yè)務。很多歐洲汽車制造公司的銷售經理跟她很熟,因為她是這些公司在奧地利的經銷商。

     "她是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人,"一位銷售經理說,"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最后一個離開。"

     在慶祝她85歲生日的私人宴會上,一向不太表達自己感情的皮耶希在他談起她的時候幾近落淚,他提到了小時候她稱呼自己的名字,這讓眾人很驚訝。

     "他在模仿她,"一個熟悉他們兩個的人說,"她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非常堅強,但是很友善,這一點跟費迪南德正相反。"

     皮耶希的父親在1941年成為大眾公司的總經理,當時正是二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

     "安東?皮耶希沒能在二戰(zhàn)之后重建公司而得到人們的認可,"前大眾公司一位高管人員說,"我想,費迪南德認為,他必須要完成這項工作。"

     朝氣蓬勃的皮耶希充滿了無限的自信心,但是,生活并不總是完美的。他是路易絲的兒子,而不是費里?保時捷的兒子,要想在保時捷跑車公司中繼承實權,他生錯了地方。路易絲曾同意由費里來掌管保時捷,但她堅持要求,在費里退休的時候,她的孩子應當跟費里的兒子有同樣的機會去爭取執(zhí)掌公司大權。

     皮耶希的對手是巴茨,這個隨遇而安的年輕人也跟他的表弟一樣愛車,但是他缺乏一種充滿激情的個人理想,而且,對伴隨這種理想的那些公司政治,他基本上毫無興趣。1961年,28歲的巴茨開始動手設計,他最終完成了保時捷956的后續(xù)車型--901跑車的設計。這就是后來的911,眾所周知的巴茨的杰作。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2)

     皮耶希是在這款車型接近投產的時候才正式進入祖芬豪格的工廠開始工作的,但是,剛從蘇黎世科技大學(Zurich Technical University)畢業(yè)的皮耶希就像一輛絕塵而去的跑車。1963年春天,他在保時捷公司暫露頭角,開始表現(xiàn)出一種令保時捷的老工程師們都驚嘆不已的勇猛勢頭。

     皮耶希很快就因為設計911賽車發(fā)動機而名聲大振。工作的第一年,他沒有一味地遵從比自己年長的人的領導,相反,他要求變化,哪怕這種變化將推遲項目的完成時間。在汽車上市銷售前的6個月,皮耶希堅持將原來的濕潤滑油泵改為保時捷的一款賽車所使用的干潤滑油泵。他不計成敗,重新設計并更換了這一部件。

     巴茨的設計成為皮耶希生命中的一個確定性的時刻,他必須要趕超這一成績。

有人認為,在皮耶希隨后的職業(yè)生涯中,他一直在努力做到這一點。家族內部的爭斗讓皮耶希在面對后來的戰(zhàn)爭時變得很堅強,在他整個職業(yè)生涯中,他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甚至在聲譽和金錢都無法幫他的時候他也能贏。盡管擁有巨額的財富,皮耶希卻是少有的靠自力奮斗而成功的一個人。

     跟自己作風懶散的表兄截然不同,皮耶希對汽車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熱,他極大的驅動力讓一同工作的那些堅強而富有經驗的老工程師們對他又敬又怕。這個追求卓越的年輕人很快就完全掌控了保時捷的跑車競賽部門。

     這一領域對于他發(fā)揮自己在競賽方面的才能是最好的途徑。要在比賽中獲勝,他需要不斷地在設計、燃油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產生新的靈感,此外,他還需要讓更小的發(fā)動機產生更大的功率,并從贊助方和舅舅的工廠那里找到足夠的資金支持。

     巴茨不僅設計了911,他還設計了904賽車。但是,跟自己的表弟相比,他似乎過于溫順。巴茨的父親容忍了皮耶希的古怪和粗暴,不僅僅是因為妹妹堅持要求給自己的兒子一定的職位,還因為沒有人能否認,自己這個外甥具有過人的天分。到1965年,皮耶希的舅舅將保時捷檢測與開發(fā)部門的管理權交給他,盡管當時他實際上早已處于該職位了。

     入主開發(fā)檢測部門之后,皮耶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的員工召集起來,他要求整個部門做出一項卓越的成績。他想開發(fā)新一代的跑車,以此撼動當時福特和法拉利的霸主地位。

     皮耶希和一位高級工程師赫爾穆特?博特(Helmut Bott)經常會整天呆在辦公室里仔細探討,然后將得出來的結論傳達給賽車的設計者們。皮耶希將博特當作自己的良師,這位老人很熱心,也很隨和,兩人相處地非常融洽,博特的技術才華讓皮耶希由衷地贊嘆。

     26歲的皮耶希很快就在公司內建立了自己的權力基礎,他組建了一支隊伍,全部由年輕而敬業(yè)的工程師組成。這是一個組織縝密、高效率的集團,這里沒有嚴格的部門界限,籠絡了像開發(fā)工程師漢斯?梅茨格(Hans Metzger)和檢測駕駛人員彼得?福爾克(Peter Falk)等一樣的人才。保時捷設計部門的一些人認識到,自己無法在這位強硬的少東家手下工作,于是很快就離開了,他們要么適應他的工作強度,要么走人。

     皮耶希是個令人惱怒的天才,他可以整日整夜地工作,而且要求員工也跟他一起工作。他認為,設計是一項考驗體力的工作,能夠檢驗他的副手們跟他工作的耐久能力。皮耶希從不需要很多睡眠,他經常會在半夜突然出現(xiàn)在工廠的車間,瞪著工程師,一邊挖苦他一邊向他提出建議。

     皮耶希的駕駛技術非常好,幾年后,他命令大眾的高層管理人員跟他一起,參加令人筋疲力盡的新車試車。每年他至少要參加4次新車試車--路面及越野行駛、沙漠、冰上、高山以及賽道等路面測試等。試車時在皮耶希周圍距離的遠近會顯示當時的職位等級情況,皮耶希喜歡的人將有幸乘坐他的車,或者可以緊跟在他后面。

     在這些高管人員后面,是大眾工廠的技術人員,他們往往是很多人擠在一輛車里,跟隨前面開得飛快的車隊,他們的車有時還要當作急救室用。醫(yī)生最大的擔心并不是發(fā)生車禍,而是公司的那些高層管理人員可能發(fā)生心臟病、暈倒或者脫水等問題。皮耶希的工作強度非常大,他幾乎不給大家休息時間,甚至連上廁所的間歇都不安排,有時他會連續(xù)跑上一天,甚至連午餐時間都沒有。他總是充滿了無限的精力。

     如果在1971年他的舅舅做出禁止家庭成員參與跑車公司經營的決定之后,皮耶希就退出,在游艇上過起悠閑的生活,或者如果他沒有進入奧迪公司,那么他將不會創(chuàng)造如此的傳奇。

     皮耶希是20世紀20年代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的極端狂熱主義在當代的一個翻版。他和他的團隊以極快的速度進行研究,在1966年初到1968年春天,他們設計并開發(fā)出5個不同的車型,并參加了賽車,它們分別是904、Carrera6、910、907和908,所裝配的發(fā)動機從4缸發(fā)展到6缸最后達到8缸。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保時捷跑車部門所生產的2升級車型大都是904,在1964年和1965年的戴通納(Daytona)、賽百靈(Sebring)和勒芒車賽中,這一車型成為典范。但是在1965年,904在爬坡中輸給了法拉利的166迪諾(Dino)Spyder。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3)

     皮耶希更加瘋狂地工作。有一次,為了與法拉利競爭,他先將一輛雙門跑車改裝為敞篷車,失敗之后,他又提出了另外一款設計,這一設計將使保時捷登上跑車的巔峰。這款管式車架spyder跑車在參加完它的第一次車賽后被命名為Ollon-Villars,它成為保時捷未來幾代賽車車型的基礎。906車型,即Carrera 6,反映了皮耶希所信奉的自重輕、低牽引、大功率的概念--多年后,他將這三個概念引入到奧迪和大眾的量產車型當中。

     Carrera 6自重1 235磅,比904輕250磅。皮耶希通過風洞改進了這款車型的車身,這在保時捷尚屬首次。其球形擋風玻璃為未來閉合車頂?shù)馁愜嚧蛳铝嘶A,車門為鷗形翼式,發(fā)動機上裝有傾斜的羽板窗樹脂玻璃后蓋。這一設計的諸多元素在皮耶希離開之后很久都仍在保時捷賽車設計中繼續(xù)采用。

     但是,皮耶希認為,要在勒芒車賽中與法拉利和福特相抗衡,保時捷仍需要做很多工作。他決定在一個簡單的輕型底盤上安裝一款12缸發(fā)動機,打造一款全新的賽車。公司董事會對此表示反對。保時捷只是一個小的制造商,公司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投資。費里?保時捷認識到這個12汽缸項目的設計優(yōu)勢和它在推廣方面的價值,但是,高額的成本讓這位務實的族長感到擔憂。

     皮耶希不會輕言放棄。在很多年里,一直有傳言說,為使12汽缸項目獲得批準,皮耶希做了很多引誘性的工作,這也是他的意志力最初的一次顯著的表現(xiàn)。他說服保時捷公司董事會投資開發(fā)5升排量的917,該項目在1968年7月獲得批準。

     關于12汽缸項目的傳言在1969年初開始傳播開來,法拉利公司的人認為,皮耶希一定是瘋了。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將勒芒24小時耐力賽變成法拉利和保時捷之間的資金預算大戰(zhàn)。

     第一輛917于1969年3月12日在日內瓦車展上展出,隨后,國際賽車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Racing Federation)要求公司生產25輛車用于進行審批。通常的做法是,只需要向審批官員展示幾輛現(xiàn)成的汽車和一些零部件即可獲得批準,但是,皮耶希在說服自己的舅舅之后,命令工廠制造所要求的全部25輛汽車。當審批官員在4月份來到斯圖加特的時候,這25輛917已經齊刷刷地列隊等候檢查了。

     整個賽車界都驚呆了。

     幾個月來,在皮耶希施加的強大壓力下,這支埋頭苦干的隊伍不斷擴充,最后共達到7名設計人員。在保時捷賽車部工作的那段時間,他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在本部門的工程師之間制造一種內部的競爭機制--激勵他們取得更好的業(yè)績。

     皮耶希最后成功地擊敗了法拉利和福特GT40。917在1970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獲勝,同時在加拿大-美國的賽車系列中占據(jù)了主導,這一車型成為保時捷最著名的特制賽車,也是有史以來功率最強大的賽車,其功率達到了1 100馬力。根據(jù)1997年《汽車運動》(Motor Sport)雜志所做的調查,保時捷917被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賽車。

     皮耶希提出了反傳統(tǒng)的方法,確保賽車的可靠性。他將賽車運到大眾公司位于沃爾夫斯堡(Wolfsburg)的高速檢測車道,進行耐力運行,并在每一圈車道上準確地復制嚴格的賽車條件,進行檢測。

     到20世紀60年代末,皮耶希不僅掌管賽車部,而且還管理一個有200名汽車生產工程師的部門。在費里?保時捷宣布家庭成員不得經營公司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處在公司的最佳職位上了。

     從皮耶希在1963年進入公司開始,任人唯親的問題就一直存在。隨著皮耶希實力的逐漸強大,保時捷家族第三代之間的敵對狀態(tài)不斷激化。皮耶希跟巴茨?保時捷和他的弟弟彼得?保時捷(Peter Posche)經常就汽車的設計策略進行爭論,不僅僅因為他們在業(yè)務上的長期不和,這里面還有私通事件。

     到1971年,費里已經受夠了。他將家族第三代的所有人都撤出了公司管理層,并決定,保時捷公司從此以后將由非家族成員進行管理。皮耶希一派的人都認為,費里的這一決定主要是想阻止自己的外甥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因為當時的局面已經很清楚,巴茨已經沒有機會與自己這位杰出的表弟競爭了。

     911的成功讓兩人之間的敵對狀態(tài)升級了,因為兩個人在爭功,這樣的爭吵逐漸蔓延到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各自的父母。

但是,路易絲?皮耶希也支持費里的決定,這種危險的氣氛意味著,表兄弟二人不可能共同執(zhí)掌公司的大權。

     "在確定無法產生那種必要的融洽和合作之后,"費里在自傳中寫道,"我得出這個必然的結論,我說,'那好吧,誰也別當老板了!'"

