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黃花苗、黃花地丁、黃花郎、木山藥、漿薄薄、補補丁、奶汁或苦蓿等。蒲公英全屬約2000余種。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蒲公英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食材。蒲公英可生吃、泡水喝、炒食、做湯等,蒲公英大部生長在低溫帶,少數(shù)生長在熱帶地區(qū),中國有70多種蒲公英,下面化生活小編就介紹蒲公英的17組種類,70多種蒲公英詳情,還有蒲公英藥效作用,蒲公英主治病情,蒲公英營養(yǎng)價值,蒲公英美容功效以及使用蒲公英注意事項等 一:短喙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4種。 短喙蒲公英組種類是瘦果中等大小,長4-5毫米,先端逐漸收縮成喙基,無喙或具稍粗的短喙;冠毛白色或淡棕色。組種類總苞狹鐘狀或鐘狀,有時被蛛絲狀毛,總苞片常有緣毛。葉片常密被蛛絲狀柔毛。植株矮小,基部被綿毛。 1、短喙蒲公英:短喙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根頸處有褐色殘存葉基。醫(yī)學上用全草治培根木保病,瘟病時疫,血病,赤巴病,短喙蒲公英分布于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國大陸的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生長于海拔1,700米至5,000米的地區(qū),見于山坡草地處。 2、小葉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根頸部被黑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有大量褐色皺曲毛。小葉蒲公英分布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3,7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河漫灘草甸或洼地。 3、毛葉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毛葉蒲公英根頸部被大量黑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有褐色皺曲毛。毛葉蒲公英產(chǎn)自新疆(塔什庫爾干),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分布。 4、蔥岑蒲公英:分布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3,7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河谷草甸、高山草原及洼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蔥岑蒲公英根頸部被暗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有少量褐色細毛。  二:白花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3種。 白花蒲公英組種類,瘦果喙粗壯或略粗壯;冠毛淡紅色或污白色。頭狀花序較小,舌狀花白色或淡黃色。組種類植株矮小。 1、粉綠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800米至3,2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河漫灘草甸以及農(nóng)田水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粉綠蒲公英頸部密被黑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有豐富的褐色皺曲毛。 2、白花蒲公英:分布于產(chǎn)甘肅西部(阿克塞)、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qū)。生于海拔1500—6000米,山坡濕潤草地、溝谷、河灘草地、沼澤、高山草甸以及小區(qū)草坪處。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利尿散結。 3、紅角蒲公英:分布在巴基斯坦、俄羅斯、伊朗、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0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河谷草甸或洼地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紅角蒲公英根頸部被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有稀疏的細毛。  三:亞洲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6種。 亞洲蒲公英組種類是一種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菊科、菊苣族、萵苣亞族類生物,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等 省區(qū)。舌狀花黃色;總苞淡綠色,外層總苞片疏松、伏貼,常覆瓦狀排列,先端略增厚或有小角。 1、丹東蒲公英: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遼寧等地,生長于海拔15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低海拔山坡雜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丹東蒲公英三角狀披針形,全緣或疏具小尖齒,倒向平展,下部羽軸有小裂片或小尖齒?;ㄝ闩c葉近等長或長與葉。 2、亞洲蒲公英: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亞洲蒲公英的帶根全草。