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鵲橋會,再次相遇七月七。七夕乞巧,起源于漢代,最早見諸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p> 幾千年來,對于七夕騷人墨客不吝惜他們的筆墨,寫下了一首首精彩的樂章。關于七夕,這些詩詞你都讀過嗎? ![]() 谷文俊 攝 《迢迢牽牛星》 東漢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谷文俊 攝 《七夕穿針詩》 南北朝·劉遵 歲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七夕詩》 南北朝·邢邵 盈盈河水側,朝朝長嘆息。 不吝漸衰苦,波流詎可測。 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 束衿未解帶,回鑾已沾軾。 不見眼中人,誰堪機上織。 愿逐青鳥去,暫因希羽翼。 ![]() 宋晨 攝 《七夕》 唐·韋應物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 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 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 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 谷文俊 攝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椗?。 ![]() 栗凱 攝 《漁家傲·七夕》 宋·蘇軾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云空日暮。 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馀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 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谷文俊 攝 千年下的你, 今夜的思念落在誰家? 紫金山記者 朱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