     皮耶希原想一輩子為保時捷跑車公司工作,有人說,聽到舅舅的決定時,他目瞪口呆,痛苦之極。但是,這將是皮耶希一生中所遭遇的唯一一次事業(yè)上的真正打擊,最后,有觀察家相信,局勢正如皮耶希所預料的那樣。

     皮耶希很清楚,他決不會成功地接替自己的舅舅費里?保時捷成為這個跑車公司的當家人,他永遠都將被排在表兄巴茨或者他的弟弟彼得的身后。

     "肯定是姓保時捷的人,"皮耶希說。

     通過使巴茨和彼得卷入與自己的戰(zhàn)爭,皮耶希迫使上一輩將他們全都撤出公司--轉入一個經營慘淡的保時捷設計公司,這個公司在奧地利,制造手表和其他一些印有保時捷標志的產品,包括鏡框、手表、鋼筆和電視機等。但是,費迪南德?皮耶希卻在全世界范圍內打出了一番天地,他向自己的家族證明,自己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和領導者,不會辜負外祖父的聲譽和人們對他的尊敬。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4)

     保時捷和皮耶希兩大家族之間的爭斗從未停止過。"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很難并肩前行,以產生一種必需的管理氛圍," 曾擔任保時捷公司董事長的彼得?舒茨(Peter Schutz)說。

     費里和巴茨的想法通常會遭到路易絲和費迪南德?皮耶希的反對。1978年保時捷推出其928時,費迪南德就曾公開聲稱,這款跑車定價過高。

     現(xiàn)在,皮耶希不得不制定自己的戰(zhàn)略。寶馬似乎是一個可能性。赫伯特?匡特曾在1970年任命年輕的機械工具行業(yè)管理人員埃伯哈德?馮?金海姆擔任公司的最高領導者。馮?金海姆在汽車業(yè)并沒有經驗,有人認為,他不可能在那里做太久。然而,到1971年,馮?金海姆很顯然已經聲名顯赫了,對他和皮耶希來說,寶馬不夠大。

     因此,皮耶希轉而到了斯圖加特,在梅賽德斯-奔馳從事咨詢工作,當時他跟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6個月的設計合同。在那之后,梅賽德斯-奔馳的董事長喬基姆?贊提出,將他列為接替漢斯?謝林博格(Hans Scherenberg)擔任梅賽德斯開發(fā)經理的候選人,但是皮耶希拒絕了他。他認為,公司的開發(fā)預算太低。

     "我希望技術能有較大的突破,"他對贊說。

     但是,似乎一切都一直在安排皮耶希來到大眾集團。大眾在意大利的經銷商格哈德?理查德?岡珀特(Gerhard Richard Gumpert)為皮耶希在大眾的意大利設計公司安排了一個臨時性的工作,這是位于都靈的一個新成立的獨立設計公司,其負責人是喬蓋托?喬治亞羅,這位年輕的設計師當時剛剛完成第一代高爾夫和Scirocco雙門跑車的設計。

     1971年8月,皮耶希從這個設計公司來到奧迪NSU,負責管理特殊項目部。3年后,他被任命為研發(fā)部負責人。又過了幾年,喬治亞羅為皮耶希設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983年款奧迪100,這款車型成為汽車設計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就在費迪南德?皮耶希進入奧迪前幾個月,鮑勃?盧茨加盟了寶馬。這兩個巴伐利亞的汽車品牌當時都有非常好的發(fā)展勢頭,10年后,寶馬和奧迪將對梅賽德斯-奔馳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

     皮耶希和盧茨就像是兩個年輕的最重量級選手。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軌跡不同,但他們彼此衡量對方所取得的進步,20年后,他們一起在同樣的時間達到了同樣的高度。

     盧茨比皮耶希大5歲,但他們都是在1963年開始職業(yè)生涯的。在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開始自己的汽車職業(yè)生涯之前,盧茨在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工作了幾年。

     皮耶希和盧茨都是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轟動。盧茨首先進入了通用汽車公司在紐約的策劃辦事處,很快他就被分配到設在德國的亞當?歐寶公司。皮耶希則是從保時捷的發(fā)動機設計部門開始,兩年后,他就開始負責公司所有的技術開發(fā)部門以及賽車隊。在20世紀60年代,他使保時捷成為一支有實力的賽車隊。同時,盧茨則在法國和德國發(fā)動了一場歐寶銷售狂潮。

     在20世紀60年代,他們是歐洲汽車業(yè)界的兩個最有沖勁的年輕人,他們都非常心急。盧茨在歐寶的升職速度非???,快到通用汽車公司來不及根據(jù)相應的職位給他漲工資。他們都是在被提升至某個職位之前,實際上已經在從事該職位的工作了。皮耶希是擁有公司所有權的家族中的成員,而盧茨有時的做法讓人感覺,他就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所有者。

     而且,他們兩人都受到寶馬公司的開發(fā)工作的鞭策。梅賽德斯的確是汽車業(yè)的領軍者,但是,真正讓皮耶希和盧茨感興趣的是在慕尼黑所發(fā)生的革命,一個偉大的品牌正在誕生。在巴伐利亞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皮耶??偸桥Τ^所有的寶馬車,他希望以此說服他們,改買一輛奧迪。在馮?金海姆發(fā)出邀請,并提供比原來高得多的薪酬時,盧茨很快就加入了寶馬。除銷售和營銷外,盧茨還重組了賽車部門。而皮耶希由于在保時捷的成功,幾年之后他就成為奧迪賽車部門的負責人。

     他們兩個都是熱愛汽車的貴族,皮耶希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進,使奧迪躍上了新的發(fā)展高度,而盧茨則通過發(fā)揮其核心作用,使寶馬成為著名的"終極駕駛機器",在歐洲和美國流行起來。

     奧迪和寶馬的成功驚醒了昏昏欲睡的梅賽德斯-奔馳,它開始采取行動。在20世紀70、80年代,梅賽德斯在技術領域經常追隨寶馬。梅賽德斯的4Matic就是根據(jù)奧迪的Quattro全輪驅動車開發(fā)而成的。寶馬公司率先推出V12發(fā)動機,而該發(fā)動機裝配在小型轎跑車上的成功也讓梅賽德斯緊跟著推出了其190"奔馳娃娃"。

     梅賽德斯不得不加緊努力,以保持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這也推動了那些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供應商,例如羅伯特?博世公司等。相應地,這讓整個德國汽車業(yè)在豪華車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皮耶希和盧茨時常會意識到彼此的存在。1974年,當盧茨進入福特歐洲分部時,皮耶希擔心他會為這個以往更加偏重風格設計、而不太重視發(fā)動機性能和技術的公司帶去更強大的動力系。皮耶希總是很快就否定福特歐洲分部新開發(fā)出來的任何東西。在20世紀70年代末,福特推出了其CVH發(fā)動機,皮耶希--當時他已經是奧迪研發(fā)部門負責人--在一次車展上帶領他的部下走到福特的展臺,看了這臺發(fā)動機之后,他輕蔑地說:"我們不怕這個。"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5)

     在設計方面,盧茨的確走在皮耶希的前面,盡管只領先一點點。福特在1982年推出其流線型塞拉,而皮耶希的低牽引力奧迪100在一年后面世。他們兩個一起,改變了隨后20年間全球范圍的汽車設計。

     皮耶希還一直非常警惕針對他個人的競爭者,他很擔心有一天盧茨會成為大眾公司老板的候選人。盧茨這個瑞士裔美國人似乎是大眾公司的一個絕佳的人選,因為大眾公司在美國擁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但是,李?艾科卡在1985年聘用了盧茨,否則,盧茨將可能在1988年稱為奧迪當家人的候選人。在卡爾?哈恩(Carl Hahn)1992年卸任大眾董事長一職時,皮耶希以策略戰(zhàn)勝了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丹尼爾?格烏德弗特(Daniel Goeudevert),成為哈恩的繼任者。丹尼爾?格烏德弗特曾接受盧茨的聘任,在福特公司工作過。

     盧茨對于競爭大眾的這個職位似乎不感興趣,因為他是接替李?艾科卡掌管克萊斯勒的不二人選。到艾科卡跳過盧茨,指定通用汽車公司歐洲分部負責人羅伯特?伊頓(Robert Eaton)為其繼任者時,皮耶希已經確保了大眾公司CEO的寶座。

     無論如何,阻擋皮耶希的步伐將很難。自1972年進入奧迪那一天開始,皮耶希就已經瞄準了這個職位。

     1979年,沃爾特?特雷瑟(Walter Treser)和皮耶希用一輛偽裝成標準奧迪80的車檢測新的Quattro全輪驅動系統(tǒng),他們在奧地利和意大利之間的Stelvio Pass進行冬季測試。皮耶??吹接袃蓚€人在費力地給卡車裝防滑鏈,于是他停車下來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特雷瑟回憶道:"那兩個人揮手向我們告別,他臉上掛著夸張的笑容,踩足了油門啟動--我們的車并沒有防滑鏈或冬季專用輪胎,那兩個人根本不敢相信,這樣一輛粗陋的奧迪車能夠在這樣惡劣的雪天行駛。他非常享受用這種方式去證明一件事所帶來的快樂。"

     20世紀70年代末,位于德國因戈施坦塔(Ingolstadt)的奧迪研發(fā)中心已經成為新技術的溫床。在那個被奧迪員工稱為"皮耶希大廈"(Palazzo Piech)的大樓內,汽車業(yè)的技術議程正在形成。

跟那些新的概念一樣,皮耶希似乎還很喜歡設計的過程--采用原始的概念并將它們應用到汽車制造中的那種嚴密性和規(guī)律性。

   在他看來,技術是建立奧迪品牌的唯一途徑。戰(zhàn)前的"NSU-奧迪"這個名字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已經漸漸消失了,當時大眾公司已經取得了奧迪大部分的股權。

   這是一個對高貴充滿渴望的品牌,但是在皮耶希加盟之前,奧迪的發(fā)展一直很緩慢,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實質性的發(fā)展勢頭。

   公司的精神"科技實現(xiàn)進步"(VorsprungdurchTechnik)其實就是皮耶希的精神--這是一種信仰,他們相信,技術是解決汽車業(yè)內所有問題的答案。

   奧迪正是這樣一種理論的試驗臺,也是皮耶希實現(xiàn)理想的跳板。

   他在奧迪的生產過程中提出和推行的概念,有很多都是借鑒別人的。

   皮耶希非常擅長提出新的概念,他從不考慮申請專利,他的目標比那更高。

   他要的是取勝--在賽場上或者在展示廳內。這一點是他從在保時捷管理賽車隊時經歷過的那種緊迫性中學習到的,汽車設計也是一項團體運動,也需要一名教練--一個嚴厲的工頭--而皮耶希非常適合擔任這樣一個角色。

   "他非常善于借用別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前大眾公司的一位高管人員說,"一旦接觸到什么好的概念,他立刻就能領會,就像畢加索,他在看到非洲的一種面具之后,將其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手法。

   20世紀90年代,他在大眾公司實行的平臺共享策略,正是豐田公司首先提出來的,只不過豐田沒有為這一做法命名而已。

   "

   皮耶希的外祖父費迪南德?保時捷當年曾為奧迪的前身汽車聯(lián)盟(AutoUnion)公司制造轎車和賽車。

   但是,皮耶希沒有選擇梅賽德斯-奔馳或寶馬,而選擇奧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奧迪這個品牌一向都在努力走自己的路,因此它很容易接納擁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年輕工程師。

   皮耶希認為,在這里他可以組建一支像在保時捷時那樣的團隊,相比德國南部的競爭對手,在這里皮耶希能夠更容易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奧迪的產品設計。

   梅賽德斯給人的感覺是已經過于"成形",而寶馬也已經習慣于馮?金海姆的那一套領導方式,只有奧迪才是他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最佳機會,實際上,皮耶希時代的奧迪公司在20世紀最后20年間,對整個汽車業(yè)的技術產生了比任何其他汽車公司都大的影響。

   "皮耶希為量產制造商帶來了高水平的設計,"一位競爭對手公司的管理人員說,"在他的帶領下,奧迪已經變得能夠與寶馬和梅賽德斯相抗衡,在20世紀90年代,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大眾公司已經成為其他歐洲公司追趕的目標。

   "

   皮耶希決定,奧迪必須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品牌,但是由于無法從大眾公司獨立出來,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成為奧迪CEO之前15年,他就決定,大眾的這個子公司需要有自己的營銷、客戶服務、銷售和經銷商網絡,它必須完全獨立。

   "皮耶希非常有計劃性,他深受亞洲思想的影響,"他從前的一位同事說,"他的目光總是很長遠,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然后他會相應地采取行動。

   從進入奧迪那一天起,他就有自己的戰(zhàn)略,在1975年他成為奧迪研發(fā)中心負責人時,他也很清楚,自己要做些什么。

   "

   第6章費迪南德?皮耶希(6)

   1983年款奧迪100是流線型設計的一場革命,其牽引系數(shù)為0.30--量產轎車歷史上的最低值。

   行駛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這款轎車擁有前所未有的高回頭率。此后,整整兩代轎車設計者都在選擇純粹的流線型設計。

   這是戰(zhàn)后汽車設計領域中的一次徹底的改革--與1974年克萊斯勒的氣流設計具有同等重要的革命性意義,而后者幾乎沒有在汽車業(yè)產生什么影響。

   不過,盡管1983年款奧迪100經常喚起人們的回憶,但確立奧迪公司在汽車技術領域內領軍人物地位的,卻是1980年款奧迪100。

   那一年奧迪100的一個版本被命名為Quattro,因為該車型是全輪驅動。

   這是歷史上第一款量產的四輪驅動高端轎車,正是這一車型提升了奧迪在全世界的汽車媒體和普通公眾心目中的地位。

   很多年來,人們都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奧迪取得的成績所帶來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的越野車革命就間接地受到了奧迪的影響。

   取代乘用轎車流行起來的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最初并不是起源于李?艾科卡重新為其注入活力的吉普品牌和鮑勃?盧茨的第一款福特探險者(Explorer),SUV的興起得益于公眾對皮耶希在奧迪推出的全輪驅動系統(tǒng)的接受。最初作為豪華轎車和性能轎車的附加功能出現(xiàn)的SUV,已經成為各領域的駕駛者逐漸發(fā)現(xiàn)并喜愛的車型。