亞洲蒲公英功效:清熱解毒、通利小便、涼血散結。亞洲蒲公英主治: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氣管炎、淋巴腺炎、乳腺炎;亞洲蒲公英可用于治療淋病、泌尿系感染;治療惡瘡疔毒。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入肝、脾、腎三經(jīng)。亞洲蒲公英分布于東北、內(nèi)蒙古、華北、西北、四川。 3、華蒲公英:又稱堿地蒲公英,分布在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青海、陜西、河北、內(nèi)蒙古、云南、山西、河南、吉林、遼寧、甘肅、黑龍江等地,華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00米至2,9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稍潮濕的鹽堿地、原野及礫石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華蒲公英上部有刺狀突起,下部有稀疏的鈍小瘤。 4、異苞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生長于海拔150米至900米的地區(qū),多生于路旁或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異苞蒲公英根粗壯,葉片肥大,生物量較大。 5、深裂蒲公英:分布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100米至3,8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河谷草甸和低山草原。深裂蒲公英羽狀深裂至幾乎全裂,頂端裂片長戟形,稀三角形,全緣,先端急尖或漸尖。 6、光苞蒲公英: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生長于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地區(qū),見于山野向陽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光苞蒲公英外層總苞片廣卵形或長卵形,先端漸尖,略增厚或具很短的角狀突起,有黑綠色透明邊緣,無毛或疏被蛛絲狀毛;內(nèi)層總苞片線形,先端多少具暗紫色短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暗色條紋。  四:多裂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2種。 瘦果較小,麥稈黃色至淡褐色,具有較短的喙。冠毛白色??偘G色,常常帶褐色。頭狀花序較小。外層總苞片伏貼。 1、堆葉蒲公英:分布在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700米至1,7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森林草甸、低山草原或荒漠草原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堆葉蒲公英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柱頭暗黃色。瘦果黃褐色,圓柱形。 2、多裂蒲公英:分布于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600米的地區(qū),常生于高山濕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多裂蒲公英裂片線形,裂片先端鈍或漸尖,全緣,裂片間無齒或小裂片,兩面被蛛絲狀短毛,葉基有時顯紫紅色。  五:小花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2種。 小花蒲公英組瘦果有喙,紅色至深磚紅色或橙黃色或有時淡褐色,果上端常逐漸收縮成圓錐形或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基長。小花蒲公英類別外層總苞片常具寬的膜質邊緣。舌狀花黃色,柱頭亮黃色。 1、麗江蒲公英:麗江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根頸部有殘葉柄,密被白色長蛛絲狀柔毛。 產(chǎn)云南西部(麗江、德欽、中甸、景東)。生于海拔1900—3200米干山坡草地上。麗江蒲公英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有略窄的淡色邊緣,先端多少紫色,增厚;舌狀花黃色,花柱和柱頭黃色。 2、小花蒲公英:為菊目菊科蒲公英屬植物,生于海拔1500-4500米沼澤地、河灘草甸以及山坡草地。小花蒲公英卵狀披針形,具明顯的寬膜質邊緣,先端增厚或光滑,中間常為黑色條帶;內(nèi)層總苞片線形,有膜質邊緣,先端紫色;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花柱和柱頭黃色。  六:克什米爾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1種。 克什米爾蒲公英組是屬于菊苣族 萵苣亞族的一種,克什米爾蒲公英種類瘦果有喙,麥稈黃色或褐色,頂端縊縮為圓柱形或圓錐狀圓柱形喙基,喙長6-10毫米。冠毛白色,稀污白色??偘G色。外層總苞片略伏貼或反卷,有膜質邊緣。舌狀花黃色,常有花粉,柱頭略黃色或綠色。 1、印度蒲公英: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越南、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長于海拔1,300米至3,8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路旁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印度蒲公英根垂直,較粗。