     如果說皮耶希是第一輛奧迪Quattro誕生的驅動力,那么奧迪Quattro之父就是工程師喬格?本辛格(Jorg Bensinger),在20世紀70年代,他擔任奧迪路面測試部經理。本辛格是在1977年2月他在芬蘭的時候構思這一概念的。

     當時,本辛格剛結束一款傳統(tǒng)奧迪轎車在惡劣條件下的測試,開始測試一輛全輪驅動越野Iltis車。他在思考是否可以將一輛跑車的動力分配到4個車輪上,以提高公路賽車的性能。英國公司Jensen自1966年以來在少量地制造四輪驅動Interceptor FF(Ferguson Formula)車型,但四輪驅動在乘用轎車領域的應用是前所未聞的。

     本辛格將這個想法講給皮耶希聽,請求將Iltis四輪驅動系統(tǒng)應用到一款奧迪轎車上。皮耶希第一反應是有點懷疑,但在仔細考慮之后,他認為這對奧迪來說是正確的。全輪驅動系統(tǒng)為奧迪提供了打擊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的機會。

     "我們必須讓公眾相信四輪驅動的優(yōu)勢,在奧迪,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皮耶希跟本辛格說,"顧客如果看到梅賽德斯推出某項新技術,他們會說,好吧,這技術一定不錯。"

     皮耶希批準制造一輛非正式的樣車,在一輛奧迪80上安裝Iltis系統(tǒng)。這個項目沒有設置編碼,但很快,皮耶希就開始全力攻克Quattro,像10年前開發(fā)V12保時捷917那樣。

     皮耶希組織了幾名工程師,開始進行秘密研究。他覺得所研究的這個項目將來勢必會引起轟動,于是打算為奧迪保留這一概念,防止那些比自己大的德國公司搶了先,甚至大眾公司也包括在內。這也是皮耶希一貫的做法--總是搞得很夸張、很神秘。

     特雷瑟也在這個工作組中,當時他在奧迪擔任高級項目經理。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因為管理奧迪跑車部而聲名漸起。后來特雷瑟自己開了一個制造跑車的公司,很多年后,他的公司為歐寶Zafira小型面包車設計了具有革命性的內部座椅結構。

     特雷瑟與皮耶希經常發(fā)生沖突,像大多數(shù)在皮耶希身邊工作的工程師一樣,不過他們兩人互相尊重。特雷瑟回憶了他第一次跟皮耶希見面時的情景,那是1976年,皮耶希邀請他,商討請他加盟奧迪的事情。兩人在慕尼黑機場會面,皮耶希來的時候,一邊的腋下夾著一個公文包,另一只手里拿了幾個發(fā)動機零部件。他們一起坐進一輛奧迪200樣車走了。

     "這是典型的皮耶希作風,"特雷瑟說,"他總是同時做兩三件事。"

     6年前,皮耶希拒絕了梅賽德斯-奔馳研發(fā)部負責人的職位,因為公司的研發(fā)預算太低。他曾跟梅賽德斯-奔馳的人說,他想大力推進技術,而Quattro將成為皮耶希的一個機會,他會向梅賽德斯證明他以前所說過的話。

     Quattro團隊的工作在緊鑼密鼓地推進,1977年3月,特雷瑟裝配了第一輛樣車,采用的是奧迪80和Iltis的傳動裝置。這輛車還很粗糙--采用了永久性四輪驅動,但沒有中央差速器,這不是一輛完美的乘用轎車。

     后來又制造了幾輛樣車,皮耶希帶領他的手下翻遍了大眾的零部件庫,還采用了部分奧迪車型的零部件。這款樣車裝配的是一款新型渦輪增壓5缸發(fā)動機,采用了奧迪100的懸掛系統(tǒng)和變速箱,奧迪80的引擎塊和一些傳動齒輪,以及即將推出的基于80的奧迪雙門跑車的車身;變速箱是全新設計的。這款樣車沒有設置巨大的變速箱,而是采用一個空心軸向前后兩端傳輸動力。

     1977年其余的時間都在進行測試,1978年1月,一輛樣車被送到大眾的銷售經理沃納?施米特(Werner Schmidt)那里。皮耶希帶領他的團隊來到奧地利的Turracher Hohe--這里有歐洲最陡峭的山口,有23%的坡度。皮耶希裝配了夏季輪胎,沒有安裝防滑鏈,Quattro駛上山口,沒有發(fā)生一次故障。

     4月,樣車在霍根海姆賽道股份有限公司(Hockenheim Ring)進行檢測。它的輸出功率只有160馬力,但是行駛一圈所需要的時間比240馬力的汽車只短一點點。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7)

     5月,大眾公司的集團開發(fā)總監(jiān)厄恩斯特?菲亞拉(Ernst Fiala)批準了該項目。

但是大眾公司董事長托尼?施馬克(Toni Schmucker)--他是一位銷售專家,并沒有技術經驗--不能確定,到底值不值得投入如此巨額的開發(fā)成本。

    那年夏天,皮耶希為這位曾在福特公司工作過的老板安排了最后一次測試,駕車爬一個草地陡坡,奧迪工程師事先在上面潑了水。他為老板安排了3輛車:一輛前輪驅動奧迪80、一輛其他的后輪驅動車、還有一輛Quattro樣車。

    在駕駛奧迪80未能爬上去之后,皮耶希讓他進入Quattro樣車,這輛四輪驅動轎車很輕松地爬上了草坡。施馬克帶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離開了,很快這個項目就獲得了批準。

    1年后,皮耶希將最新開發(fā)出來的樣車帶到撒哈拉沙漠,1979年9月,公路賽車手漢納?米科拉(Hannu Mikkola)試駕了最新的樣車,第二年3月,這輛車在日內瓦車展上出現(xiàn)在奧迪展臺上。奧迪的設計者哈特穆特?沃庫斯(Hartmut Warkuss)在一輛已有的無梁雙門跑車車身上加了寬大的塑料側板和擾流翼。

    因Quattro而聲名鵲起的特雷瑟帶這款車去參加賽車。在1981年的蒙特卡洛(Monte Carlo)公路車賽中,米科拉最初領先長達6分鐘,后來不幸撞到一座橋的墻上。1982年,Quattro贏得了它的第一個公路車賽冠軍。

    奧迪Quattro和短軸距的Quattro跑車在幾乎所有的大型賽事中包攬了冠軍,這讓奧迪和大眾開始將這項成功的技術應用到乘用轎車上。最初的計劃是只生產400輛,用于官方審批,但是,過了幾年,奧迪所有的車型都推出了Quattro版。

    皮耶??偸窃趶U紙片上隨手勾勒他迸發(fā)出來的靈感,無論在哪里,一旦有了靈感,他的筆立即會跟著記下來,他就像一個現(xiàn)代達芬奇。他可以徒手勾勒出一臺完整的發(fā)動機草圖,有一次在日本的高速鐵路列車上,他為跟隨他的幾名工程師畫出了大眾的W狀發(fā)動機排列結構。還有一次他在一個信封背面畫出Quattro全輪驅動系統(tǒng)的示意圖。

    皮耶希還發(fā)明了一個方法用以檢查8缸發(fā)動機的平穩(wěn)性:他將一枚硬幣直立放在車內的一個水平表面上,如果發(fā)動機運行,它仍能保持直立,那么該發(fā)動機就通過了皮耶希的測試。這一類測試方法亨利?羅伊斯(Henry Royce)在1906年可能就開始使用了。

    實際上,皮耶希的個人風格似乎是從汽車業(yè)形成伊始的頭10年間穿越時空而形成的--而他本人也酷似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今我們再回頭去看,皮耶希正是汽車業(yè)在20世紀下半葉所需要的人,因為在20世紀下半葉,汽車已經成為一種平凡的日常用品。

    1993年,當皮耶希開始擔任大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時,在其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公司中,客戶品牌管理已經根深蒂固了。他認為,通用汽車公司的品牌管理只不過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汽車的銷售同啤酒、炸土豆片或牙膏的銷售沒什么兩樣。如果沒有皮耶希,整個汽車業(yè)可能會滿足于并不理想的成績,會滿足于更簡單、成本更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什么要在乘用轎車上采用四輪驅動?為什么要非要拿斯科達(Skoda)跟大眾比、拿大眾跟奧迪比、又拿奧迪跟梅賽德斯比呢?

    在20世紀下半葉,皮耶希在將歐洲汽車技術的推廣和保持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日本人在制造效率上坐了頭把交椅,而美國人則非常注重盈利,那么除了技術,留給歐洲人的還有什么呢?駕乘動力性、低端扭矩、全輪驅動、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這些都是歐洲人用以同歐洲本土和美洲的日本制造商競爭的法寶。

    115年后,歐洲和美國的汽車業(yè)已經產生了根本性的差別,原因之一就在于基礎設施。歐洲的道路比美國那又長又直又平坦的高速公路早了幾個世紀,而且,歐洲的燃油價格比美國高兩三倍。

    但是,這些差異也反映了兩個大洲的汽車制造商關注角度的不同。汽車設計領域第一次較大的突破性成就發(fā)生在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歐洲人激勵了美國的汽車先鋒人物。隨著北美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的不斷壯大,歐洲公司的規(guī)模和范圍都在逐漸萎縮。不過,美國公司卻從未占領整個歐洲。

    通用汽車和福特在歐洲設立子公司都已經有數(shù)十年之久了,但是它們都是通過當?shù)毓?-歐寶和福特歐洲部--在歐洲制造歐洲車的。在汽車領域,絕不會出現(xiàn)所向無敵的可口可樂或麥當勞。 全球汽車業(yè)都受益于強大而有力的歐洲汽車業(yè)。美國汽車從未真正成功地出口到歐洲,相反,最好的歐洲車總能期待在北美市場上獲得很好的銷售業(yè)績。

  在20世紀80年代梅賽德斯、寶馬以及皮耶希自己的奧迪出現(xiàn)之前,他外祖父的甲殼蟲(Bettle)是歷史上唯一一款在大西洋兩岸都獲得了巨大成功的車型。

  現(xiàn)代汽車都是通過遵守歐洲汽車的制造原則來獲得成功的,技術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操縱性、先進的動力系以及合美國消費者心意的設計等。

  在20世紀最后20年,皮耶希是最堅定的先進技術倡導者。他并不是有意忽略客戶,只不過在他看來,客戶過于抽象,只有汽車和技術才是真實而具體的。

  他職業(yè)生涯過程中的一次低谷就起因于他忽視了美國消費者的一種特殊的敏感性。

  第6章費迪南德?皮耶希(8)

  1986年,美國的奧迪5000車主開始在車庫里或在交通高峰的時候橫沖直撞,這是一種非預期的加速器故障引起的,有幾次還釀成了悲劇,而且非常神奇,經過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設計方面的問題、也沒有發(fā)現(xiàn)計算機故障或加速器故障。

  但是,加速器和制動踏板之間的距離比美國的凱迪拉克和林肯車主已經習慣了的距離要窄。

  美國的豪華車駕駛者在想停車的時候,總是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加速器。

  這是兩個市場之間的一個根本性的差別,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

  奧迪的銷量暴跌,這個品牌在美國幾乎已經癱瘓,僅僅幾年,銷售量就下降了80%,奧迪花了10年才從這次危機中恢復過來。

  皮耶希對于人或者說消費者的考慮太少了,因此他走錯了一步棋。他像100年前的汽車先驅者們那樣,只相信技術。

  盡管奧迪擁有過硬的技術,皮耶希仍然感到很失望,因為在營銷方面所做的工作,奧迪仍不如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寶馬做得好,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一點使他跟奧迪的CEO沃爾夫岡?哈貝爾(WolfgangHabbel)之間產生了分歧。

  皮耶希在特內里費(Tenerife)有一座房子,有時他會在馬德里逗留一下,跟當時大眾-奧迪的西班牙經銷商負責人胡安?喬斯?迪亞斯?魯伊斯(JuanJoseDiazRuiz)談談業(yè)務上的事情。

  他會讓迪亞斯?魯伊斯定購配置更高的車,迪亞斯?魯伊斯則會告訴他說,高配置的車成本太高,而皮耶希作為產品開發(fā)部門的負責人就會承諾給經銷商特殊的條件--這不在他的權力范圍以內。

  哈貝爾非常反感這個,皮耶希很惱火,于是開始公開對這位老人策劃陰謀,而哈貝爾則進行反擊。

  1986年,哈貝爾請皮耶希喝茶。這位CEO告訴皮耶希說,他打算炒掉他。

  第二年,哈貝爾宣布,自己的CEO任期將延長一年,這讓皮耶希勃然大怒,他把律師找來,并跟他說,自己要解除跟奧迪之間的合同。

  皮耶希跟他妻子說,他去哪里都行,甚至日本也可以。他確信自己可以在一家日本公司擔任工程師,本田是他的首選。

  有人勸他在奧迪再待一年,在1988年,他已經開始策劃接替哈貝爾的職位了。

  不過,大眾的董事長卡爾?哈恩(CarlHahn)卻沒這樣打算。

  他希望由德國輪胎制造商大洲公司(Continental)的總經理赫爾穆特?沃納(HelmutWerner)接替哈貝爾,而不是皮耶希。

  但是皮耶希早已為那一天做好了準備,他在奧迪公司的聲望頗高,因為他在沃爾夫斯堡已經呆了很多年。

  因戈施坦塔的"奧迪人"(Audiana)不希望一直被大眾公司控制,而皮耶希恰恰可以實現(xiàn)他們這個愿望,整個奧迪公司都在支持他。

  面對決心已定的皮耶希,沃納轉而去了梅賽德斯-奔馳,將奧迪的職位給了皮耶希。

  在被另外一個強硬的公司政治家約爾根?施倫普(JurgenSchrempp)擠走之前,沃納做到了梅賽德斯的董事長。

  成為奧迪掌門人之后,皮耶希立即開始采取行動,他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將比前任在市場開發(fā)方面做得更好,他決心拯救被加速器事件破壞了的美國市場。