印度蒲公英葉多數(shù),倒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漸狹,先端略尖,倒向羽裂或稀羽狀深裂,側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小齒,頂端裂片稍大,三角形、戟形或菱形,無毛或被稀疏的微柔毛。印度蒲公英花葶多數(shù),長于葉,高約5-20厘米,幼時密被綿毛,后近無毛;頭狀花序直徑約15-25毫米;總苞片多數(shù),先端增厚;外層總苞片伏貼或略展開,卵形或披針形,長10毫米,寬1.5-2毫米,具明顯的白色邊緣;內(nèi)層總苞片披針形,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  七:窄苞蒲公英組組種類,我國有1種。 窄苞蒲公英組隸屬于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根頸部密被黑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內(nèi)有少量的暗棕色細毛。瘦果有喙,冠毛淡紅色或污白色。本組中國有1種。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烏魯木齊、伊犁、塔城、阿勒泰一帶。窄苞蒲公英組瘦果有喙,冠毛淡紅色或污白色。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橙黃色或多少紫色的條紋;頭狀花序較小。植株多少光滑,纖細,鹽生。 1、窄苞蒲公英,又稱厚葉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在哈薩克斯坦、歐洲、伊朗、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420米至1,43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鹽堿地、農(nóng)田水旁、河漫灘草甸或路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窄苞蒲公英伏貼或稍開展,邊緣膜質,上部有緣毛,基部最寬處常等寬于內(nèi)層總苞片,中部以上明顯變窄。 八:光果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3種。 光果蒲公英組種類,蒲公英屬桔梗目菊科植物。光果蒲公英組種類瘦果較大,淡褐色、褐色或暗褐色,瘦果上部有少量小刺,下部光滑或幾乎光滑,喙纖細,長為瘦果的1.5-2倍??偘稻G色,常黑色,無角,稀有角,外層總苞片伏貼,少開展至反卷?;S色?;ㄝ阃耆珶o毛或幾乎無毛。 1、光果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2,300米至4,2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高山以及亞高山草甸至草甸草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光果蒲公英伏貼,漸尖,無膜質邊緣,等寬或稍寬于內(nèi)層總苞片,無角;內(nèi)層總苞片暗綠色,先端鈍,無角或稀具短角,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2.5倍。 2、窄邊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下的一種。窄邊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根頸部被暗褐色殘存葉基,無毛。葉線形,稀少倒披針形,長2-7.5厘米,寬4-6毫米,不分裂、全緣,稀具波狀齒,先端急尖。 3、寒生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3500米—4500米高寒荒漠帶。產(chǎn)新疆西南部(塔什庫爾于)。寒生蒲公英總苞片綠色,先端鈍,無角;外層總苞片卵圓形、卵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5-6毫米,寬1.5-3毫米,伏貼,邊緣寬膜質,等寬或稍寬于內(nèi)層總苞片。 九: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5種。 蒲公英組種類外層總苞片多少伏貼,卵形或狹卵狀披針形至線形,具狹窄的或不明顯的白色膜質邊緣,綠色或先端淡紫色或古銅色,具短的小角或短或較長及寬或窄的角,或僅稍增厚。邊緣花舌片背面具顯著的紅紫色條紋。瘦果長4-4.5毫米,寬1.7-2毫米,有小刺或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喙基。 1、阿爾泰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阿爾泰蒲公英生長于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森林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阿爾泰蒲公英花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寬鐘狀,長12-20毫米,總苞片暗綠色,先端漸尖,明顯具角;外層總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長7-10毫米,寬3-5毫米,伏貼,稀稍開展,具極窄的膜質邊,寬于內(nèi)層總苞片;內(nèi)層總苞片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 2、芥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烏蘇里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等地,常生于林緣、河邊和路旁。芥葉蒲公英花葶數(shù)個,高30-50厘米,較粗壯,疏被蛛絲狀柔毛,后光滑,常為紫褐色;頭狀花序直徑達55毫米;總苞寬鐘狀,長22毫米,基部圓形或截圓形,先端具短角狀突起;外層總苞片狹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內(nèi)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帶紫色;花序托有小的卵形膜質托片;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色條紋。 