  盡管哈恩很久以來就認為,皮耶希將可能成為自己的繼任者--有一次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皮耶希將"必然"接替自己--但是在皮耶希管理奧迪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關系卻一直很冷漠。

  "他似乎并不喜歡這樣,"皮耶希在自傳中寫道,"我覺得,他可能更希望我的職業(yè)發(fā)展進程能更慢一些。

  "哈恩試圖讓皮耶希接替?zhèn)髌嫒宋锓苼喞?,擔任大眾公司研發(fā)部門負責人一職。

但是,皮耶希認為,如果能成為奧迪的CEO,那么他將能更容易地成為整個集團的領導者,而且,他對哈恩含混不清的態(tài)度很惱火。"哈恩知道我是合適的人選--然而他又很擔憂這一點,"皮耶希說。

    皮耶希還有最后一個對手:前福特德國公司老板丹尼爾?格烏德弗特。這個人是銷售和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這正是皮耶希的弱項。格烏德弗特被任命為副董事長,是哈恩的副手。哈恩試圖讓皮耶??紤]他提出的建議,而皮耶希則試圖做格烏德弗特的工作。

    "一天,我們有機會在車里聊一聊,而不會被人打擾,"皮耶希回憶道,"我跟格烏德弗特說,如果我被選中接替哈恩,那么他將負責設計和銷售。我問他能否理解這樣的相互諒解,是否愿意達成一項交易。"

    "德語不是格烏德弗特的母語,所以他可能沒聽懂我的意思。當我第二次問他的時候,他再一次轉移了話題,于是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大眾公司監(jiān)事會準備做出決定的時候,有一些監(jiān)事在同一天分別單獨同他們兩人談了話。

    "格烏德弗特確信他得到了這個職位,就回家去了,"皮耶希寫道,"在回答了幾十個其他的問題后,我就上床睡覺了。9點鐘,監(jiān)事會主席克勞斯?萊森(Klaus Liesen)的副手弗朗茲?斯坦庫勒(Franz Steinkuhler)打電話給我說,形勢不太好。我上床后很快就熟睡了。到凌晨兩點,萊森打電話來說,'定了,是你。'"

    皮耶希在1992年底被任命為大眾公司董事長,但是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辛酸。為了成為大眾集團的掌門人,他在經營奧迪的時候必須拿出非常好的財務數(shù)據(jù)。他必須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更是一名偉大的經理人。為了做到這一點,在1991年和1992年,他開始在沒有確認訂單的情況下生產。

    第6章 費迪南德?皮耶希(9)

    "他知道他必須做出很好的業(yè)績,他不得不撇開成本,不斷地開發(fā)票,"一位前奧迪公司高管人員說,"到1992年,由于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一味地生產,奧迪產生了大量庫存。"

    皮耶希的繼任者弗朗茲-約瑟夫?科特姆(Franz-Josef Kortum)只干了一年,他努力地在不斷下滑的市場中銷售過量的庫存,當時正值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需求下降,而且歐洲經濟遭遇崩潰。

    "他[皮耶希]在職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一位管理人員說,"但是,他是唯一一位具有全球性產品意識的工程師。我們都將看到20世紀90年代的汽車盛世,并將這歸功于他。他推動了整個汽車業(yè)。"

    如果說皮耶希有什么缺點,那就是他不像跟自己同時代的管理者那樣,對營銷方面的失敗有足夠的擔憂。20世紀90年代末,工程師出身的皮耶希打算證明,從技術上來說,同時具備較高經濟性和環(huán)保性的汽車是可以實現(xiàn)的。他下令開發(fā)一款微型Lupo,使其百公里油耗達到3升。盡管后來這款車面市了,但其銷售情況非常差。

    皮耶希最后一次以大眾董事長的身份出差時,乘坐的是一輛百公里油耗為1升的樣車。皮耶希認為,他在開發(fā)較高經濟性和環(huán)保性系列汽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能夠證明他有誠意去開發(fā)裝配大功率、油耗大的豪華跑車--例如2003年推出的功率達到1 001馬力的布加迪(Bugatti)Veyron。

    在大眾任職的后期,皮耶希因為在這個"為普通大眾生產汽車"的公司內過分地倡導豪華車型而遭到批評。他買了一輛蘭博基尼(Lamborghini)、一輛賓利(Bentley),然后斥重金開發(fā)布加迪。在2002年推出的這款大眾豪華輝騰(Phaeton)車充分地表明,皮耶希根本不關心品牌是否會出問題,他只在乎技術和性能。他將大眾的標志搬上了一輛除外觀之外,各個方面都可以與梅賽德斯S級和寶馬7系相抗衡的轎車。

    這次行動被收為官方的工商管理案例,最后的結論是,如果梅賽德斯能用像A級一樣的小型車對大眾賴以生存的那些車型發(fā)起進攻,那么大眾將不得不推出能與梅賽德斯一較高下的車型發(fā)起反擊。皮耶希只是想再一次證明,品牌形象跟粘土一樣,是有可塑性的,最重要的則是技術和性能。

    第7章 克萊斯勒的救世主(1)

    早在1962年,李?艾科卡就差點進了克萊斯勒公司,而不是后來的1978年。那一年發(fā)生了一場利益沖突丑聞,克萊斯勒總裁威廉?紐伯格(William Newberg)是那次丑聞的主角。紐伯格在克萊斯勒的一家供應商公司中擁有股份,事情敗露之后,他被辭退了。芝加哥獵頭公司海德里克?斯特拉格爾斯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簽下了當時38歲的李?艾科卡,請他加盟克萊斯勒,擔任執(zhí)行副總裁一職。那時候,艾科卡在底特律以外的地區(qū)幾乎沒有什么知名度,因為野馬是在1964年才推出的。不過,艾科卡負責福特汽車公司的福特分部已經兩年,在汽車業(yè)界的名聲正在逐漸提高。對艾科卡來說,克萊斯勒的職位聽上去不錯,不過最后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也很喜歡自己在福特公司的機會。但是他告訴獵頭說,如果有那種他能當老板的機會,請他們幫他留意。

    克萊斯勒將這個職位給了一個名叫林恩?湯森(Lynn Townsend)的會計,在20世紀70年代這個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由于冒險而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時,這個人是公司的CEO。艾科卡后來想,"如果當時我去了克萊斯勒,一切會發(fā)生改變嗎?也許會。但是,你不能問自己說,假如當時沒有走這一條路,而走了另外一條路,你如今會在哪里。你還可能已經死了。"

    1978年7月被福特公司解職之后,艾科卡在家賦閑了幾個星期,在那段日子里,他主要是休息和反思。有時,在位于布盧姆菲爾德山的有15個房間的層錯式房子內,他會待在自己的書房里,吸一支雪茄,而他十幾歲的女兒利亞(Lia)則在樓下的大廳里招待自己的朋友們。他還會在整座房子里踱步,或者在利多休息室放松一會,這是他家中的一個酒吧區(qū)域。

    艾科卡非常惱怒,但是這段時間對他并沒有造成什么外傷。很多工作機會都找上門來,他一點都不著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來拜訪,航空公司也對他感興趣,商學院為他提供了院長的職務。有報道稱,在他被福特解雇之后幾周內,先后有50多個公司邀請他擔任CEO。Radio Shack公司的查爾斯?坦迪(Charles Tandy)希望艾科卡能接替自己的職位。

    雷諾公司CEO伯納德?罕農(Bernard Hanon)也跟艾科卡談,希望他能加盟這個法國公司,當時雷諾正打算收購美國汽車公司,以展開對美國市場的進攻。艾科卡當時還有機會成為AMC的老板。

    關于自己的未來,有兩點艾科卡非常清楚:他想繼續(xù)活躍在職場上;他想繼續(xù)留在汽車業(yè)。在汽車業(yè)內,他同時可以涉及到鋼鐵行業(yè)、玻璃行業(yè)和輪胎行業(yè),他還在經銷消費產品和國防用產品,他同時涉獵到眾多的領域,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一個行業(yè)像汽車業(yè)這樣豐富多彩。

    不久,艾科卡就認識到,在同一個城市里、深陷困境的克萊斯勒公司,有一個機會將屬于自己,他只需要等電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切早已經注定了。李?艾科卡在1978年7月13日走出亨利?福特二世的辦公室時,他當時也可以鉆進自己的大洲Mark IV,直接開到15英里以外的高地公園(Highland Park)。如果艾科卡希望能得到他在福特當二老板的那些年間一直在追求的那種絕對的權力,那么克萊斯勒是當時那個城市里的唯一一個機會。而且,克萊斯勒也需要幫助,當時公司的情況非常惡劣,汽車賣不動,每一季度的虧損都在創(chuàng)新高,高筑的債臺讓每一個試圖對它提供援手的公司都不得不三思。1979年,《聯(lián)邦貸款擔保法》(Federal Loan Guarantee Act)實施,正是這一法令拯救了克萊斯勒。當時,克萊斯勒在400多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欠債累計已達47.5億美元。1980年1月,公司幾乎已經連一分錢都沒有了。

    艾科卡很快就在1978年8月為克萊斯勒提出了第一個建議--這是克萊斯勒董事長約翰?里卡多(John Riccardo)發(fā)出的緊急求救,里卡多工作太賣命,已經危及到了身體健康。

    二人第一次會面的地點選在底特律的龐德酒店(Pontchartrain Hotel),他們采取了精心設計的方案,使這次會晤秘密進行,兩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從側門進入酒店。但是,從實際上來說,每個人都很清楚,這一次決定性的會晤是勢在必行的。

    李?艾科卡于1978年11月1日正式進入克萊斯勒公司,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根據(jù)約定,里卡多在來年退休后,艾科卡將接任公司總裁兼CEO。在宣布艾科卡任命的那一天,克萊斯勒的財務報表顯示,該季度虧損1.59億美元,為歷史最高點。
人們將艾科卡當成了救世主。幾天后,當他第一次參加管理委員會議時,其他的高管人員長時間地起立鼓掌對他表示歡迎。

  但是,開始了正式的工作之后,艾科卡就感到不對勁了。自從20世紀40年代的福特公司以來,沒有一家美國汽車公司淪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

  艾科卡原來以為,無論如何,這家公司也會有某些方面與自己剛剛離開的那家公司能有一些可比之處。

  但是他看到的這個公司完全是自己前所未聞的,這個美國第10大汽車公司看上去完全是由一群業(yè)余人士胡搞起來的,在1978年,克萊斯勒公司完全沒有任何組織流程。

  一位忙得不可開交的管理者既管生產,又管銷售,這一做法讓克萊斯勒荒謬地出了名的"銷售儲備庫"狀況日趨惡劣,他們并不是根據(jù)訂單進行生產,而是抱有一種投機心理--為車找買家。

  第7章克萊斯勒的救世主(2)

  過了幾天,艾科卡就發(fā)現(xiàn),克萊斯勒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除了他自己,沒人能做這項工作。

  "我最失望的是,"談起他剛到克萊斯勒公司的那幾年,艾科卡說,"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艾科卡當時還不是公司的CEO,但是,里卡多允許他采取任何能讓克萊斯勒正常經營的措施。

  "我知道狀況很糟糕,但是我沒想到會這么糟糕,"有一次他回憶道,"我沒想到公司的制度那么差,沒想到采購那么差,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收受賄賂,整個公司徹底敗壞了,那種局面讓我非常震驚。

  "

  艾科卡找到兩個大問題,克萊斯勒沒有最基本的成本分析業(yè)務體系;公司不會用人。

  克萊斯勒曾經將拓寬管理人員的技能領域這一概念發(fā)揮到了極端荒謬的程度,公司不停地將人員安排到他們根本無法勝任的崗位上去。

  艾科卡記得,不僅僅控制人員無法提供很好的財務數(shù)據(jù)--因為公司根本就沒有好的財務數(shù)據(jù)--而且,控制人員根本不想被安排在這樣的職位上。

  克萊斯勒將人員安置問題搞得一團糟,人員和各自的職位格格不入。

  在某個部門很成功的一名經理會被安排到另外一個毫不相干的崗位上去,如此循環(huán),直到整個公司各個崗位上都被安排了不適合的人員為止。

  福特公司的精明小子們是最終的數(shù)豆子者,這個有諷刺意味的名字即使不說是艾科卡發(fā)明的,也是在他的推動下流行開來的。

  但是,精明小子相信,需要進行管理培訓,并正確的運用管理人才。他們很有數(shù)學頭腦,但同時他們也非常好學,他們知道,數(shù)據(jù)將能解開一切秘密。

  對湯森和克萊斯勒公司的會計人員來說,數(shù)字只不過是一個捷徑。但是,克萊斯勒的數(shù)據(jù)并不可靠,這無異于只通過得分表來管理一支參加比賽的棒球隊。