3、朝鮮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在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內(nèi)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等地,生長于海拔5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路邊、荒地、田邊或陽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朝鮮蒲公英花葶數(shù)個,高10-15厘米,頂端幼時密被白色綿毛,后光滑;頭狀花序直徑30-35毫米;總苞寬鐘狀,長約15毫米;外層總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具明顯角狀突起,帶紅紫色,邊緣疏生緣毛;內(nèi)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暗紫色,增厚或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白色,稀淡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 4、蒲公英:中國最常見的蒲公英,又稱華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等,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5、斑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內(nèi)蒙古、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生長于海拔170米至23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山地草甸或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斑葉蒲公英花葶上端疏被蛛絲狀毛,高5-15厘米;頭狀花序直徑達40(-60)毫米;總苞鐘狀,長17-23毫米;外層總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具輕微的短角狀突起;內(nèi)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增厚或具極短的小角,邊緣白色膜質;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暗綠色寬帶。 十:大頭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7種。 大頭蒲公英組種類瘦果大,長約4毫米,寬1-1.7毫米,頂端突然縊縮或逐漸收縮,喙基通常短,長0.5毫米,稀略長,喙長9-11毫米。大頭蒲公英組種類外層總苞片具明顯的白色膜質邊緣,全部或向先端為紫色或紫羅蘭色,無小角或稀有小角,通常伏貼,稀反卷,寬卵形或寬卵狀披針形,內(nèi)層總苞片有時具短小角;頭狀花序通常大。 1、大頭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甘肅、四川、西藏、青海、陜西等地,大頭蒲公英生長于海拔2,500米至4,300米的地區(qū),見于高山草地。大頭蒲公英頭狀花序大,總苞片干后黑色或墨綠色,有明顯白色或淡褐色膜質邊緣,外層總苞片寬卵狀披針形,遠比內(nèi)層總苞片為寬。 2、反苞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西藏等地,生長于海拔2,100米至3,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高山海拔地區(qū)松林下、中和山坡草地。反苞蒲公英外層總苞片多,卵狀披針形,多少展開至向外反卷,先端鈍,有明顯的窄膜質邊緣;內(nèi)層總苞片先端多少紫色;反苞蒲公英舌狀花亮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寬紫紅色條紋,花柱和柱頭暗綠色,干后黑色。 3、多毛蒲公英:多毛蒲公英根頸粗,具褐色殘存葉基,被長蛛絲狀柔毛,部分被綿毛。多毛蒲公英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0厘米,寬約3厘米,羽狀深裂,每側具5個側裂片;側裂片三角形、鐮形或線形,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具小齒;頂端裂片略為戟形,基部的兩個小裂片常伸長,倒向兩面被蛛絲狀柔毛或綿毛,葉柄略膨大?;ㄝ?-4,高7-9厘米,被蛛絲狀毛,頂端密被蛛絲狀柔毛;多毛蒲公英頭狀花序直徑40毫米;總苞大,長19毫米,近黑色;外層總苞片伏貼,披針形,長約12毫米,寬2.5毫米,具窄白色或綠色膜質邊緣。 4、山西蒲公英:多年生草本。山西蒲公英葉長6—9厘米,寬1.5—2.5厘米,羽狀淺裂至深裂,每側裂片3—5片,側裂片三角形,長達1厘米,先端尖或略鈍,端部倒向,頂端裂片三角形。山西蒲公英生于海拔2200米的山坡草地。 5、川甘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根垂直,根頸部具褐色殘存葉基。川甘蒲公英產(chǎn)自中國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川甘蒲公英內(nèi)層總苞片寬線形,長約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先端鈍;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色條紋,花柱和柱頭暗綠色,干時黑色。瘦果倒卵狀楔形,麥稈黃色,長約4毫米,上部有短而尖的小瘤,頂端突然縊縮為短柱狀喙基,喙長3—4毫米;冠毛白色。 6、東北蒲公英:為草本植物。