  最高層領導人員也被安排了跟自己以往的工作經歷毫無關聯(lián)的職位。

  里卡多的前任湯森就根本不懂汽車行業(yè),也不懂汽車業(yè)是如何運營的。

  在管理克萊斯勒公司時,他每天上午瀏覽工廠的發(fā)貨計劃,中午看每日銷售情況,在下午六點半下班之前了解一下新訂單。

  通過這些虛假的表格,湯森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他根本不知道采購經理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車身工程師或區(qū)域經理在做什么。

  他只關心數(shù)字,卻并沒有任何洞察力。進入克萊斯勒公司三周后,艾科卡就下令,對管理隊伍進行一次徹底重組。

  1981年初他執(zhí)掌克萊斯勒大權之后27個月內,他解雇了公司9名執(zhí)行副總裁中的8人。

  他剛進入公司時,公司有35名副總裁,三年后,他開除了其中的33人。

  他回憶說:"那些副總裁感覺非常差,因為他們跟我說,'嗨,老板,我實在不想干這個了,快給我個機會吧,我不想變得多樣化。

  '我對所解雇的大多數(shù)人都很友好,他們也很高興自己能擺脫那一切。

  "

  艾科卡對他在克萊斯克所看到的一切都有思想準備。例如,他知道公司的勞動關系一定很混亂,因此,克萊斯勒汽車的制造過程到底有多糟糕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1975年,克萊斯勒推出的幾款汽車,成為戰(zhàn)后美國公司所制造的最差車型--這就是小型道奇白羊(DodgeAspen)和普利茅斯飛馳(PlymouthVolare)。

  這些汽車的生產質量非常差,在到達車主手中不久就開始散架,讓公司不得不承擔巨額的保修費用。

  這些車是提前幾個月趕制而成的,它們的第一批客戶實際上扮演了實驗者的角色,克萊斯勒利用他們做了原本應在新車型檢測階段做的工作。

  結果,超過350萬輛汽車被召回進行免費維修,它們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故障--從發(fā)動機停轉到無法正常工作的制動器都有問題。

  1980年,當克萊斯勒想抽身時,僅防銹保修一項就花掉了1億美元。艾科卡從供應商那里了解到,克萊斯勒的采購部是迄今為止,美國汽車業(yè)內效率最低的一家。不僅如此,他還驚訝地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公司最強項的自負的設計部門,也已經因為之前的管理而困苦不堪了。在高地公園,設計部門仍然是公司的一個驕傲,但這個部門的士氣已經一落千丈了。同時,艾科卡還發(fā)現(xiàn),銷售渠道內的產品跟不上計劃的進度。

    他最初所采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將他在福特公司時的老同事哈爾?斯珀里奇從主管產品策劃的副總裁提升為整個集團負責所有產品開發(fā)的副總裁。對年來,克萊斯勒的產品--只有一兩款有名的產品除外--都是在簡單地模仿福特和通用汽車所制造和銷售的產品。這種單調的設計決定了公司所能吸引到的客戶比福特和通用的客戶年紀普遍更大,出手也不如他們那樣闊綽。因此,克萊斯勒的客戶更多地在通過貸款買車,而且換車的頻率也更低,他們的客戶忠誠度只及福特的二分之一強、通用的三分之一。同其他公司的零售商相比,克萊斯勒的經銷商只有有限的資金支持,而且他們大都位于城市里比較偏僻的位置。

    對像艾科卡這樣聰明的汽車人來說,這一切都不足為奇。令他感到驚訝的是,公司根本沒有真正的財務控制,在福特公司已經發(fā)展為藝術和科學的那種財務管理在這里根本不存在。公司的管理者在新上汽車項目或開設新工廠時根本不進行現(xiàn)實的財務規(guī)劃,也不去找必要的方式來弄清楚做生意所需要的具體成本。在福特公司時,艾科卡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從財務主管小愛德華?倫迪的部門中學習取勝的方法。在他和他的團隊想投產一款新車之前--包括野馬--他們都必須首先通過穿藍色細條制服的那一群人,通常這些人都是美國名校(Ivy League)畢業(yè)的MBA,他們總能找到巧妙的方法,挑出產品計劃書中的漏洞。他們是緩慢進展項目的專家,嚴格地遵守財務原則,因為他們的教條,有時公司甚至非常閉塞--像在20世紀40年代時那樣。

    第7章 克萊斯勒的救世主(3)

    艾科卡知道在福特公司自己可以怎么做,他已經學會在那樣的架構中如何有效地進行管理,雖然他負責產品和銷售,從道理上來說跟財務部門是對立的。但實際上,他已經讓公司逐漸擺脫了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和倫迪等人所倡導的保守主義,他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真正地原諒艾科卡。在克萊斯勒,艾科卡原本以為局面可能差不多--頑固的、甚至起破壞作用的會計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不過無論如何,他們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實際上,他還要指望他們。眾所周知,林恩?湯森來自Touche Ross,底特律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而他的繼任者里卡多在進入克萊斯勒之前則是Touche的高級管理人員。然而,福特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制度的公司,而克萊斯勒作為《財富》500強之一,卻幾乎沒有制度,這是一個管理嚴密、魯莽行事的企業(yè)。湯森和里卡多"實際上只不過是公司的會計,"艾科卡寫道。作為一流的會計師,他們認為,通過各工廠和銷售部門每天呈報上來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可以控制整個克萊斯勒。公司有會計賬目,但沒有會計責任。

    開會時,艾科卡會為那些高管人員對公司事務一無所知而感到震驚。

    在艾科卡耐著性子開完的第一次董事會上,根本沒有幻燈片演示,也不進行財務討論,甚至連愛德華?倫迪那樣的人都沒有。由于缺乏管理,公司會運出數(shù)萬輛明知賣不出去的汽車--這些車根本沒有客戶。經銷商根本沒下訂單,因此他們無法處理這些產品,于是,這些車就堆放在公司花大價錢在底特律市區(qū)找到的那些停車場上。

    克萊斯勒成為那種極易受到日本車沖擊的美國大公司的代表。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至少在汽車領域--如此緊密地與季度收益報告相結合,而這一意識在20世紀70、80年代遭到了日本人的猛烈抨擊。湯森的座右銘就是"發(fā)貨時間表",克萊斯勒努力地在按照時間表生產,以達到一定的產量,使工廠一直處于忙碌的狀態(tài),并保證每季度都能盈利。但是,在20世紀7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產品銷售猛跌時,所生產的汽車就開始運到空地上堆放起來了。

    由于風水雨打,汽車逐漸遭到破壞,在經銷商受到威脅而被迫來提貨之前,有一些汽車甚至開始生銹。一位高管人員說,湯森的想法是要"將汽車像貨架上的蠶豆罐頭那樣存放"。在所有的因素中,導致克萊斯勒瀕臨破產邊緣的最主要的一個就是這種"銷售儲備庫"。
大量的存貨在底特律已經成為一個笑話--這是失敗的公司的一個無形的征兆--大量的汽車找不到客戶,這也極大地降低了二手克萊斯勒的價格,并相應地使顧客忠誠度更低。公司招聘了很多大學生通過打電話向經銷商推銷這些沒人要的汽車。在進公司后不久的一次會議上,艾科卡被驚呆了,因為會議決定,從生產進度計劃中減掉1萬輛車的生產,又過了幾天,再次減掉了5萬輛,艾科卡非常不明白,公司在經濟方面并沒有遇到什么災難,為什么克萊斯勒要如此大幅度地削減生產呢?原因在于,那些巨大的停車場上再也擠不下更多的汽車了。到1980年夏天,克萊斯勒的銷售儲備庫已經積壓了8萬輛汽車。

    克萊斯勒的混亂局面是艾科卡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所遭遇到的最沉重的打擊,因為對此他根本始料未及,他有種眩暈而無助的感覺。他在領導一個自己還沒有來得及看懂的巨型公司,那種感覺仿佛是在講一門外語--就好像自己要控制蘇聯(lián)的一個生產汽車的集體企業(yè),而這個企業(yè)一直在機械地制造質量極差的汽車,但只是為了讓工人們有事干。公司的情況非常糟糕,艾科卡甚至一度無暇理會自己對亨利二世的滿腔怒火,而開始對自己的新老板--克萊斯勒公司的董事會--不滿起來。"在勃然大怒之前,我真的快要瘋了,就像亨利那樣,"許多年后艾科卡說,"但是,跟后面發(fā)生的那些真正令人惱火的事情相比,那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進入公司以后,我再也無暇對亨利或其他任何人生氣,我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在想,克萊斯勒的管理層對那些身為著名實業(yè)家的董事會成員為什么如此漫不經心?公司的狀況非常糟糕,艾科卡對眼下的情況非常擔憂--公司的現(xiàn)金流轉,在福特公司,他從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幾周之后,艾科卡認識到,克萊斯勒可能要垮掉了。

    "我簡直驚呆了,"艾科卡在自傳中寫道,"我們沒有錢了。"對于亨利二世在1945年在自己祖父的公司所看到的那一派狼藉的情況,艾科卡曾有所耳聞,而且,在他1946年進入迪爾伯恩接受培訓時,也曾親身感受過。

    他還聽說過,亨利二世會在深夜跟第一代精明小子成員閑談,例如麥克納馬拉和米勒等,當時他們來到福特公司,對解決當時公司的問題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他認為,自己在克萊斯勒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中,最難以解決的就是錢的問題。

    不過,沒有跡象表明,艾科卡對自己正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這一點表示過任何懷疑。

    克萊斯勒公司需要一個特別的人來處理這一僵局,如果對當時--1978年所有的美國公司領導人進行一個盤點,你會發(fā)現(xiàn),比艾科卡更合適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并沒有預料到這一切,但是,在1978年被卷入時,我身不由己地成為了這個公司的領導者,"艾科卡說,"要想成為將軍,你必須先經歷一次戰(zhàn)爭。幸運的是,在這次戰(zhàn)爭中,你并不知道明天你將面臨什么樣的戰(zhàn)爭,否則你一定會發(fā)瘋。在克萊斯勒的時候,有很多次,如果能事先知道那一天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我早晨根本就不會起床。"在這個過程中,老了的艾科卡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擔任福特總裁8年之后被解雇,這是一種恥辱。他失去的那種朝氣蓬勃的對于成功的渴望又回到了他身上,而且,他擺脫了一種傲慢的作風,當年在福特公司以及后來在克萊斯勒得志的那些年,他一直有這種傲慢的作風。亨利二世歪打正著地將李?艾科卡推上了他事業(yè)的巔峰。

    第7章 克萊斯勒的救世主(4)

    早在1956年--當時,由于麥克納馬拉試圖將安全性作為福特汽車的賣點,艾科卡所領導的福特曾一度陷入困境--艾科卡就通過一次營銷在那一車型年度拯救了福特,如今,他不得不再做一次當年曾經做過的事了。

    幾年后,艾科卡成為了全國人眼中的英雄、暢銷書作者,甚至有傳言稱,他將參加美國總統(tǒng)競選。他又開始抽一英尺長的雪茄,言談舉止之間也有了亨利二世的作派。在1979年到1981年,他在各方面都獨領風騷,從全方位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沒有人比李?艾科卡做得更好。

    克萊斯勒不僅需要艾科卡,它還需要福特汽車公司。艾科卡將福特公司在1946年所經歷的那種改革帶到他的新東家,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克萊斯勒的拯救者都是前福特公司的高管人員,他們都從迪爾伯恩的老一輩英雄們那里學到了很多。亨利二世在20世紀40年代扭轉自己家族企業(yè)局面的壯舉,在20世紀下半葉成為所有的汽車公司在走出困境時所效仿的榜樣--19791981年營救克萊斯勒、1992年通用汽車公司的革命、以及19912001年卡洛斯?戈森(Carlos Ghosn)聯(lián)手雷諾拯救日產公司等。艾科卡成為轉變了克萊斯勒的細胞結構的一組福特基因。

    最初,幾乎每個人都反對向克萊斯勒提供由美國政府擔保的貸款。不僅是那些來自非汽車制造業(yè)的州的自由民主黨成員反對,很多商業(yè)巨子也反對,例如花旗公司董事長沃爾特?里斯頓(Walter Wriston)以及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湯姆?墨菲(Tom Murphy)等。福特公司董事長考德威爾雖然在正式記錄中并沒有明說,但是很顯然,他對此也是持非常激烈的反對態(tài)度的。美國全國制造商協(xié)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 NAM)和美國工商企業(yè)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 等也都持反對態(tài)度--從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上。

    克萊斯勒所面臨的危機以及公司請求福利救助成為評論家們的笑柄,這次緊急經濟救援成為午夜場喜劇和社論漫畫家嘲諷的對象。艾科卡很可能因此而成為全國人民的笑柄,但是相反,他成了全國人民的英雄。艾科卡說,他在克萊斯勒最輝煌的時刻就是1983年8月在華盛頓記者俱樂部(Washington Press Club)舉行的一次午宴,公司償清了政府擔保的全部貸款。"沒有什么能比那一次帶來更大的喜悅,"艾科卡說,"我討厭為了那點錢總受政府的拿捏,所以,當我們把錢還清的時候,那感覺簡直太美妙了。"

    但是,當初能受到政府的拿捏,卻曾是艾科卡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最偉大的成就,那比野馬和第一輛微型面包車都更重要。

    在1978年秋天進入高地公園時,李?艾科卡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在此后將面臨的挑戰(zhàn)而做的準備工作。他在福特汽車公司逐級攀升的過程似乎只不過是為他生命中的這個職位所做的一次演練。

    進入克萊斯勒的時候,艾科卡54歲。他在福特公司所取得的成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包括他最愛的父親尼古拉(Nicola),他賺的錢比艾科卡家族6代的男性賺的總額還要多。如果被福特公司解職后就退休,打打高爾夫,在意大利照看一下自己的葡萄園,或者在位于佛羅里達州Roca Raton的房子里無所事事地度日,他也仍然被載入史冊,人們仍然不會忘記李?艾科卡。

    但是,他變成了汽車業(yè)的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后者也是在退休之后,突然又殺回來加入了一場危機。如果將艾科卡比作丘吉爾,那么湯森--以及里卡多--就是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艾科卡在克萊斯勒最灰暗的日子就好比邱吉爾在不列顛之戰(zhàn)(Battle of Britain)時在內閣中的那段時間。后來有人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認為,艾科卡也不可能把局面搞得再糟了,因為他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巳R斯勒的混亂并不是他造成的。不過,如果當時克萊斯勒宣告破產,或者被福特或通用汽車公司減價收購,那么艾科卡也不會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在幫助克萊斯勒走出困境的過程中,艾科卡著實拿出了自己的聲譽作為賭注。

    克萊斯勒公司極度混亂的局面讓艾科卡非常震驚,同時也給了他很大的權力空間。這種局面讓他能夠以極大的自由度去運作,這種自由是在福特公司時從未有過的。現(xiàn)在,他學到了很多終生受益的教訓。

    20世紀50年代,在西賓夕法尼亞州任地區(qū)經理時,艾科卡掌握了他職業(yè)生涯中的一條最根本的原則:一位汽車銷售管理人員的成敗與否,取決于他的經銷商。當時,他會跟自己見到的所有人反復地講這一點。當他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超級明星時,汽車界的人士在聚會時,所談論的話題總是無一例外地轉到他身上,而那些在50年代曾見過他的人也總會回憶起這件事,"我做到了最好,那是因為我找到了最好的經銷商,"艾科卡在20世紀50年代這樣跟他們說。

    在福特公司不斷升職的過程中,他與那些幫助公司幾次度過難關的經銷商逐漸疏遠了下來。但是,在克萊斯勒,他的第一反應是要爭取將眾多已經疲憊不堪的經銷商團結到自己周圍來。他知道,除非向那些已經被深深傷害了的零售商說明,自己是說話算話的--克萊斯勒的轎車和卡車將提高質量,而且他將尊重所有的經銷商,否則,公司將無法擺脫困境。
第7章克萊斯勒的救世主(5)

  艾科卡將加?勞克斯(GarLaux)招至麾下,在從福特公司圖退休后,他自己做起了經銷商。

  勞克斯的工作是取得經銷商們的信任,激勵他們對艾科卡認為將是一場長期性戰(zhàn)斗的任務--等待定于1980年底推出的一款新的緊湊型汽車--充滿信心,當時,在公司內部這一車型被稱為K型車。

  艾科卡和勞克斯必須引發(fā)他們對一款將在1983年底推出的車型的興趣,這是基于K型車平臺開發(fā)的一款前輪驅動型、能放入車庫的面包車。

  就像在20世紀50年代他年輕時在福特公司時那樣,艾科卡開始逐漸控制了局面。

  艾科卡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讓人將賓夕法尼亞一名經銷商庫存的二手車開到這名經銷商的銷售區(qū)域,自己一輛一輛將它們都賣了出去。

  他還曾經查閱各縣的登記表,看誰還在開公司最老的車型,因而可能有意換車,就這樣,他幫助這位經銷商理清了頭緒。

  現(xiàn)在,在著手銷售和營銷克萊斯勒單調乏味的汽車產品后,艾科卡開始回顧自己當年那次偉大的推廣活動中的訣竅。

  他最著名的一項營銷措施是"給56年款新車付56美元"活動,他說服數(shù)萬名對福特汽車持謹慎購買態(tài)度的顧客購買1956年款克萊斯勒,先付80%的款,然后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

  福特公司有一年銷售低迷,艾科卡在那一年扭轉了一個表現(xiàn)不佳的地區(qū)的局面,自那之后,他就開始慢慢懂得運用一些技巧來進行銷售了。

  他的那次推廣活動效果非常好,成為艾科卡在早期的一項很大的突破。

  "艾科卡計劃"讓他的名字在公司最偏僻的角落也是人人皆知。25年后,他跟美國人講:"如果能找到比這更好的車,那么你就盡管去買"--在美國廣告史上,這是最著名的廣告語之一,這一創(chuàng)意是艾科卡的又一個原創(chuàng)。

  作為廣告員,他在電視廣告中頻頻亮相。這在克萊斯勒又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河,像后來他做到的貸款擔保和勞工讓步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他影響了整整一代CEO推銷人員,但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比艾科卡做得更好。

  在克萊斯勒,艾科卡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相關人員,從事福特公司的精明小子和他們的弟子們所做的那種工作,他開始傳播一些財務信條,這些信條是他以往曾經蔑視并且總是竭力阻止的。

  他開始依賴精明小子和前福特公司總裁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所堅信的一點--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必須進行有效的測量。

  在福特的工作經歷讓李?艾科卡學到很多,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數(shù)百名汽車業(yè)經理們也都從福特公司學到很多。

  有幾十人從福特公司畢業(yè)后,去了其他公司,但不全是汽車制造公司。

  在20世紀60、70及80年代,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都很樂意聘用曾經在福特汽車公司接受過培訓的經理。

  倫迪曾經說:"我們這是一所非常有影響力的商學院,從畢業(yè)生所獲得的職位來看,我認為它可以稱得上是一所一流的學校。

  "

  艾科卡在克萊斯勒設立了很優(yōu)厚的條件來吸引福特人才的加盟。

  亨利二世在戰(zhàn)后創(chuàng)造奇跡的時候,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富有直覺的人才聘任,他從通用汽車公司和美國軍隊中將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人才招募到自己手下。

  艾科卡從福特挖到了勞克斯、格里?格林沃爾德(GerryGreenwald)、史蒂夫?米勒(SteveMiller)、本?比德韋爾(BenBidwell)和保羅?伯格莫澤(PaulBergmoser)等人,福特的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又分別帶來了自己在福特時的親信,這些親信也將各自的手下帶到克萊斯勒,最后達到亨利二世在1946年所產生的那種效果--通過同時招募高管人員和各級普通經理人員,最終擺脫了公司所面臨的危機。

  1946年,亨利二世從通用汽車公司挖走了一些資深人員,例如厄尼?布里奇和劉易斯?克魯索等,而且他還聘用了精明小子。

  1992年,受財務問題困擾的通用汽車公司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從通用公司以外招聘大量人員。

  但是,通用所招聘的人員卻并不是來自福特或克萊斯勒,而是來自消費品行業(yè)--這是一步錯棋,直到公司在2001年請到當時已經退休的鮑勃?盧茨時才得到糾正。

  在福特公司,艾科卡學會了利用已有的車型平臺,通過采用不同的零部件,以較低的成本制造出令人興奮的新車型。

  他和他的團隊在獵鷹車型的基礎上,開發(fā)出1964年款野馬,后來,他們又運用同樣的策略,在克萊斯勒投產了一款基于K型車的微型面包車。

  在開發(fā)野馬的過程中,艾科卡學會了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參與感。15年后,在他的領導下開發(fā)出來的基本型前輪驅動K型車在市場上猶如一枚重磅炸彈,使人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看當時的陣勢,似乎整個國家的未來都將取決于這款汽車。舉國上下都在談論K型車,以至于后來的順風禮蘭(Plymouth Reliant)和道奇阿力士(Dodge Aries)的銘牌都不得不也寫上K型車的名字,否則克萊斯勒就會白白浪費價值1億美元的公眾知名度。

    艾科卡曾多年為福特財務部準備復雜而縝密的商業(yè)案例,這一經驗幫助他在同美國國會的斗爭中拯救了克萊斯勒。國會眾議院銀行委員會(House Banking Committee)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的成員無論如何都不會像亨利二世手下那些數(shù)豆子的人那樣對他嚴加盤問。

    而且,艾科卡非常熟悉在首都應該怎樣辦事,從跟魔鬼老大這個敲門磚一起去拜訪理查德?尼克松的時候期,他就知道了怎樣才能在華盛頓發(fā)揮權力??瓷先ィ谌A盛頓周旋地得心應手,他成功地將美國資歷最老、最強大、最具對抗性的利益集團--大型企業(yè)、大型勞工組織以及大型政府機構--團結在自己周圍,以共同的事業(yè)為目標,他還在財政上一貫保守的共和黨和美國汽車工人聯(lián)合會(UAW)民主黨人士之間引起了共鳴,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因為艾科卡在四處傳播。當然,他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拯救克萊斯勒--而且,他不僅懂得如何在掌權的人那里推行這一點,他還知道應該如何讓普通公眾也能夠理解。如果沒有一名發(fā)言人很好地闡述克萊斯勒所面臨的風險和機遇,那么聯(lián)邦貸款擔保將可能被拒絕,成為給某些不露面的失敗實業(yè)家們的政治撥款 ,就像1971年審查洛克希德(Lockheed)的聯(lián)邦貸款擔保時的情況一樣。

    第7章 克萊斯勒的救世主(6)

    艾科卡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他動用了自己所學過的全部知識和對自己產生過影響的所有人,不管他個人對這些人是好是惡,這跟鮑勃?盧茨10年后在克萊斯勒所做的是同樣的事。在克萊斯勒申請聯(lián)邦貸款擔保時,約翰?里卡多仍然擔任董事長,在底特律,里卡多算是個大亨,但是他根本不合群,這個暴躁的美國汽車業(yè)高管人員將一切問題都歸咎于聯(lián)邦法規(guī)。實際上,他是克萊斯勒內部最大的敵人,不過,他同時也是一種掩護,可以用他來轉移那些反對提供貸款擔保的人的注意力。

    里卡多在1979年9月18日退休了,這也意味著,艾科卡現(xiàn)在是首席執(zhí)行官,也是這次緊急救援行動中的總指揮。不久之后,他就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一次聽證會上作證,跟人們預料的這可能又是一個像里卡多一樣暴躁易怒的CEO相反,艾科卡為這次貸款擔保所做的辯護給人的感覺是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同時也不乏幽默。而且,同里卡多不同,艾科卡發(fā)現(xiàn),人們都很尊敬自己。"如果在克萊斯勒,你能做到在福特時所取得的那樣的成績,"國會議員斯圖爾特?麥金尼(Stewart McKinney)對他說,"那么你將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人們將需要為你樹立一座高大的青銅雕像。"艾科卡機智地說:"但愿那不是個活的雕塑。"整個屋子里的人頓時哄堂大笑。

    在一次國會聽證會上,在提到華盛頓特區(qū)的地鐵系統(tǒng)將獲得一項數(shù)目超過克萊斯勒的聯(lián)邦貸款擔保時,他將其稱之為"首都的展品"。"它是交通系統(tǒng),"一位國會議員說。艾科卡反問他,"那么,您認為克萊斯勒做的又是什么呢?"在公開講話時,艾科卡自己都被自己驚呆了。當年在福特公司一步一步提升時,他從不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的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對很多人講話的時候,如果他感到緊張或者沒有準備好,他往往會用一些行話或晦澀難懂的隱語來搪塞。他經常會忘記自己的聽眾是誰,而開始泛泛其談。1956年參加的一次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課程起了很大的作用,艾科卡強迫自己不斷地做演講,直到他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喜歡演講,也變得非常擅長演講。實際上,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生來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擔任福特公司總裁的時候,艾科卡在公開場合的很多次露面只能做亨利二世的配角。在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或就財務問題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當魔鬼老大妙語連珠地發(fā)話時,艾科卡要做的則是幫他點雪茄,或者在他講完之后稍作補充。

    但是,艾科卡如今成了克萊斯勒在公開場合的代表。

在美國的商業(yè)企業(yè)曾經經歷過的最為嚴苛的媒體狂轟濫炸之下,艾科卡應付地游刃有余,而且樂此不疲。在福特的時候,艾科卡就曾培養(yǎng)過自己的明星風范,現(xiàn)在他則是在一個更為寬闊的舞臺上表演。是他讓默默無聞的汽車業(yè)擁有了名分、威信和意義,整個國家開始深入地關心汽車業(yè),因為艾科卡在汽車業(yè)的復雜性、成本責任、社會義務、像雜貨店一般低的利潤空間以及來自日本的激烈的競爭等環(huán)節(jié)之間,建立了一種有機的聯(lián)系。

    艾科卡正在讓普通民眾開始認識汽車業(yè),他稱得上是底特律的約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 ,擁有數(shù)百萬名追隨者。自老亨利?福特以來,美國汽車業(yè)還沒有一個人對公眾意識產生過如此巨大的影響。艾科卡非常有魅力,他能說服演藝界的人士無償?shù)貛椭约?,例如弗蘭克?西納特拉(Frank Sinatra)、比爾?科斯比(Bill Cosby)和鮑勃?霍普(Bob Hope)等。