葉倒披針形,兩面疏生柔毛;花葶多數(shù);頭狀花序,下有疏絨毛;舌狀花,黃色。 分布在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地,多生長于海拔700米左右的低海拔地區(qū)山野及山坡路旁。由于大頭蒲公英組種類東北蒲公英在總苞片及瘦果等特征與東北蒲公英相同,而區(qū)別僅在于該種葉形略有差異,這是個體變異,故予歸并。 7、白緣蒲公英:又名:熱河蒲公英,山蒲公英,河北蒲公英。白緣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全草可入藥,效用同蒲公英。白緣蒲公英生長于海拔1,900米至3,400米的地區(qū),見于山坡草地以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白緣蒲公英總苞寬鐘狀,長15-17毫米,總苞片3-4層,先端有或無小角;外層總苞片寬卵形,中央有暗綠色寬帶,邊緣為寬白色膜質,上端粉紅色,被疏睫毛,內(nèi)層總苞片長圓狀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白緣蒲公英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紅色條紋,花柱和柱頭暗綠色,干時多少黑色。 十一:大角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8種。 大角蒲公英組種類隸屬于菊科、蒲公英屬。瘦果較小,褐色或麥稈黃色,頂端收縮成圓柱形的喙基,喙較長,冠毛雪白色。大角蒲公英組種類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大角蒲公英組種類瘦果較小,褐色或麥稈黃色,頂端收縮成圓柱形的喙基,喙較長,冠毛雪白色??偘擢M窄的或較大的角,外層總苞片常帶暗紫紅色。舌狀花黃色。 1、橡膠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氣候,根部所含的膠質能制橡膠。橡膠草的根含橡膠6-28%,新疆、甘肅、陜西以及東北﹑華北﹑西北等地有栽培。橡膠草內(nèi)層總苞片長為外層總苞片的1.5-2.5倍;舌狀花黃色,花冠喉部及舌片下部的外面疏生短柔毛,舌片長約7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筒長約5毫米。 2、雙角蒲公英:分布于吉爾吉斯斯坦及伊朗、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青海、甘肅等地,生長于海拔330米至3,1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鹽堿地、河漫灘草甸以及農(nóng)田水渠旁。雙角蒲公英內(nèi)層總苞片綠色,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5倍,先端常具2枚或1枚明顯的小角;舌狀花黃色,花冠喉部及舌片下部的背面被短柔毛,舌片長8~9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筒長約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柱頭黃色。 3、尖角蒲公英:分布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及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3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高寒荒漠或高山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尖角蒲公英外層總苞片披針狀卵圓形至披針形,長6-8毫米,寬2.5-3毫米,伏貼,具極窄的白色膜質邊緣,先端漸尖,較內(nèi)層總苞片寬或稍窄;內(nèi)層總苞片先端鈍,稀少漸尖,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 4、和田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分布在哈薩克斯坦、伊朗、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河谷草甸和洼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和田蒲公英根頸部被暗褐色殘存葉基,其腋間無毛。葉狹倒披針形,長7-17厘米,寬13-20毫米,不分裂,具稀疏的牙齒,先端急尖或圓鈍?;ㄝ?-2,直立,高12-17厘米,等長于葉,無毛。 5、荒漠蒲公英:分布于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荒漠蒲公英生長于海拔600米至2,50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農(nóng)田水邊、荒漠區(qū)匯水洼地、鹽漬化草甸或路旁。荒漠蒲公英花葶1-5,有時基部顯紅色,高8-15厘米,等長或稍長于葉,無毛;頭狀花序直徑15-30毫米;總苞鐘狀,長8-14毫米;外層總苞片淡綠色,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6毫米,寬2-3毫米,稍開展至反卷,具白色膜質邊緣,先端漸尖,常顯紫紅色,有小角,稀少無角,寬于內(nèi)層總苞片;內(nèi)層總苞片綠色,先端漸尖,有角,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5-3倍。 6、多葶蒲公英: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阿富汗、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2,600米的地區(qū),多生在低山草原以及荒漠區(qū)匯水洼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多葶蒲公英外層總苞片淺綠色,卵圓形至寬披針形,長3-5毫米,寬2-3毫米,反卷,具窄膜質邊緣,幾與內(nèi)層總苞片等寬;多葶蒲公英內(nèi)層總苞片綠色,長為外層總苞片的2.5-3倍;舌狀花黃色,花冠無毛,舌片長6-8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筒長3-4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柱頭深黃色。 7、小果蒲公英:分布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1,200米至3,700米的地區(qū),見于農(nóng)田水邊、荒漠草原區(qū)的低洼地、低山草原或河漫灘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小果蒲公英舌狀花黃色,花冠無毛,舌片長8-9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筒長約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柱頭深黃色。瘦果淺褐色,圓柱形,長2.2-2.8毫米,幾乎全部或上部2乃被多數(shù)小刺,喙基長1-1.4毫米,喙纖細,長8-11毫米;小果蒲公英冠毛白色,長5-6毫米。小果蒲公英花果期6-8月。 8、長錐蒲公英:分布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長錐蒲公英生長于海拔1,800米至3,100米的地區(qū),多生在低海拔地區(qū)草原、農(nóng)田水邊、荒漠的洼地或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長錐蒲公英根頸部無殘存葉基。葉狹倒卵圓形、長橢圓形或少為狹倒披針形,長6-20厘米,寬15-40毫米,全緣或具波狀齒至羽狀深裂,后者的頂端裂片大,三角形、寬三角形或少為菱形,全緣,少具齒,先端急尖或圓鈍,每側裂片3-5片,三角形至三角狀線形,長錐蒲公英裂片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或具牙齒,裂片間常具齒或具小裂片,葉基常顯紅紫色。 十二:藥用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2種。 藥用蒲公英組種類瘦果麥稈黃色至淡褐色,較小,具錐形喙基,喙纖細,長為瘦果2-3倍,冠毛白色。外層總苞片反卷或開展,具窄的白色膜質邊緣或無膜質邊緣,無角。舌狀花黃色。 1、藥用蒲公英:又名西洋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因其繁殖能力強而在世界各地均被視為野草,在全球多個平原及溫帶地區(qū)均有其影蹤。藥用蒲公英分布于北美洲、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700米至2,200米的地區(qū),藥用蒲公英多生在低山草原、森林草甸以及田間與路邊。此外也有人將其視為藥草的一種。 2、新源蒲公英: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于海拔1,5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森林草甸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瘦果褐色,長2.5毫米,有較多的縱棱,上部1/3被小尖刺,其余部分無刺無瘤狀突起,喙基長0.2-0.4毫米,喙纖細,長4-5毫米;冠毛白色,長4-5毫米。 十三:西藏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13種。 西藏蒲公英組種類瘦果淡棕褐色或紅色至磚紅色,略小,包括喙基長約4毫米,頂端常逐漸收縮成短圓柱形的喙基,喙常長;冠毛白色或污白色。西藏蒲公英組種類總苞干時略黑或黑色;總苞片先端增厚或有角,稀平滑,外層總苞片常疏松地伏貼,常無明顯的膜質邊緣。西藏蒲公英組種類舌片深黃色或淡黃色;西藏蒲公英組種類花柱和柱頭在干時黑色或略黑。 1、翼柄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下的一個種。產(chǎn)于新疆(烏魯木齊)。翼柄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400米的亞高山草甸。 2、天全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天全蒲公英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四川西北部(理縣、汶川、馬爾康)及西藏(安多)。天全蒲公英在國外的巴基斯坦也有分布。天全蒲公英生于海拔3000-3800米高山草地。 3、川西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西蒲公英葉暗綠色,花黃綠色,果實長圓形。川西蒲公英主要產(chǎn)于四川省西北部理縣、馬爾康、松潘等高海拔地區(qū)。川西蒲公英生于海拔2700-4600米高山草地或灌木叢下。 4、毛柄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毛柄蒲公英分布于尼泊爾、不丹、印度、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青海、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毛柄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5,300米的地區(qū),毛柄蒲公英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河邊沼澤地上。 5、網(wǎng)苞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植物。網(wǎng)苞蒲公英產(chǎn)自云南西北部(中甸)及西藏東南部。網(wǎng)苞蒲公英生長于海拔4200米處的干山坡。 6、紫花蒲公英:多年生草本。紫花蒲公英根頸部被少量黑褐色殘存葉基,葉基腋部被稀少的長曲毛。紫花蒲公英生于海拔2500米以上高山草甸、草甸草原。 7、亞東蒲公英:產(chǎn)西藏亞東。亞東蒲公英生于海拔2400–4500米山坡草地或杜鵑灌叢下。