    最后,李?艾科卡說服了美國人,克萊斯勒的"銹帶"(rustbelt) 業(yè)務是值得拯救的,而且是可以拯救的。他必須要回答那個讓國會和吉米?卡特政府產生了分歧的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說克萊斯勒能否被救活,而是是否應該拯救克萊斯勒??巳R斯勒制造的是過時的汽車,油耗大的簡直像是在喝油,工廠效率低下,而且,據(jù)公司自己招認,有時公司發(fā)出的產品根本就是垃圾。那么,為什么還要這么麻煩呢?克萊斯勒的財務負責人--格林沃爾德、米勒等人--因為拿出了營救方案而得到人們廣泛的贊賞,那是他們應得的。然而,是艾科卡整理了各方面的論據(jù),在公眾意見法庭上為公司辯護的。如果允許這個美國第10大公司根據(jù)《美國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申請破產保護,債權人將走投無路。但是,消費者可能就不會買克萊斯勒汽車了,因為他們的車將可能無法得到維護;供應商也就不會再給克萊斯勒發(fā)貨,公司也會很快就滅亡了。艾科卡深知這一點,而且,他很清楚,美國政府也深知這一點。

    艾科卡是有機會的,但是他必須找到理由。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回想了自己早期在福特公司所積累的一條重要的經驗,當時他努力地說服賓夕法尼亞州的經銷商將自己所有的貨場都放滿福特的汽車。艾科卡有一套訣竅,他能讓別人覺得,除了像他說的那樣去做之外,自己將別無選擇。1956年,他讓經銷商們相信,多訂購一些汽車對他們最有利,因為他準備了很好的銷售方案。他告訴美國政府,要么讓這個擁有20萬名雇員的公司破產,要么為它提供貸款擔保,總之,或早或晚,政府一定要付出某種代價。

    1979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克萊斯勒公司貸款擔保法令》,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該法令在1月份由吉米?卡特總統(tǒng)簽署后正式生效。此外,克萊斯勒還從400個出借方那里獲得了6.55億美元的特許權。但是,這僅僅是這場戰(zhàn)爭的開端,艾科卡還必須要說服美國公眾購買克萊斯勒汽車,而且他還必須強力推動公司進入正常狀態(tài)。

    第7章 克萊斯勒的救世主(7)

    艾科卡將那段時間看作是他的職業(yè)生涯中最令人振奮的一段經歷,為了做這一切,他愿意分文不取,事實上,在那幾年間,他的確是分文未取,因為那幾年他的年薪只有1美元。當然,在克萊斯勒走上正軌之后,他得到了數(shù)目相當可觀的回報。艾科卡的社會聲望超過了亨利二世,而這一點曾一度是他全部的期望。他實現(xiàn)這一切的方式與魔鬼老大別無二致--他們都將一個偉大的公司從死亡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在那之后,再也沒有什么事情能讓艾科卡表現(xiàn)出如此巨大的熱情--主持重修自由神像和埃利斯島(Ellis Island) 、克萊斯勒后來因財政崩潰而經歷的那場較量、以及競選總統(tǒng)的想法等等,都沒能讓他比這更激動。溫斯頓?丘吉爾這個也抽雪茄的管理者是在1951年重新掌權的,但是,他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了--像艾科卡在后來所經歷的一切跟自己最初的感覺已經完全不同了一樣。艾科卡在1992年退休的時候,一位跟隨他很久的副手坦陳了艾科卡的自我中心:"要驅動自負這一引擎,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大量的稱贊和恭維,"這位副手說,"他有這樣的自負,因此,他需要不斷地得到稱贊和恭維,以加滿自己情感的油箱。但是,他的確是一個杰出的人物。有時候,他的表現(xiàn)像是一個最不具備領導能力的領導者,他是個極少感情用事的人。但是,要扭轉克萊斯勒的局面,需要的正是一個具備這種超凡能力的人。"

    艾科卡教給后來的商業(yè)領導者,如何拯救公司。他將自己在1946年在福特公司所積累的經驗應用到現(xiàn)代世界。如果艾科卡沒有在1978年進入克萊斯勒,那么一切都將是另外一番景象。眾多富有才華的經理可能會繼續(xù)留在福特公司;克萊斯勒可能無法保持一個獨立的公司;美國的微型面包車可能要晚幾年才能面世,如果能有微型面包車的話;另外的公司將會收購美國汽車公司和吉普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也將不會存在。而鮑勃?盧茨也會保持在他原來的位置不變。

    第8章 汽車造就了明星(1)

    汽車業(yè)內的那些偉大的人物都是未來派藝術家,他們能夠提前50年預知汽車的外形和性能,這是真正的藝術,而不僅僅是科學。在他們當中,最著名的是鮑勃?盧茨和費迪南德?皮耶希,他們兩位在5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未來汽車的觀感的最具本能的預言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盧茨和皮耶希在改變汽車設計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他們使汽車設計從輪廓鮮明的直線型轉變?yōu)檩喞岷偷那€型--這一外部設計風格潮流流行了20年。盧茨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是1982年款福特塞拉,而皮耶希則是1983年款奧迪100之父。

    那一時期,在各公司內部并沒有出現(xiàn)非常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后來在雷諾發(fā)展到巔峰時成為其設計部門負責人的帕特里克?勒凱蒙(Patrick le Quement),是歐洲塞拉的設計者,這款車型是后來的北美金牛座車型的設計基礎。獨立設計師喬蓋托?喬治亞羅則應皮耶希的邀請,設計了奧迪100。塞拉首先面世,奧迪100緊隨其后,奧迪100的風阻系數(shù)僅為0.30,它的外形比福特更加圓滑。與四角形的梅賽德斯和奔馳這些競爭車型相比,奧迪擁有非常漂亮的子彈狀外形,很多汽車記者將其評為自皮耶希的祖父創(chuàng)作的甲殼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剛推出時,行駛在路上的奧迪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回頭率。最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它,但是它很快就風靡了整個汽車界。奧迪100在美國市場上是以奧迪5000的名字銷售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推出4年后,奧迪5000引發(fā)的一場騷動讓奧迪公司陷入了絕境。

    美國的消費者對奧迪距離過窄的踏板間距非常不習慣,他們總是錯把加速踏板當成制動踏板狠狠地踩下去,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非預期加速"問題。如果不是這一事件導致的負面公眾效應抑制了奧迪在美國的銷量,奧迪可能會在20世紀90年代趕上寶馬和梅賽德斯,這個問題讓奧迪耽誤了10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風阻系數(shù)--這原來是用在飛機上的一個測量術語--已經成為人們在討論汽車時必須提到的一項內容,像功率和貨廂空間一樣。所有的汽車制造商都將低風阻作為賣點,而其中又以福特為最甚。

    美國建筑師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的著名格言--形式追隨功能--成為福特公司的口號。1979年,新上任的福特北美分部負責人唐納德?E?彼得森決定,要重新考慮福特為80年代制定的未來產品計劃。

    公司正在準備推出雷鳥(Thunderbird)和LTD轎車,準備大干一場,這兩款車型的設計者是北美資深首席設計師吉恩o博迪納特(Gene Bordinet),他從事汽車設計已有30多年,當時已經快退休了。福特的新車型已經通過了層層審批,但是彼得森--在20世紀50年代他是以產品策劃人員的身份開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的--認為,這些車的外形太難看。

    1979年,彼得森到迪爾伯恩的設計公司拜訪了那位名為Jack Telnack的高級設計師,看過在制的那些產品以后,彼得森問Telnack是否喜歡這些設計。

    "你愿意將這樣一輛車停在自家車道上嗎?"彼得森邊看其中一個粘土模型邊問到。

    Telnack說他不愿意,他也因此出了名。

    "那么,讓我看看對此你能做些什么吧,"彼得森說。

    據(jù)說,后來Telnack加緊完成了一些設計,這些設計讓福特公司的產品種類在20世紀80年代異常豐富,這就是流線型的"軟心豆粒糖"汽車。彼得森重新整頓了整個公司,后來他也因此而得到了廣泛的贊譽。Telnack傳奇成為福特公司箴言的一部分,在彼得森后來成為公司董事長兼CEO時也經常提起他。
但是,北美流線型汽車卻是從歐洲傳到福特公司的--而且是由鮑勃?盧茨帶來的。

    1998年,當鮑勃?盧茨從克萊斯勒退休時,與他聯(lián)系最密切的車型是蝰蛇(Viper),克萊斯勒打算用這款低排量車型挑戰(zhàn)通用汽車公司的巡洋艦(Corvette)。這款車型意義重大,因為它證明了克萊斯勒除K型車的多種變型之外,還能夠開發(fā)其他的令人興奮的新車型。蝰蛇是盧茨和他的新團隊的一次試演,在公司內部也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但是,回顧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時,這卻并不是最令盧茨感到驕傲的一款車,1992年面世、后來很暢銷的LH車也不是,LH是受本田宗一郎啟發(fā)而組建的新車型團隊所開發(fā)的第一款車型。盧茨自認為最成功的車型是塞拉,這款中型家用轎車在剛推出時,曾一度經歷過艱難的掙扎。

    塞拉完全是盧茨的作品--從設計上來說,這款車型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1982年10月一經推出,這款后輪驅動揭背車后來取代了福特英國的Cortina和福特德國的Taunus。幾年之后,它渾圓的外形同路面上行駛的其他車型就已經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實際上,在面世之后10年,塞拉仍在生產,而且它的設計仍然非常時尚,被眾多效仿者所吹捧。然而,在1983年剛推出時,福特在歐洲的經銷商卻不是很喜歡它--尤其是在英國,在那里,經銷商稱它為倒扣過來的肥皂盒或果凍盒,它的流線型外觀同當時滿眼的盒子狀汽車的確有些格格不入。

    激進的外形設計并不是唯一的問題。福特公司直到1987年才推出第一款客貨兩用車,在歐洲,經銷商們一直都希望公司能推出一款前輪驅動轎車,Taunus的后懸掛遭到了人們廣泛的批評。福特歐洲分部的銷售經理希望推出一款獨立懸掛的后續(xù)車型,盧茨也明白這一點。但是,當時的福特公司高管人員都還記得,在塞拉的開發(fā)過程中,盧茨和財務部的各位老大之間的斗爭。"塞拉就是盧茨在歐洲所經歷的遭遇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時福特歐洲分部的一位管理人員說,"會計人員根本不關心產品的設計--設計是否先進--只要能賺錢。但是,塞拉的問題在于,它不是前輪驅動。盧茨在那場斗爭中輸了,因為成本太高,會計們贏了。設計的確是創(chuàng)新性的,但是,那些昂貴的硬件,他卻無法實現(xiàn)。"在塞拉推出22年之后,盧茨仍然不認為,它的后輪驅動是一個敗筆。當時福特只是沒有錢舍棄Cortina-Taunus車型平臺而重新開發(fā)。"我感覺非常舒服,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一定能制造出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好的汽車,而且我們的確做到了,"盧茨說。

    第8章 汽車造就了明星(2)

    "通用汽車也許有足夠的資金改為前輪驅動,但是我們沒有。先不說底盤,就連將所有的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按東西方向排列的資金我們都沒有,所以,我們只好將所有的部件全部保持南北排列,不過,我們能開發(fā)一款新的后獨立懸掛。"

    "當時很多公司都紛紛改型--雷諾是前輪驅動、標致是前輪驅動、大眾是前輪驅動、通用如今也是--只有我們還是后輪驅動,我的觀點是,'沒錯,而且,跟我們一起的,還有非常好的公司,它們分別叫作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如果制造的是粗糙的后輪驅動底盤,那么我們勢必不會成功,但是如果我們能拿出最先進的后輪驅動底盤,那么我們就能取得成功。盡管人們可能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在1978年石油危機期間,后輪驅動車型可能會比前輪驅動車型稍重一點。"

    "當時,在燃油經濟性上的競爭很激烈,因此我們說,我們要爭取拿出一款非?,F(xiàn)代化、風阻系數(shù)非常低的車型,"盧茨回憶道。塞拉的開發(fā)成本僅為8.13億美元--大大低于兩年前福特開發(fā)一款新車護衛(wèi)者(Escort)時所投入的10億多美元。但是,它在福特公司內又產生了其他成本--由此,波林和盧茨之間開始了長期性的敵對,并最終導致了盧茨的離去。在波林阻斷了他的發(fā)展道路之后,盧茨追隨李?艾科卡去了克萊斯勒。

    不過,盧茨在設計外形超前的塞拉方面的策略,在這款車開始銷售前很長時間就開始對福特產生較為重大的影響。1978年,盧茨曾向一些人展示過幾款粘土模型車,其中包括彼得森和亨利?福特二世。曾主持過展會的盧茨蓋住了兩輛車--一輛傳統(tǒng)外形的轎車,一輛流線型轎車,后者具有后來的塞拉的某些元素。亨利?福特對更為先進的那一款心存疑慮,這正是盧茨想做的那一款,說服工作將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最后,盧茨掌握了局勢,他是在1979年趁魔鬼老大來到歐洲進行"告別巡視"時做到這一點的,第二年,亨利二世將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與亨利同行的有凱瑟琳?杜羅斯(Kathleen DuRoss),當時她是亨利的同事,后來成為他第3任妻子。當時任福特歐洲分部總裁的盧茨負責接待亨利和杜羅斯在歐洲的旅行,最后一站他們去了當時還沒有統(tǒng)一的柏林。在亨利和盧茨準備會見西柏林市長前一天晚上,杜羅斯決定不參加第二天的活動了,因為她想去東柏林。盧茨當時的妻子是德國人,她同意陪同杜羅斯。福特公司的公關人員立即在查理(Charlie)檢查站精心做了安排,以便讓杜羅斯能夠順利地進入"鐵幕"的另一邊。

    第二天在柏林的訪問結束后,亨利?福特和盧茨計劃當天下午乘坐公司的包機返回位于科?。–ologne)的福特德國總部。"你們最好能及時回來,因為我不會等你們,"福特在前一天晚上對兩位女士說。亨利二世一向非常準時,在開會時他不僅從不遲到,而且?guī)缀趺看味紩崆啊9硎股癫钜话?,杜羅斯和海德?盧茨(Heide Lutz)第二天沒趕上福特的飛機,她們只好想其他辦法走了。在她們兩個到達的那一刻,亨利二世命令飛行員起飛。

    什么事這么急呢?