亞東蒲公英總苞鐘形,長12-15毫米,灰綠色,總苞片先端增厚或具很小的小角;亞東蒲公英外層總苞片伏貼,卵形,長6-7毫米,具淺色或淡紅色邊緣。 8、長角蒲公英:分布于甘肅南部(夏河)、青海東南部(澤庫、同仁、貴得)的一種植物,長角蒲公英一般生于海拔2300-3500米山坡草地。長角蒲公英瘦果暗褐色,長3-3 .5毫米,寬1毫米,上部有小刺,下部有稀疏的小瘤,頂端略突然縊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柱至圓錐形喙基,喙長6-8毫米;冠毛淡黃白色,長5-6毫米。長角蒲公英花果期7-8月。 9、策勒蒲公英:舌狀花亞科,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策勒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策勒蒲公英主要生長在我國新疆海拔3000米左右的策勒地區(qū)。策勒蒲公英根頸部被黑褐色殘存葉柄,葉長橢圓形至長倒卵狀披針形,策勒蒲公英花葶數(shù)個,瘦果暗褐色至褐色。 10、錫金蒲公英:多年生草本,菊科蒲公英屬植物。我國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都有錫金蒲公英。錫金蒲公英有藥用價值。錫金蒲公英總苞鐘形,長約15毫米,總苞片干后淡墨綠色至墨綠色;錫金蒲公英外層總苞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狹或與內(nèi)層總苞片等寬,先端稍擴大,具狹而明顯的膜質邊緣;錫金蒲公英內(nèi)層總苞片先端多少有些擴大。 11、角苞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角苞蒲公英為中國的特有植物。角苞蒲公英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角苞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4,5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山坡草地及田邊濕地,目前角苞蒲公英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2、滇北蒲公英:年生草本。滇北蒲公英葉直立,灰綠色,葉柄粉紅色,具翅;滇北蒲公英外層的葉羽狀淺裂,側裂片略鈍,三角形或線狀披針形,裂片間間距較寬。滇北蒲公英多生長于3000米以上。 13、藏蒲公英:多年生草本。葉倒披針形。藏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600米至5,300米的地區(qū),多生在臺地、山坡草地以及河邊草地上。藏蒲公英國內(nèi)分布:產(chǎn)青海南部、四川西部(甘孜州、阿壩州)、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中部和東部。藏蒲公英國外分布:錫金、不丹也有分布。 十四:垂頭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1種。 垂頭蒲公英組種類是二年生植物。頭狀花序在花后下垂。 1、垂頭蒲公英:二年生草本。垂頭蒲公英葉披針形、狹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先端鈍或具疏或密的尖齒,全緣,稀具淺裂片,外層葉無毛或疏被蛛絲毛;內(nèi)層葉被密蛛絲狀毛。垂頭蒲公英生于海拔1 100-3200米山坡草地或林下。垂頭蒲公英產(chǎn)山西、陜西東南部(渭南)、寧夏南部(海原)及河北西部(阜平)。 十五:紫果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3種。 紫果蒲公英組種類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菊科菊苣族蒲公英屬生物。紫果蒲公英組種類瘦果多較大,紅色或麥稈黃色,喙基錐狀或稀圓柱狀,喙纖細。外層總苞片較寬,伏貼,稀開展,具白色膜質邊緣。舌狀花多深黃色。植株多高大,根頸部略有或無殘存葉基。 1、血果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血果蒲公英分布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血果蒲公英生長于海拔2,900米的地區(qū),血果蒲公英多生于高山草甸以及森林草甸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2、紫果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紫果蒲公英分布在俄羅斯、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紫果蒲公英生長于海拔2,200米至2,600米的地區(qū),紫果蒲公英多生在河漫灘草甸及森林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3、天山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天山蒲公英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天山蒲公英生長于海拔900米至2,500米的地區(qū),天山蒲公英多生長在森林草甸、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帶,目前天山蒲公英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十六:紅果蒲公英組種類,我國有1種。 紅果蒲公英組種類瘦果多較小,瘦果紅褐色、紫紅色、紫紅褐色、褐色或麥稈黃色,頂端突然縊縮為細圓柱狀的喙基,喙纖細。紅果蒲公英組種類外層總苞片卵圓形至披針形,稀線形,伏貼、開展或反卷,多具窄、白色膜質邊緣。紅果蒲公英組種類花多淡黃色。植株通常較小和纖弱,根頸部常具較多的殘存葉基。 1、中亞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下的一個種。中亞蒲公英產(chǎn)新疆(策勒)。中亞蒲公英生于海拔3500米河谷草甸。 十七:8種沒確定種類的蒲公英,都是我國的。 1、拉薩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下的一個種。拉薩蒲公英產(chǎn)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拉薩蒲公英生于海拔2300-4500米山坡草地。克什米爾也有分布拉薩蒲公英。 2、無角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和一種植物。無角蒲公英產(chǎn)新疆(烏魯木齊、伊寧)。無角蒲公英生于低山草原、農(nóng)田渠邊、路旁。 3、紅果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紅果蒲公英分布在歐洲、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紅果蒲公英生長于海拔1,200米至3,000米的地區(qū),紅果蒲公英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4、蒼葉蒲公英:為桔梗目、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蒼葉蒲公英根垂直,根頸部有褐色殘存葉基。蒼葉蒲公英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山坡草地。蒼葉蒲公英產(chǎn)于中國青海、四川西部(木里)、云南西北部、西藏。 5、林周蒲公英 :菊目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林周蒲公英常見生于海拔3900—5300米山坡草地。林周蒲公英瘦果未見成熟;林周蒲公英冠毛污白色。 6、灰果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夜压⒎植荚谝晾省⒏缓拱l(fā) 巴基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灰果蒲公英生長于海拔3,000米至4,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高山草坡以及河邊,灰果蒲公英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7、山地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山地蒲公英國內(nèi)分布于新疆(青河、新源)。山地蒲公英哈薩克斯坦及吉爾吉斯斯坦也有分布。 8、緋紅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緋紅蒲公英為中國的特有植物。緋紅蒲公英分布于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緋紅蒲公英生長于海拔2,500米至3,300米的地區(qū),緋紅蒲公英多生在亞高山草甸或森林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蒲公英藥效作用:蒲公英是一味珍貴的中草藥,性味甘、苦、寒,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消癰散結治療熱毒壅結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主治病情: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療毒瘡腫、急性結膜炎、咽炎、感冒發(fā)燒、急性扁桃體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 肺炎、膽囊炎、急慢性闌尾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骨髓炎、陰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潰瘍、痤瘡、粉刺、結石癥、以及多種癌癥等數(shù)十種病癥。 蒲公英營養(yǎng)價值:蒲公英可以炒熟吃,也可作涼拌菜。當然,還可與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調成各種色香味俱佳食療佳品。 蒲公英美容功效:蒲公英不僅營養(yǎng)豐富,藥用價值高,是食療佳蔬、療疾良藥,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不論你是干性皮膚、油性皮膚、老化皮膚,還是雀斑、色素斑、皮膚炎、粉刺,以及痤瘡、須瘡、白發(fā)、脫發(fā)等。 蒲公英注意事項: 1、蒲公英屬于中藥,在飲用蒲公英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量,蒲公英飲用過量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嚴重時,還會影響腎小管的功能,導致腎小管變狹窄。 2、對蒲公英過敏的人,不能飲用蒲公英水,也不能使用含有蒲公英成分的中藥制劑靜脈輸液。在蒲公英過敏后會出現(xiàn)皮膚瘙癢,面色蒼白,皮疹等反應,嚴重時,還有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在使用蒲公英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過敏癥狀,要及時搶救治療。 3、中醫(yī)認為,感冒分為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對風熱感冒有較好的療效,但患有風寒感冒并且身體虛弱的病人在使用蒲公英后,會導致感冒癥狀加重。所以,在感冒后,不要自行服用中成藥,否則,不利于感冒恢復。 4、由于蒲公英屬于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所以,主要用于熱證病人,脾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飲用蒲公英水,否則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狀。陽虛外寒的病人在飲用蒲公英水后,會導致寒冷的癥狀加重。
|