    盧茨為第二天增加了一項特殊的旅行,到公司位于德國麥肯尼希(Merkenich)的設計中心去一趟,他想讓亨利二世了解一下塞拉的進展情況,并以此催促老板正式同意該項目。

    61歲的董事會主席仍然非常不確定,但是最終盧茨還是取得了他的首肯。當年9月,后來成為塞拉的這款車型作為概念車參加了法蘭克福車展,這也讓北美的福特設計者們放心地開始了解這些新的設計主題。

    盧茨還記得:"并不是塞拉首先推出,然后北美才說'哎呀真好!',這是一個同步的過程。Telnack很清楚歐洲的情況,而當我去美國的時候,我是去了解那里的情況的。因此,這只是概念的傳遞。亨利二世說'我不喜歡這款車,我不喜歡圓形的車,看上去它就像吉露牌果子凍的盒子'這樣的話說了幾個月,最后他還是同意了。在我們說服他這款車將會成功之前,這一系統(tǒng)一直處于試驗階段。他說,'那好吧,它最好能成功。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將行得通,那么,鮑勃,我就信你一次。'我說,'福特先生,我保證,這將行得通。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告訴我,這將是汽車業(yè)發(fā)展的潮流。'最后他說,'好,干吧。'這一席話打破了僵局,美國方面的人員這才放心下來。"當時福特的另一位高管人員說,亨利?福特二世從未被真正地說服,只不過盧茨的個性太強,根本無法拒絕他。"福特并沒說,'那我們就干吧',而是說,'我們可以做,不過如果出了問題,那要算你的責任。'"

    亨利二世在1980年退休的時候,拉Bordinet做了自己的陪葬,Telnack成為福特公司設計部門的負責人。而曾經參與野馬開發(fā)的彼得森從那一年開始擔任公司的總裁,如今他擁有了實權,而且Bordinet也不在了,所以彼得森決定要做出一番成績來。他感覺到,1978年盧茨在歐洲設計那款車型將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于是,他跟Telnack一起,在美國市場上也將流線型設計推上了前沿。

    首先是1983年推出的蛋狀的雷鳥,緊跟著,新款福特天霸(Tempo)和水星蜂鳥(Topaz)緊湊型轎車的完整版也很快隨之面世。美國市場對這幾款車型的反應也很冷淡,跟盧茨的塞拉在歐洲市場的遭遇別無二致。最初,這些奇形怪狀的汽車,美國南部的保守的經銷商們根本賣不動。但是,在1985年,當流線型設計的中型福特金牛座和水星黑貂在美國乘用車市場上漸入人心時,公眾開始逐漸適應這一新的外觀,福特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嫉峦柡捅说律瓕⒐舅械馁€注都押在金牛座和黑貂上,它們將取代福特產品系列中并不討巧的費爾蒙特(Fairmont)--有一些幽默的人戲謔地將其稱為"古板蒙特"。

    第8章 汽車造就了明星(3)

    金牛座的設計者是Ray Everts,他也曾經參與過塞拉的設計。"盧茨是塞拉的提議者,而塞拉很顯然影響了福特在北美的設計方向,"當時的一位高管人員說。盧茨很清楚地記得,"我一到美國,就會跟Telnack談起83年款雷鳥,盡管我已經不負責北美地區(qū)了,他仍會定期向我展示這款汽車。

所以,我們在那些車型上一直存在某種合作,因為不難看出,這是未來的市場發(fā)展方向。"

    從1982年起,盧茨開始在迪爾伯恩負責國際方面的事務,但是,到了1984年,他不得不返回歐洲去解決那里的問題,這些問題部分是由塞拉差強人意的銷售狀況造成的。1985年,他又回到美國,成為福特卡車部門的負責人。"盧茨走后,福特歐洲的設計就陷入了試驗階段,而不再進步,"一位前福特公司管理人員說,"塞拉之后,設計方面就沒有連貫性了。"但在美國,外形圓滑的金牛座正在成為最暢銷的乘用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989年,本田雅閣取得了銷售量的頭把交椅。金牛座對通用汽車公司的方方正正的車型產生了一次重擊,全世界的汽車制造商紛紛開始轉向流線型外觀設計。福特金牛座項目負責人Lew Veraldi對這一車型提供了幾個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但是其最時尚的設計是成功的關鍵之所在。同時,彼得森也也成為令眾人歡呼的英雄--考德威爾退休之后,他將接任公司董事長,這已成定局。不過,他在美國對流線型外觀的支持則是出于一種防御性的考慮而采取的措施--這是他用來削弱盧茨的一個手段。如果說在20世紀80年代末,福特汽車公司擁有一個明星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是戰(zhàn)斗機飛行員出身的氣焰正盛的福特歐洲部董事長。彼得森在1978年就已經看到過塞拉的樣車,他很清楚,盧茨將通過這輛車在歐洲引起轟動甚至震驚。如果能獲得成功,那么這位瑞士裔美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將無人能夠阻擋。盧茨將功成名就地回到美國,成為福特公司的又一個李?艾科卡。彼得森比盧茨年長5歲,但是,他們二人將在迪爾伯恩展開一場對決。彼得森曾目睹了艾科卡通過野馬而一炮走紅的過程,他能夠想象盧茨也以類似的方式獲得大勝。他也可以在美國穩(wěn)坐一個生產四四方方、風格守舊的汽車的公司的寶座,而盧茨則會成為一款外觀更加現(xiàn)代化的車型的所有者。

    不僅僅是彼得森想要新穎的設計,新上任的董事長兼CEO考德威爾也想要。在汽車產品領域,考德威爾一貫對變化持懷疑態(tài)度是出了名的,因此他的離職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但是,對Telnack設計工作室所提出的先進的設計方案,他所給予的支持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跟彼得森一樣,考德威爾也不希望背上回歸到前艾科卡時期單調的產品種類的罵名。塞拉在市場上所進行的斗爭頗具諷刺意味,如果考德威爾和彼得森事先能預見到塞拉推出伊始時緩慢的銷售情況,他們可能將不會如此迅速地下令在北美地區(qū)實施這一激進的設計變化。彼得森和考德威爾理應因為使福特公司走上了正確的設計道路而受到贊揚,但是具體的實施過程則是由盧茨在執(zhí)行的。1998年,即將從克萊斯勒退休的時候,盧茨坦承,金牛座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我覺得,在事情陷入特別糟糕的境地之前,他們根本不會聽我的,"盧茨說,"針對預期發(fā)展潮流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總會伴隨著風險。"很多人都認為,在20世紀 80年代末,盧茨可能會去迪爾伯恩進行金牛座和黑貂的后續(xù)車型的設計開發(fā),但那時候他在克萊斯勒。"后來,會計部門的人回來說,那些風險是難以接受的,然后福特公司后退到不冒任何風險的設計領域,"他說。盧茨說,他當初不應該開發(fā)1993年推出的第二代金牛座,"老天,第二代的外觀極端挑戰(zhàn)人們的審美觀,它從根本上摧毀了金牛座這個品牌,它實際上在剛推出的時候就已經不具備生命力了。這一系列是追隨我們克萊斯勒的LH轎車而開發(fā)的,福特曾對媒體放出話說,'等著看我們的新款金牛座吧。'"

    至于轉而開發(fā)流線型轎車這一拯救了福特公司的措施,是否應完全歸功于盧茨呢?福特公司當年的一位高管人員說:"盧茨強力地敦促福特開發(fā)流線型汽車,但是,彼得森也是這樣做的。"

    盧茨說:"波林說,是我對彼得森的負面影響讓他們不得不去做金牛座和黑貂,他還說,開發(fā)金牛座和黑貂將成為一個極大的錯誤,而波林--當時他正在負責北美地區(qū)--則說,當時已經為時已晚,已經無法阻止項目的進行,而這些車型將徹底失敗。他們在新英格蘭地區(qū)組織了一次討論會,波林說,'你們知道新英格蘭地區(qū)的人們喜歡什么樣的車嗎?'"

    "不,雷德,我不知道這里的人們喜歡什么。"

    "他們喜歡的是克萊斯勒的K型車,那才是新英格蘭的人們喜歡的車。"

    "好吧,愿上帝保佑他們,"我說,"我不想對這樣的調查發(fā)表評論,但是我認為,金牛座和黑貂將取得極大的成功。"

    "'不,它們不會,'雷德說,'這一切都是你的過錯,我希望你能在福特垮掉的那一天記住這一點。我希望你能明白,這一切都是你的錯,因為是你說服彼得森開發(fā)那些車的。'"

    這款三廂四門轎車成為戰(zhàn)后美國個人交通方式中的主導車型--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是一款標準的美國式后輪驅動四門轎車,其典范包括20世紀50、60年代的雪佛蘭Bel Air、福特銀河(Galaxie)和克萊斯勒300C等?;拘腿龓I車只有加長型和敞篷車兩個變型,而沒有其他實質性的變型。

    第8章 汽車造就了明星(4)

    在歐洲,小型前輪驅動轎車出自阿歷克?伊斯戈尼斯爵士(Sir Alec Issigonis)的天才靈感,他在1959年開發(fā)出了英國汽車公司(BMC)的 Mini車型。喬治亞羅在1974年推出的第一輛高爾夫進一步傳承了這一概念,到21世紀初期,全世界幾乎每一輛小型轎車都采納了這些基本概念。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寶馬公司費了很大的氣力試圖阻止和扭轉這一潮流,當這個巴伐利亞汽車公司在2004年通過其寶馬1系首次進入小型高爾夫這一級別時,它推出了一款后輪驅動車,試圖在該級別汽車優(yōu)質的基礎上增加完美的駕乘體驗。

    但是,美國的基本型轎車仍在迎難而上。最后一批成功的美國造標準規(guī)格轎車是1985年款金牛座和1992年款克萊斯勒LH,后者是鮑勃?盧茨在克萊斯勒經過重新整合的產品開發(fā)部門推出的一款"車倉前移"(cab-forward)車型。在金牛座之后,美國汽車公司制造的中型三廂乘用轎車再也沒有登上過乘用車銷量榜首。這一領域被本田和豐田公司所占據(jù),本田最初是以雅閣車型進軍該領域的。

    雅閣是深受本田宗一郎本人影響的最后一款本田汽車。正是當年同公司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一起開發(fā)CVCC發(fā)動機和思域轎車的那一些工程師們,在1978年構思并設計了第一款雅閣轎車。到1989年,雅閣成為美國最暢銷車型,到20世紀末,雅閣和豐田佳美成為最世界最后兩款居主導地位的中型轎車。通用汽車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實施其并不成功的GM10項目之前,一直沒有涉足該領域;福特的第二代金牛座遠不如第一代那樣成功;只有盧茨的LH轎車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能對日本車構成一定的競爭。實際上,它們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統(tǒng)治美國市場的中心了。

    本田徹底改造了中型轎車--在美國最流行的轎車種類--這一改造的意義可以與伊斯戈尼斯爵士對小型轎車的改造相提并論。本田改善了這些曾讓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撈到不少油水的中型轎車的外觀、性能和質量。

    初出茅廬的本田公司不斷地開發(fā)新概念,其中很多被規(guī)模更大的豐田公司所利用。豐田公司在1988年推出的極度成功的雷克薩斯豪華版,就是本田謳歌(Acura)實驗的翻版,而且,直到本田雅閣打開了美國市場之后,豐田才在美國正式推出佳美。雅閣和佳美都定位在美國市場的核心,而美國的汽車公司所能拿出的僅有的應對車型只有第一代金牛座和克萊斯勒LH轎車。

    傳統(tǒng)美國家用轎車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的另一個原因,是德國轎跑車的誕生--這是埃伯哈德?馮?金海姆的寶馬公司獨家推出的一種新型轎車,將跑車的靈活性因素添加到緊湊型家用轎車上,然后再加進豪華車優(yōu)雅的因素。馮?金海姆提出了商務車的概念,后來這些概念被梅賽德斯-奔馳、捷豹、沃爾沃、薩博、雷克薩斯、無限(Infiniti)以及其他眾多品牌所采納。1970年,馮?金海姆成為寶馬公司董事長之后,首先采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在三款轎車--3、5、7系--的基礎上,設計新的產品戰(zhàn)略,每一個價格范圍內只設計一款車型,而不再采用不合理的平臺共享。過了一段時間,他又開始在寶馬汽車的內部設計中引入卡迪拉克、林肯和捷豹等品牌的優(yōu)勢因素,同時保留了寶馬多年來在公路行駛中積累下來的一貫的優(yōu)越性能。

    寶馬是典范,但是寶馬車是無法復制的。豐田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末斥資數(shù)十億美元開發(fā)其雷克薩斯豪華版,至少在很多美國人看來,雷克薩斯達到了與其競爭目標--梅賽德斯-奔馳--相似的性能和影響力。但是,日產公司推出的無限豪華版在銷量或吸引力方面卻永遠無法趕上自己的歐洲競爭目標--寶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